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县职业技术学校前身为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兴国分校,创办于1958年,1983年秋更改为现名。1992年,计算机应用和畜牧兽医专业被省教育厅批准为中专班,学校被评为省示范性职业高中。1996年省教 育厅批准我校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并与原地矿部赣南老区扶贫开发中心联合举办赣南种养业培训中心,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下岗职工再就业作出了较大贡献。2001年秋,按照我县教育发展整体规划,扩大高中办学规模,我校增设普通高中,增挂兴国县第四中学校牌,使我校成为一所集普通教育、职业培训、中等技术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高中。2005年9月顺利通过省教育厅重点职校评估组的评估,成为省重点职业高中,2009年2月与县科技局、高兴镇人民政府共同创办兴国县生态新农村科技创新示范中心,为我县新农村建设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增强了学校的技术培训和服务功能,提高了社会效益。
创办1960年,学校一迁校址,由原枫边小学迁至枫边红旗组;两更校名,由“枫边公社五七中学”更名为“兴国县枫边中学”,学校始终在谋求发展中不断创新。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校园占地面积从最初附设在小学北部一个班发展到现在校园占地面积10067平方米,建筑面积4627平方米,绿化面积935平方米,学校有图书室、阅览室。学校有150多米的水泥环形跑道和水泥篮球场两个,体育器材基本满足教学活动需要。由最初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单一讲授知识的简单模式发展为现代化教学模式,现有理、化、生实验室、电脑房、多媒体教室,其中实验器材配备达到省2006年II类标准,音、美、劳器材基本满足教学活动需要。学校还建有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和通讯系统,在发展中渐臻完善。
于都县第三中学,原名于都大华学校,创建于2001年,是于都县第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全日制民办公助学校。2002年9月,于都大华学校更名为于都县第三中学。学校位于县城育英大道西段,占地面积102亩,建筑面积29384m2。校园内芳草萋萋,绿树掩映,环境幽雅,设施齐全,虽处城区而绝车马之喧。现有教学楼5栋,综合办公实验楼1栋,学生公寓6栋,多功能礼堂一座,篮球场四个,400米跑道标准运动场一个,学校装备有校园宽带网、标准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馆、语音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练琴房、形体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等。优美的校园、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学校设有初中部,高中部及附属小学,现有在校生5066人,教师203人(其中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县学科带头人43人,市、县骨干教师48人,中、高级职称教师121人)。办学十年来,于都三中按照"高起点建校、高品位办学、高效率管理、高质量育人"的办学思路,始终坚持把"以育人为中心,强师为根本,全面优化育人环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办学思想,坚持"科学+规范、严格+真情"的管理原则,积极推行"学知与做人并举、育人与崇德并重"的育人准则。在"做名师、育名生、创名校"宏伟目标的召唤下,全校师生员工精诚团结、求真务实、奋发向上,锐意进取,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县前列。历年高考一、二本上线率居县普通高中前列,历年中考重点上线率或高分段上线率居全县第一,并且拿下了四届县中考状元。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县各类教学大赛获奖达180人次;学生参加各种国家、省市级学科竞赛获奖达783人次。师生获奖人次及获奖档次均居全县各校之首!优质的办学资源和过硬的教学质量使于都三中的名校效应初步形成,良好的校风、严谨的教风、浓厚的学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有志学子来校就读,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较短的时间内学校在本地区创立了自己的教学品牌,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赣州地区民办教育发展的成功范例。学校先后被评为赣州市"民办教育先进单位"、赣州市"德育文明示范校园"、"赣州市普通中学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进步单位"、于都县"教学质量评估先进单位"、"教学质量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校园环境达标建设先进单位"、"赣州市2009-2010学年度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综合先进单位",荣获"赣州市2009-2010学年度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进步奖"。于都三中从创办到现在,从无到有,从小变大,由弱到强,每年都能上台阶,每年都有新发展,三中成功的办学体制与管理模式已经为社会所普遍认同。成功实现了学校三个三年计划的目标,全体教职员工信心倍增,决心以主人翁的姿态建设三中,朝着学校发展的更高目标不断迈进,为于都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瑞金第二中学座落于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长征出发地瑞金市城区西南部,学校区位独特,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环境幽雅,设施一流,管理规范,教学先进,特色明显,业绩优良。是一所江西省重点建设中学。学校地处赣江源头的绵江河畔,独具便利的交通网架优势和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319、323、206三条国道和昌厦一级公路穿境而过,龙赣韶铁路经过瑞金,在建的厦蓉高速和济广高速绕城而过。瑞金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誉为红土圣地,境内保存着革命旧居旧址群180多处,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30多个部委局纷纷来瑞金寻根问祖,设立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学校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成为镶嵌在赣南东部边陲上的一颗璀灿的杏坛明珠。学校始建于1942年,已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学校首任校长赖维周原为中华民国教育部长陈立夫的随身秘书,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委员,陈立夫曾为学校前身“瑞金私立福幼初级中学”题写校名。1952年秋转为公立并更名为“瑞金县第二中学”。2010年8月,学校在原瑞金一中城区部搬迁后,发展了瑞金二中分校,开创了一校二址的历史。发展至今,学校本部占地面积4.2469万平方米,校舍面积3.6248万平方米,现有109个教学班,有初高中学生7101人,有教职员工401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81人,一级教师113名,有全国中学骨干教师1人,有省市学科带头人10人,省市骨干教师22人。学校环境幽雅,设施一流。布局合理,绿草如茵,花团锦簇,教学设施日臻完善。学校拥有多功能综合楼一栋(齐贤楼),教学楼三栋(厚德楼、日新楼、静远楼),实验楼一栋,图书楼一栋,教工宿舍楼和学生宿舍楼四栋,有能容纳千人的学生公寓一幢和师生食堂一栋;装备计算机教室3个,微机346台;拥有多媒体教学设备2套,安装语音系统136座;收藏图书17.23万余册;有多媒体教室2间,电子备课室2间;教室装备了视听设备;建立清华永新远程教育网及“鑫诺卫星-2号”地面接收设备。此外,学校还拥有先进的激光照排印刷系统一套。这些为师生的教学、科研、学习、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学校文化底蕴深厚,人文精神突显。一代代二中人沐浴红色,传承历史,秉承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和育人方针,逐渐形成了“艰苦奋斗、负重拼搏、务实创新、开拓进取”的二中精神;孕育了“团结、守纪、勤奋、向上”的校训;坚持了“以人为本、注重发展、关爱生命”的办学理念;确立了走“文化理校、思想办校、民主管校、科研兴校、质量立校、发展促校、个性强校”的内涵发展道路;提出 “做优初中、做强高中、形成特色、创建品牌”的办学目标;倡导了“文明、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营造了“爱生、协作、精业、善导”的教风和“尊师、求真、勤奋、多思”的学风;树立了“把师生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师生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师生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师生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把师生的发展当作第一目标”的管理观念。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科学规范,以理念为先导,坚持德育为先、教学为重原则,视质量为生命,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工作作风,优化学校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下的分级管理模式,坚持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给合和以情治校与制度管校相结合的管理方针。加强制度管理,制订和完善了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了科学、合理、高效的教育教学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充分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学校以德育为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注重师德教育,着力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形成“五育并举,四轮驱动”的德育特色,实施了“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家庭育人、自我教育”八项育人工程。依托红色资源,大力开展“红色文化、传统文化进课堂”等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初中“星级评比”和高中“学分制管理”的班务管理方法成效明显。学校以教学为中心,突出教学工作“五讲四抓三坚持”:教学中讲目标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团队意识和效率意识;抓教学常规管理,抓课程教学改革,抓课堂有效教学,抓考试质量分析;坚持集体备课,坚持以研促教,坚持教学评价。我校“五讲四抓三坚持”的教学管理措施、 “低起点、小步子、高标准、严要求、勤反馈”的课堂教学特色和“严、精、细、实、活”五字教学常规要求等做法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多年来,学校得到瑞金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重视和关怀,受到瑞金广大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广大教职工的努力奋斗下,学校工作蒸蒸日上,办学特色日益显现,教学质量大幅提高,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初中教育质量在全市享有盛誉,高中教学质量连年攀升,学科竞赛每年有近百人次在赣州市级以上获奖,教育科研水平站赣州市前列。学校先后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小家”,被省地市授予省级“示范性初中”、省级“园林绿化达标单位”、“江西省卫生庭院”、“江西省青少年读书活动组织先进单位”、“江西省模范职工小家”、 省教育系统“创新发展年”活动先进单位、2010年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竞赛省团体总分一等奖;赣州市“文明标兵单位”、 赣州市“教科研先进单位”“爱卫先进单位”、“树起爱的丰碑”师德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德育示范学校”、“文明校园创建先进单位”、“文化内保先进单位”、“法制教育先进单位”、“五四红旗团委单位”、瑞金市“文明校园标兵单位”、“教学质量先进单位”、“高考先进单位” 、“全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校正朝着省重点中学的目标大步迈进。瑞金第二中学领导班子将率领全校师生与时俱进,满怀豪情,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美好新二中。把学生成人、成才和成功当作第一要务,把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当作第一追求,把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当作第一目标。厚重的办学历史、先进的教学设施、优良的教风学风、独有的办学特色、全新的育人理念、灵活的管理体制、雄厚的师资队伍、良好的办学业绩、美好的远景规划是瑞金二中培养合格学生和构筑瑞金人才高地的基础,学校成为瑞金教育的排头兵,也是瑞金莘莘学子立志、求学、成长、成才的宝地!二中人将弘扬红都精神,传承二中精神,为瑞金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个中心、四个打造”努力工作,为把瑞金打造成赣南东部和赣闽边际区域教育中心作出贡献!
1978年,原新田中学改成珠坑初中,,开办高中部,与小学分设,由原新田中小黉舍址搬至款项坑今址,当年有4个讲授班,次年增至6个讲授班。1990年有8个讲授班,在校门生425名,教职工20名。有课堂9间(此中有砖房3间),占空中积12000平方米。1996年至2001年,前后新建讲授楼二幢共36间,总投资100万元。2002年制作方投资40万元,新建门生厨房、膳厅1幢,占地修建面积279平方米,门生公寓1幢,修建面积890.8平方米。2003年,黉舍占空中积10124平方米,修建面积3301平方米,尝试室225平方米,图书室69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180平方米,西席办公室180平方米。 2003年上学期有讲授班14个,门生807人,教职工49人,此中女职工16人。 学制:三年制,每一年春季招生。 学科:2003年,珠坑初中共开设13门课程,即: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汗青、地理、生物、音乐、体育、美术、微机。
留车中学位于东江河畔,依山傍水,坐落有致,环境优美,区域明确,规划长远,管理规范,纵观全局是所花园式学校。 校园占地面积50670平方米,生均39.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1339平方米,生均8.3平方米。现有教室32个,学生住房60间。配置图书24950册,生均18册。装备了图书室、远程教育教室、多媒体教室、电脑教室。教学仪器、音体美器材按二类初中标准配置。 现在有教学班26个,学生人数1274人,其中女生677人。初一,8个教学班,学生385人;初二,9个教学班,学生463人;初三,9个教学班,学生426人。住校生1157人,其中女621人,通学117人,其中妇56人。现有教职工85人,专任教师78人,其中本科18人,专科60人,合格率100%。正副校长4人,均参加了培训,合格证率100%。 我校遵循“德懿博远”的校训,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朝着“办一流学校、育一流人才”宏伟目标迈进。
江西省于都县第二中学(简称"于都二中"),贡江河畔的一颗璀璨明珠,江西省重点中学,学校风光旖旎,交通便利,是一所集人文科学于一体,环境幽雅、学风浓厚且充满现代气息的花园式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17.67亩,建筑面积51858m2,在校师生6000余人。学校按照国家标准装备了全省最先进的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现有23个多媒体教室,12套移动多媒体设备,2个共100座的电子备课室,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辅助教学。我校是于都县唯一一所具有省示范图书馆的学校(全市仅10所),师生阅览室共有报刊杂志150余种。[1]自1981年开办高中以来,我校在30年的办学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积淀了浓厚的校园文化,培养了一支结构优化、功底深厚、专业扎实的高中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373人,其中高级教师119人,中级教师115人,省骨干教师2人,县高中兼职教研员2人。我校先后有138人次入选市县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成为全县名副其实的教育大校教师在省市级以上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36人,二等奖16人;教师撰写的教研论文在全国及省级刊物以上发表或交流达100余篇。我校逐年加大学科竞赛辅导的投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科竞赛,共获得国家级奖项8人,省级奖22人,市级奖60余人。2005年我校学生程能杰参加高考,以571分的好成绩(在全县排名21位)被南京东南大学少年班录取,成为于都县自恢复高考以来的第一位少年大学生。2008年高考我校创造辉煌,二本以上录取人数103人,评为全市普通中学教育教学综合评价先进单位(全市只有五所高中)。2009年高考于都二中再创佳绩,二本以上录取人数119人,评为全市普通中学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赣州市第四中学是一所市直属的整日制浅显完中,江西省“十五”期间重点扶植的黉舍之一。自99年上划以来,黉舍前后被评为天下“大众体育先进单位”、省“当代教诲技术树模校”、 “江西省优良体育传统项目黉舍”、“江西省青少年练习先进个人”、市“德育树模校和文明校园”、市“当代教诲技术树模校”、市“人防先进单位”等名誉称呼等,现在的四中已生长成为安康路段上一颗亮丽的明珠。黉舍正视人的生机、人的潜力、人的才气才气纵横的发掘;对峙“以报酬本,统统为了门生的全面生长”为办学主旨,对峙“德育为先导,讲授为中间,质量为生命,特性求生长”为办学方略;以“以德治校,以诚待教”来感化人,以“知、行、健、真、善、美”为校训来塑造人,以“门生自主办理,西席调和指导”为手腕来培养人,以“体艺促生长,活动带质量”为特性来打造品牌;构成了“民主、自主、博学、博爱”的校风,“修身、笃学、合作、创新”的教风,“务虚、求精、勤奋、自励”的学风,含辛茹苦,闯出了一条“合条+特长”的办学之路。黉舍巧打特性品牌,在逐年减少差异、晋升文明成绩的同时,重点抓实各级各种活动比赛。“体教连络”是黉舍的一大特性。该校与赣州市体校结合办学,从月朔至高三均开设了体育特长班,由优良西席担负班主任,对峙每个月一次联席集会,完成结合办理,落到实处。该校还与江西理工大学和赣南师范学院两所高校结合办学,成为这两所高校的实训基地,完成强强连手,上风互补,共同进步。 黉舍在原有设备无缺的讲授楼、体艺楼、尝试楼的根本上,又新建了科技大楼、乒乓球馆、300m球形塑胶跑道和绿色活动场,并按标准配足了西席阅览室、门生阅览室、健身房、电子备课室、语音室、理化生尝试室、多媒体课堂、全新电脑微机房、高标准篮球场等,校园局域网和卫星长途讲授设备相同各楼各室,充分满足了讲授和活动的需求。 现在的四中,已成为市民存眷,门生、家长爱好的黉舍。面对黉舍名誉的不竭进步,我们大踏步,不独纸,以“科门生长观”首要思惟和十七大精力为指针,环绕“完成赣州教诲超越式生长”这个主题,大力推动本质教诲,办让群众对劲的教诲。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