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十二中学位于市中心思南路香山路。南临孙中山故居,东靠复兴公园,北近淮海中路,是一所环境幽雅、校风好、教育教学质量颇受社会称誉的公立初级中学。十二中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前身是上海启秀女中,建校于 1905 年,至今已有 98 年。1938 年由闸北迁到淮海中路,1956 年并校后,改名为上海市十二女中,1966 年更名为十二中学,1981 年 7 月迁址到思南路 37 号。十二中学现有初中 27 个教育班,学生 1200 余人,教职工 110 人,师资力量较强,已经基本形成一支由师德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中高级教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队伍。学校占地面积 5658 平方米,建筑面积 7000 平方米。
上海市新晖中学创办于1961年,是一所融文化教育、法制教育、心理调适为一体的新型寄宿制学校,属九年义务教育,是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不可缺少的教育形式。学校招收的学生属于学校教育难、家庭教育难;学校无法管、家庭无力管的学生,是义务教育中一群需要特别关心的教育对象。这些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道德水准低下,心理行为偏差,并沾有不良行为,有的已经达到了违法或轻微犯罪的程度。在教育过程中,一般把他们分为工读生、工读预备生、立卡帮教生、家教托管生等几类。学校以一校五部为办学模式,下设工读部、托管部、职教部、心理咨询部、校外工作部五个职能部门,从挽救、教育、转化的立场出发,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特殊学生群体进行教育矫治、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改正不良行为,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学校秉承着让每一位学生都健康发展的办学宗旨,遵循成功教育的理念,采用个别化教学方法,以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科学有趣的课堂教学,美丽和谐的校园文化引领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他们成为九年义务教育合格的毕业生。
上海市储能中学是黄浦区一所公办完全中学。储能中学位于上海市黄浦区重庆北路270号(分校),总校在成都北路200号.2006年,具有75年校史的上海市第六十二中学和具有65年校史的上海市储能中学“撤二建一”,成立了新的储能中学。2007年,随着裘锦秋实验学校初中部的加入,储能中学已经成为黄浦区除职校外办学规模最大的一所中学,储能中学辉煌的校史又翻开崭新的一页。学校自行研建的独特的校园网系统灵活、合理,教学设施完善,每个教室配有多媒体。此外,理化生实验室、电脑房、语音室、舞蹈房、射击室、电子阅览室、艺术长廊等一应俱全。上海市数学业余学校位于储能中学南校区。储能中学有鲜明的红色传统,承载着浓重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抗战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年代,储能中学曽以“民主革命堡垒,爱国志士的摇篮”享誉沪上,先后有一大批师生,毅然奔赴革命的第一线,其中有八位杰出的校友,为着新中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永远是我们心中缅怀的先烈,永远是我们学校的骄傲。1956年,储能中学与当时的信民、新建中学合并易名为成都中学,直到1983年,为更好地继承光荣革命传统,教育广大青年学生爱国立志,报效祖国,在市委市府的直接关心指导下,储能中学恢复了校名,并且在1989年被命名为“上海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被命名为“黄浦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储能中学有优良的校风、严谨的教风和勤奋的学风。近年来更以建设黄浦区“一流完中”的昂扬斗志,以优秀毕业生的“合格加特长”,以众多学生在体育、艺术、科技等领域和各类学科竞赛中的频频获奖,以初步形成的一支学科结构合理、年龄层次衔接、整体素质优化的师资队伍,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和声誉。近年来,经过储能领导与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均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先后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黄浦区学习型企事业奖”、“黄浦区教育系统老龄工作先进集体”、“黄浦区先进职工之家”、“黄浦区艺术特色项目学校”、“黄浦区无烟学校”等荣誉称号,并先后被确定为“上海市绿色学校”、“中国EDP教育项目实验学校”。
上海市储能中学是黄浦区一所公办完全中学。储能中学位于上海市黄浦区重庆北路270号(分校),总校在成都北路200号.2006年,具有75年校史的上海市第六十二中学和具有65年校史的上海市储能中学“撤二建一”,成立了新的储能中学。2007年,随着裘锦秋实验学校初中部的加入,储能中学已经成为黄浦区除职校外办学规模最大的一所中学,储能中学辉煌的校史又翻开崭新的一页。学校自行研建的独特的校园网系统灵活、合理,教学设施完善,每个教室配有多媒体。此外,理化生实验室、电脑房、语音室、舞蹈房、射击室、电子阅览室、艺术长廊等一应俱全。上海市数学业余学校位于储能中学南校区。储能中学有鲜明的红色传统,承载着浓重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抗战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年代,储能中学曽以“民主革命堡垒,爱国志士的摇篮”享誉沪上,先后有一大批师生,毅然奔赴革命的第一线,其中有八位杰出的校友,为着新中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永远是我们心中缅怀的先烈,永远是我们学校的骄傲。1956年,储能中学与当时的信民、新建中学合并易名为成都中学,直到1983年,为更好地继承光荣革命传统,教育广大青年学生爱国立志,报效祖国,在市委市府的直接关心指导下,储能中学恢复了校名,并且在1989年被命名为“上海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被命名为“黄浦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储能中学有优良的校风、严谨的教风和勤奋的学风。近年来更以建设黄浦区“一流完中”的昂扬斗志,以优秀毕业生的“合格加特长”,以众多学生在体育、艺术、科技等领域和各类学科竞赛中的频频获奖,以初步形成的一支学科结构合理、年龄层次衔接、整体素质优化的师资队伍,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和声誉。近年来,经过储能领导与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均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先后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黄浦区学习型企事业奖”、“黄浦区教育系统老龄工作先进集体”、“黄浦区先进职工之家”、“黄浦区艺术特色项目学校”、“黄浦区无烟学校”等荣誉称号,并先后被确定为“上海市绿色学校”、“中国EDP教育项目实验学校”。
上海市比乐中学由黄炎培、孙起孟等著名教育家创建于1946年。目前,比乐中学是卢湾区唯一的公立完中,现有初、高中共29个班,(其中初中16个班)800多名学生,教职工近120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比乐中学作为上海市一期、二期课程教材改革试点学校,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现为上海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射箭重点学校、卢湾区素质教育实验基地、卢湾区文明单位、卢湾区科技特色学校,近年来获得了“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上海市普通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五年获得“卢湾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卢湾区教学成绩显著表彰、表扬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有一个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学校领导班子,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工作踏实的优秀教师队伍,全校专职教师有90名,全部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有23名;中高级教师占82%;2名上海市名校长名师后备人选。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建设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先进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完中,让高品质的中学生活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让高品位的专业生活激发教师自我更新,让高雅的学校文化与高尚的城区文明共同发展。学校的培养目标:使比乐中学的学生成长为“自觉主动、追求高尚”的当代新人。比乐中学校名由来:比乐中学由我国著名的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孙起孟先生等于1946年所创建。校名取自爱国教育家、复旦大学首任校长马相伯先生于1930年为中华职教社礼堂的题名——“比乐堂”。“比乐”一词,源自《易经·杂卦》。“比”字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一个卦名。《易经·比卦第八》(原文:“比:吉。”)指出:“比”卦象征亲密无间、相亲相辅、团结互助,预示着吉祥。《易经·杂卦》原文所述的“比乐”意指“‘快乐’是‘比’卦蕴涵的意义”。马相伯先生对“比乐堂”的解释是:“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惟有群,然后能乐。”[1]可见,“比乐”被赋予“亲群合众,故得快乐”的含义。“比乐”被赋予这样的含义,仍得益于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宝藏。据《礼记·乐记》所述:“比音而乐之,及干戚(武舞)羽旄(文舞)谓之乐”;《文心雕龙·情采》则有:“五音比而成韶(舜乐)夏(禹乐)”。其中“比”字作比次、协调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均可以理解为:音乐要五音(宫、商、角、徵、羽)和谐,才能演奏出高水平高质量的乐曲。《礼记·乐记》则在多处论及:音乐是人的欢乐情绪之表达,也因其可以感化人心而为圣人所喜欢。据此,可以从“比乐”这一校名中生成“亲群合众,故得快乐”、“五音(宫、商、角、徵、羽)和谐”等思想。这些思想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先后催发了多种有价值的教育主张。比乐中学历史沿革:1946年8月——学校创办,校址在雁荡路80号。1949年8月——“青年中学”并入比乐中学,学校迁址淮海中路553号。1951年8月——“明德女中”并入比乐中学。1956年1月——比乐中学改为公立学校。1958年8月——“崇实中学”并入比乐中学,学校迁址淮海中路375号。1993年1月——学校临时迁到建国西路154号。1995年8月——“新华中学”并入比乐中学,学校迁址崇德路43号。
上海市黄浦学校是黄浦区人民政府为探索体教结合办学模式,于2003年9月成立的综合型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是在原市九中学基础上,先后与沪南体育中心、浦西中学、蓬莱中学合并重组而成的。学校现有教学班32个,学生近千名,在岗教职工186人。学校长期以来注重师资队伍的自培工作,教师年龄结构日趋合理,师资力量良好:有专职教师89人,平均年龄40岁,有中学高级教师17人,并拥有一批在市、区有一定影响的骨干教师,形成了以全国师德标兵、模范班主任叶翠英为代表的教师群体。学校先后产生了区学科带头人2名,区骨干教师11名,市、区名师工作室学员8名,区学科中心组成员多名。在教育均衡化的发展过程中,黄浦学校实现了长足进步: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逐年提高。学校被命名为“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基地”、“上海市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实验校”,还被评为“上海市体育工作先进单位”、“上海市安全文明学校”、“上海市绿色学校”、“黄浦区行为规范示范校"、“黄浦区艺术教育特色项目学校”,每年都有上百人次在国家、市、区级比赛中获奖。学校由教学楼、体育活动中心、轮滑馆三大部分组成。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体育训练和艺术教育的设施。办学理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创办“管理规范、文化浸润、温馨和谐、人民满意”的学校。校训:先人后己。学风:勤学、踏实、多思、进取。教风:严谨、踏实、精业、创新。办学目标:1、同绘“黄浦”共同愿景,构建“五四”校园文化。2、提升教师教书育人水平,促进学生持续健康发展。3、增进学校社区家长联系,实施开放互助共赢管理。4、优化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合理配置教育教学资源。培养目标:培养“真诚善良、乐观向上、善于合作、学会学习”的学生群体。 学校发展将围绕以下内容进行:遵守国家的教育法规,贯彻“素质教育”、“两纲教育”、“二期课改”精神,实现黄浦区精品教育指标体系,探索现代学校建设有效途径,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内涵。
九年一贯制的民办永昌学校,坐落于卢湾区著名的"文化街"绍兴路上。 学校的教师队伍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和一流的专业素养,教学质量稳中有升。1999年以来连续八届的初中毕业生在全区中考中总分成绩名列前茅。作为上海市科技特色学校之一,头脑奥林匹克 、电脑机器人、创新发明以及航模制作是学校科技的四大支柱,使该校在百余次参加本市和全国、亚太地区乃至国际大赛中屡摘桂冠。 作为"全国外国语实验基地",学校与加拿大弗雷泽学院合作,以新思路和新举措打造耳目一新的外语教学,在本区学生外语竞赛中屡创佳绩。学校的书画教研室是区级示范教研室,拥有一流的师资教学队伍。历届学生连年在国内、国际书画比赛中获奖,成绩斐然。 永昌学校办学12年来,以"学会做人、认真读书、参与生活、奉献社会"为办学宗旨,要求学生进一步向"健康高雅,诚信感恩"方向发展。 学校提倡"讲修养、学美德,去陋习、树榜样,做可爱的永昌人"的励志精神,努力展示健全的心智、健康的体魄,拥有仁爱心、孝敬心、感恩心、公德心、责任心。同时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礼仪修养,成为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健康向上的高雅情趣和互助合作的时代气息,能够体现当代学生新风貌的永昌学子。 学校是民族和国家希望的摇篮。中小学校相对于其他领域,是最少社会污染、最少人际利益冲突的一方净土。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基地在中小学校园。我们一定要把永昌学校建设成和谐温馨的校园,把德育工作做得一年更比一年好,培养出更多"今日我以永昌为荣,明日永昌以我为荣"的优秀学生。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