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创建于1988年,是一所地处城郊结合部的新村配套小学。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示范图书馆、市绿色学校、基本实现现代化学校、市文明单位、市先进党支部。随着教育改革地不断深入和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创建,给我校的发展带来了好的机遇,学校的扩建和改造工程,使学校的校园环境焕然一新,但内涵的提升才是学校立足之本,因此让家门口的学校很精彩,让学校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优质教育,让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得到自身充分的发展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成为花园社区居民的共识。 1、德育先行,文化立校。学校秉承了多年的办学经验,形成了花二“启蒙”的办学理念。启蒙,开导蒙昧,一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接触一个全新的世界,就要接受启蒙,启蒙就在这过程中开始孕育,进入小学后,既要接受知识的启蒙,又要接受做人的启蒙。面对有61%外来工子弟的学校,对外来工子弟不是改变、而是吸纳、包容、培养个性、启迪智慧,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融合,着力体现丰富多元的文化,给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教师和学生充分享受了启蒙后的快乐。“花儿朵朵向阳开,朵朵花开香满园”,每一个学生就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儿,通过教育的阳光使其开放,实践着对每个学生的生命关怀,不仅使整个校园充满了芳香,而且整个家庭、社区、社会充满了和谐,教师、学生、家长共同享受着职业、成长、生活的幸福。首先,健康、阳光的校园文化的建设:学校围墙凸显了弘扬奥运精神的奥运福娃、奥运会标、奥运项目的奥运文化的渲染;教学楼进行了校本特色的朗朗上口的都市童谣文化的营造和温馨的心灵鸡汤走廊文化的布置,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突出了育人的价值。其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形成健康、阳光的心态。心理咨询室的成立,成为师生倾诉的场所;家庭教育手册,成为提高家长素质的载体;家校互动主题活动,成为家校联系的纽带。还有加强充满个性智慧的班级文化的建设。绿色环保班集体、体育活跃班集体、爱劳动班集体、懂礼貌班集体、勤奋学习班集体、全面发展班集体等星级班级的创建和申报,围绕学校办学理念的班级理念、班徽、班歌的设计、班级文化的布置等,让学生在班级中主动健康地发展。 2、课题研究,价值引领。学校在钟楼区文教局的指导下,成立了省级重点课题《学校转型性的变革研究》下的一个子课题,学校转型期启蒙教育的研究。面对新时期的转型,学校要做怎样的思考,学生、教师又需要怎样的启蒙等成为研究的内容。我校还和西横街小学共同承担了省级“十一五”重点课题《小学生学科教材阅读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的研究,既分别以各校的教师学生的特点开展研究,又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开启了课题研究学校共同体的新模式。学校还根据学生的特点,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了《有效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的课题研究,通过课堂启蒙学生学习知识,启迪思维、启发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每一个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学校通过课题研究学正逐渐形成了阳光教师、阳光课堂、阳光少年的特质。阳光教师:敬业的精神、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语言,给予孩子真诚的鼓励和帮助;阳光课堂: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每一个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阳光少年:有着阳光心态,和谐的人际关系,不断享受成功、创造的快乐。 3、引领成长,展望未来。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古诗文诵读》,在全校各年级开展古经、诗词、散文等诵读系列活动,引领全体师生进入古诗文的殿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开设了晨曦文学社团、晨韵艺术社团、晨星思维社团、晨风书法社团、晨语心育社团、晨耕田园社团,开展了积极有益活动,社团的章程的出台,成员的招募,主题活动的策划都体现了了一个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过程,既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个性,提升综合素养,发挥了自己多方面的能力,也实现了教师的成长,资源利用和开发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地提升,在做事中实现了自我发展。 4、家校携手,形成合力。学校为每一位孩子提供着成长的舞台,播洒着教育的阳光,促进了家庭特色教育的开发和形成。首先从制度上帮助家长从认知层面达成共识,为每一位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手册;其次,家校合力共创教育工程。快乐家访工作的开展,手拉手中队的共建,成功家教经验的交流沙龙,超级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家长由认知落实到行为上。再次,对孩子、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里咨询室地成立,教师心育团的组建,对孩子、家长进行有效的心里干预和科学的心理指导,让每一个孩子形成了良好的心态,实现个性成长,做文明健康的社会人。 5、项目管理,突出特色。我校在校内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上采取了项目化管理的模式。项目化管理是基于项目团队为组织形式,以完成项目任务为目标的一种运作机制。这种概念和机制引入到学校管理中来,是对学校组织结构的重组和功能的再造。一年多来,我们在社团活动、心里健康教育、班级文化建设等活动中,采用了这一项目,推出---自主申报---教师组建项目组---自主推进---考核验收这一流程。这样的运作方式使学校的管理模式转变为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利于发挥教师的主管能动性,加速学校教师之间、学科之间、部门之间的融合,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学校工作和建设的积极性。 学校正以创建为抓手,把学校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管理规范、师资优良、具有特色鲜明的学校,真正实现共浴阳光心灵,同享教育幸福的办学理想,迎接花二教育发展的春天。
沙口是古运河汇入长江的关口。沙口小学因地而名,始建于1948年,距今已有62年的历史。学校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自主强实力,以科研促发展,以创新铸特色”的管理思路,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德育研究 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苏省电化教育实验学校”、“江苏省雏鹰电脑行动明星学校”、“扬州市教科研先进集体”、“扬州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扬州市德育先进学校”等。 我校拥有一流的办学条件,特别是近一、两年来,学校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我们十分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学生机房、舞蹈房、语音室、音乐室、自然实验室等辅助教室设施齐全,并率先在广陵区公立学校实现了计算机班班通。 2006年荣获扬州市“数字化校园”的称号。我校利用信息技术实施的“四级电子备课——集体备课、个人主备、个人复备、教后再备”向全市推广,受到中央电教馆、省教育代表团领导和同仁的赞赏。电子档案、电子图书管理使学校档案利用率、图书借阅率大大提高。我校省级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国家级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研究,完善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形成了学校办学特色。这是我校老师在熟练地运用计算机“班班通”进行教学。
南京市铁心桥小学坐落于韩府山北麓,秦淮河畔,始建于1935年。学校占地面积18863平方米,建筑面积5704平方米。现有23个教学班,881名学生,62名教师。学校师资队伍精良。大专以上学历教师占85%,青年教师占80%,有市劳动模范、市学科教学带头人、市优秀青年教师等市、区级骨干26人。教师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理念,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在各级教学竞赛中成绩斐然,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案例在报刊杂志发表。学校教学质量优异。建立了一整套提升教学质量的机制,致力打造区域内品牌校园,积极承办市、区级教研活动,邀请省特级教师、市教科所等专家指导课堂教学,形成了研教、研学、研考的浓郁氛围,语文、数学、英语、综合等学科齐头并进,通过月教学视导、月考等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打造优质校园,在各项质量调研中均取得好成绩,教学质量进入全区第一方阵,连续多年被评为"区优质校园"与"区教学绩效优秀奖"。学校办学特色彰显。以机器人教学为载体的科技特色已经形成,"小博士机器人"工作室建设成绩突出,学生参加全国比赛获得唯一金奖与一、二等奖,竞赛成绩全市领先,获奖学生也成为各中学青睐的特色生源,目前区内中学机器人项目的主力,均来自我校的历届毕业生。以特色大课间活动为载体的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多次对外展示,并代表全市接受省体育工作会议代表的视察,省、市电视台、《南京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学校田径队多次获得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第一名。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绿色学校"、"南京市实验小学"、"南京市德育先进学校"、"南京市优美校园"、"南京市绿化景观学校"等。2011年度,学校获得区"平安校园"、"优质校园"表彰,并高分获得全区教育系统最高荣誉--"和谐校园"称号;被雨花台区委、区政府授予"先进集体"光荣称号。伴随中国(南京)软件谷的建设,学校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秉承"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创业精神,不断提升优质教育水平。以打造中国(南京)软件谷品牌学校为目标,构建融传统与现代的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以特色英语、自主课堂、社团活动、科技教育等为抓手,培养"全面发展+个性特长"的优秀学生,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苏州市三元实验小学校创建于1990年,守望在姑苏古城的西头,是一所年轻向上的学校。学校占地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3平方米。 建校以来,学校秉承“学习而致博,知行而达雅”之校训,弘扬“品端、风雅”之校风,构建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大阅读”教学特色,形成了具有“浓浓书香味,悠悠读书情”的校园文化氛围。 近年来,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强校、文化兴校”之办学方针,矢之不渝地实践并发展“以美辅德、以美促智、以美健体”的素质教育理念,全力打造“勤学、善教”的一流师资队伍,倾力培养“聚神、乐思”的自主学习人才。学校现拥有一支市、区教育教学骨干领衔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生文明有礼、好学上进,浓郁的校园读书文化滋养着每一个三元娃。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江苏省教育技术装备先进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先进单位”“江苏省依法治校先进单位”“江苏省小学数学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先进集体”。 如今,焕然一新的三元实验小学校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全体三元人始终牢记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致力于诠释“学习”和“做人”的学校文化核心,夯实每个学生终生发展的桩基,着力培养既有民族精神又有世界眼光、既有创新意识又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现代人才。
南京市钓鱼台小学始建于1931年,当时为南京市第四民众学校,后改名为南京市第四区保国民学校。近百年来,曾几易校址。1949年定名为南京市钓鱼台小学,1952年定址钓鱼台147号。2013年9月,钓鱼台小学原址扩建完毕。目前,学校是一所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四轨制,配套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型学校。风格典雅的教学楼,秀美玲珑的校园景观,高速互联的校园网络,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立体折射出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微机室、音乐室、数字化星球实验室、梦想教室、安全体验室、图书馆、少儿电视台、多功能报告厅等功能教室一应俱全。学校拥有一支爱岗敬业、积极奉献、素质精良、争创一流的教师队伍。目前,学校有南京市学科带头人1名,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3名。21名教师被评为区级骨干,77%的教师取得了本科及以上学历,中学高级教师3人,小学高级职称的教师占71%。学校现任领导班子平均年龄40岁,均为大学本科学历,是一支年青、富有战斗力、向心力强的队伍。钓鱼台小学自建校以来,始终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追求高质量、高效益的内涵式发展。在校风蕴育中,以“制度促规范、文化积底蕴、特色创品牌、品牌求发展”为办学思路,被誉为“严谨务实,风正人和”之校,“办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已被人们所认同。作为小班化学校,“关注每一个”的理念深入人心。学校坚持以课程建设促学校文化建设,努力形成珍视祖国传统文化,重视学生心理教育,关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品质的教育特色。以“《读亮心灵》阅读心育课程、《武惠童心》中华武术校本课程、《秦淮河韵,城南民风》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为学校三大特色课程,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促进育人目标的达成。以“慧学”命名的社团、主题节日、各类竞赛活动丰富多彩,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悠悠秦淮河边,巍巍古城墙旁,古色古香的钓鱼台小学犹如“十里秦淮”的一颗璀璨明珠,充分体现了秦淮文化和秦淮教育的独有意蕴。为此全校师生以现代化教育理念为指导,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为创造钓小辉煌的明天而努力奋斗,我们坚信钓小的明天将会更美好!
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小学坐落于扬子江与古运河交汇处的千年古镇——瓜洲,创建于1920年,有着深厚的办学底蕴,1963年被命名为“邗江县实验小学”,1997年又在扬州市首批通过省级评估,被重新确认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学校一直以来凭借“高质量,轻负担,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享誉于世。学校目前占地面积25000多平方米,校园内树木葱茏,绿草如茵,“行知楼”、“科艺楼”、“逸夫楼”等建筑错落有致,由回廊联成一个整体。楼里建有报告厅、多功能阶梯教室、多媒体计算机房、电视演播室、微格教室、科学、美术、音乐、舞蹈等专用教室、阳光心苑、普通教室以及饶有特色的小书虫俱乐部,校园中建有诗廊、红领巾广场、篮球场、田径场、器械活动区等场所。学校现有教学班24个,1000多名学生,教职工 70多名,其中江苏省特级教师1名,市名校长1名,市学科带头人2名,区级以上名师30名,高级教师11名。多年来,学校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科研为先导,实践快乐教育思想。“十五”期间,承担省级课题《小学生自主人格辅导研究》、《小学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建构与研究》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十一五”期间,承担省级课题《小学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矫正研究》的研究,顺利通过专家鉴定结题并获得高度评价;目前学校又紧紧围绕着新一轮课程改革,进行省级“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快乐课堂”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学校事业飞速发展,先后获得全国诗教先进单位,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青少年活动先进集体,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苏省少先队队前教育试点学校,江苏省教育工会女教职工工作先进集体等殊荣。
朝阳小学建校于1984年12月,由当时的小西门小学和火车站小学合并而成,隶属昆山市玉山镇一中心小学辅导区。1995年,脱离一中心小学,单独建制,赵厍小学划分为我校辅导校。在二十多年的办学历史中,朝阳小学积淀了一定的文化底蕴。学校以“文明、团结、勤奋、创新”为校风,以“敬业、爱生、博学、创新”为教风,以“诚实、守信、惜时、努力”为学风,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不断加强教育管理,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先后获得了“昆山市青少年教育先进学校”、“昆山市校园文化先进学校”、“苏州市绿色学校”、“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苏州市网上家长学校实验基地”、“江苏省金钥匙科技竞赛先进学校”、“江苏省教育学会系统先进单位”、“江苏省绿色学校”、“全国雏鹰奖章‘消防章’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7年,学校以创建“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为契机,关注细节执行,全方位提高学校内涵建设,12月18日顺利通过专家组的验收。2007年度,学校教育综合考评名列全市小学第20名,较2006年上升了6位。2007、2008年度,六年级学生参加全市学科综合竞赛,均获团体二等奖。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团队竞赛获小学英语组一等奖的第一名。在2008年昆山市中小学教育网站评比中,我校获小学组一等奖,“朝阳博客”获昆山市教育博客(社群)评比一等奖。学生体育运动竞赛成绩也逐年提高,2007年秋运会实现历史性“零”的突破,2008年秋运会较之往年上升8位,冬季踢毽、跳绳比赛获全市第16名。2008年度学校体育综合成绩较之往年上升9位,取得突破性的进步。2009年,我校还被评为全国新教育“优秀实验学校”和“昆山市十佳书香校园”。消防安全教育是朝阳小学的特色教育,1998年我校聘昆山市消防大队为德育基地之一,并成立了昆山市少年消防警校,由消防大队的指导员担任教官,从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军事训练等三大块开展活动,并与学校德育工作、课题研究有机结合起来,省级课题《挖掘社区资源,促进素质教育——朝阳小学消防教育个案研究》于2000年10月通过专家鉴定,并获省级二等奖。目前,学校又将消防教育延伸至《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这一新的课题研究中,把关注生命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工作主题。为改善办学条件,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服务的需求,玉山镇人民政府和昆山市教育局商议决定,将昆山市教师进修学校原校址用于扩建朝阳小学。2009年9月,学校顺利搬迁至朝阳新村53号(昆山市进修学校原校址)。在新校乔迁之际,学校对原“三风”进行修订,校风为“朝气蓬勃,阳光灿烂”,教风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风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广大教师群策群力下,新楼名也开始启用。行政办公楼命名为 “求是楼”,寓意行政干部要公正公平,做人有道德,做事有原则。两幢教学楼分别命名为“怀德楼”和”启智楼”,寓意教育的两大主要任务:培育道德,开启智慧。综合教学楼命名为“乐行楼”,寓意我校教师善教、学生乐学。目前,学校占地共1119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082平方米。建有体育馆、自然实验室、科学探究室、仪器室、美术室、劳技室、音乐室、音乐器材室、微机室、心理咨询室、阶梯教室、报告厅、电子阅览室等专用教室。拥有藏书31520册、电子图书50000册、报纸期刊80多种。局域网、校园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发挥教育功能,每个教室的多媒体设备切实为教学服务。学校现有20个教学班,959名学生,57名教职工。教师年轻化、学历大专化、教育特色化正是朝阳小学的写照。学校拥有一支团结进取、奋发向上的师资队伍,其中江苏省金钥匙辅导先进个人1名,苏州市“双十佳”教师1名,苏州市信息技术先进1名,昆山市学科带头人3名,昆山市学术带头人3名,昆山市教学能手4名,昆山市教坛新秀9名,昆山市骨干教师6名。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下,学校先后被评为“苏州市平安校园”、“苏州市校务公开先进学校”、“苏州市教育装备管理先进学校”、“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苏州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近年来,学校办学绩效提升显著,2011年和2012年,在昆山市教育综合考评中连获优秀,家长满意度、社会美誉度逐年提高。朝阳小学以前所未有的闯劲正在书写一条教育的“朝阳之路”。
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是一所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学校。学校原名双桥小学,始建于1954年,1991年被区政府命名为扬州市双桥实验小学,同时成为扬州师范附属小学。2001年经江苏省教委批准为省实验小学,2002年正式更名为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学校现有教学班62个,学生3034人。学校占地面积36332平方米,建筑面积18568平方米,生均占地约12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约6平方米。校园内活动区、教学区、生活服务区等布局合理,教学楼、办公楼及各类专用教室错落有致;校园内绿树成行,芳草茵茵,是学生们活动锻炼、学习探究的乐园。2009年,蜀岗之上,维扬实验小学开发区分校正式成立。定位为六轨小班化办学规模,配有语音教室、舞蹈教室、音乐教室、计算机教室、科学实验室等8个多功能教室,配建了阶梯教室、250米塑胶跑道运动操场、塑胶篮球场和2个塑胶排球场。本着“让学生的生命更精彩”的办学理念,学校确立了“崇文明理”的校训,走“兴于书、立于新、成于乐”的办学道路,已形成书香校园和科技创新“两翼齐飞”的办学特色。学校自2001年来率先在全市启动“书香校园”工程建设,在全国率先倡导“读经典书籍,做有根基的人”的阅读理念,组织开展了“伴着经典成长的少年时代”、“书香童年”等重大活动。《中国少年报》、中央电视台《东方儿童》节目曾做独家报道,成为《中国教育报》关注的“书香校园”建设的原生态校园之一。2011年12月被评为中国当代特色学校。学校现已取得28项国家专利,120多人次获各类国家级竞赛奖项,420多人次获各类省级竞赛奖项,700多人次获市、区级各类竞赛奖项,400多篇科技发明习作在国家、省级杂志上发表。先后被评为“全国智力七巧板先进集体”,“省创新教育团体”,“省五星级科技特色学校”,“省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国家级科技教育研究基地”,“全国航空航天学会省实验基地”,“省英特尔求知计划先进集体和该项目的实验基地”等。
南京民办实验学校(一中分校)是经市教育局批准,由民营资本投资兴建、南京一中承办的一所全日制民办学校。其办学宗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成高质量、有特色、整体推进率高的全国一流民办学校。 南京一中是一所百年老校,老牌的省重点中学、首批省四星级学校、国家级示范学校,以办学理念先进、治学严谨、管理严格、教风朴实、学风扎实而闻名于省内外。 南京民办实验学校(一中分校)是南京一中优质教育资源的延伸和拓展,是一中教育、教学、管理的一部分。分校领导班子、中层均由南京一中派出,具有20年以上的教育、教学管理的经验。他们把提高质量,保证特色,作为学校管理的首要目标,使进入分校的新生可以享受原汁原味的一中教育。 学校现有教师170余人,其主干是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高、中级教师。教师队伍的稳定,带来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学校现有56个班级,2300多名学生。在首届和第二届中高考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初中部在2006年、2007年中考中,人均考分均超过省重点线40分,名列全市前茅;高中部在2006年、2007年高考中,本科达线率高达68%和76.9%,成绩斐然,受到家长、社会的好评。 学校占地111亩,在名牌学校的分校中离市中心最近。已有的建筑面积,以及教学设备、设施,可满足60个教学班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种需要。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