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文小学创建于1999年5月,是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二十一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实验学校,江苏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基地,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团体会员,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苏州市科技特色学校,苏州市双语实验学校,新教育实验学校…… 学校占地63亩,拥有一流的教学环境和设施,是一所融书香校园、数码校园、生态校园、活动乐园、生活家园于一体的现代化的新型学校。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能尽享最丰盛的教育资源,获得最充分的优质教育,获得最优化的发展。朱棣文小学创建于1999年5月,是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二十一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实验学校,江苏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基地,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团体会员,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苏州市科技特色学校,苏州市双语实验学校,新教育实验学校…… 学校占地63亩,拥有一流的教学环境和设施,是一所融书香校园、数码校园、生态校园、活动乐园、生活家园于一体的现代化的新型学校。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能尽享最丰盛的教育资源,获得最充分的优质教育,获得最优化的发展。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注重学校内涵和特色的发展。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上求实求细,在教学研究活动中求深求活,通过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研人员的合作,努力将朱棣文小学打造成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基地,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教育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的舞台;同时,将在朱棣文精神的指引下,建设起具有朱棣文小学特色的学校文化——发展的文化、合作的文化、参与的文化、对话的文化、和谐的文化、创新的文化。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校园文化、数码校园四大工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现有苏州市级以上骨干教师2名,太仓市级以上骨干教师6名,此外还有学校星级教师近30名;学校已连通国际互联网,建成校园网,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学校以科研为先导,先后开展了多项省级以上课题研究,促进了学生素质和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涌现了一批特优生,受到了社会的一致肯定。
常州市朝阳新村第二小学坐落于常州市繁华的光华路边,是天宁区一所普通小学,却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当地的莘莘学子。 朝阳二小是一所新村配套小学。学校始建于1989年,在1990年正式开办招生。2005年区政府为了整合教育资源,把丽华新村小学并入朝阳二小,使学校的办学规模得到了进一步扩张。 朝阳二小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全体师生努力下,硬件设施上台阶,师资水平有提高,办学声誉有提升。学校愿为每一位渴望学习、渴望发展的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教学条件,一切为每一个孩子的终生发展服务!
昆山市玉山镇司徒街小学创办于1913年,学校占地面积8088平方米,建筑面积为775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1%。现有24个教学班,1174名学生,68名教职员工。专任教师62名,其中昆山市级骨干教师28人,占45.2%,33人取得了本科学历,占53.2%,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老师有34人,占54.8%。多年来,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高举“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的教育旗帜,坚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以文化建设为载体,以人为本,科学创新,努力实现“会思考的学校,能创新的教师,会学习的学生”的办学愿景,打造学有优教的“教育服务”品牌。学校为“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实验学校”、“中国少年儿童信息研究基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726项目实验学校”,先后获得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726项目“教科研先进学校”、“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江苏省优秀少先队集体”、“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四星级先进集体”、“苏州市文明单位”、“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苏州市少先队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苏州市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苏州市德育示范学校”、“苏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科技特色学校”、“苏州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全国、省市先进荣誉。
常熟市莫城中心小学,位于莫城工业园区南。清宣统三年(1911年)春,由常熟县政府拨款,在莫城东街城隍庙东首开办荟英小学,为莫城中心小学前身。1913年2月,学校更名为莫城乡立第一初级小学。1950年学校始名为莫城中心小学至今。1963年,为了满足本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经常熟县政府拨款,将校舍迁至莫城中街河南。2002年2月至2003年9月,由莫城镇人民政府拨款4000多万元,在镇北恩潭路新建设施完善、充满现代气息的莫城中心小学。学校可容纳2000多名学生就读。建有250米六环道橡塑跑道、2000平方米的体育馆、3块标准篮球场、1块排球场、1块羽毛球场。学校总面积78亩,绿化面积12879平方米。目前,中心校设有31个教学班,学生1526人;下辖三所分校,设25个教学班,学生1109人。中心校、分校共有幼儿1080人。自提出并确立以校园文学特色建设为工作目标以来,学校始终把这一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口,积极倡导“以文学滋润心灵,以文学点亮人生”的教育理念,紧紧围绕阅读和写作不断开展各项文学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培植了校园文学之花,促进了学校的课程改革,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本学期,将在学校十二五规划的引领下,继续推进校园文学特色建设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过程管理,发挥文学社的应有功能,不断提升各项文学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使校园文学特色建设工作跃上新平台,实现由“特色培育学校”向“特色项目学校”的华丽转身。学校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以“提高素质,发展个性”为办学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早在“九五”期间学校曾连续2年荣获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称号。2003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实验小学。2000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第四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先进学校、苏州市特色文化(文学)学校、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苏州市校务公开先进学校、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苏州市教育技术装备先进学校、苏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苏州市安全文明学校、苏州市绿色学校、苏州市推进体育《达标》先进集体、苏州市优秀教师群体、常熟市文明单位、常熟市教育科研三星级学校、常熟市学习型工会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为江苏舜天足球俱乐部小学生培训基地。现学校有中学高级教师4名,苏州市信息技术应用能手1名、常熟市作家协会会员1名、常熟市数学教研中心组成员1名、常熟市教科研中心组成员1名、常熟市名教师1名、常熟市教育科学学术带头人3名、常熟市学科教改带头人6名、常熟市德育带头人2名、常熟市学科教学能手19名、市德育能手3名、市教育技术应用能手1名、虞山镇教学能手15名,共54名骨干教师。师生诗意地栖居在充满文学气息的校园里,沐浴在“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服务树形象,质量求生存;特色打品牌,创新显活力”的办学思路、“让教育的快乐滋养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童年在幸福浸染下涌动生命成长的活力”的办学目标、“ 求真务实,崇善尚美 ”的校风、“导而弗牵,诲人不倦”的教风、“动手做一做,去发现问题 ”的学风里,我们有理由相信,莫小的明天一定会更加光辉和灿烂!
常熟市新区小学始建于1912年,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办学历史,是一所具有优良历史积淀又有现代气息的新城区小学,位于新世纪大道东的九里集镇。学校校舍南向昭文路,北靠长江路,西临九新大街,东连三环路。学校占地面积16500平米,建筑面积10000平米,现有幼儿近400人,小学生1000多人,教职工100多人,各项学习生活设施齐全,接入宽带,实现了班班通、室室通,生机比达8:1。各教室已配背投,200米塑胶环型跑道,专用教室齐全,B级食堂。经过100多年的历练耕耘,学校业已形成了“诚毅”的校训、“文明、勤奋、团结、朴实”的校风、“严格、耐心、启迪、求实”的教风和“刻苦、多思、勤奋、好问”的学风,并在新时期确立了“让孩子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和“规范管理、巧教乐学、真抓实干、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在省级课题“和谐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和苏州市级课题“深化礼仪教育综合实践研究”、“新课程下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引领下,教科研工作成绩显著,各项管理规范,学校社会声誉越来越好。学校的师资力量日渐增强,现有中学高级教师3名,常熟市(学科)学术带头人3名,常熟市级教学能手19人,虞山镇级教学能手11人。大专以上学历达89%以上,本科学历达70%以上。学校先后获得过常熟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常熟市校园管理先进学校、常熟市教学管理先进学校、常熟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常熟市文明单位、常熟市写字合格学校、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苏州市自然实验合格学校、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苏州市以法治校先进学校、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苏州市第四批绿色学校、江苏省和谐教学实验学校、江苏省生态教育实验学校、江苏省科技竞赛先进学校、全国教科研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实验学校等称号。学校“十二五”办学总目标是校舍亮丽、管理规范、质量优秀、师生共同发展。新一代的新小人正在照着这个目标,以崭新的姿态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去创造新的辉煌。
无锡市芦庄第二小学创办于1995年,自建校以来,该校以“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和自信”为办学宗旨,以“科学精神、合作精神、进取精神、创造精神”为办学精神,立足于该校实际,不断创造条件,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学校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737.6平方米,绿化面积1842平方米,现24个教学班,学生1092人,专任教师50人,大专以上学历38人,占76%。学校现代化教育设施齐全,拥有多媒体教室、电脑房、自然实验室、音乐舞蹈室、图书阅览室等专用教室。学校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学校先后开设了英语口语、计算机、围棋、武术等校本特色课程,还广泛开展书法、美术、舞蹈、科技模型、泥塑等兴趣活动小组,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校书法作品在全国性的比赛中多次获奖;科技模型兴趣组曾连续多年获市科技模型比赛综合团体特等奖;学校成功举办了校园武术节暨南长区武术比赛,承担了市九运会大型团体操表演任务,并代表南长区组队参加市九运会小学部武术比赛,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三名,丙组集体基本功第一名,甲、乙组第三名的好成绩;学校舞蹈队连续多次获市、区“百灵鸟”舞蹈比赛一、二等奖;连续三届被评为市“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活动先进集体;多次获得中国青少年读写大赛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奖。该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实践,立足于岗位成才。现有教师本科学历3人,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均以取得大专学历,10人本科在读。市级课题《改革班级管理,促进小学生主体性发展》、《小学问题导学教学法的操作研究》已先后成功结题、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生爱心、责任心的培养研究》已立项。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校、区、市的骨干教师,多名教师的论文在全国、省、市、区刊物发表。“严谨、务实、崇真、创新”成为全体教师的教学风尚。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区五星级文明单位”、“区规范收费达标先进学校”、“区平安校园先进单位”、“区常规管理先进学校”、“市心理健康合格学校”、“市优秀家长学校”等。
苏州市横塘中心小学创建于1912年,坐落在京杭大运河之畔,南临石湖、上方山,是一所具有近百年历史的老校,2002年9月区划调整后并入苏州高新区。由于学校建于八十年代初,校园布局不尽合理,生均占地面积较小,加上学校地处横塘商贸区,外来务工人员众多,学生中60%左右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学校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近年来,随着苏州高新区教育现代化的强势推进,在区教育文体局和横塘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全面启动苏州市现代化小学创建工程,学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是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近两年来,街道投入五百多万元,用于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的添置,目前学校现代化设施设备较为先进,有适用于小学教育教学的专用教室和辅助用房20余个。拥有设施齐全的网络教育系统:所有电脑房、教师办公室、教室和图书室都有网络终端;全面开通校园网,建立了校园网站,开设了“教育博客”等网络平台;具有多媒体教学功能的室场33处。室场的到位、设施的健全,为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二是注重学校内涵建设。学校以“以人为本”为办学理念,高举“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两面旗帜,坚持“品牌名校,质量优校,效益高校,精品学校”的办学目标不动摇,不断进行教育改革。(1)切实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学校专任教师中,合格学历达100%,大专以上学率达90.2%,4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全部参加并通过了信息技术和普通话等级考试。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教学能手1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以上。学校通过业务培训、师徒结对、校际交流、专家引领等多种形式,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基本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勇于实践、充满活力、和谐进取”的青年教师队伍。(2)努力优化育人环境。学校始终把校园文化建设与育人相结合,让校园的四季“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青”,绿化与彩楼相抱,鲜花与雕塑相映。校门口右墙上醒目的“三风”内容,让学生们时刻牢记五育并举,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校门的背面张贴着一块块荣誉牌,仿佛向学生们倾诉学校走过的光辉历程,启发学生们树立“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骄傲”的意识;校园主干道两旁的现代雕塑,时刻激励着学生们去奋发、去拼搏;散落在校园内的文化石刻、警句牌、小景点,更激起了学生们无尽的思考。走廊内,或“书画长廊”,或“校本教材长廊”,或“校园生活集锦”,或“诚信长廊”,无不激励着师生们。(3)积极开发校本资源,探索德育新途径。学校分别与上方山森林公园、横山烈士陵园、消防中队等10家单位建立德育教育协作关系,让每个学生尤其新苏州孩子了解横塘,热爱横塘。在此基础上,学校编写了校本德育教材《石湖韵》、《华南虎》、《一年级新生入学常规训练手册》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热爱家乡的教育。学校还十分重视学科渗透,加大德育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每年举办校园“艺术节”、“双语节”、“科普周”和田径运动会,在活动中锻炼人、教育人。(4)科研引领,打造特色教育。“诚信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亮点,学校在总结了“十五”德育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的内涵,开展了“在城乡交合的商贸地区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研究”。该课题被批准为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并于今年3月通过了专家论证顺利开题。双语教学是学校又一个办学特色,学校于2002年率先加入了由苏州市教科院牵头开展的“双语教育整体改革的实验与研究”的课题研究,今年3月又顺利转入了“创建市双语小学的实验与研究”的新一轮实验。辛勤付出结出了累累硕果,学校先后获得了“苏州市文明单位”、“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苏州市德育示范学校”、“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今年十月顺利通过了“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评估验收。
白茆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现有24个教学班,学生1144人.多年来,我们坚定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先后获得了苏州市德育管理先进学校,苏州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为了更好地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所适应信息时代挑战的现代化学校,现对我佼教育信息化工作提出如下规划:现状分析硬件资源:我校现有"奔3"以上电脑102台,平均每10.5名学生拥有一台电脑.于2002年通过100兆光纤宽带接入因特网,全校所有办公室,专用教室,普通教室都有网络终端.传统的"三机一幕"已进入全部教室.各主要教室的主要装备为:校园网络中心:配有WEB服务器,资源服务器各一台,另有交换机等网络专用设备.电脑网络教室:现有1个.配"奔3"以上电脑51台,并可通过宽带接入因特网.多媒体综合电教室:现有2个,配有液晶投影仪3台,另有视频展示仪,音响设备等多媒体设备.多媒体制作中心:现有多媒体电脑4台,装有视频捕获卡,光盘刻录机,配有扫描仪,数码相机等.信息资源:⑴学校目前初步建成学校网站――"白小在线",设有学校简介,德育天地,教育科研,红豆乐园,教师园地等栏目,约100MB.⑵教学光盘资源:现有"国之源"资源库一个,约60G,另有各类素材光盘,课程资源光盘约50张.⑶自制课件:现有适合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50多个.人力资源:目前,学校有2位计算机专科毕业的教师承担网络管理及计算机教学任务.有51名教师取得信息技术合格证书,占需培训教师数的98.1%.1970年以后出生的青年教师均能自制多媒体课件并用之上课.发展规划.工作目标:⑴硬件建设目标:至2004年,再装备一个网络教室,达到生机比8:1.各普通教室在已接入信息点的基础上,再配全多媒体电脑及相应显示设备,使全部教室都成都成为多媒体教室.⑵信息构建目标:A:充实学校网站.学校网站进行更新,由宣传推介型逐步向综合服务型转化,使之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使用动态页面,对有关网页的信息进行动态排序.B:下载教学资源.搜索国内大型教育网站,下载教学辅助资料存放于学校资源服务器.C:自制教学课件.要求70年以后出生的青年教师每学期自制2个以上教学课件,每学期校自制课件为50个.D:添置资源光盘.年均添光盘50张.⑶人才培养目标:至2004年,70年以后出生的青年教师能熟练制作两种以上课件(其一是网页式课件)并建成个人主页,全体教师均能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每学期有几篇信息技术方面的论文在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主经措施:⑴加大投入力度,高标准完成硬件装备建设.信息技术硬件是教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为此,我校将积极争取镇政府的财政扶持,并通过内部挖潜,尽早按高标准配备信息技术设施.⑵强化师资培训,从观念和技能两方面使教师适应现代教育.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关键: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以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教育信息化建设.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软件:网页制作软件Dreamweaver和Frontpage,多媒体制作软件Authorware,Flash,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等,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技能.⑶重视资源运用,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要求70年以后出生的青年教师每周利用多媒体(网页)课件上好一节课.其余教师每二周上好一节.⑷做好信息资源管理,提高信息技术服务水平.进一步规范信息技术设备管理帐册,各类资源建立相应目录,存放于学校主页,以利于教师的查阅利用.做好相应的借阅管理,提高资源使用率.⑸以创建为抓手,推进学校信息技术的发展.至2005年,创建苏州市信息技术先进学校.
在美丽的娄江河畔有一颗教育新星正熠熠生辉他就是-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桥小学。 学校建成于2003年9月 八年多来,学校由建制初期的十四个教学班,迅速发展到了现在的34个教学班。占地面积为2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12045平方米;拥有学生1612名,78名在编教职员工。 从学校建制初期,学校领导班子就确定了清晰的办学思路:端正学校办学思想,严格规范实施课程计划,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突出强化学校体育工作,坚持普及促进提高,坚信特色源自基础,培养运动习惯,提高运动成绩,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全力打造学校体育特色。 自学校建制以来,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体教职员工,根据办学思路,脚踏实地、着眼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创建达标活动,全面推动学校健康发展。 八年多来,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现有34个教学班,班班配备了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等;拥有一流的计算机控制中心,两个机房,并实现了校园网络全覆盖;学校还建立了各种专用教室十二个,其中包括283个座位的阶梯教室和一个多功能的劳动技术教室;学校400多平方米的图书馆通过了苏州市小学一级图书馆的评估验收;学校还拥有面积为1700平方米的分级量化管理A级食堂;体育设施不断完善,现有220米跑道的田径场、两片篮球场、一个乒乓球专用训练室等,其他体育器材全部以省级标准配备齐全。 八年多来,各级各类创建活动也取得了累累硕果,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学校先后通过了苏州市常规管理先进学校、苏州市小学教育现代化学校、苏州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等的评估验收…… 在全面办学的实践过程中,学校领导班子时刻不忘办学思路所确定的目标,努力强化体育课程、开展阳光体育和加强业余训练三个层面积极努力。为此,学校自2006年秋季起,特邀体育特级教师陈恒德老师为学校体育工作的总顾问兼学生业余训练的总教练。近几年来学校体育运动成绩日渐上升,学校体育特色日趋明显,学生身体素质日益提高。我们自行编写了《体育游戏一百例》,准备分年段逐步实施。学校连续六年获得苏州市射击比赛团体总分冠军,并被确认为苏州市青少年体育业余训练射击基地学校;连续两届被确认为苏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连续两次被评为苏州市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先进集体;连续两次在昆山市体育工作年会上做交流发言;连续三年在省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运动会上获得团体总分第五、六名;学校被昆山市教育局和体育局联合命名为昆山市学生假期业余训练基地学校;学校年度体育运动总成绩稳定在前五名。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包桥小学在正确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坚持既定的办学思路,不遗余力地创造包桥小学的美好明天!
丰县华山镇华星小学座落在史店村,南傍徐丰公路,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学楼二幢,学校现有教学班18个,在校学生775名,教职工47人,学校占地20亩,拥有面积为2981平方米,高标准四层教教师平均年龄不到32岁,一批高素质、年轻有为的教师正在我校茁壮成长,部分教师已经在市县教育教学中崭露头角,为我校的高目标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校园内花坛形式各异、繁华似锦、绿草如茵,是教书育人的良好场所。 我校系徐州市双拥工程之一,一期教学楼工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二集团军捐资30万元,徐州市人民政府投资20万元,徐州市教育局干部职工捐资十万元,以及地方政府投资共同兴建。1997年11月竣工并投入使用,为扩大规模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2003年十二集团军又捐资15万元进行二期教学楼建设。 作为军民共建学校,我们本着“军民同心、共育英才”的原则,以教学为中心,以拥军优属为特色,以“自主、和谐、文明、进取”的校风,“爱生、敬业、博学、创新”的教风和“乐学、善思、合作、自主”的学风提升办学质量,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华星小学不仅在全镇农村小学中独领风骚,而且也在全县教育战线形成良好影响,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硬笔书法学习基地,徐州市模范学校,市百佳校园、市安全文明校园、县文明校园、县优秀家长学校,多次被评为县先进单位。我校在十二集团军、镇党委、政府、中心校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投入160多万元,建有高标准教学楼二幢,教室门前硬化路面2180平方米,有200米环形跑道,100米直跑道,2个篮球场,体育联合器材1套,新建水冲式厕所1个,修建花坛景点30多个。学校根据教育现代化的需求,为每个教室配备了“二机一幕”设置了多功能教室、科学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劳技室、少先队室、图书室、阅览室、卫生室、体育器材室、舞蹈室等13个专用教室,仅图书室就配备了价值8万余元的图书,共计15600余册,人均20册,仪器室、音乐室、体育器材室配套齐全,能满足各科教学需要,有高标准微机室1口,微机21台,校长室、教导处等科室均配有笔记本电脑,初步实现了办公自动化。 学校鼓励学生开拓创新,利用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活动,近年来,先后有18件作品获得县级奖励,2007年8月在第四届中小学生劳技创新大赛中,张娣同学的作品《四鸟戏珠》荣获苏北唯一的国家级铜牌。 2007年12月我校成为名副其实的市级优秀实验小学,在今后的办学中我们一定会齐心协力,持之以恒,把我校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一定会以市实小创建为新起点,迎接华星小学更为绚丽的明天,这朵军地文明之花将会更加璀璨!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