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道口小学位于山东省威海市卧龙山脚下,建立于解放时期,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 近几年来,学校在上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牢固确立“为师生创造人生幸福”的教育理念,紧紧围绕“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和优质服务的精品学校”这一办学目标,切实打造“阳光神小”教育品牌。学校努力让“阳光精神”洒满校园,“阳光教育”、“阳光教师”、“阳光学子”、“阳光家庭”等已成为学校响亮的“阳光品牌”。学校积极倡导生活教育理念、人文关怀理念、情感教育理念、校本发展理念、服务经营理念。通过开展神小教育管理精细年、教师队伍建设年和教育质量推进年三项重点活动,努力实现神小教育的“非常六加一”,即倾情打造扎实发展的、校本教研的、文化书香的、信息数码的、现代特色的、平安和谐的加上质量持续提升的“阳光神小”品牌,正在走出一条“文化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办学之路。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规范化管理示范学校”、“国家级优秀实验学校”、“全国优秀实验学校”、“省艺术特色学校”、“威海市语言文字示范学校”等称号;“打造阳光神小”教育品牌曾在《教育家》杂志进行经验介绍,并在“全国规范化管理经验大会”上进行重点交流;学校网站被评为市一级校园网,远程教育得到省、市级领导好评;“营造书香校园”探索之路在全国新教育义务支教行动中得到高度评价,并在《中国教育报》和《现代教育报》推广建设经验;教育教学成绩优异,学校美誉度、依赖度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用心真诚倾听花开的声音,永远微笑面对未来,让校园书声朗朗、生活书香四溢、人生书香诗香”是“阳光神小”的美丽愿景。他们坚信“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能创造奇迹”!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埠小学建于1992年12月,学校坐落于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皇冠街道办事处海埠村西山,东邻华能威海电厂和海埠村,南向鸣翠公园,北靠威海新港,学校周边环境雅静、视野开阔,比较适宜师生工作和学习。1992年12月学校始建之初只有一幢教学楼和操场;1997年学校又增建一幢面积为1000多平方米的实验楼,并硬化了篮球场; 2003年8月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沟北小学合并至海埠小学。学校从2003年9月开始由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直属管辖。 海埠小学建校初期生源主要来自海埠村、华能威海发电厂和山东电力工程第一公司威海工地。随着山东电力工程第一公司威海工地的撤离,沟北小学合并到学校以后,现学校生源主要是海埠村、沟北村、城子村和华能威海发电厂。学校自建立以来,办学质量和教育管理在社会上有着良好的声誉:1995年9月学校被威海市教育委员会评为“威海市规范化学校”,是首批获得市级规范化称号的学校之一;1998年2月学校被中共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委员会、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授予“先进单位”荣誉称号;1998年被威海市教育委员会授予“威海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荣誉称号;1999年2月被中共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委员会、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授予“先进单位”荣誉称号;1999年被中共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委员会、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授予“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01年9月被中共威海市委、威海市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02年1月被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皇冠街道办事处授予“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2年6月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授予“小学素质教育中多媒体综合应用研究威海实验区实验学校”称号;2003年12月被威海市教育局授予“威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师范学校”称号;2006年1月被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综合治安委员会授予“2005年度平安经区建设达标学校”荣誉称号。2007年学校连续6年获得“威海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学校现占地总面积157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44平方米,固定资产340万元,学校教学楼、综合实验楼各 1栋,食堂一处、250米跑道操场一块、标准水泥篮球场2块,水电暖设施齐全。学校拥有学生计算机教室、网络室、语音教室、音乐教室、图书室、实验室等专业教室,学校教室全部安装了多媒体教学系统。学校现有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50人,在校教职工21人;拥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的12人,小学一级教师5人,教师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10人,学历达标率为100%。学校现有区级学科带头人 2人,区校级教学能手2人,曾获得过区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的教师13人次。 学校提出了“抓管理、强内涵、树新风、创特色”的工作思路,明确了“一年抓管理,两年上水平,三年争一流”的奋斗目标。学校承担了省级《小班化教学》实验课题,现已进入实践阶段。目前承担课题实验的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越来越多的教师自发地参与到课题中来,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了浓厚氛围。学校确立了“愉快教育”的特色办学方案,力争用三至五年的时间,通过实施愉快教育,逐步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办学体系,探索出促进学生主动、愉快、全面、生动活泼发展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形成“愉快的课堂、愉快的校园、愉快的童年”的特色校园氛围。 学校连续两年在全区小学年终教育综合评估中获得第四名;学校的文艺队和乒乓球队在历年经区的中小学文艺汇演、乒乓球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目前学校形成了班子团结、队伍合力、管理规范、质量上升、初显特色的良好局面,呈现出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
马道完小始建于1982年9月,校址在马道河村南山。2005年8月,俚岛镇学校布局调整后,迁入原荣成市第19中学校址。 现在的马道完小,学校占地29138、25平方米,建筑面积是6806、315平方米,绿化面积10220平方米。现有12个教学班,学生560人,学校高标准建起了实验室、仪器室、德育室、音乐教室、舞蹈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卫生室、学生心语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语言室、阶梯教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里拥有微机52台,图书室藏书14500册,生均23、2册;有200米的环形田径场一个,篮球场3个,各个教室配备了闭路电视和VCD,04年的4月,学校正式开通了校园网站。“育人为本”的有形载体,为师生们提供了开发潜能、发展个性的广阔空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拥有一个开拓进取、改革创新的领导班子和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我们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42名教职工中,(专职教师33人)本科学历9人,专科学历24人,学历达标100%,学校有13名教师分别获得了“威海市教学能手”、“荣成市教学能手”荣誉称号;有6名教师被评为“荣成市优秀教师”,两名教师被荣成市教育局授予“师德标兵”的光荣称号,有20多名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分别获得了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奖励。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峰小学位于青岛中路的长峰村,自1933年建校至今,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关注和支持,秉承着以“快乐有所收获,享受幸福教育”的目标,确立了“教师与孩子同成长”的教师观,“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的学生观,以“用中国传统文化经营学校,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学校”为治学理念,7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先后经历了学堂被日寇烧毁,学堂解散、重建、逐步走向复兴,70多年风风雨雨,一路走来,一路收获……教育教学抓常规、兴科研、创特色,先后被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评为先进集体,见证了长峰小学扎实奋进的的每一步履痕。 历经沧桑的长峰小学 长峰小学的前身是建于1933年的长峰学堂,当时设有8个教学班,有200余名学生,教师12人,1937年学堂被日寇烧毁,学堂解散;1939年设立私塾小学,校址设在长峰关帝庙,当时有学生60多人,1945年停学,具体原因无法考究;1946年10月,成立了完全小学,学生增多,教室以关帝庙为主,同时还借用了周围一些民房, 1968年至1970年初中、小学联办,学校命名为长峰联中; 1972年至1973年,长峰的四个自然村联合兴建新校舍,设在长峰村北公路东侧,占地6528平方米,1991年长峰村委在原校址向东延伸30余米建起了面积为2130余平方米五层教学楼,学生700余人,教师38名,学生正式于1992年3月22日进驻教学楼。1992建区至1995年,学校在当时的区社会发展处下属的蒿泊教委的领导下,学校以人的发展为本,扎扎实实的搞教育教学,教学质量在当时的十所小学中年年名列前茅,学校连年被蒿泊教委评为先进集体;1995至2000年,在区社会事业局的领导下,教研中心的业务指导下,学校的各项工作成绩突出:运动会连续几年全区第一、六一汇演连年一等奖,学校被评为市电教示范学校,被区事业局评为先进单位;2000年课程改革以来,学校在谭新军校长的带领下,以有效的校本培训机制为保障,在教育教学方面又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学校先后承担了近十个课题研究工作,在课题研究过程中,50多节国家、省、市、区优质课的获奖、2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的发表、获奖……中华传统教育对培养青少年素质的研究课题组在全国会议上做典型交流;部分课题组被市、省课题规划办、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评为先进集体,教师个人被评为不同级别的先进个人;学校少先队被市团委、少工委评为红旗大队…… 改革奋进的长峰小学 而今,长峰小学占地面积5300平方米,1幢教学楼建筑面积2130平方米, 固定资产468万元。技术装备配备齐全,每个班级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微机45台,学生微机60台,图书近2万册,音体美器材齐全,在3年内全部更新了学生桌凳。学校现有16个教学班,学生963人,平均班额60多人。在岗教师45人,其中本科学历26人,大专学历17人,中师学历2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3人,初级职称17人。且把“以人为本”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发展人的基础上创建特色学校。 尽管学校的硬件配套达不到规范化要求,但硬件不硬软件硬,在谭校长的带领下花大力气提高教师素质,使长小的每位老师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人人争当科研型教师。虽没有优势的教学设备,我们长小老师仍然出了多节国家、省、市级优质课,在今年区百节优质课比赛中所有参赛老师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没有操场,我们却取得了运动会第一的好成绩;没有乒乓球室,我们拿到了男、女单打及女团第一的成绩;没有舞蹈训练厅,我们今年六一的两个节目又是一等奖…… 今年,我们立足校情,扎扎实实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我们研究课堂,抓好每一节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要效益。我们研究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成为教与学过程中的主体。我们创造性地进行教科研,其中“中华传统文化对青少年语文素养的影响”这一课题研究得到了国家课题组的好评,我们把课题作为我们学校的特色文化来抓,在此过程中,教师丰厚了文化底蕴,学生的行为习惯、作文水平、人生观均得到了提升。多少封感人至深的家长来信,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做好此课题研究的决心,来打造我们长小的特色品牌。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创造的激情高涨,我们的追求不变,长峰小学的教育品牌一定会绽放熠熠光彩。因为我们要让教育充满思想,让生命承载希望。
荣成市石岛实验小学创建于1997年,座落于风光秀美、景色宜人的滨海小城——石岛,现有28个教学班,88名教职工,1600多名在校生。校园环境幽雅,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是一所具有现代化水准的威海市规范化学校。建校以来,学校始终秉持“为人生的发展历程奠基”的办学理念,走出了一条以人文和谐为追求、以校园文化为统领、以海洋科普为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 学校占地18506平方米,有教学楼、办公楼4幢,拥有网络教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电视演播室、图书室(藏书4万余册)、阅览室等专用教室18处,微机、图书的配备达到了省级一类标准。学校把走廊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突破口,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需要,依托走廊资源,以“时代、人文、特色”为追求,构建了“小而实”的特色校园文化,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生活环境。学校遵循“我的校园我设计”原则,建立“会说话的墙”,墙板图片和文字内容注入了全新理念,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精神风貌、生活状态和价值追求。而走廊上的贝雕作品、书画作品、海洋科普、自编童谣作品等,则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也使其成为突出学校办学特色的窗口。 学校教师平均年龄30.2岁,本科学历达80%以上,教师队伍的年轻化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针对这一特点,学校着力从师德建设、业务素质和班级管理能力上下功夫,形成了石岛实小“奉献教育事业,成就自我价值”的教师文化。学校着眼于青年教师的长远发展,通过激励性评价和专题性活动来渗透师德教育内容,使教师自觉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和“一盘棋”的团队精神。而在教师专业发展上,学校则开展内培、外联、网上自学、拜师等多样化校本培训活动,倡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让骨干教师先行一步、带动一片”等策略,实现教师专业素养的整体提升,使他们不仅能胜任当今的教育教学工作,而且还能适应未来的教育发展需要,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师队伍的新主力,在参加各级的优质课评选中表现出极大的潜能和实力。
高区第一小学建于1993年,现有25个教学班,60名教职工,1568余名学生。学校确立了“创名校、树名师、育名生”的办学理想,以“快乐着有所收获”为校训,提出了“教孩子五年,给孩子五十年”、“享受童年,珍爱生命”等崭新的办学理念,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校本培训为平台,开展系列教育教学工作。建校十二年来,,先后被评为“威海市交通安全示范学校”、“威海市体育卫生先进单位”、“威海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威海市涉外学校”、“山东省小学数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优秀实验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区级“文明学校”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4年,又被评为“威海市红领巾示范学校”和“山东省教育科学重点课题省级重点实验基地”。 今天,高区一小正以雄健的步伐迈进在坚持教育科研,打造示范化学校的征程上。
初村小学位于高区科技新城,始建于1935年,是一所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乡镇中心小学。现有教学班14个,在校生630余人,教职工33人,其中有市级以上优秀教师、四名工程人选、教科研先进个人、教学能手7人,区级以上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火炬名师、教学能手及骨干教师13人。 近几年,在区管委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发展迅速。2010年,高区管委投资2000余万元新建初村小学,新校舍占地40亩。拥有集教学、办公、实验于一体的综合楼一栋,可容纳30个教学班;有能容纳六百名师生就餐的餐厅、多媒体活动室的生活楼一栋;有标准200米塑胶操场1个,塑胶篮球场2个,排球场1个。各活动室、实验室等相关器材均按省规标准配备齐全;高清晰录播教室,可自动录播、在线播放、在线研讨,属全市首家配备;所有教室均配备最新交互式电子白板,具备字体识别、屏幕录制等多项新功能,在威海市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学校领导班子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创建和谐校园为契机,以精细化管理为保障,以打造优质农村教育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建设优质的教师队伍为突破口,努力实现公平教育、和谐教育,均衡教育。 2011年以来,高区教育局先后选派10位优秀骨干教师到我校支教。学校通过“名师培养”、“青蓝工程”、“高效课堂”三项工程,以高效课堂为切入点,以支教教师为源动力,以教研活动为平台,以青蓝帮扶为途径,有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为开阔学生视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学校从科学素质、文学素质、艺术素质、体育素质四大领域开发了近30门校本特长班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及教育资源,汇集学校、家长、社会三方合力,开辟了社会实践基地,打造“乡土文化进校园”的特色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在实践研究中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个性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 “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电化教学示范校”、“ 山东省春蕾计划爱心单位”、“ 威海市少先队工作红旗单位”、“威海市规范化学校”、“威海市绿色学校”、“ 威海市巾帼文明岗”、“威海市标准化学校”等荣誉称号。展望未来,我们将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干劲、朝着学校管理高层次、师资队伍高水平、育人环境高品位、设施建设高标准、课堂教学高效益的目标,描绘初村小学更新更美的蓝图。
俚岛完小创建于1991年11月,位于俚岛镇驻地。学校占地面积8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50平方米,绿化面积3421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5个,学生700人,教师31人。16年的光辉历史,一代代自强不息的优秀教师,以出色的工作成绩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几年来在市局进行的各项比赛中成绩始终名列全市前茅,在全市树立和保持了一所农村小学名校的良好形象。学校以健康、活泼、求真、创新为校训,以自主、和谐、活泼、进取为校风,教师爱岗敬业,学生乐学善思,良好的文化氛围日趋浓厚。同时现代化的设施为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学校建有 图书室、语音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 教室、校园电视教学网。电教、仪器设备达到了省级一类标准。 俚岛 完小坚持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求发展,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2个,省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4个,并取得了可喜成果。教科研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促进了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创造了教育的高质量。学校有优秀教学能手20余人,优秀教师、标兵、学科带头人10多人,先后有100多名学生在市级以上比赛中获奖。学校先后被评为“威海市规范化学校”、 “威海市语言文字示范校”、“威海市电化教学示范校”、 “荣成市教学先进校”、“荣成市体育卫生先进校”,同时还被确立为“全国小学语文素质发展评价改革实验基地”“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实验基地”16年的奋斗历史,铸就了俚岛 完小师生不畏艰难、抢抓机遇、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品格,这是学校面向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是俚岛完小薪火相传、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面向未来的俚岛完小 将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顽强拚搏,开拓创新,朝着高质量、有特色的知名学校的远大目标迈进!
乳山市育黎中心小学是一所环境优美的威海市规范化学校,曾先后获得“威海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威海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威海市语言文字工作示范学校”、“威海市校园园林绿化先进学校”、“中国美术教育培训基地”等荣誉称号。学校现有17个教学班,130余名教职工,750余名学生,占地25亩,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拥有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体育室等多个功能室。 学校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教职工队伍里有50多人次在市级以上优质课评比中获奖,有40多人次获得过市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几年来,学校以“规范加特色、合格加特长”的办学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艺术教育是育黎中心小学的特色之一,艺术教育提升了学校品牌,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了崭新的平台,带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几年来,学生的书画作品在国家和省市级书画大赛中,共有150多人次获奖,并且学校还被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授予“美术教育培训基地”。 从去年开始,学校又从增加学生阅读量入手,开展“快乐读书”活动,此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育人功能,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创造个性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 另外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的德育工作:以我国二十一世纪发展目标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为依据,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标,通过养成教育和开展各种系列活动来真正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活动学会生存,自强不息;学会服务,乐于助人;学会创造,追求真知。我校少先队也被威海市少工委授予“威海市少先队工作红旗大队”。 春风化雨,桃李峥嵘。不懈的努力,不懈的追求,育黎中心小学创造着令人赞叹的辉煌,我们期待着育黎中心小学在乳山大地上新的爆发……
伴着清晨第一缕阳光,走进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新钦村小学,你会感受到校园那浓厚的文化氛围,这——就是我们钦小40多名教职工,1000余名学生关爱、依恋、维护的家园。高技区新钦村小学位于文化二路戚家钦村北安馨园小区内,是由高区管委直接投资1700万元修建而成。新校舍总占地面积为32.9亩,教学楼总面积为9000多平方米,规划班级32个,能容纳学生1440人。新学校南对威海市教育局、威海一中、博物馆、图书馆、威海一中、威海广播电视台、威海日报、威海晚报,西接威海市体校、成山体育馆、省体育馆,处于威海市文化繁华地带。近几年来,学校以“创建和谐发展的绿色钦小”为办学目标,“从细微处做起,为生命发展奠基”为办学宗旨,坚持“绿色 生命 和谐 发展”的人本化管理理念,以生命教育为突破口,大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积淀浓厚的人文底蕴,体现人文关怀和人文智慧,以环境熏陶人,以情感凝聚人,以活动锻炼人,以管理培养人,努力创建文明、健康、平安、和谐的绿色钦小。辛勤的耕耘,结出了硕果累累。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学校在几年中先后取得了“威海市规范化学校”、“威海市电教示范学校”、“威海市交通安全示范学校”、“威海市地震科普示范学校”、“高技区先进文明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教育部十五科学课题实验学校”、“山东省综合实践课题实验基地”、“山东教育当代小学生记者站”等荣誉称号。学校的教学质量、学生文体比赛等各方面也一直处于高区小学教育的前列。在硬件建设中,学校不断更新教育设施,建立了阳光绿地语音室、绿弦坊、梨园社、绿之舞、绘美苑、绿梦乐坊、青青语电视台、棋吧、开放书吧、阅览室、微机室等学习及校本课程活动的场所;建立闭路电视教学系统,为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微机、背投、实物投影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成立学校校园网络,对所有办公室、教室及其他各室进行联网,保证了教育教学的有效实施。在教师培养上,学校拥有一支师资力量雄厚,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教师总数的100%,本科学历占60%,小学高级以上职称的占教师总数的55.3%以上,还有3名教师达到了中学高级职称。近年来,在不断的锐意进取中,学校先后涌现省市级骨干教师20多名,省级、市级、区级优质课共数十节,更有大批教师的论文获国家级奖项。在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发上,我校圆满完成了威海市“十五”重点语文实验课题《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及“十五”规划数学实验课题《数学探究教学方法的研究》的结题工作,语文实验课题还被评为威海市第三届教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申报立项了“青岛版科学教材的开发”及“数学”两项国家级实验课题、“综合实践活动”省级实验课题、“网络健康”及“问题学生”的威海市十一五实验课题,实验成效显著。这些教科研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 “绿色 生命 和谐 发展”是我们钦小人心中永远不懈的追求,它似一片广袤的天空,让我们插上奋飞的翅膀;又似一方神奇的乐土,让我们的心境在愉悦中欢畅。展望未来,我们将凝心聚力,励精图治,创出新特色,打造新优势,以蓬勃的朝气开拓教育之新路,再创新的辉煌!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