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况】德积小学创办于1911年。目前,学校占地34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2700余平方米。学校布局合理,条件优越,环境优美,教学、生活、体育楼馆齐全;电脑、实验、艺术等设施完备。现有教学班33个,学生1632名,教职工89名,其中,高一级学历比例达96.6%,中级以上职称比例为64%,张家港市级骨干教师占23.6%。【内涵特色】学校以“让每一个生命个体自然健康地发展”为办学理念,秉承校训“厚德尚绿”,以“全面推进绿色文化建设、全力提升特色文化内涵”为目标,开发建设了“绿源生态园”实践基地,结合校本课程实施、学校少年宫建设,开展各种种养、果实节等活动,并从中提炼、制定了以“净、轻、律”等绿色元素为主要特征的《学生绿色行为规范》,常年开展“每周一规范,月月养成一个好习惯”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提升道德素养。开展了“和谐高效”的绿色教学改革:课前遵循先学后导的原则,编写“预学案”;课中“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重视学习方法指导、关注学生参与度、倡导师生平等对话”;作业分层布置,评价注重多元。江苏教育电视台、《光明日报》等媒体先后对学校绿色文化建设活动等进行了专题报道。学校先后获得了江苏省绿色学校、苏州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校风、学风、教风:校风:自强不息 和谐共进教风:团结进取、敬业爱生学风:自主争优、合作互助办学理念:让每一个生命个体自然健康地发展办学长期目标:打造绿色校园,构筑生态课堂,关爱生命成长校训:厚德尚绿
东渡实验学校于2011年9月正式启用,为张家港市2010年度市政府实事工程之一,是市教育局直属的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位于唐朝鉴真大师六渡起航之地,坐落在杨舍镇暨阳东路483号,占地70亩,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26亿元,建设规模为小学4轨24班、初中6轨18班, 可容纳2000名学生就读。学校现有小学部16个班,初中部8个班,共计941名学生。学校现有教职工78人,其中教师本科占比98.6%,中高级职称教师占62.3%,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占32.4%。东渡实验学校以“坚毅、包容、协作”为校训,以“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优质公平的教育”为办学目标。学校将始终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力争一年夯实基础,二年创出特色,三年形成品牌,并最终用东渡文化引领学校内涵建设特色发展,把“坚毅、包容、协作”的“东渡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学、管理实践的全过程中,把“东渡文化”外化在学校形象上,着力打造出“协作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六渡”少年宫和“扬帆”社团两大学生活动品牌,为我市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增添新的标杆,创造新的辉煌。
学校前身为廉桥私塾,创办于1947年2月。其间,由私塾转为民办,再转为公办;由初小逐步成为完小。1995年虞山镇人民政府征地13亩,易地新建了顶山小学,为兴福中心小学附属完小。2002年5月镇政府重新征地整体搬迁至现址,为常福中心小学附属完小。2006年3月10日经“常熟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批复,学校独立设置,同时更名为“常熟市虞山园区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6265.5平方米,建筑面积430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3220平方米。小学部现有12个教学班,学生近500名,幼儿园有4个教学班,幼儿近170名。在编在职教师37名,退休教师4名,村幼师4名,学历全部达标。37名在职教师中有常熟市学术、学科带头人2名,常熟市教学、德育能手9名,虞山镇教学能手8名;取得本科学历的22名,取得大专学历的10名;小学高级教师21名。2006年学校制订了“十一五”发展规划。以“以德育人,教书育人,环境育人,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以“学校管理规范,教学秩序良好,职业道德优秀,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质量过硬”为办学目标;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现代意识、人格健全、基础宽厚、特长明显、体魄健康、适应未来的一代新人”为培养目标。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日趋规范,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各项工作得到上级领导及学生家长的充分肯定。学校被列为:全国科技教育“十一五”规划专项课题实验学校,全国新教育实验学校,江苏省和谐教育实验基地。成功创建了苏州市绿色学校,常熟市优秀家长学校,常熟市“学习型工会”建设先进单位,苏州市平安校园、常熟市教育科研星级学校。
南京市南湖第三小学四松庵校区,创建于1947年,现座落在南京市建邺区兴隆大街和黄山路交叉口。南湖第三小学四松庵校区的前身是南京市四松庵小学,1995年南京市区划调整后,是隶属于建邺区教育局的一所两轨完小;2007年撤销南京市四松庵小学番号,划归建邺区新城实验小学作为分校;2010年划归南湖第三小学作为分校,成为建邺区一所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公办小学。南湖第三小学四松庵校区教学条件虽然简陋,但能够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占地0.5万平方米,有13间普通教室和4间专用教室。学校目前有32位公办教师,现有13个教学班,481名学生,100%的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自于全国各地,以江苏苏北、安徽、河南最多,少数来自福建、云南、贵州、青海、新疆和东北地区。面对这群特殊的学生群体,南湖第三小学四松庵校区的办学理念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爱心感染爱心;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促进每一个孩子身体健康、品行端正、习惯良好、学习进步,综合素质不断地得到提高,真正成为南京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新市民,并以此影响他们的家长;学校的办学思路是: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在开齐开足每一门学科的基础上上好每一门课;利用社会各界多种资源,让每一个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享受阳光雨露。
单集镇中心小学始建于1936年,占地13960余平方米。学校以“高质量,有特色,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为办学宗旨,以“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教师的进步,为了校园的和谐”为办学理念,坚持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目标,在比较艰苦的条件下,不断开拓进取,负重拼搏,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办学之路。 学校现有17个教学班,学生740人,教职工53人,其中大专学历28人,本科学历21人,具备小学高级职称30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15人。他们近年来在县级以上论文获奖愈二百篇,先后有27人在县以上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辅导学生在数学竞赛,读报,美术,音乐,舞蹈,科技创作等方面多次获国家、省、市、县的奖励并且获奖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单集镇中心小学以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卓有成效的教学质量,不断优化的校园环境,赢得了社会、家长和学生的广泛赞誉。取得教育教学的双丰收。教师爱岗敬业,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学生文明守纪,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各年级各学科的优秀率、合格率逐年提高,教学质量名列全县前茅。05-06学年在县教研室组织的四、五年级调研考试中取得全县第一名,06-07年度又在县教研室组织的六年级毕业调研考试和综合知识竞赛中分别获得了全县第二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绩。学校先后被授予“徐州市排球特色项目学校”、“徐州市体育卫生工作特殊贡献先进单位”、“铜山县青年文明号”、铜山县模范学校等称号......
溧阳上兴中心小学,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我校认真贯彻教育方针、锐意进取、积极推进程改革实验和信息化建设,在抓好常规教学的同时,积极推进科研工作。并始终秉承“对每一位家长负责,让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全面打好学生的基础,全面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开展艺术、科技、电脑、奥数、创造性兴趣小组。上网学习语文、英语,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掌握知识的速度大大加快。 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在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上兴小学正以满腔热情,加大教育创新力度,落实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策马扬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无锡市新区旺庄新埌小学,坐落于新区高浪路与城南路交界处,东依京沪铁路,西邻京杭大运河,由原旺庄新光分校和埌下分校两所学校合并而成。新光小学原是旺庄中心小学的前身,办学历史悠久。埌下小学原隶属新安街道,于1994年新区区划调整并入旺庄街道。随着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旺庄街道加大教育投入,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新光分校和埌下分校撤并整合,以现代化的标准异地新建新埌小学。新学校秉承两校的优良传统,以“弘智”为校训,确立了“弘扬传统文化,开启智慧人生”的办学目标和“同享一片蓝天,共沐一份书香”的办学理念,弘扬“向善向上”的优良校风,“博学修身,教学相长”的教风和“敏而好学,见贤思齐”的学风,走文化立校、科学治校、队伍强校、质量兴校、特色名校的发展之路。新埌小学占地21423平方米,建筑面积13021.4平方米,绿化面积6727平方米。生均占地24.3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达7.9平方米。学校环境优美、设施一流,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绿化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学校配备有24个普通教室,各室均按现代化建设的标准安装了信息化教学系统,同时根据教育教学需要配置18个专用教室,多功能报告厅、电视演播中心等一应俱全,并有少先队室、卫生保健室、心理健康咨询室等必备的教学辅助用房12个。学校建有运动场、馆11019平方米以上,设有室外篮球场与排球场地各3片,足球场和250米环形跑道,生均活动占地12.5平方米;其中室内体育馆面积3874.3平方米,馆内设5道25米长游泳池、室内篮球场、羽毛球场地以及乒乓球室,满足学生开展室内体育运动的需求。一流的教学设施在同类学校中领先,实现了教育的多元化、现代化,为学生享受优质教育提供了物质保障。目前,学校有教学班21个,学生881人,教师45人,本科学历达到57.8%,骨干教师比例达37.7%。学校与中心小学一体化管理,以课堂为教研阵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打造高效课堂;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涵养优雅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名师工程、师表工程和青蓝工程三大工程为抓手,优化师资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百舸争流,千帆激进。学校全体师生将继承优良办学传统,以优质均衡为目标,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打造学校品牌,努力建设一所高质量、有特色的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