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是一所享誉中外的著名中学,先后被授予“北京市首批高中示范校”、“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全国劳技教育先进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等称号,2007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北京市上庄第二中学是海淀区教委领导下的一所初级中学,学校地处中关村北部新区上庄镇中心,交通便利。 学校有一支爱岗敬业、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校园占地面积80多亩,办学条件优良,硬件设施齐备,学校备有400米田径塑胶运动场、教师电子备课室、学生机房、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络、理化生实验室、音美专业教室,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和特长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学校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中学义务教育,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培养四有新人”为办学宗旨,恪守“思考、探索、创新,求实、勤奋、进取”的校训,努力营造“勤奋好学、文明向上”的良好校风。 多年来我们为普及义务教育而努力工作,每年都向市级重点高中、普通高中、中等学校输送了大批人才,学校重视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培养,积极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他们在海淀区体育、美术、科技及学科单项比赛中获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学校连续9年被评为海淀区“双拥模范先进单位”,2002年评为“首都军警民双拥工作先进单位”, 2005年评为海淀区“接收来京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先进学校。”
北京一五四中学是一所普通完全中学,现有高、初中教学班26个。学校位于西城区百万庄南街,西邻钓鱼台国宾馆,北邻中国新闻社,交通十分便利。 学校有着一支团结奋进,勤政务实,廉洁奉公的领导班子;有着一支乐业敬业,为人师表,爱生奉献的教师队伍,教师中高级教师占35%,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多次获得区教学优秀奖。近几年来,学校连续获得区文明单位,局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教学管理达标校,健康促进银牌校,青少年教育综合治理优类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PD实验校,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西城区心理教育实验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全面育人,办有特色"的办学方针,教育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高考上线率达80%以上,其中40%以上学生考入大学本科;初中毕业生中80%以上学生考入普高,其中30%以上考入市、区重点高中。 学校有合唱团,管乐队,篮球、排球、田径运动队以及多个课外活动小组,在市、区、局组织的各类学科、文体、科技等竞赛中,该校教师、学生都有多人次获得团体和个人的优秀奖、一、二、三等奖,学校连续多年获区爱科学月活动优秀组织奖,并被区命名为科普教育基地,被市科协聘为北京市教育科协会员。 该校有着被市督导团誉为"一般校的一把尺子"的优良的办学条件。近年来,在区政府、教育局的关怀和支持下,学校加大投资,充实和改建了理、化、生实验室,语音教室,计算机教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学校有可容纳100多人学习的图书馆、阅览室;有可容纳500人活动的礼堂;各教室都配备有闭路电视、广播、投影等现代电化教学设备;整洁、优雅的教学楼,绿化、美化的校园。 在新世纪中,学校将以教科研为先导,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善于学习、敢于创新、重视实践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人才而努力奋斗。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第二分校,比邻昆玉河、世纪城,交通便利、环境优雅。校园占地60亩,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完备,建有标准400M塑胶田径场、多功能健身房及各类运动场地。 学校秉承国务院参事、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刘彭芝校长提出的"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的办学思想,与人大附中共同践行刘彭芝校长提出的"优质学校应努力实现社会责任最大化"的理念,全面加强学校管理、着力教师队伍建设,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建设成为区级优质学校,从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我校作为人大附中教育实验体成员校,教师们积极参与人大附中的教学活动,到人大附中听课学习、与人大附中教师共同备课、参与校内各类大型考试的命题、阅卷等工作,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发展、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引进了北京市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项目--"学习者分析"、"学与教策略",并召开了现场研讨会,推出了示范课,得到领导、专家和同仁的肯定。 依托人大附中的优质教育资源,我校加入了刘彭芝校长任主席的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共享经联盟整合而来的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并积极参与到联盟的各项活动中。引进了肇基数学教育模式,根据数学教育专家张肇基先生多年的教学经验提炼升华出来的这种教育方法,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因材施导、因材施练、因材施考。学校还引进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旨在为老师们搭建研究学习的平台,以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师生共同成长的目标。 目前,我校已开设了韩国语、机器人等50多门选修课,选修课教师团队由人大附中、人大附中第二分校教师及外聘专家组成,形成了多元开放、课内外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大大提升了学生素养。 学生社团的蓬勃发展,让学生的才华得到展示,个性和特长得到发展,兴趣和爱好得到激发,目前学校共有各类社团20多个,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在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的亲切关怀下,我校建立了赴人大附中访学的制度,每学期选派品学兼优的学生到人大附中学习深造,这一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如今,人大附中第二分校以人大附中为依托,确立了"传承创新、特色优质、成就师生、造福社会"的办学目标,努力办成"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优质学校,相信人大附中第二分校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北京农业大学附属中学创建于1960年,学校现代化教学大楼、实验室、图书馆、高标准运动场馆、大型餐厅和宿舍等设施完备。 学校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办学目标,以树立成长信心、养成良好习惯、努力培养特长、追求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改革,课程设置体现了知识认知和能力培养相结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相结合、学科教育和德育渗透相结合、国家教材和校本教材相结合。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基础扎实、知识视野开阔、师德高尚、职业技能较高。教师群体通过集体备课、公开课、评优课等校本教研活动,形成了面向全体、尊重主体、师生互动的创造性课堂教学特色和合作研究的组织文化。 学校体育、科技教育、团建特色鲜明。学生多次在国内外体育竞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北京市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获得好成绩。学校每年招收8个高中班、5个初中班学生入学学习。近年来,学校获得海淀区教育先进学校、海淀区普通高中示范校、北京市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校、首都文明单位等诸多荣誉,今年又成为内地新疆高中班承办校。北京农大附中已成为一所迅速发展、具有示范作用的学校。
我们——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是由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人大附中)冠名并委托管理的西山华府住宅小区配套学校,是海淀区教育委员会所属全民所有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办学性质为独立法人、全额拨款的公办完全中学。人大附中在软硬件建设、管理团队输出、师资配置等方面均给予支持。 2009年建校之初,国务院参事、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就指明了学校的定位:“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是教育改革创新的产物,突出地体现着人大附中担负社会责任最大化的理想。西山学校是人大附中教育改革的试验田,要做人大附中的未来学校。” 秉承人大附中“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的办学理念,结合“未来学校”的定位,我们确立了愿景、使命、价值、目标(VMVG)以及“师德三原则”和“教育四要点” 未来学习项目(Future SchoolProgram,FSP)是为了实现“未来学校”愿景的超前探索项目。学生使用苹果电脑及配套的软件和平台,实现对数字化学习。我们是中国第一所开展对数字化学习的公办完全中学;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被认证为“苹果杰出教育项目学校Future School Program,FSP1111(AppleDistinguished Program School)”的公办完全中学。我们的教育案例是唯一一个被挂在苹果教育官网的来自亚洲地区的教育案例。 中美国际高中课程合作项目(Chinese-American Joint Program,AP)是承担“世界公民中国心”目标的最重要的项目。我们通过与美国泰伯学校(Tabor Academy)合作,引进美国大学先修课程及美国大学入学申请所要求的相关课程,融合中外优质教学资源,培养胸怀中国传统品格素养,又具备世界眼光和国际竞争力的未来领袖。高中的所有学生都是AP项目的学生。 我们还设计实施了“琴棋书画”、“经典诵读”项目,“绿色评价”项目,“西山未来企业家”项目,与邢台将军墓中学的城乡同龄人“手拉手体验式学习”项目等。通过参与这些项目活动,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认同感和自豪感,并学习如何成长为一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 我们致力于与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和团体开展多种层次的交流,截至2013年4月,已经与新加坡、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丹麦、比利时、孟买的16所学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学期中和每个寒暑假开展交流互访。我们还发起与全球10所学校共同成立了“国际教育合作联盟(Strategic Alliance of Global Educators, SAGE)”,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家长可以通过设在每个年级的家委会参与学校工作,我们也有许多活动开放给家长,请家长和孩子一起体验学校生活。通过建立在移动设备上的在线交流平台,所有的学生、老师和家长都可以实现全天候的互动与分享。 我们希望通过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思考和探索,令学生拥有在数字化时代获得幸福的能力,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 我们相信——“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未来”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中学位于海淀区学院路,是一所包含初中、高中的完全中学。2003年3月被北京市教委正式批准进入北京市示范高中校建设序列。学校与北京林业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及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等诸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相邻,具有良好的人文地理优势,为办学提供了良好的社区环境和丰富的科学文化资源。石油附中建校四十多年来,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充分肯定,被授予“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海淀区“课改先进校”、“创建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教育先进集体”、“中学体育先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校”以及“教育现代化试点校”、“TI现代数理教学技术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 石油附中的办学目标:海淀一流,在北京市有较大影响、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开放性示范校。办学思想:以德治校,依法办学,突出特色,育时代新人。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石油附中拥有一支爱岗敬业、师德高尚、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其中特级、高级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1.9%,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占18.2%。青年教师在市、区各级教学基本功比赛中多次获奖,青年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占青年教师总数的18%,他们是石油附中教育教学的生力军。 石油附中素有治学严谨、管理细致,学生遵规守纪、举止文明、勤奋好学的优良校风。学校始终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在课程结构上进行了富有创意的改革,开设了56门选修课,如环境英语、韩语入门、影视欣赏、宝石鉴赏、藏书票、中国传统文化、唐诗宋词赏析、经济生活常识、物理实验研究、生活中的化学等。学校还组织学生到北京林业大学、农科院林果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震研究所北方地震数字监控中心等大学和国家科研机关参观学习。学校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教导大队合作建立了军训基地,新生入学后,在军训同时还参加汽车模拟驾驶、汽车维修常识、烹饪等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定期举行的“三育人”、“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十四岁生日——迈好青春第一步”、“十八岁成人仪式”等活动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熏陶。丰富多彩的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使石油附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学校每年都有大批学生获得市区各种奖励,为各类高校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的优秀毕业生。 石油附中校园占地25187平方米,是一所布局合理、干净整洁的学校。2005年8月竣工的主教学楼、新图书馆和即将建成的风雨操场构成学校建筑主体,花草树木环绕其间。主教学楼内有设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视听教室、各类实验室、计算机教室等多种专业教室以及现代化电教中心、演播室;楼顶建有天文穹顶,安装天文望远镜。图书馆总面积1952平方米,馆藏图书可达10万册,各种期刊杂志260多种,并实现图书管理的电脑化和资料查询的网络化;馆内有可容纳500多人的多功能阅览室和教师电子备课室、光盘阅览室及网络阅览室,一层建有可容纳500人以上的现代化学术报告厅。风雨操场内部有体操教室、合唱厅、排练厅、健身房、乒乓球室、篮排球场;顶部设计为网球场。此外,300米环形跑道的运动场及露天篮球场、排球场,为师生进行体育活动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学校还建立了功能强大的校园网,通过校园网,师生可以在网上互相交流、质疑解难。完备的、现代化的硬件设施为开展创新教育、提升学生素质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今天的石油附中,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向着“海淀一流,北京领先,全国知名”的目标迈进!
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是1993年创办的一所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的全日制寄宿制民办学校,现有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长、校长由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北京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北京市中学模范校长、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李金初担任。 依托北京市十一学校建设和发展。十一学校在办学思想、办学条件、设备、师资、管理、环境等方面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加速了建华的发展,使之成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一流、管理严格规范、学风严谨、校风优良的学校。两校联合,优势互补,形成了最佳的育人环境。通过开展“研究型学校”建设,创设研究型的课程,造就研究型教师队伍,培养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浓厚的研究意识、全面发展、个性特长鲜明的学生,为现代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校以打造研究型学校为总目标,以建设现代学校文化为载体,把“做人教育”放在首位。以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的理念,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创建大德育格局,构建了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多维育人环境。学校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五爱”、“五自”“六会”教育为主线,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和学生模拟演练、外出参观、动手操作、实践参与等多样化、系列化的教育活动,渗透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使学生具有:对待自己---健康、自信;对待他人---真诚、热情;对待学习---主动、专注;对待活动---积极、有序;对待事物---好奇、探究的良好品质,并在研究型学校的创建中培养孩子具有研究的眼光、研究的能力和研究的毅力,让孩子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激发和拓展。 学校坚持科研兴教,积极推进新课程实验,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注重向课堂要质量,通过多样自主的学习方式,注重在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研究、积极表现的良好学习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是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为适应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的需要,批准成立的具有现代化设施的国际化学校,被授予北京市先进民办校、北京市最具品牌影响力的教育机构、北京市十佳民办中小学、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海淀区德育管理先进校、海淀区教学管理先进校和课程改革先进校、海淀区和谐校园创建工作样板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占地300亩,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拥有一流的教育教学设施,现有普通教室和计算机、语音、美术、物理、化学、生物、劳技、音乐、心理咨询等各类专业教室共240余间,配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全面实行多媒体教学。学校还有国际标准全塑400米田径场、人造草坪足球场、篮球场(16个)、排球场、网球场、棒球场,还有综合体育馆(内有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和体操训练馆等)、乒羽中心(室内)、击剑馆、小型高尔夫球场、室外攀岩、游泳馆、艺术厅、形体厅、音乐厅、多功能报告厅(9个)、英语城、钢琴房(100个)、天文台、图书馆和小动物园等,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个性发展空间。 学校以走中国特色的国际化道路为办学目标,充分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办学经验,面向未来办学,面向世界育人,培养知书达礼,品德高尚、外语出众的高素质人才。学校设有小学、初中、高中、国际部、美国卡登教育部、才艺中心等部门,是一所民办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4000多名,教职员工800余人。 一、我校高中办学特点 学校高中现有12个高考教学班,350名学生。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贯彻"从严管理、爱在其中"的管理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的纪律严明,校风优良,在学生中杜绝了吸烟、饮酒、斗殴、旷课等现象。学校不出售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物品,学生统一餐食、统一校服,杜绝了攀比。学校制定了严格的一日常规和一周常规,学生须自觉遵守,同时要求学生不带零食、手机和危险品入校,不戴首饰,发型健康,讲话文明,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严格执行升留级制度,同时设有九条纪律底线,一旦触犯坚决劝退。 多年来,为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坚持"小而精、小而优"的办学思路,班级容量控制在36人左右,对学生进行"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学服务,以利于学生个性及特长的充分发展。学校致力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校以高中课改为契机,将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以多种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校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非常丰富,如去四川蒲江实验学校、四川姚渡学校、河北涞水希望小学、河北赤城二中、三中等友好协作校,与艰苦地区的学生一起学习生活;在校园内的各服务岗位、四季青敬老院、万安公墓、公共汽车总站等处参加义工服务;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等等。通过协作、考察、搜集、访问、调查、分析研究、写课题小报告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了解学校、社区、社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使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关心社会;获得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独立思考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学校新增的选修课程超过百种,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了学生的兴趣与特长,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必修课的不足,使学校课程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学校注重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积累,教学质量高,成绩优异。高中部办学十年来,学生入学录取分数和毕业成绩逐年提高,实现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培养目标。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连续多年参加高考的同学一本率超过50%,本科率接近100%,2011年高考重本率接近60%,而且每年都有部分学生高考成绩取得600分以上的高分,一批优秀毕业生考入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外交学院、对外经贸大学、北京语言学院、南开大学等重点高校。近三年来,高中有逾百人次学生在全国及市、区的级别学科竞赛中获奖。 学校强化学生的体育锻炼。按照一日常规的要求,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在一小时以上,长跑不少于1000米,并开展各类体育锻炼活动。经权威测试,我校高中生身高、肺活量、骨骼发育等指标均大大优于全区平均水平和国家标准。我校体操队、羽毛球队、艺术体操和健美操队在北京市均取得了团体冠军或亚军的成绩,同时,田径队、跆拳道队、游泳队、足球队、篮球队、轮滑队、网球队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一些学生通过在校训练取得区体育局颁发的"国家二级运动员"及以上级别的证书,获得高考加分。 我校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春秋游、英语节、艺术节、嘉年华活动、歌咏比赛、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活动贯穿全年。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竞争力,而且减少了厌学现象,缓解了学习压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其受益终生。 学校融合了中西方的教育理念,面向世界办学。学校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多所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有大批学生到国外学习、互访、交流和参加冬令营、夏令营活动。国外合作学校每年有近百名学生到我校进行交流互访、插班学习,学生在对外交流的活动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成为国际化人才打下了基础。 实践证明,"海外"培养出来的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纪律作风过硬,身心健康,成绩优异,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强,视野开阔,具有很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众不同,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成立于1997年8月.是一所集中小学为一体的十二年制公办学校,是北京市48所高校教职工育新住宅小区的教育配套设施.2006年8月,经北京市教委,海淀区教委和昌平区教委协商,又将昌平区新康园小区配套学校交付我校承办.学校接受北京市教委、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和海淀区教委的领导和管理。现有教学班72个,学生3024余名、教职工215人。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