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色花小学建校于1994年9月,是一所由卢湾区教育局领导的公立学校。在多年来所坚持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探索过程中,学校不仅受到了市、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及指导,而且得到旅日爱国华侨、日本三晶株式会社会长傅在源先生的无私资助,使学校获得健康发展,为社会提供了优质的教育,并日益凸显其艺术教育个性特色,迸发出旺盛的生命活力,成为上海市卢湾区文明单位、上海市学校艺术教育先进集体和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等。 办学目标: 高质量 高品位 有特色 ·学校管理现代化,教育教学高质量 ·校园环境人文化,师生精神高品位 ·办学特色鲜明化,艺术审美冶心智 培养目标: 会学习 善思考 有个性 求发展 ·具有持续学习所必需的态度、习惯、方法和能力 ·关心社会,开拓视野,善于观察和思考 ·充满自信,具有特长,身心健康 ·自主发展的愿望强烈并具有相应的基础性能力 教师队伍 敬业 尚美 创新 ·以敬事业的忠诚激发敬学业的进取; ·以对真、善、美的崇尚实践美的道德、美的行为; ·以学习型集体的智慧能量不断开创教育教学新业绩。
上海平利路第一小学坐落于环境优美的全国文明小区甘泉苑内,学校占地5584 平方米,拥有舒适的教学环境和现代化教学设施。 平利路第一小学是上海市第一批小班化试点学校,也是普陀区唯一一所小班化教育公办学校。它坐落于环境优美的全国文明小区甘泉苑内,拥有舒适的教学环境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学校本着“以人为本,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连续获得“普陀区文明单位”、“普陀区行为规范优秀示范学校”、“普陀区科技特色学校”、“普陀区绿色学校”、“上海市雏鹰大队”等荣誉称号,全体师生秉承“将学校建成健康、智慧、温暖的绿色家园”的目标,开拓创新,先后成为“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 、“中国信息技术课题研究基地” 、“中国创造协会基地” 、“上海市小班化教育试点学校”、“上海市创造协会基地”、“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实验基地”等重要课改阵地。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积极开展小班化教育,使班中每个有差异的个体都受到充分的关注,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让校园成为孩子展示学习过程与成果的天地和健康成长与进步的乐园,多年以来荣获了许多殊荣。
上海市金山区金卫中心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小学,创建于1924年1月,1978年8月成立了金卫小学辅导区。2001学年正式启用新校舍,新校址位于金山卫镇穿心路500号,是一所设施齐全,功能先进的现代化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2045平方米,建筑面积8993平方米。有31个教学班,教职工102名,1300多名学生,拥有音乐、美术、舞蹈、体育、劳技、计算机等专用教室10间,还配有投影仪、投影机、电声乐器、计算机、多媒体视听语音设备、彩电、钢琴、复印机、高速油印机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满足了教育 教学的需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生活的花园、实践创新的田园学校坚持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合格+特长" 的办学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先后进行了管理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 度和奖励制度的改革,从而促进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金卫中心小学创办于1924年,座落于金山卫镇卫清路182号。2001年迁建至金山卫镇穿心路500号。校占地面积34亩,建筑面积约8900平方米,学校绿化面积约8000平方米。 现有29个教学班,1236名学生,105位教职工。其中教师100人,本科学历16人,大专学历70人。小学高级教师72人,小学一级教师28人,区学科带头人3人。 近年来,学校提出“让每位师生在校有幸福感”的治校方略,实施“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优势互补”的双轨管理模式,紧紧围绕“以师生发展为本,为师生成长服务”的办学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科研为先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了切实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三大体系: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德育体系;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体系和发展学生兴趣特长的活动体系,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少先队群育办学特色。 学校以二期课改为契机,组织教师外出去上海、浙江等地听课学习。邀请兄弟区县学校的老师来校上示范课、作讲座,引领教师向更高层次发展。每两年举行一届“金房杯”中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多次举行面向全市、全区的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学校以少先队群育为办学特色,连续获得全国雏鹰大队、全国红旗大队光荣称号。经常举行市、区级少先队观摩活动,尤其是06年5月11日举办全国级重点课题《少先队群育的研究》成果展示活动暨结题论证会获圆满成功,得到与会的领导、行家的一致好评。 学校保持上海市金山区文明单位称号, 2005年被评为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上海市诚信建设单位,上海市食品卫生A级单位,授予《少先队群育的研究》课题组“上海市新长征突击队”称号,2003-2005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红十字工作达标学校。
徐浦小学是一所1998年7月挂牌的公办学校,由徐汇区原港口中心小学迁址到徐浦大桥脚下,位于龙吴路2388弄71号(东湾小区内)。学校占地6549m2,校舍建筑面积4593 m2,绿化面积2251 m2,是上海市花园单位。小学部设有五个年级,共有12个班级。徐浦小学附属幼儿部是根据徐汇区教育局2008年布局调整而新设立的一所公办幼儿园。幼儿部设置6个班规模,其中,大中小班各2个。学校环境整洁优美,教育教学设施先进。学校每一个教室配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和闭路电视系统。学校拥有电脑网络教室、多媒体室、“唱游港”、“书画斋”、自然实验室等多个专用教室,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学校目前在编教师35岁以下占76%,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96%,其中拥有本科学历的占76%,小学高级教师占50%,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占78%,教师队伍“团结、务实、严谨、进取”。学校在10年的发展中,以人本化管理为基础,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抓手,以二期课改实践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学校被评为:上海市花园式单位、上海市读报用报先进单位、上海市无烟学校、上海市二级图书馆,徐汇区教育系统文明单位、徐汇区绿色学校、徐汇区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十一五”试验基地、上海市科技教育研究所实验基地学校……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学校成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成功的快乐天地。学校倡导的校风是:文明、求实、勤奋、创新。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习勤奋,个性和谐,身体健康,品德良好的小学生。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是我们工作的宗旨,也是我们永远的追求。让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教师舒畅是我们工作的目标,也是我们庄严的承诺。欢迎您来徐浦小学!
上海市虹口区第六中心小学是由原广灵路小学整建制创办的公办学校,于2004年9月1日开办。现学校分为总、分两校区。分部位于广灵路小学原址,设二至五年级16个班;总部座落在新同心路189号,有一年级4个班。新校区占地8478㎡,建筑面积4747㎡,铺有2000余㎡人工草足球场。校园环境优美,教育设施先进。作为学校前身的原广灵路小学本属虹口区中心校,有近50年的办学史。虹口区第六中心小学素以教学特色丰富,办学业绩显著而闻名,是少先队全国红旗大队、市首批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和素质教育实验校,是区文明单位、市体育传统(足球)学校、市小学语文研究会团体会员单位、区德育特色学校、区体育传统(象棋)学校,是区品德与社会、外语、数学等学科教学研究基地,是《少年报》、《爱科学》等报刊的小记者站,是汪齐凤芭蕾舞学校教学点、王后军少儿足球训练基地、科化少儿足球俱乐部训练基地,还是接受外籍小学生的定点学校。近年来,学校坚持倡导“提升学校发展能力、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办学理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走“管理规范、治教严谨、发展全面”的发展之路,注重师生个性的自主发展,坚持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使办学优势得到进一步彰显,教学质量总列全区前茅。每年学生在语、数、外等学科竞赛,以及文艺、绘画、科技、阅读、体育等项目的比赛中获区以上奖项人次约占全校学生数的30%,五年级有约80%的毕业生考入市、区各类优质初中学校。新创办的虹口区第六中心小学将发挥原广灵路小学的办学优势,坚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学校除开设正常的课程外,还开设足球、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桥牌、绘画、声乐、计算机、公文数学、思维训练、外教(英语)口语等业余训练课程。
凉城第一小学地处虹口区西北向、汶水东路北侧(水电路、凉城路中间),建于1988年2月,是凉城地区第一所占地12.5亩18个班级的公建配套学校。三层楼校舍建筑面积2396平方米。室内设有美术室、实验室、唱游室、音乐室、图书室、观摩室、语言室及计算机房等八个专用教室。 室外配有标准篮球场(套用排球场)一个,200米的环形跑道一条,操场总面积达2500平方米,另附一个儿童乐园活动区。整个校园绿地面积达1612平方米,人均占绿4平方米还多。基本做到“月月有花、四季常绿”,学习环境舒适良好。 目前,一至五年级的学生总数416人,分设13个教学班。在编教职员工人数44人,其中专任教师41人。 凉城第一小学至今已有近14年校史。在上级领导关心扶持下,经过王守本、陈展云、曹玲华三位校长辛勤工作,全体教工共同努力,建立起一个团结协作,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领导班子和一支上进心强、工作勤恳、师德良好的教师队伍。 在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友爱、务实、求活”的校风,“乐业、进取、创新”的教风,“勤奋、活泼、向上”的学风基本形成。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升学合格率达99.8%。 曾被评为首批区办学合格校、局文明单位、区局艺术教育表扬单位,连续多次被评为区局行为规范合格校等,为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在凉城地区享有一定声誉。
金沙江路小学前身为私立民生小学,创办于1947年,1958年改现名。学校占地9亩,建筑面积4784平方米,拥有设备完好的图书馆、美术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劳技室等多种专用教室及人造草皮操场。现有班级18个,学生589人,教职工56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26人。学校是上海市体育传统学校,1993年成立校女子足球队。10多年来已蝉联了19次市级冠军,多次获全国冠军。2000年、2001年赴欧洲比赛分获冠、亚军。学校坚持以足球文化为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工作全面发展,提出了“文明、团结、创新、健体”八字校风,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求新、求趣、求疑、求实”的理念制定课题,进行实践与研究,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03、2004年被评为普陀区文明单位,1999年和2001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区行为规范示范校。
上海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包玉刚实验学校”)志在将世界先进教育引介到中国,创办一所学校。包玉刚实验学校对中、外学生提供12年一贯制教育,位于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的优势是双语教育、全人教育和寄宿教育。 包玉刚先生的座右铭是“持恒健身”。学生们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团结,学会如何合作、遵守游戏规则,以及如何面对成功和失败。包校将定期举办校内外竞技比赛,包括足球、篮球、游泳等。此外还将开设武术、舞蹈和溜冰课程。包校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体育活动,每日锻炼身体。 视觉艺术以及音乐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创造能力,是包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IB课程的组成部分。学校提供的活动包括合唱团、交响乐队、绘画、陶艺及设计。 包校将根据学生兴趣组织辩论、学生报社、戏剧、园艺、国际象棋等社团活动,以此锻炼学生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
上海市宝山区同达小学创建于1999年9月,1999年9月至2007年6月为公办转制小学,2007年7月起转为公办小学,是宝山区教育局下属的一所高标准、现代化的五年制全日制小学。 学校地处宝钢月浦生活区,坐落于德都路168弄1号,占地面积11056平方米,建筑面积5480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13个,学生500名左右。 学校现有在编教师40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名,小学高级教师23名;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本科学历36名,大专学历3名;学校教师队伍年富力强,朝气蓬勃,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占60%;学校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教学实力,有区级以上骨干教师3名,校级骨干教师8名。 校园内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功能齐全。计算机房、实验室、劳技室、美术室、唱游室、舞蹈房、多媒体等专用教室一应俱全,还有开阔的运动场、篮球场,宽敞的室内体育馆,宁静的学生阅览室、图书馆,多功能的阶梯教室,整洁的学生食堂,幽雅的英语情景会话区等等,为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和优越的条件。 学校提出了“同心、同德、同力、同达”的办学口号,全面实施“同心教育”,其核心理念是:同心教育,促学生成长、助教师成功!多年来,学校形成了严谨、和谐、求实、奋进的校风,爱生、律己、好学、创新的教风和尊师、勤奋、善思、笃行的学风,努力创建以少儿摄影和无线电测向为主的科技特色教育。学校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从学生“学力”培养、个性发展、能力提高三方面入手寻求教育教学的发展空间,为实现“基础实、素质好、能力强、有专长”的十二字培养目标而不懈努力。 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培育下,我校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学校教学质量优异,每年在区教育局组织的质量监控中成绩均名列前茅,多次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赞誉。同时,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年开展3月感恩月、4月读书节、5月艺术节、10月体育节、11月科技节、12月英语节等等,学生们在各项活动中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办学十多年来,学校已凭借优异的质量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先后获得了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无烟学校、宝山区文明单位、宝山区教育收费规范单位、宝山区红旗大队、宝山区四星级行为规范示范校等等多项荣誉,师生每年在区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超过百余项。相信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同达小学的明天将会更美好!
上海市虹口区东余杭路第一小学,创建于1959年9月,占地面积170平方米,学校共拥有10个教学班,设览室、唱游室、美术室、语言室、生活劳动室和为齐全的学校。 东余杭路第一小学在党的教育府部门的直接指导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风的吹拂下,全校师生发扬特区人精神——“团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五育并举,“三个面向”,培养“四有新人”;坚持以人为本动性、创造性;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严格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坚持以培养创造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发展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网络教育,营造优公民;坚持以家庭科技基地为突破口,全面提特色学校。使学校得到健康、稳步发展,取得良好的办学效益。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