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师一附小始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历经风雨沧桑,几经易名,于1984年定名为徐州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她以清晰的创建思路、明确的培养目标、扎实的教学管理、独特的育人理念闻名于苏北,成为闪亮在云龙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这所历史悠久的名校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新课改、新理念如同点点春雨滋润心田。在"打下宽厚的生长点,练就做人的基本功"这一大素质观的指引下,附小创造了令同行刮目相看的卓越与辉煌。 "素质教育的强音,人人都能try一下"是附小的办学特色,通过多年的辛勤耕耘,以"四项申请制"为内涵的"try一下"教育体系新鲜出炉。"申请小能手",给了孩子们一份品尝成功的喜悦;"申请放心考场",使孩子们体会到诚信的可贵;"申请免试",激活了孩子学习的自信心,给了孩子一次证明自我的机会;"申请跳级",圆了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孩子成长历程中一个珍贵的梦想。 附小素以铸就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而闻名遐迩。历任校长的精心培养,使得学校的"五人目标"、"五项师能"、"五种精神"在秉承附小光荣传统的基础上,渗透崭新的教育理念,传承文明,跨越辉煌。 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设计者们费尽心血,使原本面积不大的学校因其丰厚的内涵,精心的设计而精华内敛,移步换景。 "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东墙郁郁葱葱的立体绿化带显露出蓬勃的生命力,依墙而设的艺术花廊在古色古香的文化墙的映衬下更显小巧玲珑、匠心独具。走进细看,雪白的墙壁上还印着五彩斑斓的"try一下"小手印,寓示着附小孩子未来的腾飞。西墙的大型儿童壁画童趣盎然,色彩华美,想象瑰丽,这全部出于附小"小画家"的丹青妙笔。南楼的标本墙,北楼的格言走廊……普通的墙壁因为童心的闪耀、设计的精当而灵性飞扬,无声地吐露着"春风化雨育幼苗"的心曲……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如今的徐师一附小,正张开热情的双臂,扬起理想的风帆,朝着更加辉煌、更加灿烂的明天迈进!
本校座落在甪直镇车坊办事处前港村,是原车坊镇吴淞江东片区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村村办校,后逐步实行规模办学撤并的教育事业延续。由于本学区处在水网地区,当初道路交通极不方便,最早曾设有15所村小,作为原车坊镇中心小学辅导区办学点接受管理。随着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和建设发展,上世纪末开始逐步撤并,直到2009年只剩两所完小。期间,由于苏州、吴中的两次行政区划调整,本施教区所剩村小于2004年归属吴中经济开发区主管,于2006年归属吴中区甪直镇主管;业务管理经过多年园区代管,于2008年转入苏州叶圣陶实验小学托管。2009年,吴中区、甪直镇两级人民政府为造福车坊片区家庭,共享优质均衡教育,投资3000万元,立项“江东小学”为政府重点实事工程。2010年8月,新校竣工启用,撤并江东地区尚存的最后两所完小(前港、金山),以“吴中区甪直镇江东小学”之称开学,后以“吴中区甪直镇车坊小学”正式冠名,隶属苏州叶圣陶实验小学管理。2012年7月,由吴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批示,确定以“苏州市吴中区车坊小学”冠名,启动独立建制办学,内设附属幼儿园。本校校园总面积40亩,按小学四轨设计建设,首期工程(小学部)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幼儿园暂时占用小学部专用楼2个层面(二期工程待建)。2012年9月启动独立办学开学,已有小学部12班、幼儿园7班(含江湾混合办园点),学生总数705人。
常州市三井中心小学始创于1933年,校名为九里巷黄家祠堂私塾小学,地处九里巷。1949年,更名为武进县三井初级小学,地址为龙泉寺。1981年,学校搬迁至巢家桥,1987年学校改名为常州市三井中心小学,1991年2月划归常州新北区,2009年10月正式更名“三井实验小学”。80年弹指间,学校几经风雨,三移校址,数易校名,三井小学逐步积淀内涵,发展壮大。2010年1月底,学校易地搬迁至市行政中心西侧188米的新校区。目前学校已有34个教学班,1595名学生,86位教职工。新校占地26120平方米,建筑面积31515平方米,可容纳48个教学班,约2200名学生。专设了4300平方米的艺术教学大楼,内设书法、绘画、声乐、舞蹈专用教室、展示陈列室等,7000平方米的综合大楼建立了信息中心、科技中心和图书中心。 一代代井小人秉承和谐进取的优良传统,同心同德,努力拼搏,创造了一个个辉煌。继2003年被命名为江苏省实验小学以来,学校先后获得“常州市教育科研基地”、“常州市信息技术实验学校”、“常州市德育先进学校”、“常州市绿色学校”、“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青年文明号”、“常州市贯彻两条一规先进学校”、“新北区教学质量一等奖”等荣誉。 学校一贯坚持素质教育,努力实现“轻负担,高质量”。开齐开足课程,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作业时间。全面推进新课程,加强备课组、教研组建设,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善综合实践课程,创新校本课程建设。 学校聘请高校教授及市、区科研部门的专家组建导师团,有计划、分层次围绕教学基本功的各个方面,通过论坛、教科研基地活动、网上教学博客、基本功竞赛等平台,促进教师快速提升。目前有特级教师后备人才1名,常州市学科带头人3名,5名常州市骨干教师,6名新北区骨干教师,3名常州市教学能手,1名教坛新秀,硕士在读3人,3人评为小中高职称。近三年来,教师在市级以上发表论文或获奖88人次,区、市级教学能力比赛19人次获奖。有省级立项课题两项,市级课题3项,区级立项课题2项,其中英语课题为市重点课题。师生参加大市以上比赛的人数逐年增加。 2000年确定了以书法为主创建特色学校的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在书法、绘画、合唱、舞蹈等艺术项目上取得了显著的的成绩,在市、省级的艺术大赛中频频获大奖,学校艺术特色已初步形成,先后被评为“常州市艺术(书法)特色学校”、“常州市艺术特色学校”。2005年12月,被评为“中国书法(写字)特色学校”,2008年12月被评为省书法(写字)教育先进单位,2009年3幅儿童版画入选全国少儿艺术作品展。 2007年,学校制订了“科技教育五年中期发展规划”,以科技活动为主阵地,以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力争实现我校科技教育的跨跃式发展。2008年4月成为江苏省少年科学院会员单位,2009年3月被评为“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与5家单位签订科技教育共建协议,引进“新北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2010年被命名为市科普基地。近三年中,在区级以上各项科技比赛中共获得市级以上奖项120人次。 目前,井小人正朝着新北区品牌学校,常州市一流小学的目标迈进。
育才小学西区校前身为扬州市新城西区新盛学校,东邻和美第小区,南邻邻里中心,北邻万豪西花苑,西接郡王府,占地面积84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根据计划约定,育才小学西区校2010年秋学期施教范围为新城西区整个辖区,近期招生规模为6—8轨,今年一年级新生班的教师将以育才小学现任教师为主,育才小学同时安排优质的教育教学管理力量入住西区校,实现组团一体化办学。育才小学通过输出品牌、管理、师资,利用新城西区现有的新盛学校举办公办义务教育,打破了行政区域界限,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从一定程度上分担了其他热点学校生源拥挤的问题,进一步扩大了市区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区域整体办学水平。
昆山市实验小学,位于玉峰山下,娄江河畔,是江苏省首批命名的95所实验小学之一。目前,拥有33个教学班,1800多名师生。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坚持把“实验”“示范”作为办学的基本目标,全校师生务实奋进,争创一流,已连续16次被评为昆山市文明单位,8次被评为苏州市文明单位,2000年被评为江苏省模范学校。 学校注重更新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提出“让科研成为动力,让学习成为需要”,坚持走科研先导、质量建设的内涵发展之路。通过方阵推进的方法,使各个层面的教师都有机会得到锤炼,有机会展示才华。80多名任课教师中有苏州市级、昆山市级学科学术带头人14名,80%以上教师获得市级以上表彰和荣誉。 学校开展了《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索》的课题研究,从学科、活动、环境各个层面展开实验,结合学生的年龄、认知、心理、身体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小学生科学教育系列活动,造就了一批科研型的骨干教师,培养了一批爱好科学的学生。学校的素质教育特色得以充分体现。
常州市武进区新安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 2002年易地新建并投入使用。校舍占地面积43350平方米,建筑面积7068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整洁,四季花开,绿树成荫,柜窗、葡萄架、喷水池尽显活力,教学楼、艺术楼、实验楼、运动场一应俱全,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先进齐全,优越的办学条件为学生快乐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700多名学生,38名公办教职工。现有师资队伍精良,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82%,本科学历占42﹪,小学高级教师占58﹪,中学高级教师占11%,市、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8人,占22﹪,优秀的师资队伍为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学校的教育发展、求索得到了上级认可,群众赞誉。2009年,新安小学进一步加大了教育投入,强化学校内部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开展争先创优工作,成绩卓著:12月1日新安小学高分通过了“常州市优质学校”评估验收,12月底又先后获得了“常州市A级信誉度食堂”、“常州市园林式绿化单位”和“常州市先进实验室”三项荣誉称号。同时,新安小学继续保持十多项市、区级荣誉称号:常州市“爱国卫生模范单位”、区教育局“文明单位”、武进区“主动发展优秀学校”、“团结 廉洁 开拓优秀班子”,“校长目标管理行风建设达标学校”、“依法治校先进单位”、“优秀教工之家”、“绿色学校”、“少先队基础建设四星级单位”等,新小的发展为横山教育增添了新的亮点,更是新小办学史上新的里程碑。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世茂小学,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文化积淀的老校。校园占地面积近40亩,建筑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学校的教学设施完备、校园环境优美。学校现有32个教学班,近1600名学生,教职员工100多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43%。 学校坚持“我可以,我行!”的核心办学理念,秉承“笃行、求真”的校训以及“创建快乐校园,建设快乐开小”的办学愿景,遵循“规范管理、均衡发展、强化特色、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学校注重“行”文化的建设,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营造“我可以,我行!”的理念文化,践行 “知行合一,爱满天下” 行知教学思想,努力创设“让教师快乐地教,学生开心地学,师生幸福地成长”的育人环境,培养“合格+特长”的具有开小特质的新时代儿童。 学校的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以信息技术、手球见长,学生素质多元发展”的办学特色日趋鲜明。学校切实加强信息技术的办学特色建设,学校为全市最早被命名的“信息技术基地学校”。承担了江苏省立项课题“信息技术在小学中的应用研究”的实践研究,在信息技术的实践与应用上积累了成功经验,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信息技术素养的教师和学生。学校是苏州市最早开展手球教学的学校,手球已成为学校的名片与特色。校手球队连续六年蝉联苏州市小学生手球比赛男子组冠军,参加全国中小学生手球比赛曾荣获男子组第三名。2013年,学校被命名为“江苏省手球传统项目学校”。 风雨数十载,春华又秋实。多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四星级学校”、“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苏州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昆山市语文学科基地学校”等众多的荣誉称号。学校在昆山市教育质量综合考评中连年荣获“优秀”等次。 百年老校,桃李芬芳;与时俱进,再铸辉煌!昆山开发区世茂小学全体同仁将团结一致,抢抓机遇,负重奋进,为将学校打造成“四度”(有高度、有深度、有远度、有厚度、)品牌特色现代化小学而努力奋斗!
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是江苏省一所实验小学,前身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于1927年创办的晓庄学校的小学部,解放后改称为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附属小学,2000年晓庄师范学校与南京市教育学院、南京市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南京晓庄学院,同时更名为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学校现有26个教学班,学生1294人,教职工67人,全校占地10000平方米,校舍面积7800平方米,建有塑胶环行跑道和塑胶篮、排球场、操场,学校花香四季、绿树成荫、环境优美、获南京市教育系统"优美校园"称号。为适应教育改革与实验,学校配有信息技术教育室、电子阅览室、语音室,劳动技术教育室、风车实验室、科学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书法室、舞蹈室、多媒体教育实验室、阶梯教室、心理教育咨询室、学生阅览室、室内篮、排球场、等专用教室。学校成立了"行知科学院"、"行知文学院"、"行知艺术院","三院"根据学生的需求开设数十个课外活动小组和社团,形成人人有兴趣、个个都参与的生动局面,在全国、省、市各级各项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学校荣获全国、江苏省"冬锻先进集体",南京市第十七届运动会"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少儿书画比赛优秀组织奖等多种奖项,有效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形成和学生素质和谐、全面发展。
南沙小学坐落在香山风景区东麓,创办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始称“育德书院”、“育德学堂”。民国三年改为初级小学,是民国初期最早开办的农村小学之一。学校现占地面积16800平方米,建筑面积8332平方米,计算机教室、音乐教室等专用教室齐全,各种功能设施完备;共有教学班22个,学生1045名,教职工68人,高一级学历教师达92%,中级以上职称教师比例为80%,张家港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占22%。学校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学校以“诚勤”为校训,精心打造 “香山校园文化”,编印了《香山风》的校本教材进入课堂,内容涵盖了香山概貌、香山名胜、民俗风情、美丽传说、古迹文物、香山与名人、吟咏香山、土特名产、德育基地、综合实践等十大版块,并研发了配套的《香山风》校本教材评价标准,对《香山风》的编制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实施建议加以诠释,以保证《香山风》校本教材的有效实施。学校以“德育为先、五育并举、和谐发展”为办学宗旨,以“以人为本,共同发展”为办学目标,开展德育传统活动“香山小导游”项目。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活动,为赴香山的游客免费讲解、导游,学生综合社会实践能力从中得以提升。学校将坚持“以人为本、崇尚科学、全面发展、张扬个性”的办学理念,学校“香山举重队”已经成为一大特色。2005年至今代表张家港市参加苏州市小学生举重比赛,获得了39金、33银、20铜的好成绩,历届比赛团体成绩均位居苏州地区各市、区前列。近年来为江苏举重训练基地、苏州市体育学校输送了大量举重人才,2007年世锦赛冠军刘海华、2012年伦敦奥运会亚军陆浩杰等就是我校输出的杰出运动员。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了江苏省优秀少先队集体、苏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苏州市信息化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载百年悠久历史,积浓厚文化底蕴,依法治校,以情理校,以特立校,努力使师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学校成为一个“团体认同、心灵安全、个性开放、敢于尝试、乐于探索”的精神家园。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