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南京市汉口西路120号的力学小学,是一所由著名爱国和平老人邵力子、傅学文夫妇共同创办的学校,也是一所成绩显著、特色鲜明的知名学校。1988年学校与南师大实行联合办学,后又被市政府命名为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力学小学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全面发展,一向以校风好,质量高而著称。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借着改革的春风,抓住发展的契机同,一下子步入了腾飞的轨道,各项工作全面推进,且呈跳跃式势头向前发展,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现有38个教学班,百余名教职工,其中特级教师1人,市名师1人,中学高级职称4人,市学科带头人3人,市优秀青年教师8人,区优秀青年教师18人,市人大代表1人,在校学生多达2000余名,是南京市规模最大的一所小学。 长期以来,学校始终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狠抓教学常规、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融科技、游泳、歌咏等各种活动为一体,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亦得到显著提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学校曾先后培养出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著名羽毛球运动员杨阳和国家级游泳健将陈艳等一大批优秀人才,深得社会的一致好评。 自88年起,学校先后荣获了“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江苏省一教四普及先进集体”、“全国红旗大队”、“南京市德育先进学校”、“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1997年被市教委命名为“南京市模范学校”、“南京市实验小学”、并连续四次被评为“南京市文明单位”,98年被命名为“省电教实验学校”、“省科技特色学校”和“省科技教育创新基地”、2001年又顺利地通过了省实验学校的验收、2004年第四次荣获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团体冠军。 99年,学校实施“名校西进”的战略,与恒生房地产公司合作,开办了凤凰花园城力学分校。分校先进的办学设施,幽雅的的育人环境,优秀的教师群体,严谨的治学作风,较高的办学质量,已赢得了社会的一致赞誉。 如今,力学小学的广大教职员工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努力朝着中央领导李岚清同志为学校五十周年校庆所亲笔题词的“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为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打基础、作贡献”的目标而奋斗。
目前,南京市汉口路小学占地面积近9000平方米,有54名教职员工,24个教学班。学校拥有一支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54名在职教师中,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达59%,本科以上学历达87%,拥有江苏省小学特级教师2名,市区首席教师、标兵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能手、新秀教师23名,骨干队伍梯次合理、结构适当,成长迅速。近80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取得了显著的办学实绩和积极的办学影响,先后被认定和表彰为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科技创新基地、南京市小班化示范学校、南京市园林式校园、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南京市德育先进学校、南京市平安校园、南京市青年文明号、鼓楼区文明单位等。学校位于古都金陵的中心城区--鼓楼区,地处文脉绵长的汉口路,紧邻学风郁盛的南京大学。汉口路是国内多所著名高等学府的聚集地,南京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均坐落于此,是南京的核心文化教育片区,整个区域环境优美、文化浓郁、学风井然,学校位于其中,受其濡染、浴沐,形成了良好的办学氛围和传统,尤其是一墙之隔的百年学府南京大学,更是学校办学的资源富矿和精神昆仑。南京市汉口路小学创办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1933年即有首届毕业生。当时校名为"南京市汉口路中心国民学校",首任校长黄汝昌由社会局委派,教员由校长向社会选聘。建校初期学校有14个教学班,30名教员,600余名学生,是南京市成立早、规模大,为数较少的公立学校之一。抗战时期由于时局动乱,学校一度停办。南京失陷后,学校被迫停办,在拉贝先生为主席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努力下,学校成为当时南京25个"难民收容所"之一,在日寇屠城的腥风血雨中,艰难地庇护了1000个难民家庭,《拉贝日记》中对此有专门介绍。1945年,抗战胜利后,学校在原址复办。由于国民党政府忙于内战,政局动荡,教育经费难以保障,教师编制愈紧,每个教员要兼任语文、算术等多门科目,课务繁重。1949年4月,南京解放。当年11月15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了原国民时期的公立学校,将学校更名为"南京市汉口路小学"。校长和教师均由南京市教育局统一分派。其后,学校迅速发展,规模达24个教学班,学生逾千人,教育教学水平也在全市处于前列,多次向省内外开设学科教学观摩活动,学校的学生合唱团、鼓号队、足球队闻名全市。改革开放后,学校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上级的关心与支持下,重新规划校园布局,翻建校舍,添置现代化教学设备。先后建起电脑房,科学实验室,多功能教室等功能室。教师人人配备电脑,教室全部装配多媒体投影,大幅提升了教育教学的硬件条件和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学校还改建扩建了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活动区、综合器械活动区等活动场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有利条件。法制教育和科普教育作为当时学校鲜明显著的办学特色,多次受到表彰,学校的"红领巾法学院"和"诺贝尔科学院"蜚声省内外。作为学校的传统体育项目,女子足球队更是在历届市运动会上屡获佳绩,名列前茅。近八十年的办学历程,使学校形成了丰厚的文化传承与办学积淀,尤其在南大文化和"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南大精神长久以来的浸润与滋养下,凝练并形成以"励行"为内核的校训精神。自2006年迈入小班化学校行列以来,学校积极践行小班教育理念,重新定位,扬弃创新,使老校新生,经过深入思考与提炼,提出了"在这里,每一个都重要"的小班办学理念,确立了"南大文化滋养,小班茁壮成长"的办学定位,明确了"尊重每一个,发展每一个,优质每一个"的小班教育的行动与追求,逐渐形成了"民国建筑风格,现代教育理念;氛围宽松愉快,生活丰富多彩;全面素质培养,多元项目实施"的办学特色。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先生说:汉口路小学不是办在南大旁,而是办在南大里。学校校园环境优雅秀美、清新宜人。近年来,学校通过改建校门样式、装饰围墙风格、翻新教学楼外立面等措施,使其与校园内留存下来的民国小楼浑然一体,形成了具有民国风格的整体建筑环境,同时在校门处安放刻有《弟子规》全文的巨幅木雕和孔孟等先贤们的良言善诫,在校园道路两侧嵌置刻有经典古诗词的石板,使传统文化时时陪伴在孩子们周围,成为无言的师长。校园环境的细部设计也处处体现出学校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理念,中式纹饰的橱窗、书法题刻的景石、粗朴敦厚的壁雕、木石材质的椅凳,让校园环境与学校的历史传承契合统一,使学校成为一座精致宜人的园林。教育科研是推动学校小班化办学走向纵深的核心动力。成为小班化学校以来,学校大力推进课堂教学理念与模式的改革,以"四色学习单"课题的实施为主线,努力贯彻以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的育人目标,教学中要求做到尊重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资源,实现不同层次的个性发展,进而实现不同学生的共同进步与成长。通过主办"励园"小班论坛等活动,学校的小班化办学获得了各级领导、专家与省内外同行的积极肯定,形成了较好的反响。十二五初期,在基于学校小班化办学成果、学校文化建设成果和学校中长期规划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提出了"四色教育"的构想,努力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经过梳理,我们把"大学文化"(南京大学与我校一墙之隔、关联密切、影响深远)、"大师文化"(南京大学的大师们既是家长也是教育资源)、"校本文化"(学校有百年校史、优良传统和优美、典雅的民国风格校园环境)、"小班文化"(学校是南京市十一所小班化示范学校之一)作为""作为四色教育的文化基质与实践背景,四种文化并流汇聚、相融相成,孕育和滋养了四色文化的创生与成长,更引领与丰润着四色教育的实践与前行。四色教育就是要以"人"的差异化发展、个性化发展为基础,通过构建丰富多彩的、特色鲜明的、相对整体的、不断生成的教育行动来实现这样的办学目标与教育理想的一种教育生态。四色教育的愿景设计是"成就教师,发展儿童"。四色教育融入了汉小人对学校的归属与热忱、对学生的爱心与关怀,更倾注了汉小人无限的教育真情与教育智慧,展现了汉小人高远的教育视野与教育气度。走在小班化教育道路上的汉口路小学如沐春风,勃发出万千生机,也正通过全体汉小人的团结奋斗,努力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教育理想!
南京市鼓楼区一中心小学创建于1933年,原名南京市五台山小学,位于上海路42号,校园面积12000平方米,是南京市开办较早的小学之一。 学校历史悠久,和那代人一样,也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新中国成立以来,十位校长,几代园丁,奋力拼搏,辛劳耕耘,桃李芬芳,硕果累累。如今已是“江苏省实验小学”、“全国红旗大队”、“江苏省体育传统学校”、“江苏省社会科学教育基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小学理论教育研究基地”、“南京市艺术键盘活动中心”。 学校先后被认定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南京市实验小学、南京市示范学校。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红旗大队、全国队报金奖学校、江苏省体育传统学校、江苏省现代化实验学校、南京市德育、体育、艺术教育、卫生、足球、教师培训先进集体,南京市标兵红旗大队、南京市示范图书馆、南京市绿化达标单位。 学校被确定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小学现代教育研究基地”、“江苏省社会学科研究基地”。 承前启后写春秋 继往开来谱新章 南京市鼓楼区一中心小学,美丽的校园展新姿,建筑的格局换新貌。体育馆、运动场、教学楼、科技楼、综合楼等场馆条件一流,教学设施先进,设备齐全。图书馆、自然室、卫生室等均达到省市优秀标准。校园绿化,美化,是全市最早的绿化达标先进单位。学校管理科学规范,各项工作流畅到位。少先队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成果喜人。 校长有思想,教师敢创造。师资力量雄厚,省市区三级骨干教师约占70%以上,其中学科带头人和省市骨干教师约占30%。小学高级教师占60%。我们的学生健康活泼,多才多艺,参加省市区各项比赛成绩斐然。 “用爱心教育学生,以诚信服务家长,创业绩回报社会”是我们的承诺。向着“更高、更快、更强、更美”的目标,把学校办成高质量、现代化、有鲜明特色的江苏省一流实验小学。 为了“继承优良传统,争取更大光荣”,我们多方挖掘历史资料,编撰了学校简史,不忘先驱,激励后人。写史本应“厚古薄今”,因受占有资料所限,无奈只能“厚今薄古”,留给后人再提炼吧!
南京市工人新村小学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玉带镇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工人新村45幢。南京市工人新村小学自建校以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学校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使学校办学规模、办学质量、社会效益不断发展。南京市工人新村小学占地面积大,绿化覆盖率高,设施齐备,有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舞蹈房、课件制作室、电脑房、儿童化阅览室,此外还有校史室、红领巾广播室、图书馆。图书室藏书35000册。同时全校有学生专用电脑280多台。校内有环形跑道的田径场,室外足球场,室内体育馆设有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另外还有武术房、健身房、形体训练房。[1]南京市工人新村小学发展的总体构想是,点上突破,面上推广,以点带面,均衡发展。积极探索,选取好的方法,采取有效措施,积累好的经验带动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实现南京市工人新村小学的新跨越。校风:守纪、勤奋、诚实、健美教风:严谨、扎实、朴实、真实学风:刻苦、耐心、细致、灵活
南京市山西路小学始建于一九五五年九月,办学之初,学校仅有八个班级,三百七十多名学生,分布在水佐岗等几所学校上课。一九五六年,新校舍建成,全体师生回校。 六十年代初期,学校迅猛发展,教育教学成绩斐然。历届学生考试成绩均在全区名列前茅。学校还经常担任对外接待任务,因此被市委宣传部定为重点小学。教育部成仿吾副部长、省教育厅朱子闻厅长曾来校视察。学校的教学管理经验还多次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进行交流。学校的合唱团闻名于市,后逐渐成为南京市小红花艺术团的摇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学校抓住改革开放的契机,加快发展。学校领导带领全体教师轰轰烈烈搞课改,扎扎实实抓教学,一批名特优教师脱颖而出,耿芳珠、冯培英、周家才、韩素珍等一批名师的名字如雷贯耳,声震金陵,他们为山西路小学创造了辉煌。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学校重新规划校园布局,翻建校舍,由原来的双轨变为四轨,学生逾千名。学校的德育活动富有特色,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小学生思维电脑教育中心;成立了山西路小学少年消防警校;召开了“共拥一片蓝天,共有幸福童年”现场会,省市区领导均到校祝贺,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整个校园一时间欢声笑语、异彩纷呈。
南京市渊声巷小学始建于1948年2月,地处鼓楼渊声巷18号,闹中取静,全校占地面积为5782平方米。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经过渊小几代人的努力,九十年代完成了校园整体改造后,校容校貌不断更新、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校园里有标准的篮球场和排球场、塑胶跑道、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有微机房、多功能教室、自然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陶艺教室、舞蹈房、图书室、大队部室、档案室、体育器材室、卫生保健室等专用教室15间(见校园环境)。在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学校确立了"以育人为根本、以管理求效益、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的办学宗旨。近年来,领导班子敢于创新、锐意进取,全体教师团结协作、奋力拼搏。在"负重攀登,敢为人先"的鼓楼精神鼓舞下,从学校实际出发,群策群力,逐步探索出一条求美、求实、求特、求新的办学理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上升、教师队伍朝气蓬勃、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成绩着实喜人,在社会上享有一定的知名度。该校值1996年合并鼓楼小学,2000年被评为"南京市示范学校"后,师生们群情振奋、雄心勃勃、锐意改革、发展优势、求特求新,继续开拓进取,于2001年争创成为高质量、有影响的市实验小学。王俊梅: 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鼓楼区学科带头人,鼓楼区教学能手,南京市品思品社学科资深教师。求实、扎实、真实,是家长、学生、同事最信赖的教师。朱鸣平: 副校长,区先进教育工作者,南京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鼓楼区教学能手。认认真真做事,扎扎实实教学,平平和和处人,是学校教师中极富人气的管理者。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