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蓝天,红瓦绿树,享有“东方瑞士”之称的海滨城市青岛,景色旖旎。青岛太平路小学就坐落在“长虹远引”“飞阁回澜”的栈桥之滨。 学校始建于1933年,占地面积7529.3平方米,建筑面积4077平方米,现有教学班24个,学生1257人。学校管理机构健全,专任教师74人,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21 人,市、区级教学能手34人,占教师总数的45.95%;教师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拥有本科学历 以上者已达到教师总数的77.03%。 学校先后荣获2008北京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师德建设“十佳”集体、山东省行风建设先进集体、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青岛市平安和谐校园、市依法治教先进单位、市先进基层党支部、市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市巾帼建功示范岗、市职工创新示范岗、市“三八”红旗先进单位、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二百余种类的集体荣誉称号。在市南区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中,学校成为全区唯一一所连续三年获得最高级别“五星级”的学校。
大学路小学始建于1933年,前身为两湖会馆,1952年更名为大学路小学,是一所具有七十多年历史的名校。学校现有校级以上领导干部3人,中层干部4人,在职教师80余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为100%。其中有市级教学能手6名,区级教学能手50余人;市优秀专业人才8人,区优秀专业人才2人;市优秀教师5名,区优秀教师9名。学生1700余人,教学班34个。青岛大学路小学(1933-至今)是一所有着七十多年历史的老校,其前身是两湖会馆;1947年左右由吴秉衡创 青岛大学路小学
青岛台东六路小学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百年老校。学校位于青岛市市北区中段,总占地面积21.5亩。据1924年出版的《胶澳商埠教育汇刊》记载,学校始建于清朝光绪28年,即1902年。据有关史料记载,从建校至1927年间,学校共有12名教师,其中有一名23岁的教师叫邓恩铭,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党的创始人之一。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学校正式命名为青岛台东六路小学。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的腾飞和社会的发展,这所百年老校日益勃发出新的生机。为了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2002年8月,经青岛市北区委区政府和区教体局研究决定,原台东五路小学正式并入台东六路小学。至今,台东六路小学有4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100余人,是青岛市区办学规模最大的小学。 学校分为南、北两个校区,校园环境布局合理。建有室内游泳馆、图书馆,综合楼内各专用处室齐全,设备先进,校园网建设完善。近年来,学校不断完善育人机制和评价机制,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学生视野与体验,提升学生人格境界。形成了“精神与行动”并举的管理文化,“个性与创造”共生的课程文化,“阳光与互助”同行的团队文化,“功能与审美”和谐的空间文化。全方位启动了“博雅、和谐”的学校品牌建设工程。学校倡导一种新的教育精神,即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用的人,更要立足于把学生塑造成全面的、自由发展的人,使其对人生的意义、生命的道德、生存的价值和社会责任感有深刻的认识,能够以专业所长贡献于社会而达成自我价值的实现,又能达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培养优异的和卓越的心灵。 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师资队伍内涵发展作为提升办学水平、打造优质教育品牌的重要战略。拥有一支师德高尚、内涵凸显、业务精良、行动领先的教师队伍。在职教师142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市、区优秀教师、劳动模范、特级教师、优秀班主任、学科带头人、优秀专业人才、教学能手60余人。80余人在全国、省、市、区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奖,百余人的教育教学论文在各级比赛中获奖,其中百余篇论文在各类刊物上发表。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艺术示范学校、山东省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电教示范学校、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青岛市文明单位标兵、青岛市教育改革十面红旗、青岛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青岛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青岛市教育管理先进单位,此外还获得了诸多区级荣誉称号。办学质量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为了进一步拓展台六优势教育资源,2011年初,市北区委区政府、区教体局提出组建台六教育集团,加强对台六集团化办学模式、管理模式、发展模式的实践研究,积极探索提升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效益的新途径。2011年9月,台东六路小学(集团)海逸学校正式启用。秉承台东六路小学的办学理念,移植台东六路小学的管理模式,共享台东六路小学的优秀师资,“一流设施、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将使海逸学校成为一所现代化的、高素质的“西部台六”的示范性知名学校,为推动市北区西部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历经百年风雨的洗礼, 新时代的北京路小学在市南区人民政府和市南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更新着硬件设施、传承着优良传统、发展着教师队伍、创新着办学理念、昂扬着时代气息。学校现有市教学能手2名、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1名、市青年专业人才5人,区教学能手14人;设立了科学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 、多媒体网络计算机室等5个专用教室以及多功能教室、图书室、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心理咨询室、体育活动室等活动教室…… 近年来,学校荣获清华少年科学家机器人培训基地、全国优秀心理健康教研组、全国科技航海模型金银牌、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校本研修先进单位、山东省交通示范学校、青岛市首所教师发展学校、青岛市巾帼文明示范岗、青岛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青岛市校务公开先进单位、青岛市语言文字示范校、青岛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青岛市“消除碘缺乏健康教育”先进集体、青岛市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工作先进集体、青岛市经典诵读特色学校、市南区精神文明单位、市南区首批教育服务名牌称号、市南区校本培训示范校、市南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市南区“平安校园”、市南区科技先进单位、市南区少先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青岛嘉峪关学校始建于1953年11月,前身是海军子弟小学,原来还有初中部。 1972年由青岛市教育局批准改名为青岛嘉峪关学校。经过几代干部教师的励精图治,学校实现了青岛市基础教育的六个“第一”。青岛市第一所“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第一批“青岛市教育改革十面红旗学校”;第一所建立了校园网络的学校;第一批“青岛市教学示范学校”;第一所“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发展学校”;岛城第一所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小学。 学校占地15900平方米。现有教师200余人,36个教学班,2000余名学生。在党和政府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怀与支持下,学校拥有“智能化”的教学大楼、“人文化”的教学环境、“网络化”的教学管理。教学楼里还有许多谚语和“品德故事长廊”,让孩子们学会更多的品德教育。建成了全省首家生态馆,首家天文台,小组合作式网络教室,360平方米的阶梯教室,功能齐全的体训馆和图书馆,塑胶操场,设备完善的科学、音乐、美术等20余个专用教室,还建成了具有人文关怀和浪漫风格的教职工休闲咖啡吧。 拥有独树一帜的办学环境,“四馆”、特色室为学生发展提供了保障;拥有精良教师队伍,一批优秀教师在这里汇集;拥有独辟蹊径的办学思路,铸就了品格教育的特色品牌。三个“关注”让嘉峪关人在行走的路上,收获生命中的宝贵财富。 嘉峪关人在不断地寻找中,执着地走着科研兴校之路,从“评语改革”、“活动教学”到“优秀教师团队建设”,又走向了高效课堂研究探索。学校汇集了一批批省、市、区教学能手、青年专业人才、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让读书提升品格,让读书成为习惯”,这已成为嘉峪关人的信条。 嘉峪关人在不断地铸就”品格教育“特色品牌。制订了嘉峪关学生细节30条,推出了品格“采集卡”,设立了健康之星奖、有序之星奖、黄香少年奖、比尔盖茨奖等30个奖项,细节习惯奖雕琢着孩子的行为,目前学校已形成品格教育的践行和评价系统,这一切都有益于学生美好品格的形成。学校开发了国学、围棋、帆船、刮画等30余门学校课程;成立了管乐、舞蹈、合唱、机器人、天文等20余个学校社团以及30多个班级社团。
青岛平安路第二小学是一所有着近五十年历史的学校,六十年代初被确定为青岛市两所山东省重点小学之一。近几年,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依法治教示范学校、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市教育改革十面红旗学校等荣誉称号。 教育短信服务的开通为家校联系、学校办公搭建了现代化的平台。学校的图书室藏书达3万5千余册,还建有阶梯教室、室内体育馆、200米的塑胶跑道环绕着草坪足球场。校园里还设有彩砖广场、叠水池、花坛、花式路灯,为现代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 近几年来,学校以“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办学理念,以把学校办成“精神文明的校园,培养人才的学园,发展个性的乐园,优美整洁的花园”为办学宗旨,以创新教育为核心,通过课程体系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师生评价体系改革、实施干部教师素质工程、德育创新工程,形成了以特长教育为龙头、以教科研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三位一体”教育教学模式,并被评为青岛市优秀教学法,坚持不懈的探索与实践使学校始终走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列。五十余年的集体耕耘,使青岛平安路第二小学不仅在教育界结出了累累硕果,还凭借一流的教育质量和声誉,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