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奎文区胜利东小学是一所市级规范化学校、市级文明单位。创建于1986年,1995年升格为区属中心小学。现有3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186人,教职工123人。是一所环境优美,设备先进,师资雄厚,管理规范,质量优良,特色显著的名校。 校内现代化教学设备齐全。配有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音乐室、劳技室、实验室、多功能教室等十几个专用教室。在全区率先实现“四机一幕”进课堂,安装闭路电视系统,建立校园网,安装CSC校长办公系统,地面卫星接收站,建起集教学、信息技术教学为一体的多功能微机室2个,教师计算机机课室1个,为各处室配微机。教育教学工作实现科学化、网络化管理。
潍坊市奎文区幸福街小学始建于1989年9月,学校占地面积128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28个,在校学生2003个,教职工92人,是一所市级规范化学校。 学校始终坚持“创办规范加特色学校,培养合格加特长人才”的办学宗旨,以科研兴校为先导,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学校管理、教育科研、艺术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内涵发展之路。 学校先后荣获“中国少年儿童手拉手艺术团山东潍坊分团”、“山东省创新教育实验与研究先进单位”、“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集体”“潍坊市特色学校”、“潍坊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潍坊市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奎文区文明单位”等60多个区级以上荣誉,连年被评为“奎文区学校管理先进单位”;被省教育厅领导誉为“山东省创新教育的两面旗帜”之一。几年的创新实践,培养了一支志存高远、严谨笃学、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先后有4人被评为区级学科带头人,20人被评为区级教学能手,提供国家级、省级观摩课20余节。 学校将继续发扬“博爱正已、务实求真、敢为人先、协力创新”的幸小精神,永远坚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追求卓越,永不满足的信念,让人人都成为幸福的成功者
实验小学创建于1981年,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提高基础教育办学水平,由区政府和潍坊市教委共同投资700多万元,从1996年9月开始重建,于1997年12月搬迁入新校。1998年4月经潍坊市教委批准,成为潍坊师范附属小学,一所学校双重功能,不仅成为市、区小学素质教育的窗口学校,而且成为潍坊师范教育科研、教育教学实习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有28个教学班,在校1672名,教职工99人,幼儿园8个班、入园幼儿400多人。学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先后有3人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师和先进德育工作者,4人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 省特级教师、省先进德育工作者。20多人次被评为市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共产党员、教学能手、优秀辅导员;3人被评为区十佳青年教师,30多人次被评为区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巾帼文明岗位能手。涌现出了一大批创新教学的骨干教师,获奖、发表的论文百余篇,多人次在全国、省、市、区各级教学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学校占地近20000平方米,教学区、运动区,分区合理,教学区内综合楼,近8000平方米,集教学、办公及各种功能于一体,设施齐全,运动区内设有200米环形跑道,体育设施等比较完备。 多年来,学校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努力创建面向21世纪,具有实验性、开放性、现代化和富有特色的省市一流的规范化学校,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艰苦奋斗,不断追求新知、实事求是、善于思考,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合格加特长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促进当地教育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先后被评为区师德教风先进单位、潍坊市普通话语言示范学校、市级规范化学校、潍坊市教育科研重点实验基地、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市少先队工作先进单位、市文明单位、市花园式单位,山东省创新教育实验学校;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学校等荣誉称号。
潍坊市奎文区潍州路小学,原潍坊市油坊沟小学,始建于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迄今已有94年的校史,潍州路小学现为区属小学,占地面积11982平方米,建筑面积3336平方米。拥有两座主体教学楼,现开设2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00余名。在职教职工98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名,小学高级教师14名。省教学能手1名,市优秀教师15名。 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校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基础教育的职能。特别是近几年,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学校立足自身实际,深挖潜力。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原则,大力实施素质教育,逐渐走出了“以艺术教育为龙头,以科技活动为突破,多层次,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加特长学生”的素质教育办学之路。
奎文区樱园小学于1999年9月落成,地处樱园小区,占地1万平方米,拥有一座面积 4010平方米、容纳18个教学班(810名学生)的综合大楼。现有教师5l人,其中本科12人,专科26人, 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省、市、区骨干教师12人,市教学能手4人,区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15人,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型教师队伍。 学校自建成以来,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宗旨,加大设施配备和环境建设,先后投资近100万元,配备了多媒体语音室、 微机室、多媒体阶梯教室、劳技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等专用教室,设有160m环形跑道、篮球、排球场地。2000年建成的多媒体教室,容纳20O余人,配备3M投影机、实物投影、调音台、实这世纪梦微机等设备。此多媒体功能教室的建成,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曾多次迎接市、区部门召开的教育研讨会等。2002年建成具有63节点的1OOMB/S的 校园网,每个教室安装配备了“四机一幕”,为师生进行研讨性学习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学校正逐步规划成布局合理、绿化、美化、知识化格局统一的花园式学校。
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建于1996年,占地面积20666.5平方米,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1个,幼儿班11个,在校小学生1500人,在园幼儿500人,教职工106人。该校1988年被确定为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单位,面向全市招生,实行“学校国有,校长承办,经费自筹,办学自主”的体制。 学校始终以“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成功”为办学宗旨,提出“争创齐鲁名校,培养现代人才”的办学目标,不断强化科研龙头带动战略,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学校全面发展。经过短短几年 的努力,学校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首批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尝试教学实验研究全国先进单位”,“省教科研重点实验基地”、“山东省多媒体网络教学实验研究基地”、“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潍坊市规范化学校”、“市普通话校园语言示范学校”、“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市教学工作优秀集体”、“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写字教学实验学校”等。 学校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设有多媒体教室、声像阅读室等特种教室;液晶投影仪、多媒体电脑、视频展示台进入普通教室,为学生展示自我、获得成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学校在课程体系方面,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改革,在优化必修课,完善选修课,规范活动课的基础上,以“一切为了孩子”的育人原则,尽一切力量为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创造条件;学校成立了器乐队、新星少儿艺术团、少儿电视台记者团、等团体组织创办了《新星报》、《家教导报》,形成了“三结合”教育网络,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在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黄河三角洲上,教育园圃里升腾起一颗璀璨的新星---东营市海河小学。她自1995年9月开办以来,本着“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宗旨,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成绩。 自建校始,海河小学就在全体师生中倡导形成“胸宽如海,竞进似河,敢为天下先”的学校精神,以激励师生创新思进。“胸宽如海”就是引导师生胸中有祖国,胸中有他人,富有团队精神,善于与人合作;“竞进似河”就是引导师生各展所长,比学赶帮,千帆竞进,百折不回;“敢为天下先”要求师生敢辟新路,敢立新言,敢为人之未为。学校倡导“让学生主动和谐发展,为人生幸福充实奠基”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建一个环境幽美、气氛和谐、风气向上的校园环境,对于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师生情操、振奋师生精神、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海河小学按照“规划一张图,建校三原则,创意出特色”的思路,遵循实用性、教育性、艺术性原则,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巧设创意,把学校建设成服务于人、教书育人、幽美宜人的综合载体,使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独具特色:①建筑设施小品化;②绿化美化人格化;③文化氛围立体化;④德育工作系统化。整个校园呈现出整洁、清新、花红草绿、文化气息浓、风气昂扬向上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学校工作的全面开展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海河小学将活动课程管理办公室与教导处分设,在课程安排上采取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双轨驱动,协调运行机制,杜绝了学科课程挤占活动课课时的现象,使“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得以落实;备课管理实行先周签批制度,辅之以抽签独立备课评比、集体备课、说课等活动,引导教师把工作精力重点用在课前,实现了备课充分、上课高效的良性循环;每学期一次的“创新杯”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促进了教师教学观的转变和课堂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自1999年以来,该校以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开展创新教育实验与研究为抓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构建创造性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性、创造性活动中自我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几年来,该校已涌现出省级教学能手2人,市级教学能手12人;3人入选国家级骨干校长、教师培训工程,8人入选省级骨干教师(校长)培训工程。1名教师代表山东省参加华东六省一市赛课活动,获二等奖;一名教师在全国课改研讨会上出示示范课,2名教师的课堂教学录象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放,6名教师代表东营市参加山东省赛课活动,获一、二等奖;17名教师参加东营市赛课活动,获一等奖。有4人分别获山东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学生获上级表彰奖励或在市级以上各类比赛中获奖600多人次。 以改革考试、评价办法为突破口,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是该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有益探索。该校创设了把学生分类型评价的办法,即把每一个学生按综合表现及学科学习情况划型评价。一是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由班主任牵头完成,这一评价内容分为思想道德素质(A)、科学文化素质(B)、身体素质(C)、审美素质(D)、劳动素质(E)、心理素质(F)六项指标。具体操作办法可通过平时观察、知识考查、学生座谈、问卷、听取任课教师意见等形式公正合理地对每个孩子进行评价,如果某一同学六项都达到要求则为“ABCDEF”型,若六项中哪一项是该生的强项,就在那一项上面加一“ 小皇冠”,若哪一项目前情况不是很理想,但稍加努力即达到要求,可在此项上加一“启明星”,若哪一项目前情况离要求有一定距离,却有潜力,可可在此项上加一“小弹簧”。二是学科评价。这一评价由任课教师完成,具体操作时可根据学科特点,把知识能力依据大纲要求通过口试、笔试、讨论、操作等形式进行考查,分类型评价。如数学学科可依据大纲把考查内容分为基础知识(A)、计算(B)、操作(C)、应用(D)、创新(E)、兴趣(F)、方法(G)、习惯(H)八项指标对学生进行考查,其方法与综合评价一样。这种评价办法,从纵的方面看,让每个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从横向上看,划型无好坏之分,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动态性,负面刺激小,重在评价孩子的发展态势,有利于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也便于教师挖掘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 短短几年间,东营市海河小学以学校精神凝聚师生之心,以科学的态度,争先创优的意识狠抓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课堂教学改革、评价办法创新,以卓有成效的办学实绩在黄河三角洲教育系统脱颖而出,该校曾被表彰为“东营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市级文明单位”、“东营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东营市绿色学校”、“东营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东营市示范家长学校”、“山东省师德建设十佳先进集体”、“山东省职业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山东省创新教育实验研究先进单位”、“山东省家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全国尝试教学实验研究先进单位”、“全国校园环境文化艺术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少先队雏鹰大队”等。二OO一年十月被确定为“山东省多媒体网络教学实验研究基地”,二OO二年五月被确定为“东北师范大学信息化教育实验校”.
广饶县第二实验小学,始建于1981年,原称广饶县直第二小学,1987年更名为广饶县第二实验小学,是县教育局直接管理的一所实验学校。学校占地46亩,校舍建筑面积7655平方米,固定资产1000万元。现有18个教学班,学生930人。校园布局合理,教学设施齐全,按国家一类标准配备实验仪器及音体美教学器材,设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教育设施,建立了电化教学网、校园网、卫星地面接受站,在全县第一个建成学校网站。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54名教职员工中,有省教学能手2人,市教学能手16人,市拔尖人才2人, 7人入选市百名科研骨干,30人被评为县教学能手。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办学思想,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以情治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管理,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了“文明、勤奋、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学校坚持德育为首,注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养成教育,形成了序列化的育人体系,被评为东营市小公民道德建设示范基地;坚持科研兴教,在教学领域进行了多层次、多学科的整体改革实验与研究,学校被 评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素质教育研究课题实验基地、幼儿园学具教学研究课题实验基地。学校始终坚持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课,成效显著。近几年来, 学校先后有300多名学生在全国、省、市、县组织的百科知识竞赛、画展、文艺演出、体育比赛中获奖。学校体操队在全省幼儿体操比赛中夺得七连冠,2001年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比赛获得一等奖,2005年又夺得全国大赛一等奖。
广饶县第一实验小学,始建于1981年,故址在现东营市历史博物馆,名广饶师范附小。1983年更名为广饶县直一小。1985年迁于现址——广饶县城育英街五号。1988年更名为广饶县第一实验小学。 学校占地33亩,总建筑面积12000余平方米。学校建有平房教室,办公室69间,综合用大楼三座,有大阶梯教室、微机室、实验室、仪器室、音乐室、美术室、劳技室、乒乓球训练室、体操训练房、图书阅览室等特种功能教室,各室配备达标,功能齐全。至2001年底统计,学校有教学班32个,在校学生2016名,教职工96名。 广饶县第一实验小学担负着对城区适龄儿童实施基础义务教育的重任。建校以来,学校干部职工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针,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全面贯彻党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发扬“团结实干、改革创新、拼搏进取、争创一流”的精神,在现代化办学道路上做出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学校逐步形成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拼搏奉献、争创一流”的校训、“尊师爱生,文明守纪,团结奋进,勇于创新”的校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风,以及“学识学人,明礼诚信,求知求疑,好学上进”的学风。
四十亩地小学坐落在博山西郊英雄路中段。始建于1948年9月,建校之初,曾一度与淄博市委机关子弟小学合并,文革期间更名为烽火小学,文革后再易现名。1995年完成校舍改造后,学校占地面积56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2001年1月份完成了与博山电机厂子弟学校小学部的合并,至今,已发展为拥有2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00多名的我区生员最多的小学之一。学校自1987年以来一直实行校长负责制。1997年完善为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保证监督、教代会民主管理的“三位一体”管理体制。 最近,学校更新教育观念,高扬素质教育大旗,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创新,整体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学校连续多年被区教育局评为学校教育工作年度考核先进单位、教学质量先进单位;2000年创建成淄博市规范化学校;2001年创建为淄博市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先后被山东省教科所命名为“山东省教育厅重大课题——心理教育实验与研究重点研究基地”、被中央教科所命名为“国家十五重大课题——整体构件学校德育框架子课题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实验学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