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界河镇马楼学区小学位于马楼村后,始建于1976年7月,服务于14个行政村,学校占地面积14752.5平方米,校舍面积2427平方米。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25人,专任教师31人,其中小教高级4人,小教一级27人,本科12人,专科19人,学历达标率100%,学校教学设备齐全,设有仪器室、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室等功能教室,仪器、微机等设备均达到省二类标准。 学校以“一切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厚德、健体、活学、创新”为宗旨,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学校管理,建立健全了各种组织和规章制度,突出德育为首,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抓好学校的安全工作;严格落实教学常规,开足开全课程,重视科学教育研究工作,确保教育质量上层次;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2003年12月和2004年12月分别通过了滕州市和枣庄市规范化学校验收,2005年12月又通过了现代教育技术试点学校验收,2006年4月,学校少先大队被共青团滕州市委和教育局评为“少先队红旗大队”,2008年学校又被滕州市教育局评为滕州市校本研训示范化学校。
德州市黎明街小学地处城区繁华地段--步行街,始建于1907年。现有32个教学班,1700名学生,教职工85人。学校建有校园网、闭路电视系统、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有微机室、语音室、阅览室、舞蹈练功室等10多个功能教室。多年来,学校坚持"立足文化,突出特色、着眼发展"的目标,以"让师生幸福"为基本理念,以"小、实、爱"为校风,"负责"为校训,"新、活、实"为教风,使师、生、校结成命运共同体,孕育了"超越自我、奋发向上,永争第一"的黎明精神。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其中,全国特级教师1名,全国优秀教师2名;省优秀教师2名,省劳动模范1名,省骨干教师3名;市"百佳"教师3名,市教学能手3名,市骨干教师13名,市劳动模范2名;区教学能手19名,区知名教师2名,区劳动模范1名。学校教学工作坚持"新、活、实"。"新"包括教学内容新,按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使教学内容和飞速发展的社会紧密相联,和学生发展需要紧密相联;教学方法新,要不段学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不断研究学生学习、成长的规律,选择适合学生的最佳方法;教学机制新,努力建立"平等、民主、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活"就是不呆板,不教条,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不断创新,追求教学的完美、大气、生动、灵活。"实"就是扎实,不搞花架子,不摆样子,养成求真务实的教学作风。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的路子,以科研为先导,先后承担省"十五"重点课题"小班化教育教学"、省教科所课题"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研究";市级重点课题"激励发展教育"、市重大课题"中小学文化管理的理论构建和实践"等多项课题,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学校以教育的高质量,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在各类艺术成果比赛和学生竞赛中均居全区第一;五年中学生在区级以上各类比赛中获奖总人数达1800多人次;孙曼莉、陈颖、史展三名少先队员作为德州市的代表参加了全国少代会;李泽恒等7名同学被评为"齐鲁小名士";史展被评为山东省红领巾理事会主席,尹川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青少年创作一等奖;张颖晓获全国科技活动作品金奖。学校是山东省首批省重点小学,是省规范化学校、省首批教学示范学校、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省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学校、全国消防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劳动技术教育发展研究实践基地、市爱国卫生红旗单位,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五星级教代会单位。目前,学校正在积极申办省校本教研示范校、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学校新领导集体带领全体教职工以"办特色、上台阶、创名校"为工作目标,力争在建校100周年的时候,把学校建设成为"政府放心、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首选学校。
莱山中心小学始建于1932年,是一所具有70多年办学历史,有着深厚文化底蕴、丰富文化内涵和鲜明办学特色的学校。2000年,由镇政府融资200余万元,对旧校舍进行了改造,2002年7月新教学楼落成并投入使用。现在学校占地15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50平方米,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学生500余人,教师30余人。 多年来,本着“以科研为先导、以试验为手段,构建适应学生终身发展的育人格局”的办学宗旨,先后承担了国家德育十五重点课题“分年级德育目标内容体系的深化研究”、 “外地籍小学生情感发展教育研究”、 “和谐、高效课堂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等国家、省、市、区实验课题十余项。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我们以校本教研工作为依托,以“‘我能行’使教师更行”系列教师教育活动为主线,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其中19位教师获市级以上优质课、教学能手等称号,六人被市以上政府部门表彰,每年二十余篇教学经验、论文在市级以上交流、刊发或获奖,科研论文集《爱的旋律》已结集出版优秀的教师群体,撑起了我校“和谐高效课堂改革”的一片蓝天。 近几年,在区委区政府、区教体局的帮助下,通过学校师生的不断努力,学校先后跨入了烟台市规范化学校、市电化教学示范校、市小学教学示范校行列,多次被授予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岗位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安全工作先进单位、省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单位等荣誉称号。 我们坚信,中心小学的教师们将会不断用爱、用智慧、用创造来拨响学子心灵中情感的琴弦,继续创作出一首首纯朴动人的关于成长、关于未来的美好诗篇……
山东省济南济微中学校是槐荫区唯一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其前身为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子女学校。学校创建于1953年。济微中学现有教学班47个,在校生2510人,在岗教职工145人。其中专任教师123人,中学高级教师16人,中学一级教师26人,小学高级教师31人,3名校级领导,15名中层干部。由于办学方向明确,师生同心,校风严谨,措施得力,综合实力迅速增强。 1956年新学期开始,根据上级厂办学校移交地方的指示精神,学校交给槐荫区教育局,更名为济南营市南街小学。1958学校又重归济南第二机床厂,恢复为济南第二机床厂职工子女学校。自1960年起,学校开始办初中班。1970年初济南第二机床厂技工学校被撤消,中学班由小学院内迁到技校园内,更名为“济南第二机床厂子弟中学”。1973年中学、小学分校,更名为“济南第二机床厂子女小学”和“济南第二机床厂子女中学”(分初中和高中)。1981年取消高中。2001年3月中学和小学再次合并。2005年7月29日学校正式由企业办学校转为国办学校,被济南市教育局正式命名为山东省济南济微中学[1]。学校先后被授予“教育部重大项目促进教师成长与学生发展研究课题教学实验学校”、“教育部Z+Z智能教育平台应用于教学基地国家实验学校”、“山东省中小学校本研究重点实验基地”等称号,先后荣获“济南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 、“济南市绿色学校”、“济南市新课改先进学校”、“济南市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教育局授予特殊贡献奖。教育教学质量的连年攀升,使济微成为了槐荫教育排头兵,挤身济南教育前列,成为济南西部教育的一大亮点。学校坚持“立济世之宏志,从微小事做起”的办学思想,秉承“用心关注每一个学生健康主动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走“制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手段,经过多年的探索,学校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办学机制,办学特色日益突出。
威海经区实验小学(原杨家滩小学)创建于解放前,原为蒿泊镇杨家滩村小,学校拥有1——4年级3个复式教学班。1994年9月1日由原来的老校区搬迁到现今的新校区,并由杨家滩村小更名为杨家滩完全小学,学校拥有5个年级9个教学班。提出了“为未来发展做准备”的办学理念。2005年学校由原来的杨家滩小学更名为威海经区实验小学,拥有5个年级16个教学班。学校秉承“让学习成为习惯,让文明成为自然”的办学理念,全面打造“书香校园”。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学校学校拥有5个级部18个教学班,1019名学生, 48名教职员工。学校总占地面积为710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3698平方米。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较高的业务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教师队伍,中学高级教师 6人,小学高级教师 17人。省、市、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3人。全校教师的学历素质较高,100%的教师达到专科学历,52.08 %的教师达到本科学历。教师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多数同志的教育教学论文在全国、省、市评比中获奖。学校承担了一个省级、两个市级“十一五”课题。 学校拥有阅览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德育室、书法室、美术室等10多个专用教室。目前已开通了校园网,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实现了办公及教学的自动化、媒体化、网络化。我校坚持正确全面的的育人方向,坚持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在区、市具有较高的办学声誉。学校先后获得威海市规范化学校、电教示范学校、语言文字学校、山东省红领巾示范学校、平安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2007年春季运动会获得第一名、六一文艺汇演获得一等奖、英语奥林匹克赛获得第一名、 五年级统考获全区第二名。 实验小学在全面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办学品位。2005年,实验小学“建设书香校园,打造学校书香品牌”特色活动正式启动。在几年的探索中,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实验小学突出的特点。 营造书香氛围? 建设校园文化。在活动开展的两年中,学校进行大小整修六次,其中包括:硬化校园操场、路面;教室内部装修、粉刷;引进“樱花”“白玉兰”“雪松”“法国梧桐”等名贵树种;重建阅览室、舞蹈室;修建教师、学生厕所;更新办公设备,更换宣传栏等。如今走在实验小学校园里,红白相间的校内操场、名目繁多的各色树种、异彩纷呈的艺术展墙、匠心独运的走廊文化、趣味横生的宣传心语,处处都展示出实验小学无穷的勃勃生机和无限的生命活力。同时学校努力营造书香氛围。让图书“走出”图书室,在校园的长廊、过道、宣传栏布置师生作品,让阅读与陶冶随时随地发生;让墙壁飘逸书香,加强长廊文化的建设,记录学生的读书活动和读书感言,使它成为“书香长廊”,为师生展示读书成果提供一个平台。漫步校园,书香四溢,沁人心脾;搭建交流平台,使全体师生的阅读办公资源享用进入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开展特色活动? 打造书香校园。实验小学旨在通过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锻造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读名篇、诵经典倾力打造“书香品牌”,让经典滋润孩子的童年,让书香浸润孩子的心灵。通过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完善,实验小学形成了一系列的可操作模式:书香教师,塑造丰厚的文化底蕴、书香学生,打造靓丽的人生底色、书香班级,构建浓郁的读书氛围、书香家庭,托起明天的博览之星。 寻求合作伙伴? 实现强强联手。实验小学是一所较大规模的涉外学校,有近百名韩国学生在学校就读,学校为此专门成立了韩国学生部,对韩国学生的生活学习进行督导。2005年11月,我们又与韩国淳昌初级学校成立了姊妹学校,两校就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办学特色等进行了多次交流互访,不仅增进了友谊,更实现了实验小学寻求国际化发展的梦想。 联手魅力苏静? 打造威海第一班。2006年11月, “魅力诗词”实验班落户实验小学 ,经过30课时的培训,实验小学的学生在2006年11月25日的“巅峰对决”中的表现令所有与会的全国各地的老师交口称赞。同时,在本次活动中,实验小学还有两名教师;刘爱滋、丛珊荣幸的成为了苏老师的弟子,实现了专家零距离的引领。 加入新教育? 背靠大树春暖花开。2007年4月,在参加了在神道口小学举行的实验区启动仪式后,实验小学召开了全体教师参加的校本培训会议。会后,由老师们自发确定自己的研究切入点,自行决定如何实验,何时交流,学校则为实验提供服务。这种由内而外的,自下而上的形式,真正把老师的研究热情激发了出来。实验小学正式迈进了新教育实验的大门。 开发新课程 重构有活力的课程结构。新课改赋予学校重构课程结构的权力,实验小学以此为契机,整合资源,最大限度的呈现学校特色。 一个学校的传统与优势项目是学校特色的象征,是长期办学取得的成果。在两年的实践中,实小的老师们发现我国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流传至今的精品数不胜数。文化积淀靠记忆,语言积累靠记忆,语言艺术的领悟靠记忆。为此,他们组织骨干教师着手编写了校本课程,这一套(5册)集教师智慧与心血的校本课程,旨在让每一位实小的学生通过直接接触文化传统中之最高智能的同时,可以扎实古文基础、提高语言的领悟力、增强语言的敏锐性,从而全面提升语文程度、提高语文素养,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 一所没有文化根基的学校,是一所没有可持续发展力的学校;一个不注重文化积淀和传承的学校,是一个缺乏发展眼光和发展底气的学校。实验小学将秉承学校积淀文化,文化发展学校的思路,一路走好。
奎文区早春园小学建校于1997年,座落在风景优美的早春园小区内。学校占地面积8609平方米,建有一座教学楼和一座办公楼,设计美观大方,小巧玲珑,布局合理。学校共有二十个教学班,一个附设幼儿园,在校学生1279人,教职工88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30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78人,学历达标率100%。教师中省教学能手1人,市教学能手2人,区教学能手19人,省骨干教师1人,市骨干教师3人,区骨干教师11人。 近几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方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学校科学管理水平与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形成了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荣获市级规范化学校、市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先进单位、市普通话校园语言示范校、区文明单位、省雏鹰大队等荣誉称号。2003年,学校的校园网被评为市一级校园网,学校被中央电教馆定为十五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实验学校。
段店镇小金庄小学是槐荫区一所规模最大的少数民族学校,始建于1953年,2001年9月迁入新校,并与原孟王小学合并。新校建设总投资130余万元,占地面积11160平方米,建筑面积2212平方米,是一处学制六年的村办完全小学。现有教学班8个,学生238人,回族学生230人,占96、64%,学生主要来源于小金和孟王两个回族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为100%,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本科学历4人,大专学历16人,本科在读2人,小学高级教师15人,回族教师12人,占44、4%。
潍坊市实验小学,原名工人新村小学,创建于1952年,1994年更为现名。现占地 12514 平方米,有30个教学班,在校生近2000名,教职工102名,其中高级教师5人,一级教师54人,省、市、区级教学能手50余名。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品德高尚。学校环境优雅,教学设备先进,图书资料丰富,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基本形成。 秉承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学校不断开拓创新,打造市实验小学的学校品牌,树立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以“学生主动发展,教师自主发展,学校内涵发展”的整体发展思路,创新学校工作。诗文育人、习惯养成等工作成效显著。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成果取得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先后被授予全国合作教育重点实验基地、少先队全国红旗大队、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示范家长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中小学校本研究先进单位、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东省师德先进集体、潍坊市十佳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奎文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奎文区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奎文区科研先进单位等。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富春江路小学建于2001年10月,占地面积2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628平方米,地处青岛开发区行政文化的中心地带。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23名,3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00余人。 学校配有语音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舞蹈教室、图书阅览室等32个专用教室。建有200米环形塑胶跑道的标准操场以及校园网络、微格教室、电视台、红领巾广播站等,全部教学设施均按省一类标准配备。 学校以“关注每一个生命主体,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办学理念,坚持以“办规范加特色学校,育合格加特长学生”为办学目标,以“严格管理出规范,超前设计育特色”为主要工作思路,实施“科研工程”、“师生养成教育工程”、“校本开发工程”、“校园文化工程”、“教师专业化工程”和“数字校园工程”六项工程,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努力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建校几年来,学校大力实施“科研兴校,教改兴师”战略,加强了教研与科研的有机整合,多渠道、多方位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研究水平、教育教学水平,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先后承担了省规划课题“小学高年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市规划课题“加强家校沟通,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研究”、“预习干预为渠道的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等4项课题,提高了教育科研水平,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积极发展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是学校教育的一大特色。学校先后成立了“启航”电视台、管弦乐团、合唱团,开发了儿童画、书法、手工制作、舞蹈、古筝等十门校本课程。学校先后荣获区素质教育红旗学校、区文明单位、市少先队红旗大队、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市花园式学校、市绿色学校、市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市交通安全示范学校、市中小学生课外文体示范学校、市红十字会学校、市优秀家长学校、市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学校、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市职工代表大会先进单位、市规范化学校、省绿色学校、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省规范化学校、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广饶县广饶镇朱家小学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永安镇山东省广饶县朱家。广饶县广饶镇朱家学区中心小学学校环境优美,设施一流,是一所高标准、现代化的园林式学校。广饶县广饶镇朱家学区中心小学经常有一些活动,如组织一些人在学校的小厨房合作烹制晚餐并一起吃,但这是要硬性集资的;还有不定期的文艺活动,邀请一些文艺团体来学校表演节目,这在其他小学是少有的;同时学校每年都定期在秋冬交际时举办校运会,但现在已改为“注重体育比赛的娱乐性”的拓展运动会。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