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晓庄学院第一实验小学创建于1994年,原名"南京教育学院附属小学"。学校占地总面积6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987平方米,现有18个教学班,教职工51人。 学校坚持"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办学理念,倡导"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致力于"素质教育"的特色建设,为学生的发展打好人生的底色,办学效益显著。1999年被市教育局批准为市实验小学,2002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苏省实验小学,2005年被省教育厅、环保厅评定为江苏省绿色学校。学校还相继荣获南京市德育先进学校、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基地等称号。行远自迩,这是我们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该校还获得全国少年书信大赛和省"争s当小小科学家"活动的"优秀组织奖"等。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汉语编程在省、市均有一定影响。 学校坚持以教科研促教学质量的提高,省级"九五"规划课题《小学生主体性教育的实验与研究》,被评为南京市教科研成果三等奖;市"十五"规划课题《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正全面展开。学校逐步形成了"素质教育艺术化"的特色。 2002年学校被命名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实验基地"和2002-2004全国重点科研课题《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实验学校。
梅岭小学创办于1947年,原名可法小学,迄今已有60年历史。1982年,经江苏省教委批准,梅岭小学由江苏省重点小学更名为江苏省实验小学,1997年顺利通过省验收,再次被江苏省教委命名为江苏省实验小学,1999年,又被授予江苏省模范学校的称号。梅岭小学是一所底蕴丰厚、设施优良、环境优美、教育优质、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学校,史公绵绵不绝的遗爱滋养了梅岭精神。 多年来,梅岭人一直秉承“我为人民而从事教育工作”的信念,实践着“肢体的解放,思想的飞翔,人格的升华,心灵的徜徉”的教育理想,形成了对教育的独特理解。梅岭人以人为本、个性张扬、尊重事实、崇尚和谐、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学校是师生深深依恋的精神家园。现任校长陈文艳,1967年出生,1985年毕业于江苏省泰州师范学校,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985年8月,她来到梅岭这块热土,近28年的工作磨砺,使她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梅岭这样一所底蕴深厚的学校的校长。其间,虽经历了“普通语文教师——教导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校长”的角色转变过程,但她始终恪守崇高的职业信仰: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我为人民从事教育工作。她坚持遵循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的办学原则,认真履行校长职责,视开拓学校发展空间、丰富学校特色内涵、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为自己的首要任务,注重广泛收集信息,认真分析学校现状,悉心听取群众意见,关心师生教育生活的幸福,不断加强学习,制定学校发展方略,为梅岭这所名校的发展倾注了心血。
溧阳市外国语学校坐落于溧阳市区西部优质教育聚集地,交通便利,环境优雅,校园总面积55045平方米,建筑面积43322平方米,绿化面积22933平方米,生均体育场地面积4.8平方米。学校原名溧阳外国语学校,系民办股份制学校,由溧阳市教育局、上海乐联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溧阳市实验小学于2007年合作创办。 2010年6月,学校被溧阳市政府整体收购。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初中部停止招生,幼儿园归划市实验幼儿园,小学部更名为溧阳市外国语学校,执行义务教育公办政策,为溧阳市教育局直属单位。目前,学校有50个教学班,学生1900名,教职员工191人,其中教师143人,专科及以上学历达标率为100%。学校拥有硕士以上学历教师3人,市级以上各类优秀教师54人(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2人,省特级教师3人,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1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24人。)溧阳市外国语学校以“教育就是服务”办学理念为指导,以“学生喜爱、家长放心、同行认可、社会赞誉”为办学目标,严格执行江苏省教育教学法规,有效保障并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学校总计投入228.2万元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建设,目前,建有科学实验室3个,音乐室8个,美术室6个,计算机网络教室3个,图书室、阅览室技术装备达常州市示范等级标准,生均藏书量达23.6册。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学校优秀网站”、“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江苏省生态园林式单位”、“常州市优质小学”、“常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常州市体卫艺工作先进单位”、“常州市首批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溧阳市文明单位标兵”等50余项荣誉称号。近年来,在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省特级教师、校长芮火才的思想引领下,在省“十二五”科研课题——“自由学校愿景下学生多样化发展的实践研究”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努力推行民主、平等、人性化管理,孕育自由思想,培养自由精神,“办一所自由快乐的学校”正成为大家前行的方向和共同的愿景。
江阴市北大街小学是江阴市澄江街道办事处所属的完全小学,始建于1847年,原名君永小学,至今已有160周年办学历史。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革命烈士钱振标等均是该校校友,著名民族音乐家刘天华曾在此任教。现有19个教学班,五十余名专任教师,近千名学生。在80年代,该校曾以“军民共建”德育建设饮誉江南,学校获得“全国德育先进校”、“全国军民共建先进单位”等殊荣。近年来,学校努力弘扬“尚德、唯实、和谐、进取”的君永文化,倡导“发展为根,立德为魂,勤学为心,用心为上”,先后被评为“中国书法教育实验学校”、“江阴市AA级特色学校”、“无锡市创建红领巾小事业先进学校”、“无锡市文明单位”、“江阴市行规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等。
常州市青龙中心小学始建于1941年,最初由乡绅创办,解放后改建成公办小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建设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与支持,青龙乡党委政府在1982年和2001年两次对学校进行扩建改造,撤并了所有村小,形成规模办学的格局。学校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心下,坚持把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同学校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步伐。近年来,学校先后被命名为江苏省青少年科技特色学校,江苏省‘冬季三项’体育锻炼先进学校,常州市德育先进学校,常州市优秀示范家长学校,常州市体育传统学校,常州市文明单位,常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天宁区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胥口实验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小学,位于苏州市吴中区胥口镇一箭河西,茅蓬路南。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包括小学和附属幼儿园两部分,综合配套食堂、篮球场、足球场等设施。校园占地面积约40000㎡,建筑面积约35000㎡,主体建筑框架四层。于2011年3月开工,2012年9月交付并正式投入使用。学校教学设施一流,到处洋溢着教育现代化的气息:设有现代化的多功能会议室、多功能教室、科学实验室、美术室、保健室、舞蹈房等专用教室,学校100兆宽带接入,班班都拥有现代化教学媒体,实现了现代化办学理念。小学部和幼儿园均按6轨设置,附属幼儿园由原来的胥口中心幼儿园并入,是江苏省优质幼儿园,大中小班开设齐全,设有0-3岁亲子教育中心,已经顺利通过苏州市级验收。小学部2012年9月开始招收一年级新生,6个年级分6年设置完成。2012-2014年,师资主要由胥口中心小学分流,同时招收部分高校毕业生和支援加入学校团队的优秀教师。学校现有苏州市学科带头人1名,吴中区知名教师1名,吴中区学科带头人4名。学校以“矢志不渝”为校训,以“阳光、向学”为校风,以“爱生、启智”为教风,以“好学、巧练”为学风;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有教无类、大爱无疆”,育人目标是“德智双馨、身心两健”,办学目标是“服务社会、奠基人生、质量至上、特色领跑”。在区教育局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将依托胥口镇打造苏州市乒乓特色乡镇的良好背景,以乒乓为学校特色项目,现在已经挂牌苏州市乒协少儿乒乓培训基地、苏州市第二青少年业余体校胥口实验小学乒乓球分校、江苏省乒乓球运动协会少儿培训基地。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室内乒乓球馆,内设全国一流的乒乓球训练设备,可以满足学生的乒乓球训练,亦可为省市级大型正规的乒乓球比赛提供场地。同时,根据学校从一年级开始招生的实际及区教育局“彰显素质教育区域特色”的要求,学校将着力营造书香校园,努力打造吴文化传承教育,将经典诵读作为载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吴中区教育局“智慧妈妈工程”的相关精神,结合新办学校“追求良好口碑”的口号,在家校联系方面积极探索,让家校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稳步发展。
合兴小学前身是创办于1906年的青屏沙沙洲初等小学堂。一百年前,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地方志士为救亡图存,在“废科举、办学堂”的维新呼喊声中,沙洲大地第一所乡村国民小学终于在文化荒漠中诞生。忆学校初创,令多少民众渴望,历多少艰难困苦。岁月悠悠,斗转星移,学校随时间车轮滚滚走来,走到了光辉灿烂的今天。民族要振兴,国家要富强,教育是根本。少年求知,斯为摇蓝。混沌童心从这里得以启蒙,文化知识从这里得以灌输,诚信人格从这里得以熏陶,国家栋梁之才从这里开始起步。一百年多来,风雨沧桑,薪火相传,学校传承着人类文明,播撒着科学精神。一代又一代,为国家为社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文化人,为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全国众多专家、学者、教授、研究员、工程师孩提时代曾在我校接受了小学基础教育。新的时代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合兴小学以此为契机,励精图治,科学规划,努力提高办学水平,不断扩大办学声誉。为了让农村孩子更好地享受到与城区孩子同样的素质教育,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2009年,锦丰镇政府投入1800多万元,为我校拆除旧楼2000多平方米,新建教学楼、活动楼、图书馆等6000多平方米。目前,学校占地面积23542平方米,建筑面积 13123平方米,现有26个教学班,1270多名学生,教职员工70多名,其中市级骨干教师26名。小学教育是极其平凡的工作,但平凡中孕育着伟大。经过一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通过几代合小人的努力,孕育了具有合小特色的“诚信——合作”的文化传统。从办学初始的“崇德——求实”,到80年代的“开拓——争先”,再发展到今天的“诚而自律——合而共进”。这种传承和沿革,使每一个合小人传承着“诚信立身,合作发展”的文化传统,并在这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发展,演绎合兴小学“合” 文化的新篇章,让高品质教育为师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我校坐落于风景优美的大桥景观区,2000年5月经上级批准命名为江阴市大桥小学。学校占地面积29亩,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8个,学生近800人,学校坚持以德为首,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提高素质的办学方向,以勤思、好学、自主、自信为校训,努力把学校办成培养学生聪明好学、兴趣广泛,具有个性的乐园,学校管理逐年上新台阶,已分别被评为无锡市现代化技术学校、江阴市素质教育星级单位、AA级特色学校、江阴市管理一类学校、江阴市先进学校、德育先进学校、无锡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江阴市传统项目布局学校、江阴市安全文明校园、执行教育法规的“诚信单位”收费规范学校、无锡市园林式单位、食品卫生管理先进学校等。
无锡市荡口实验小学创办于1905年4月。钱穆、顾毓秀、刘天华等泰斗巨匠曾在这所世纪老校乐育英才,钱伟长、王莘、钱临照等饮誉海内外的著名人物都在这里启蒙开智。学校现有28个教学班,学生1066名,教职工95人。学校有一支敬业、乐业、精业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达80%。无锡市、锡山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覆盖各门学科,共有16名。有3位教师获全国先进,8位教师获省级表彰,获市、区荣誉的教师达一半以上。学校在老一辈创立的“养正”校训的激励下,注重建设“立公、立德、立志、立行”的学校精神建设,狠抓“三风”落实(校风:文明、俭朴、勤学、活泼;教风:严谨、求实、博学、创新;学风:勤奋、踏实、善思、好问)形成了朝气蓬勃、日臻完美的育人氛围。一个世纪以来,学校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培育了许多人才,一批学生成长为饮誉海内外的学者专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靠着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靠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靠着全体师生的团结奋斗,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1)以“钱伟长少年创造学院”为依托,围绕“科学育人,育科学人”这一主题,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生活处处有科学,我们人人爱科学”活动,培养了一大批科技爱好者。数十名学生在江苏省科技模型比赛、亿利达青少年发明比赛、创新大赛、全国发明博览会等赛事中屡获殊荣。多项小发明获国家专利,多名创造学院成员受到了东南大学、江苏省发明家协会领导、专家的赞赏。华敏杰同学成为了全国百名科学小院士之一。学校被授予“江苏省青少年发明家摇篮”称号。(2)以学校“养正”校训为资源,以“养浩然正气,育一代新人”为目标,立足“养正”,全面开发,大力构建“养正”校本课程,培育能涵养学生浩然正气的课程文化。学校通过设立红领巾“养正”文化研究院、“养正”师生读书会、“养正”道德银行,创建“养正”英雄中队,建设“养正”共建文化等有效途径,使 “养正”课程特色逐渐形成。“养正”工作室被评为无锡市先进学生集体。(3)军校共建谱新曲。学校与部队结成友好单位,坚持三十年军校共建。如今,少年军校已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4)课题引领求发展。学校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多次承办各级各类课题研讨活动。依托《科学认读——培养儿童阅读素养》、《养正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养正教师文化建设研究》等省级课题,在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与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令人欣慰的是:学校先后在合格中心小学的争创、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办学水平的综合督导评估、教育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江苏省实验小学的评估验收、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启动等方面,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使学校在发展壮大中,不断登上新平台。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双有”主题教育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少先队全国红旗大队、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先进少年军校、江苏省爱国拥军先进集体、江苏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勤工俭学先进集体、江苏省档案工作一级单位、江苏省雏鹰大队。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