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市郭庄镇柳林小学的前身是原大刘家联中,于一九九二年春由原来的庙西小学迁来。该校坐落在郭庄镇的西南方,朱明公路北侧,大刘家村南,属于大刘家村、庙西村、庙东村、郭家埠后村、隋家柳林村、丁家村、王家柳林村七村联办的一所小学,现有6个教学班,191名学生,13名教职工,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有小学高级教师5名,中共党员5名,教师平均年龄45.54岁。学校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为指针,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办学宗旨,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形成了爱国、文明、勤奋、创新的校风,铸造了严谨、博学、善教、爱生的教风和尊师、好学、健美、活泼的学风,在办学目标要求达“四化”,育人上争取达“四好”。学校有一支乐于拼搏、务实创新、团结协作、作风正派的领导班子,更有一支作风顽强、业务精良、善于钻研、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现有平度市级教学能手2人,平度市骨干教师3人,平度市级优秀教师5人,平度市级德育先进个人2人,青岛市德育先进个人1人,小学高级教师5人。为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学校加大投资力度,多方筹资10余万元,进行了硬件建设,使校容校貌达到“净化、绿化、美化、育人化”;内部设施达省义务教育二类配套标准。建有高标准的微机室、实验室、图书室等专用教室。学校注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才,抓德育,抓管理,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以科研带教研,以学法促教法,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10多名教师的20余篇论文在省、市级获奖;3名教师的公开课在平度市获二等奖。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学生特长得到培养,60余名学生在音、体、美方面获奖,2001年至今连年被评为教科研先进单位,连续四年获“教育教学工作评估先进单位” 。
学校现有教学班29个,学生1500余人,教师80余人,省级教学能手1名,市级教学能手6名,区级教学能手48名;市优秀专业人才8名;市优秀教师5名,区优秀教师9名。校园占地面积为9846平方米,有本校、分校两处校园,教学楼2座,综合教学楼1座,办公楼1座。为提高办学水平,学校于2002年投资百万余元,重新修建校舍,添置各类教学设施,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办学成效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推进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 现任校长王建山 青岛市优秀校长 青岛市人大代表 青岛市劳动模范 青岛市教学能手 省富民兴鲁奖章获得者 携大学路小学全体教师走“创名校 做名师”之路,初见成效,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德育先进集体 ”“山东省电教示范学校”“山东省艺术示范学校”“山东省勤工俭学先进集体”“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青岛市规范化学校”“青岛市精神文明标兵单位”“青岛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青岛市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青岛市校容校貌校舍管理标兵单位”“青岛市工会先进集体”“青岛市军民共建先进单位”“青岛市优秀家长学校”“青岛市卫生先进标兵单位 ”“青岛市教育总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市南区先进党支部”“市南区素质教育四星级学校 ”“市共青团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青岛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是青岛市教育局唯一一所直属小学,隶属青岛师范学校领导管理,位于市北区辽源路7号,占地面积 8000 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 4861 平方米,主要承担错埠岭一小区适龄儿童的义务教育和青岛师范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验任务。学校创建于1988 年的青师附小教学楼设有网络微机教室、多媒体电化教室、语音室、教师课件制作室、劳动教室、舞蹈教室、多功能教室、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卫生室、社会教室、科技室、体育器材室、音乐教室和档案室,教学仪器和器材均达国家一类标准,图书藏量达到了生均 21.6 册,并且实行了微机管理,电子阅览。校内建成了校园网、闭路电视系统,教师人手一机,率先实现了“班班通”工程,实现无纸化办公,教学装备优良。 2003 年暑期投资 120 余万元维修校舍,铺设塑胶操场、装修教学楼、绿化美化校园,创设了良好的育人环境。目前,学校有教学班18个,学生772人,教师43人,教师平均年龄28岁,专科学历100% ,本科学历23人,研究生在读4人。我们已进入二十一世纪,学校将沐浴着新世纪的春风,以创新教育为主线,以激励教育为手段,以发展教育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发展”为目标,同心协力,众志成城,为创建岛城一流的现代化学校、为社会教育的永恒发展而不断探索努力。
莘县路小学地处市南区的最西部,创建于1958年8月,校舍落成于1960年8月。当时拥有教职工40多人,学生1200人,60年代到70年代学生入学高峰期,教职工人数增至60多人,学生人数增至40个班2000多人。 在历任校长的不断开拓进取中,进入二十一世纪,学校的各项工作取得长足的进步。2002年7月,在区教体局的支持、帮助下,学校重新整修了校园,校内外墙壁粉刷一新。在学校领导的团结合作、开拓进取中,在老师们的积极努力下,学校各项工作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势头。目前学校拥有教职工35人,学生近500人。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老师们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取得可喜效果。学校拥有了四机一幕和校园网先进的硬件设施,教师师德修养和教学水平在不断提高,加速了现代化教育的进程。
青岛人民路第三小学创建于1963年,占地面积5458平方米,是一所具有四十五年历史的规范化学校。学校现有14个教学班,463名在校学生。目前,该校专任教师39名,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教师任职资格和学历水平,其中已经取得大学本科学历的教师有17人,大专学历的18人;小学高级教师15人,小学一级教师21人。学校现有3名教师获青岛市青年专业人才称号;5名教师获四方区教学能手称号;各级各类骨干教师 10人。校园内分区明确,规划布局合理。各类校舍功能齐全,设有普通教室14个,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实验室、仪器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美术教室、书法室、劳动教室、社会室、队室、心理辅导室、体育室、体育器材室等10多个专用教室,设备配备齐全,达到标准(普实、规范化、标准化),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活动空间。学校始终秉承“为未来人奠基,铸就现代化人才”的办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即“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自由并奠定今后发展的基础,让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思维得以开发,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每一个学生能快乐地生活和成长”,以培养“德智双备、学创结合、身心两健的有个性特长、有可持续发展基础的人”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益。学校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狠抓科学管理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走出了一条教研科研相结合之路,以科研带教研,以科研课题为龙头,带动了各个学科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多年来,学校承担着国家、市、区级录像课、优质课、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20多节;30多名教师分获全国、省、市、区级教育教学论文奖,并有多篇文章在多处杂志、报刊发表。学校曾先后获“青岛市优秀家长学校、区规范化学校、区特色学校、区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区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区少先队工作优秀大队、区少先队雏鹰中队、区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区学校卫生先进集体等称号”。
市北区实验小学始建于1932年,是一所有着悠久办学历史的现代化学校,也是全区唯一的一所实验学校。学校禀承“以人为本,双赢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三面”、“三本”、“三为”的“三三制”办学思想,以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努力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人格得到塑造,特长得到发展,性格得到张扬,努力将学校办成底蕴丰厚的校园,自主互动的学园,科学人文的花园,健康成长的乐园和友爱温馨的家园。 学校办学条件优越,教育设施一流,图书室、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等硬件设备一应俱全。学校师资队伍强大,名家荟萃,办学理念先进,宋君、张伟皆曾经和正在担任校长,“五字教学法”、“球形教学法”均出自该校。学校重视教育教学,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现为国家级实验基地,承担国家、省、市级教育科研项目十几个,“双语”教学、艺术教育、计算机教学是其特色,学校注重学生个性张扬和全面发展,“百人合唱团”、“百人威风鼓乐团”、“百人舞蹈队”等活动组使得学校大部分学生都能学得一技之长。
青岛基隆路小学位于市区东部――香港中路,紧临2008年奥运帆船比赛场馆。这里高校林立,文化氛围浓郁;这里,浩淼大海雄浑、磅礴的气势及博大的胸怀,孕育了基隆人宽容、博爱;拼搏、奉献的精神品格。 学校创建于1985年, 总占地面积12666平方米,2004校舍扩建后,教学楼的总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绿化面积3487平方米。现有20个教学班,学生1110名,教师61人。 学校拥有一个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和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教书育人、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大专以上学历59人,占教师总数的96.7%,高级教师31人,区、市级教学能手15人,51名教师分获区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德育先进等称号。55名教师获区级以上教育、科研论文一、二、三等奖。其中有的论文已被选入各级教育、科研刊物中…… 学校本着“德育为首、科研为导、素质为本、健康第一”的办学方针,凭借一整套系统现代教育管理方法,使学校各项教育名声鹊起。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荣获全国“手拉手”十佳联谊学校、全国中小学(幼)科技实验学校、全国读书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杉杉杯”少先队体验教育课题展示一等奖。山东省“手拉手”十佳联谊学校、青岛市德育先进单位、青岛市电化教学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这一切成绩的取得,都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青岛东胜路小学建立于1996年,坐落在市北区的开发热土错埠岭5小区内,位于东胜支路20号。我校背靠山岭,环绕居民楼,占地十亩,建筑面积三千四百平方米,包括150米的环形塑胶跑道操场、食堂和教学楼。学校环境幽雅,布局合理,绿化良好,生机盎然。 学校面积虽然不大,但是教学设施一应俱全,翻修一新的教学楼可容纳12个标准班级、约四五百名学生就学,还有各种专用处室,如语音室、实验室、舞蹈室、音乐室、美术室、劳技室、社会室、国防教育室、科技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学生阅览室、图书室、微机室和多媒体教室等,可以满足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要求。尤其是新建成的多媒体教室,可以应用课件、投影、录像等各种教学手段,较好地实现了新课改的要求,同时,它还通过校园电视网,将各班连接起来,使学生可以通过校内电视台及时了解学校的各种信息,真正实现了班班通。我校还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成功链接因特网,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上网查阅资料,继续学习,资源共享,极大地方便了教育教学
青岛德县路小学始建于1922年。解放前是教会管辖学校,取名明德小学。解放后,更名为“青岛市德县路小学”。学校坐落于青岛市中心,毗邻蔚蓝的大海,背依亚洲首屈一指的哥特式建筑——天主教堂,是一座具有近百年历史的老校。 学校多年来本着“以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以丰富的知识熏陶学生,以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以特色教育发展学生,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宗旨;遵循着“德育为首,以人为本、育人为本、以人的终身发展为本”的办学目标;本着“文明、勤奋、创新、向上”的办学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既重视培养学生成才,更重视学生成人。形成了“严谨、务实、开拓、共勉”的教风及“奋发、进取、求异、实践”的学风,使学校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青岛湘潭路小学始建于1959年,87年迁入现校址,学校占地14652平方米,现有1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08人,学校建有“校校通”、“校园网”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各种功能活动室配套齐全。学校现有教师28人,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省级教学能手1人,市优秀教师3人,市优秀专业人才2人,区级教学能手8人,多位教师执教过省、市、区级公开课。 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向上、务实求新,在“以人为本、重质量、求发展”的办学思想指导下,确立了“特色引路,科研兴校”的发展方向,追求“民主、尊重、公平、高质量”的现代化教育的办学理念。学校承担“开放、创新“教学研究国家级课题实验基地,“研究性学习”省级实验课题,并以“春梅文学社”为龙头,依托“梅园基地”开展实践活动,树立起“大语文”教育观,以特色发展促进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几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市文明单位”、“市规范化学校”“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青岛市电教示范学校”青岛市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获区“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素质教育优秀等级”、“青岛市红旗大队”、2001年首批通过“青岛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工程”的验收。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