悠悠娄江河畔,繁华柏庐路旁,一座取名于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昆山"三贤"之一朱柏庐先生的现代化小学校――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建成开学。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的建设系昆山市人民政府2002年实事工程―― 将原市二中改建为一所全日制的公办小学。学校为独立建制的市教育局直属小学。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以昆山大文化建设为契机,依托原市二中一流的校舍设施和优秀的办学传统,以柏庐先生的深远影响和博大精深的思想为基础,可谓条件得天独厚,建校顺应民意,对于扩充城区中小学教育资源、切实解决市区中小学入学难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今,柏庐实小秉承传统、开拓创新,在昆山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潮中正蓄势待发,轻装上阵,追赶一流,创造辉煌的明天。
千年文明姑苏,现代魅力园区。灵秀的金鸡湖东,一所现代化学校——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崛地而起。现代的教育设施,优雅的校园环境,和谐的文化氛围,雄厚的师资力量,使得方洲即将成为金鸡湖畔又一颗熠熠夺目的教海明珠。 方洲小学是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直属的公立学校。学校位于苏胜路北,琉璃街东,毗邻方洲公园、体育公园,紧靠规划中的城市轻轨三号线苏胜站。学校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500平方米,总投资8000多万元,设计规模为8轨48班。学校于2010年9月1日正式开学。 “集方圆之慧,筑幸福之洲”。方洲人立志秉承“智圆行方”的学校校训,以“博至九采”“教及四方”“学遍五洲”作为学校三风,将童画创作定位为立校特色。广纳贤言,齐聚良师,育孕英才。在园区管委会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扶持下,在社会各界的期待和关爱下,方洲这方满载着理想的“希望之舟”,即将扬帆远航,让我们共同期待、齐心协力,共同铸就方洲灿烂美好的明天。
天正小学建于2007年8月,学校位于人文会萃、社区资源十分丰富的鼓北地带。天正小学拥有最为现代化的校园,学校规划为四轨24个标准班,目前有六个年级31个班级。 作为琅小的分校,学校将努力秉承琅小传统,把“三个小主人”作为培养目标,努力实践“愉快教育”思想。 “幸福天正十人行!”天正小学的第一批教师以“学做琅小人,做天正的开拓者!”教育豪情投入到新学校的建设之中。短短两个月,天正的校园里一派生机勃勃。“五大行动计划”使天正小学迈出了坚实而又坚定的步伐,学校现已有一千多名师生。 营造书香校园:让阅读成为师生共同的生活方式。通过“每月推荐书目”、“每周阅读提示”来引领教师开展人文阅读,通过“咖啡时间”、“天正小学博客网”来交流阅读体会,而一年级的学生则以儿歌为主,做到“日有所诵”。 鲜活校园生活:让教育与生活同行!通过构建“主题教育活动”、“传统文化活动”和“校本活动”等多维活动体系,使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自主的体验与感悟。 丰富课程设置:秉承琅小课程文化,努力创新课程设置,重点在“课外阅读”、“双语教学”、“数码校园”等方面进行课程校本化突破。 构筑理想课堂:通过创设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将文化知识与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追求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在寻求琅小师资扶持的同时,做到学科与本校全面对接。 实施文化立校:将文化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执著追求,实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的再造,在琅小文化的引领下,使天正小学早日成为一所文化名校。
无锡市柏庄实验小学,始建于1916年,原名柏木桥小学,后名柏庄小学。2001年8月底,独立建制,命名为无锡市东亭柏庄小学。2007年9月,更名为无锡市柏庄实验小学。现占地2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816平方米,有33个教学班,1422名学生,84名教职员工。教师合格学历达100%,骨干教师占25.6%,本科率62.2%,大专以上学历占专职教师的97.56%。 办学宗旨:让每一个孩子能够拥有美好的未来 办学目标:成为孩子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 办学思路:依法治校、质量立校、以德养校、科研兴校、特色扬校 办学策略:优化办学条件,营造优雅的校园环境,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细化常规管理,形成优异的管理体系,促进管理与服务的和谐发展。 强化德才兼备,打造优良的师资队伍,促进师德与专业的和谐发展。 内化全员德育,创建优秀的德育组织,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深化科研兴校,打造优质的特色课程,促进课程与特色的和谐发展。 质化周边资源,创造优厚的教育网络,促进学校与社区的和谐共融。 近年来,学校紧扣“和”字校训,以建设书香校园为抓手,求“细”、求“实”、求“情”地实施“制度+人本”的管理,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抓好教学技术信息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学校管理现代化等工程,探索出了一条“双语教学国际化、艺体教学特色化”的素质教育之路。 作为无锡市首批双语教育实验学校,学校积极参与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先后接待了新加坡、澳大利亚、丹麦、联合国儿基会等教育考察团,在“双语和谐教学”课题引领下,积极探索 “生活化和活动化”的教学模式,自编校本教材,并通过引进外教,选派教师赴新加坡、英国学习等手段,扎实有效地推进双语教学实验。学校多次在无锡市英语口语大赛中获一等奖。 本着“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理念,学校自2003年起开展了“做阳光少年,塑健康人生”系列活动,着力打造艺体特色。在2006年江苏省教育厅举办的“第二届中小学艺术展演”中,舞蹈《远古的呼唤》获金奖;校棒球队在2008年“江苏省首届小学生棒球比赛”中也荣获冠军。 学校致力于课题实验,还先后成为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科学认读实验基地、新思维实验基地,获得了全国“双有”先进集体、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省绿色学校、无锡市文明单位、无锡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等百余项荣誉称号。现在,柏庄小学正努力朝着“为发展孩子健康个性、提升孩子生命质量的温馨家园,让每个孩子接受最优质教育、获得最大成功的幽雅学园,为孩子奠定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终身幸福基础的美好乐园”蓬勃发展!
秉承传统谱新曲,继往开来创辉煌。五爱小学创立于民国二年(1913年),由美国基督教监理会女布道会捐款,指派明美丽、慧治灵两位美国女士办校,取名为“明慧”,1919年学校迁至槐柳巷。1937年在抗日战争中被迫停办。抗战胜利,于1945年10月复校上课,改称虞中镇小学分校。解放后,学校得到了新生,于1951年12月由县文教科接收,改名为“五爱小学”。1998年9月,虞山镇人民政府在虞山十八景之一的“湖甸烟雨”风景区征地,建造了五爱小学新校址。至此,学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使这所百年老校焕发了青春活力。学校依山傍水,北靠树木葱郁的虞山,南临风光秀丽的尚湖,占地面积为33亩,建筑面积6350平方米,绿化面积7886平方米。现有500多名学生,设12个教学班,拥有46名教职员工,其中专任教师42人,小中高1人,小学高级教师33人,一级教师6人。教师中具有大专学历的有7人,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35人。青年教师中有市级学科带头人2名,市级教学能手11名,镇级教学能手13名。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能力结构正在不断优化,不断提高。学校在沧桑中历练,在风雨中成长,是常熟市几所免费吸纳外地学生的学校之一。近几年来,学校坚持“健康的体魄,阳光的心态,优秀的学业”的办学理念,坚持“树人为本、质量为根、特色为翼”的办学策略,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全力营造“美丽花园”、“温馨家园”、“书香学园”的办学愿景。努力实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育人目标。先后获得了“常熟市文明单位”、“常熟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常熟市体育卫生工作合格学校”、“常熟市共青团工作先进集体”、“常熟市教科研星级先进学校”、“常熟市德育管理先进学校”、“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苏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苏州市绿色学校”、“苏州市合格家长学校”、“苏州市网上家长学校实验基地”、“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苏州市合格心理咨询室”、“苏州市平安学校”、“苏州市德育管理先进学校”、“全国‘双有’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科学重点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运行系统的研究》实验学校”、“联合国儿童会与国家教委制定小学语文、数学学习标准及教学质量监测项目学校”等荣誉称号。目前,在校长的带领下,五爱小学的全体师生以“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为校风,以“严谨、求实、科学、创新”为教风,以“尊师、守纪、勤学、进取”为学风,努力树立新形象,争做新型五小人!为五爱小学灿烂辉煌的明天辛勤耕耘着!
太仓市实验小学创办于1922年,1981年被定为江苏省首批办得好实验小学。学校地处老城区中心,占地面积1389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256平方米,目前有38个教学班,100位教职工,共1671名学生。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省特级教师1名,苏州市学术学科带头人4人,太仓市学科带头人11人,太仓市教坛新秀20人,太仓市教学能手13人。学校重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和谐是我们的校训,“草根化”是我校的办学特色,草根化的校本研究是我们最基本的行走方式,“坚韧、质朴、灵动、舒展”的草根精神成为激励全校师生的文化核心。2003年,学校确立了“建设草根文化,办好优质教育,培养有教养的和谐发展的现代人”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塑造“有文化修养的儿童教育专业工作者”和“有教养的和谐发展的现代小公民”的师生培养目标。学校坚持科研兴校,是江苏省教科院实验基地,“十五”期间曾依托省级课题《小学生自主学习心理机制及品质的培养模式研究》带动乡镇12所学校开展课题协作研究,随着省“十五”重点课题《“草根化”校本研究》研究进一步深化与拓展,“草根化”的办学特色得到进一步彰显,“草根文化”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学校在课程规划、课程制度创新、课程资源的建设等方面走在省内学校前列。在太仓市教育局“加强城区优质学校托管农村薄弱学校,促进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办学策略下,我校于2007年9月起先后托管九曲小学、直塘小学,成为第一个“食螃蟹者”。学校对托管工作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立项课题《文化融合视野中的学校共同体建设个案研究》为抓手,为托管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确立了目标框架。文化融合视野中的托管共同体建设快速提升着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提高着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有效缩小了区域城乡教育的差距。三年来,学校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走出了一条全新的托管之路,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共同体建设的一个样本,为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草根文化”的引领下,太仓市实验小学这棵太仓教育界的“常青树”,越发枝繁叶茂,越发生机盎然。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