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吴市中心小学地处常熟经济开发区前沿,紧邻苏通大桥南入口。学校的前身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始名“诚正初等小学堂”。学校经历了百年发展,迈上了教育现代化之路,学校现占地面积35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1918平方米,绿化面积17880平方米。校园分为教学、运动、生活、劳动实践四大功能区。学校紧紧围绕常熟教育“加快建设现代教育名城,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以“诚、勇”为校训,以“和谐、发展、文化、品位”为主题,弘扬以“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和谐协作的团队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敢于争先的拼搏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教师精神,以“细化常规工作,深化特色建设”为工作思路,倡导“做有特长的教师”、“做幸福的教师”,实践“教育、心育、保健”一体的现代教师角色,以争先创优推进工作质量提高,以校园文化推进学校品味提升,以学习引领推进教师队伍成长,以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化学校内涵,优化管理行为,提升管理内涵,提高管理绩效。努力实现“建特色校园,塑乐业教师,育快乐学生,创个性学校”的办学目标。清晰的办学思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现代化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发展。学校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指标较好完成,社会声誉进一步提升。学校小学部有普通班24个,培智班1个,学生一千名;附属幼儿园开设12个班,幼儿五百多名。学校以现代化教育标准装备学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装备建设达到省标Ⅰ类。学校有一支师德好、素质高、团队意识强的教师队伍,现有市级教学骨干二十多名,小中高职称教师3名。09年暑期,我校俞维军老师还参与苏州市教育局组织的“进藏送培”活动,为在拉萨师范为西藏科学教师作了三个专题讲座。认真严格遵守“五三一”规定,依法治教、依法治学,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师资建设,提高课堂效率,教育质量得到社会认可。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大课间活动丰富多彩,有效促进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围绕“三色教育”——“红色阵地教育”(扎实的德育教育),“绿色基地实践”(个性的劳动实践),“金色园地培训”(丰富的社团培训),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含真少年宫”遵循“激发蕴含潜能,呵护纯真童心”宗旨,专门开设专用教室15个,开设兴趣小组近三十个,为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开发学生潜能,深化学校特色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2010年《辅导员》杂志报道了我校少先队工作——《三色园孕育“四好”少年》。围绕“花园、乐园、实践园”于一体的校园建设思路,建有法治、心育、经典三个主题园,果园、牡丹园、开心农场三块实践园,环境布置主题鲜明,个性化的校园文化极具教育性与影响力。学校以“劳动素养培养”为校本教育内容,自编《劳技》校本教材,组织学生开展校园种养殖实践,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劳动技能与劳动习惯。近年来,该校先后创建成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模范教工之家、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苏州市装备管理先进学校、苏州市一级图书室、苏州市信息化示范学、苏州市平安学校、苏州市合格心理咨询室等,学校被命名为常熟市“法治文化示范学校”、“廉政文化示范点”、“示范乡村学校少年宫”等,现正向苏州市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学校迈进。
巍巍七子山,蓝蓝胥江水,吴中区木渎第三小学坐落在吴中区发祥地——木渎镇的东部。1947年,民族实业家荣柏云先生创办全免费的南行农村小学,1996年木渎镇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易地重建,命名为吴中区木渎第三小学。现学校是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优秀学校、手球学校,吴中区文明单位、规范管理先进学校,正努力建设以“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为一体,以“读书、写字普及教育”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工程,全面推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谐、科学发展。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学校将迎来又一个发展的春天。2013年,占地85亩的新学校即将启用,届时学校建筑面积达17000平方米,拥有电脑房、科学室、劳技室、音乐教室、书法教室等多个现代化专用教室,老师的办公条件、学生的学习环境将进一步得到改善,成为木渎镇、吴中区教育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姑苏实验小学位于木渎镇南,古横山(俗称七子山)西,金桥开发区苏庄路。学校前身可追溯到建于民国35年(即1946年)的肖家郎小学,迄今已有近70年历史。期间,学校的沿革和发展变化与社会变革息息相关。1995年9月,在“村小撤并、规模办学”、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在当时吴县市教育局和木渎镇人民政府的主导下,将附近村小合并,成立木渎第二小学。2014年9月,由木渎镇党委政府决定并通过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同意,正式更名为木渎姑苏实验小学。学校现占地约42亩,29242平方米,建筑面积19174平方米,建有报告厅、图书馆、科学实验室、音乐舞蹈房、美术教室、书法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校园电视台、塑胶运动场等现代化教育设施,并附设幼儿园。学校坚持依法治校,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全体,从儿童的角度、教育的立场出发,积极探索素质教育。学校坚持“立足姑苏南苑,开展亲绿教育。建设苏州一流小学,培养品行端正好,学习有后劲的小学生”的文化核心理念,以“报春晖”为校训,营造“融而能和”的校风,树立“引而能发”的教风,培养“学而向上”的学风,提炼校花“月季”、校树“香樟”、校园吉祥物“白鸽飞飞”的内在品质指引师生成长。在学校团队成员的共同协作下,履行和实践下列使命:营造和谐型的学校文化:凸现个性求融合,讲究艺术求品位,构成花园求氛围。注重效益型的领导管理:博学严谨善学问,分工合作能奋进,平易务实能育人。探索素质型的教师团队:熟教精艺能导引,巧启多思善深研,因材施教善创新。实现持续性的学生发展:素质全面显基础,个性发展显特长,活泼向上显余力。学校办学成果显著,曾先后获得吴中区规范管理奖、吴中区创先争优奖、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小学、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苏州市教科研先进学校、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苏州市自然实验室合格学校、苏州市合格家长学校、苏州市手球学校、苏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苏州市书香校园、苏州市家庭教育课程化项目学校、苏州市文博课程教育基地、苏州市节水型学校、江苏省优质幼儿园、江苏省教育收费规范学校、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江苏省平安学校、江苏省绿化达标单位、江苏省绿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手球运动推广学校、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称号。
南京市六合区实验小学江苏省首批省级实验小学,位于六合南门新区。学校创建于1914年,1936年更名为六合县夫子庙小学,1952年复名六合县实验小学,1996年被省教育委员会列入《江苏名小学》。学校现占地面积60亩,校舍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现有39个教学班,学生1830名;教职员工126名,教师中涌现出全国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江苏省特级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德育先进工作者,南京市劳动模范、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八五"、"九五"、"十五"期间,学校实施完成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市级课题共四项。目前正在实施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市级课题共四项。2005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国家教育部规划课题优秀实验单位,连续三次被评为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学校获全国绘画书法作品比赛先进集体,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1995--2001年五年省级文明单位,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单位,省未成年科技创新教育先进单位,1995--2002年六年市级文明单位,市艺术教育普及性特色学校等。"十五"以来,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区表彰218次,教师799人次。(2007-9-1)南京市六合实验小学六合区实验小学,诞生于1914年,最初是由顾西先生,在六合孔庙明伦堂创办的女子代用小学,一个班级40名学生。1936年学校更名为夫子庙小学,1956年更名为六县实验小学。到80年代学校办学进入她的鼎盛时期,学校少先队工作全国知名,曾经获得全国万名创造杯活动前50名的三个奖项,学生代表受到杨得志的接见;姚一隽同学获得全国华罗庚金杯赛第一名,他的名字刻在了金杯上;男女排球队,在没有训练场地的情况下双获得南京市冠军。实验小学生源爆满,曾经达到有个班级91名学生。进入80年代后期,学校办学由于受到办学条件的限制,遇到了诸多的困难,人均活动场地不足一个平方米,各种功能室全无,搬迁实验小学一直成为实小人的梦想。2006年,区委区政府决定搬迁实验小学,将新校建设交给六合经济开发区完成,六合经济开发区老总高度重视新校建设,高标准严要求,在区委李世贵书记的亲自关心下,仅用了一年不到的时间,就将一所投资4000多万元,占地52亩,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的新校建成。学校现有45个教学班,2000多名学生,138名教师。搬入新校以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的均衡,又将南门六所村小并入实小,让南门的农家子弟在自己的家门口享受到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新实小在传承百年办学文化的基础上,确定人文教育的办学特色,以"人文铸魂"为办学理念,创新构建人文校园,创新打造人文教师,创新实施人文管理,创新培养人文学生,创新建设人文家庭,学校的人文教育办学特色逐步显现。人文评价--金银铜卡评选国内有名;人文课题--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省内知名;人文规范--《规范伴我成长》孩子受益终身;人文底蕴--240首古诗词培育君子少年;人文校园--润泽孩子的童年。
徐州市西苑小学,1997年7月诞生在古老而美丽的彭城大地上,坐落在九里山下,故黄河畔。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和两汉文化的滋养,学校蓬勃发展,日益壮大。学校现占地9645平方米,有26个教学班,1400余名学生,76名教师。学校办公楼、教学楼中西合璧、布局合理;综合实验楼内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舞蹈房、实验室等室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天光美术教室独具特色;校园内回廊曲折、花木掩映,假山喷泉相映成趣;画廊、诗碑、名人塑像,点缀其间,使幽雅的校园充满了浓郁的艺术气息。 学校建校以来本着“质量立校 、科研兴校、特色强校、文化润校”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求质量、兴科研、创特色、美环境、创一流”的目标,不断开拓、进取,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特点、新领域、新思路,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教学之路。 学校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稳步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创建规范加特色的学校,培养全面加特长的学生,深化学校管理,改善办学条件,在困境中崛起,在改革中发展,在实践中争先创优,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被授予全国字理教学先进单位、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美术书法教育科研基地、江苏省绿色学校、徐州市优秀小学、徐州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徐州市青年文明号、徐州市优秀家长学校、徐州市安全文明示范学校等100多项荣誉称号。 沃土育桃李,汗水铸辉煌。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将同心同德、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西苑小学营造成充满童趣、孕育智慧、陶冶情操、格调高雅的莘莘学子的乐园。
常熟市东张中心小学位于常熟市沿江经济开发区,濒临长江,学校始建于1904 年(清光绪三十年),源远流长、励精图治的办学,积淀了丰厚文化底蕴,培育了无数如两院院士郑国錩、徐国钧等佼佼人才。目前,我校占地面积20498平方米,生均占地15.6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8089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为6.18平方米。建有200米环形塑胶跑道,活动面积为8720平方米,生均活动面积为6.67平方米。学校有30个教学班,1308名学生,平均班额为43.6人。学生中其中外地生265名,占学生总数的20.26%。学校有教职员工88名,专任教师79名,师生比为1:16.56,其中小学高级教师58名,大专以上学历71人(本科43人),占教师高一级学历比例为89.87%,学校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21人。经过近年的建设,学校各项设施建设一流,学校教育装备基本达到《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Ⅰ类标准。各班配置了大屏幕彩色电视机及视屏转换仪,每位教师都配置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学校有网络教室2个,学校共有学生用计算机220台,生均计算机0.17台;学校有音乐教室3个,有钢琴及电钢琴5台;学校还有美术教室2个,体育器材室2个,科学实验室2个,各类教学器材能满足教学和体艺活动的需要。学校建有藏书室1个,阅览室3个,共有藏书27200册,生均20.58册。学校非常重视安保工作,配备专职安保人员3名,学校围墙装有电子围栏,学校内部建有监控摄像8个,ck报警4处,应急报警按钮2个,做到技防和人防的相互配合、相互到位。学校的食堂卫生并能满足师生就餐需要,并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近三年来,我们学校全面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各项管理制度完善,管理规范,岗位责任明确,学校在校训“正直、勤劳、亲爱”的指引下,以“依法治校,人本理校,质量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兴校”为行动理念,以“成就每个独特而鲜活的生命,达成人民满意的亲民教育”为办学宗旨,在“营造阳光环境,推崇阳光管理、打造阳光课堂、搭建阳光舞台、塑造阳光团队,培育阳光少年”,构建“向真、向善、向美”的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方面作出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我们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器各类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严格落实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兴趣小组的学生比例达到82.14%,2011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为96.98%,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合格率达99.29%。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校成为注重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形象与内涵的均衡提升,务实与创新的协调发展,素质与特色的全面兼顾的“讲科学、尚人文、重质量、求发展”的苏南农村强校。先后获得“常熟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常熟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常熟市第二批新教育实验挂牌单位”、“新教育实验学校”、“常熟市无烟单位”、“常熟市先进退休教工之家”、 “常熟市党建工作先进集体”、“常熟市‘雏鹰争章’特色学校”、“常熟市远程非学历教育先进学校”、“苏州市现代化学校”、“苏州市平安学校”、“苏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苏州市少先队工作先进学校”、“苏州市合格心理咨询室”、“苏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苏州市业余训练先进集体”、“苏州市校务公开先进学校”、江苏省省二星级档案室、“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先进学校”、“全国心理辅导特色学校”、“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会理事单位”等荣誉称号。
阳澄湖畔,草鞋山下,坐落着一所百年老校??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学校始建于1906年,借园区高速发展之东风,于2003年搬迁至占地44000平方米的新址,并于2013年按照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Ⅰ类实施改扩建工程,百年老校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学校本着“让每一个孩子享受爱与智慧的品质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唯实 求真”为校训,全心追求办学的美好愿景: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人格健全,适应现代社会的快乐少年;知书达礼,具有传统文化气质的美德少年;奋发向上,爱学习、会学习的智慧少年。 1998年至今,学校坚持培育书法特色,书法写字教育已成为学校办学的一张亮丽名片。学校先后获得“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示范学校”、“中国书法(写字)特色学校”、“中国特色教育示范基地”、“江苏省中小学书法特色学校”、“苏州工业园区特色学校AAA级”等荣誉称号,同时,成为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实验基地、苏州市书法家协会教育基地。学校连续两次荣获江苏省书法写字教育先进集体。在江苏省教育厅组织评选的2013年教学成果奖评比(四年一评)中,我校的《深化校园书法写字特色的研究与实践》申报项目获得了基础教育类二等奖。2013年9月,学校国粹艺术传承中心正式成立,拓展和延伸了原有的办学特色,成立了软笔书法、硬笔书法、国画、篆刻、剪纸、拓碑、扇艺、苏绣、吴方言、诗词楹联、国学(德善书院之“唯亭学堂”)、评弹、象棋、围棋、武术、珠算、古筝等16个种类三十几个学生社团。2016年,以“传承国粹艺术,培育德慧少年”为主题的课程规划正式开始实施。学校现有2765名学生,57个教学班,148名专任教师,其中本科学历达83%,研究生学历达10.6%,区级以上骨干教师达30%。在苏州市教育局“三会”精神的引领下,学校每年举办校园艺术节、科技节、阳光快乐运动会、双语节、读书节、书法节以及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2003年,学校顺利通过江苏省实验小学验收,并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标兵红旗大队”、“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银牌”、“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苏州市特色文化学校”、“苏州市信息化示范学校”、“苏州市德育示范学校”、“苏州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苏州市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点学校”、“苏州市武术推广先进单位”、“苏州市体育传统项目校(武术)”、“苏州市家庭教育课程项目学校”、“苏州工业园区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唯亭实验小学正朝着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社会知名、人民满意的办学目标大步前行! 学校现有999名学生,26个教学班。60名专任教师学历全部合格,本科毕业14人,占23.3%,大专学历41名,占68.3%。其中,有江苏省优秀班主任1名,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2名,园区教育先进工作者5名,园区学科带头人1名,园区教学能手3名,园区教坛新秀5名,镇学科带头人13名,镇教坛新秀1名。骨干教师占53.3%。 学校占地44000平方米,生均44.1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生均14.3平方米;绿化面积为22400平方米,生均22.4平方米;图书26000册,生均26.1册。拥有宽敞明亮的教学楼、行政楼、科技楼、艺体楼,建好250米环形跑道、塑胶运动场、风雨操场、篮球场、乒乓球、羽毛球训练场地等,有校史陈列室、微机室、标本室、美术室、书法室、劳技室、自然实验室、电子琴室、语音室、陶艺室、音乐室、舞蹈室、少先队队室等专用教室,各专用教室的配备均达到了江苏省教育现代化标准。拥有校园百兆宽带网及配套网络服务器、交换机,互联网信息进入各教室和教师办公室。新三机一线进入普通教室(三机:大屏幕背投、计算机、视频屏展示台,一线:宽带网线)学校现有56寸背投设备30套,学生微机房2个,多媒体电子阅览室1个,多功能网络教室一个,教师办公室配备每人一台电脑,226台电脑可同时上网,学生与电脑之比达到6:1。建成校园闭路电视演播系统,开辟小花电视台、演播室,校园满足了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校紧紧围绕"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质量为本"的办学宗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确立了"三风",校风为"文明、严谨、奋进、创新",教风为"乐业、务实、善导、爱生",学风为"好学、善思、自立、求真"。学校以"写字教学"为窗口,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在这数年中,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师结构趋向合理,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相继被评为苏州工业园区文明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苏州工业园区巾帼建功先进集体、苏州工业园区德育先进学校、苏州工业园区社会合格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女教职工先进集体,苏州市文明单位、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苏州市标兵红旗大队、苏州市特色文化学校、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苏州市三星级队室,江苏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的领导班子,形成了一个搭配合理、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廉洁高效、敬业爱岗的学校工作领导核心。按德才兼备的原则,配备了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名,副校长3名;教导处设主任1名,副教导2名;德育处设主任1名,少先队总辅导员1名,总务处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教科室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整个领导班子成员结构合理,平均年龄为39岁,中共党员占80%。学校制定了工作制度、学习制度、会议制度,重大决策集体讨论,集中班子成员的共同智慧,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指导能力,并带领教职工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奋斗目标,在教工中有较高的威信。 学校因势利导,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确定了 "创建江苏省实验小学"的新目标,带动全校师生,进行了新的实践,新的探索。
背依浩淼长江,南拥沪宁高速,左右沃野环绕,小桥流水争俏,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散发着浓浓的江南风情,在百家争鸣的教育大潮中,正自在地迎风吐艳,蓬勃地绽放生命活力!她承载着厚重。百岁高龄让人肃然起敬,累积的“季子之风”传承着龙城美德,蔚然的学风维系着“毗陵文学之盛冠东南”的美誉!百年的岁月,冶炼着她的名校风范!她执着于发展。她时刻都象舒展着筋骨的青年,把握住时机便会建构自己的蓝图,2005年,已发展成一所江苏省实验小学。现有教职工127人,其中专任教师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82%,市区骨干教师21人,占专任教师的28%。在校学生1954名,41个教学班,学校现占地28813平方米,建筑面积19200平方米。更为重要的是,她的容貌愈发清秀了,明亮的教室里现代化设备应有尽有,如茵的塑胶操场上运动项目应接不暇,鸟巢林立的植物园百花争艳,舞蹈房、电脑室、演播室等设施一流的专用教室拓展了学科空间,常州市A级标准的食堂饭菜飘香,常州市一级标准的校园网尽显风采,市示范图书馆书香四溢……她精彩于人文。几年来,在前任盛亚萍校长及现任钱丽美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心怀默契,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坚定了“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思想,致力于“管理出精品,办学有特色,教育高品质,师生同发展”的管理目标,逐步形成了“为诗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凝练了“传承、创生、滋养、绽放”的核心文化,“诗意教育”成为龙小师生共同的追求。锲而不舍地培植着“文、雅、序、活”的诗意校园文化;努力打造着“人本管理、诗意栖居”其乐融融的诗意管理,“经典、愉悦、生长”的诗意课程,“灵动、开放”的诗意课堂,“大气、睿智、浪漫”的诗意教师,“阳光、灵动、文雅”的诗意学生;展开了“经典诵读”“全国楹联大赛”“诗文倡廉”等丰富多彩的诗意行动……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学校”“全国诗教工作先进单位”“ 江苏省诗教先进学校”……龙小学生更是“唇边皆雅韵,举手皆诗意”,有无数诗作在全国、省、市的比赛中获奖或报刊发表,那谦谦君子的形象也日益受到人们的赞誉……学校的魅力正借助“诗意的翅膀”走向每个热爱祖国文化人士的心田里!她成就于和谐。在校园,看着张张笑脸,听着声声招呼,沐浴着江南的柔风,使人真正领略了“和谐”的内涵。“为学生诗意人生奠基的学校文化变革研究”这一省级统领课题,坚定了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升华了代代相承的“质朴、和乐”之风,使师生“和谐”,让教学的进程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同事和谐,让工作经验分享,顺水推舟,更上层楼;使社校“和谐”,建设文明,互促共荣,让学校、家庭、社会实现了教育一体化;使活动和谐,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精彩纷呈,让学生的人生坐标逐渐鲜明地标画出来……和谐,让 “全国红旗大队”“省中小学创先争优先进集体”“省巾帼示范明星岗”“省平安校园”“省模范职工之家”“省素质教育学校”“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市德育特色学校”“常州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常州市创建廉洁教育好学校先进集体”“常州市课改先进学校”“常州市先进学习性系统”“常州市先进党支部”“常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常州市普法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接踵而来!也让每个龙小人无时无刻都在享受着探索的快乐,成功的快乐!“浩浩长江过千帆,悠悠东风造群雄”!龙小——一个流淌着诗意的快乐家园!我们一定会继续用自己的辛勤和智慧,绣出更为璀璨的明天!
徐州市矿山路小学,学校位于风景秀丽的云龙湖北岸,现学校占地面积为6259m2,建筑面积为4500m2,绿化面积为1260m2。为推进教育现代化,走规模办学之路,学校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对原校舍进行彻底改造,校园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配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自然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少先队室、档案室、教工活动室等,室内设备齐全,三机一幕进入了每个教室。学校还建起全区一流标准的篮球场,添置了各种体育设施。校园内外花圃及各种大小景点与文化设施融为一体,整个校园绿树成荫,花木锦簇,四季飘香,人文渲染。我校现有11个教学班,500多名学生,30名教职工。其中高级教师20人,学历合格率100%,其中本科学历3人,专科学历20人。 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三个面向”,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规范、实验、特色、品位”为办学方向,以“乐学、善学、务实、创新”为校训,形成了“诚信、严谨、求是、拓新”的校风,“爱岗、求实、严谨、创新”的教风和“乐学、善思、实践、创新”的学风。 为进一步深化教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教学中的先导和基础作用,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矿山路小学本着“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带教学”的宗旨,结合校情,努力加快本校的教育科研的步伐。为了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学校把科研工作列入了学校每年议事日程当中,建立了科学的科研管理办法和教学成果奖励办法,把科研成果作为教职员工工作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在科研活动中做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学校领导努力带头,校长在繁忙工作之中认真撰写相关的教学论文。在学校领导的带动下,该校教师积极投身教学科研已蔚然成风。目前,学校共有省级2个,市级课题3个,无论是初登讲台的教育新人,还是已有多年教龄的中老年教师,都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课题的研究之中,积极撰写教育论文,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大大地提高的教育实效。 放眼矿山路,绿意正浓。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奋斗同在。沐浴着课程改革的春风,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矿山路小学的素质教育之路一定会更加宽广!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