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月苑第一小学坐落于南京紫金山脚下,玄武湖畔玄武区月苑小区内,是一所为生活小区配套的现代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200多平方米,先有28个教学班,68位教师,1200多名学生,具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学校创建于1997年,经十多年的努力,学校成功创建了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学校坚持创建"科技学校文化",主张"科技点亮童心,科技创造幸福"的办学理念,坚持"以科技教育为切入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思维与技能双强型人才"的办学方针,坚持努力实现"尽心尽力半家长满意的教育,让学校成为文苑、科苑、艺苑--人才苑"的办学目标。学校长期坚持融思想道德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健康体能训练及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与科技活动之中。本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一般项目与重点项目相结合"的科技教育思想,学校先后开发促进校小学生自主发展的"专题综合性科技活动""专项研究性科技活动"等科技活动课程;开发了促进小学生自主发展的《我实践 我成才》科技教育校本教材。目前,学校不仅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科技活动,而且,还将科技活动渗透到学科课堂,渗透到家庭,渗透到社区,真正让科技活动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 学校坚持课程改革,"十一五"期间,学校成功完成了南京市重点课题"主体教育视野下小学指向目标学习式课堂教学研究"的研究。课题研究中,学校提出了"生学师导课堂"教学理念,总结出"生学师导课堂教学方法--四块教学法"。"生学师导课堂"研究实践让教师理解了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理解了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的意义。"生学师导课堂"真正让学生进入了真正的学习角色。 学校坚持开展"现场体验式‘三级"校本研修"活动,即,备课组、学科组,学校教学组。"现场体验式‘三级"校本研修"活动,给教师更多的课堂教学现场体验,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教师课堂教学理念得到了转变,教学技能得到了提高,为学生实现新一轮发展奠定了基础。 建校以来学校连续多年荣获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学校,南京市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学校,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学校。十多位老师获胜时乃至国家级优秀科技辅导员,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获奖三千多次。科技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发展了教师,发展了学校。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发展学校"的办学经验受到了省内外同行的关注,辐射到中国西部732个县。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以创建"学校科技文化"为抓手,全面打造科技文化校园。
南京市莫愁湖小学地处秦淮河之滨,以莫愁湖公园为邻,始建于1933年,是一所有着七十多年历史的老校。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1611平方米,建筑面积11820平方米。 全校55名教职工,在职攻读硕士学位1人,在读研究生4人,本科学历12人,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全校教职工总人数96%,其中江苏省特级教师一名,中学高级教师一名,市、区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优秀班主任10名,市、区骨干教师30名。全校教职工团结合作,爱岗敬业,不断打造莫愁湖小学的高品质素质教育。2007年我校荣获区教育局办学绩效综合评比一等奖,南京市小学唯一“一类合格学校”,南京市个人课题研究优秀学校;2008年我校荣获南京市中小学合格学校和“五室”建设先进集体,我校六年级毕业班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综合成绩居全区公办小学第一,在全区中小学办学满意度民意调查中,我校办学群众满意度居全区公办小学第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家长信赖的学校,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已成为我校办学的奋斗目标。 2006年,莫愁湖小学搬入融现代化、精品化、数字化为一体的新校舍,成为建邺河西新城教育发展中的一所窗口学校。02年学校成为南京市小班化实验学校,在多年的研究中,形成了鲜明的小班化教学特色。学校选取了京剧作为特色教育项目,大力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素养;开设“做中学”课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得知识;开展美术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校园充满着成长的快乐;快乐少年警校,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南京市清水亭学校是一所位于南京市新规划的南部新城——九龙湖综合发展区的中心地带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建于2007年7月,中、小学部分别创建为江苏省示范初中和江苏省实验小学。学校占地面积90亩,总建筑面积29133平方米,其中普通教室60个、办公室64间、报告厅2个,各种功能室、实验室24个;计算机教室4个;艺术教学楼(清雅楼)1幢、容纳2000人同时就餐的师生食堂1幢,学校图书馆藏书6万多册。学校绿地面积24689平方米,绿化面积22552平方米;学校运动场共占地约13000平方米,全塑胶运动场占地11055平方米,其中300米环形塑胶跑道的田径场一个、篮球场7片、排球场2片、门球场3片和塑胶场地联合器械活动区,较好满足师生课内外文体活动需要。学校努力打造数字化校园,配置了36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建设了录播教室,建成全校监控网络和教学音像系统。学校现有48个教学班(小学34个,初中14个),共有学生2144人(小学1671人,初中473人);在编教职工170人(小学88人,初中82人);教师本科学历112人(小学45,初中67),研究生学历5人,在读研究生3人,市优秀青年教师2人(小学2人)、区各类带头人13名(小学6人,初中7人),区骨干教师35名(小学17人,初中18人);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71人(小学41人,初中30人),退休教师71人。我校积极培养体育教师队伍,现有体育专职教师10人(小学6人、初中4人),其中门球教练员2人,各类各级裁判员7人。学校已成功创建为江苏省示范初中、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中国儿基会“让我玩”项目基地学校、江苏省门球运动传统特色学校、南京市园林式学校、江苏省教育学会美术教科研基地、南京市绿色学校、南京市艺术特色普及性学校、南京市优秀家长学校。省市领导梁保华、曹卫星、许慧玲等先后到学校视察指导工作,对学校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学校以“清至真,爱若水”为校训,坚持把陶行知教育思想作为办学的重要指导思想。学校将陶研工作与学校管理、师资队伍、班级文化、教科研、高效课堂改革等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化工作的实效性和开拓性,有力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品位的提升。
常州市翠竹新村小学成立于1996年,隶属于常州市天宁区教育文体局,是翠竹新村社区的配套性建制小学。学校目前有教学班级25个,学生 1262人,教工62人。学校占地面积1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6825平方米,拥有图书馆、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阶梯教室、计算机房等各种专用教室。建校十余年,学校坚持长效管理,从严治教,全体师生发扬矢志不渝、积极追求的精神,孕育了求实进取、内涵发展的校园风貌。学校把“双为、双成、双乐”作为办学理念,把“ 打造环境美、质量高、特色明、声誉好的实验学校”作为办学目标,逐步形成了“诚实守信、团结向上”的校风、“求精善教、严谨爱生”的教风和“认真踏实、探究创新”的学风。信息化的校园生活,现代化的教育环境,是建设和发展学校的基本模式。基于这样的思考,学校发展的主旋律时刻高亢:争创现代化、信息化的省级实验小学!学校的教育现代化推进工作日趋成熟:在翠小,所有教室“媒体化”,可以满足多媒体教学的需求;教师办公“现代化”,教师们的教学与电脑息息相关;专用教室“全面化”,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网站建设“系列化”,学校网站、教师个人网站、班级网站和课题网站相继建成。少儿国学文化经典是我们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07年9月,学校把“诵读经典”作为了学校的校本课程。我们引导孩子们读诗、赏诗、品诗、诵诗、背诗、演诗……在“和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的路上,学生们在欢乐的气氛中感受经典,浸润在浓浓的诗意文化之中。正因为我们把传统文化的种子撒播到了孩子们的心田中,让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支撑着,发展着,才提升了学生的境界,丰富了学生的内涵,开阔了学生的的胸襟,净化了学生的灵魂,同时也启迪了学生的智慧。开办“诚信银行”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次全新的尝试。我们通过生动直观的宣传活动增强了学生对这一机构的了解,通过激发动力的开张准备点燃了学生加入机构的热情,而广泛流动的经营机制使机构的日常工作得以扎实有效地开展,让人心动的考核机制更是给了学生极大的鼓励。通过开办“诚信银行”,我们帮助学生树立了诚信做人的正确观念,带动教师探究了诚信品质的形成规律,推动学校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德育工作。学校相关的课题《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顺利结题并获奖,《搭乘诚信快车, 培养诚信学生》一文发表在素质教育论文集中,《流动的“诚信银行”,生动的诚信教育》一文获市“主动发展项目”设计二等奖并获天宁区首批 “学校德育示范项目”称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江苏省实验小学”、“ 江苏省绿色学校”、“常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 常州市德育先进学校”、“ 常州市少先队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常州市平安学校”……沉甸甸的荣誉见证了翠小艰辛而执著的成长历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翠小人昂首阔步、意气风发,正一如既往地开创新的辉煌。
八里中心小学创建于1990年9月,坐落于徐州市复兴北路,紧靠徐州三大家具市场。学校前身是原郊区教办将朱庄乡八里小学和殷庄中心小学合并为八里中心小学。学校现有学生715人,17个班级,教师43人。专科及以上学历36人,占教师总人数的83.7%。学校拥有江苏省特级教师一名,区青年名教师及区青年骨干教师各一名。 学校以 “创品牌学校,办优质教育”的办学目标,以依法治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办学指导思想,以孩子的未来就是我们的希望为办学宗旨,形成了求实、进取、团结、创新的校风,严谨、扎实、灵活、求新的教风,以及勤学、苦练、好问、多思的学风。学校先后荣获了“市花园式单位”、徐州市“电教实验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实验小学”等光荣称号。学校占地1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有4000平方米的操场,200米环形塑胶跑道,600平方米的球类活动场地。学校现有教室12口,各种专用教室达21口,又专门建造了一间高品位的美术展室。 整个校园建筑风格为仿园林式建筑风格,红瓦飞檐,立柱长廊,可以说是处处是景,景随步移,目前已经行成了 “八里十景”:清风荷塘、移步小桥,林荫水杉、百态湖石、奇峰假山、迎春花丛、腊梅傲雪、紫藤花架、青松玉立、硕果杏坛。 我校共有建筑楼5栋,前4座教学楼,分别取名为:志道楼,据德楼,依仁楼,游艺楼,取自孔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之说(《论语?述而》)。后综合楼,取名“文行忠信楼”,取自“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 学校以艺术教育为办学特色,坚持“以美育人,智中有美,美中有德”。在艺术教育的选材内容上,我校以徐州乡土文化为主要内容,尤其以徐州博大精深的汉画艺术为重点。在校本课程中我校1—6年级分别设立了如下课程:汉画彩瓶、金银粉汉画、粉印汉画、水墨汉画、胶皮版画、雕刻汉画等等。学校研究确立了《汉画艺术进课堂的研究》的主课题,并且还与国家级、省市级课题主动对接,先后参加了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 成就未来—蒲公英行动之中国民间和乡土文化资源与美术教育研究,并被命名为课题实验校,还参加了江苏省重点课题——乡土美术教学的研究,并承担了2个子课题,又参与攥稿了由徐州市教研室组织编写的徐州乡土美术教材,目前我校已拥有校本教材三本——茅村汉画、剪纸、创意汉画。 此外我校还多次承办高规格教学展示活动,国家级展示课一节,省级展示课六节。学校先后4次参加省录像课录制工作,其上课资料被收录进称之为“省长工程课”的教材配套教辅资料中,面向全省美术教师发行。正是显著的艺术教育成果,我校被授予“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苏州市八一小学创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是一所具有队光荣传统的公办学校。它坐落在永津桥北堍,毗邻历史名园——西园、留园,交通便捷,环境幽雅,校园具有园林化特色。 八一小学现有13个班级,543名学生,34名教师中有21名为小学高级教师,大专以上学历的有28人,占教师总人数的82.4%。本科学历及正在进修的达11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市教育先进工作者2人,区“教坛新秀”2人,区教育先进工作者6人,区“双百工程”获得者7人,区师德标兵2人,区优秀班主任1人,区优秀共产党员1人。 八一小学先后被评为市德育先进学校、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市语言文字先进学校、市体育运动特色学校、 市无线电运动协会团体会员。学校食堂被评为市A级食堂。学校还被评为区文明单位、区常规管理示范学校、区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区巾帼示范岗,学校党支部获得典型培育红旗单位。学校始终把“关注与促进每位孩子的需要、发展”作为办学理念,“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永远是学校努力的目标。
苏州高新区敬恩小学原名为浒墅关牌楼小学,属村级小学。上世纪90年代初,朱恩馀先生先后捐赠学校75万元人民币,用于学校新建教学大楼、添置教学设备。1996年4月,学校更名为“敬恩小学”。 随着高新区对西部的开发,浒通片已成为开发建设的前沿。政府为了改善当地教育环境,造福百姓,将敬恩小学易地重建,总投资额达3500万元,朱恩馀先生再次慷慨解囊,捐赠学校100万元人民币,用于添置现代化教学设备。敬恩小学由原村级小学提升为镇实验小学,命名为“苏州高新区敬恩实验小学”。 新校址位于浒关工业园新浒街1号,设计为四规24班制小学,成为高新区西部教育的又一个亮点。 敬恩小学原属浒墅关中心小学,在“围绕德育纲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研究”“培养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的实践研究”两个市、区课题的探索、研究、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素养提高了,教师水平提升了。承载老校敬业奉献的精神,敬恩实验小学坚持走“科研治教,科研兴校”之路,遵循“五育并重,德育为先”的原则,本着优质教育平民化,为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坚持常规管理精细化,予人关怀人性化,校标:四叶三叶草;校风:善立、善创;教风:善启、善导;学风:善疑、善问;学科教育目标 优质化;校训:珍惜与感恩。学校德育工作以珍惜感恩为主题,回报港胞对敬恩的捐赠,回报社会对敬恩的关爱,教师队伍建设、书香校园建设正逐步走入正轨,营造一个学生成长的优雅环境。 敬恩人是讲究无私奉献的,敬恩人是有着高尚职业道德的,他们视学生为己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着,敬恩实小,为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创设优良环境,为打造德才兼备、优雅健康的新时代少年辅垫美好人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敬恩实小会结出累累硕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借着新校建设的缕缕春风,敬恩实验小学的教师积极向上、团结协作、乐于奉献,人人以作为一名敬恩人为荣。我校将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以全新的姿态,放眼未来,创一流学校,争一流教育质量,出一流人才,开拓创新,打造敬恩品牌。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