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锦江区大观小学始建于1964年,1989年分区后隶属锦江区。1990年、2002年和2005年三经搬迁到现址。校园占地总面积7886平方米,人均面积6.15平方米;拥有14个普通教室及17个专用室;装备了校园计算机网络、校园音响系统和闭路电视系统,各项设施设备完善。学校现有11个教学班,498名学生,35名教师。达到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有21人,占总人数的60%;大专学历11人,占31.4%;小学高级教师13人,占总人数的37.1%,小学一级教师19名,占54.3%;35周岁以下教师21名,占60%,队伍趋于专业化、年轻化发展。受到全国表彰的有4人,获得市级优秀青年教师称号的有1人,市级骨干教师4人,获区级和区级以上表彰奖励的占85%。“奠定学生一生幸福与发展的基础”是大观小学的办学理念。学校致力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围绕教育教学这一中心,抓课堂、建队伍、促科研,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逐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以提高教师职业素质为根本,以规范目标管理为依托,以改革教学、创新教学为动力,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为契机,以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作导向,真抓实干,锐意进取,推动我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大观小学努力构建“知书识礼”校园文化,并逐步使之成为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学校构建“知书识礼”校园其内涵就是要让师生在与书为友中与科学和人文握手,在礼仪规范中形成文明习惯和乐观型人格。为此学校高度重视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确立了以“以德促教”的育人目标,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重视文明校风的形成;学校发挥在长期办学中形成的“教书育人,唯实唯勤”传统的优势,悉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让莘莘学子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快乐成长。通过不懈努力,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礼仪示范基地,成都市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示范基地,成都市体育传统学校,成都市巾帼文明岗,锦江区绿色学校,锦江区平安学校,锦江区文明标兵单位等光荣称号。办学理念:为学生一生幸福与快乐奠基发展目标:让我校的每一位老师成为务实创新,传播文明的快乐使者;让我校的每一个孩子成为乐思好书,明理懂礼的快乐少年;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蕴含着文明和谐的气息,散发着书的芬芳。培养目标:培养“乐思好书博览群书,明理懂礼彬彬有礼”之人。发展思路:规范管理、关注细节;遵循规律、强化特色。校 训:求真求善、乐思乐学校 风:规范、务实、和谐、创新教 风:爱学生、勤学习、重实绩学 风:好读书、乐思考、善交流
成都市菱窠路小学坐落于狮子山麓,菱角堰旁,紧邻李劼人故居和四川师范大学。学校始建于1934年,原名为"沙河堡第十一堡国民小学",后更名为"上河村小学"、"花果小学",2004年上划锦江区教育局统一管理,2006年正式更名为"成都市菱窠路小学"。菱小从乡间国民小学一路走来,始终秉承服务于所在区域大众这一宗旨。为顺应所在区域的发展变化和社区居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学校于2010年易地重建。新校园占地面积约22亩,教学大楼建筑面积约15000平方米,设置24个教学班,可为所在社区提供约1000个小学学位。新校的建设为达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除高规格配置各班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外,还拥有先进的校园电视台及演播厅、电子阅览室、全程录播教室等现代化功能室,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形体房、室内体育场和户外攀岩墙等个性化场馆。学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活中学习、体验中成长"的核心办学理念,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定位于办适应社区需求、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现代小学。学校致力于户外教育的研究和户外特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努力探寻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当前,学校正积极与日本筑波大学附属小学联系,搭建户外教育的国际交流平台。学校与成师附小万科分校结为教育链学校,近两年通过两校教师的交流、资源的共享和培训的融入,我校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及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学校正随锦江教育的快速发展驶入前进的快车道,全校师生正和学校一起在前行中历练,历练中成长。
成华实验小学创办于1998年7月,位于成都市八里小区文德路42号,占地面积7972平方米,是一所新建的实验性、示范性学校。学校现分东西两个校区,共有教学班40个,学生共有2076人,教职工102人,专任教师95人,其中高级教师49人,一级教师46人,省优秀教师2人,市优秀教师10人,全国、省市级专业学会会员21人,是一支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在七年的办学实践中,我们将自身定位于一所实施全方位改革的新型学校,把“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思想作为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重视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树立了“学校新、机制活、发展快、质量高”的社会形象,成功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我们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自主发展 以人为本——把师生个体生命质量放在首位,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尊重人、理解人、教育人、帮助人。 自主发展——就教师而言,要使每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对学生来说,使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学生培养目标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创造。 学校办学目标是:学校管理人本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学生学习自主化、教育设施现代化。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一切为了孩子,为未来社会,培养未来的主人”为办学宗旨,使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近年来,学校被列为“全国航空(航天)模型活动重点单位”、“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基地”、“四川省双语实验基地”、先后获得“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校”、“成都市九义示范校”、“成都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成都市校风示范校”、“成都市绿色学校”、“成都市红领巾示范校”、“成都市爱国卫生红旗单位”、“成都市家长学校”、“成华区办学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目前,成华实验小学全体师生员工,在“团结奋进、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永不满足”的学校精神鼓舞下,向“浓郁心育氛围的特色学校、一流办学水平的先进学校、办学模式多样的新颖学校、对外辐射开放的窗口学校”的学校发展目标努力奋进!
成都市蜀汉外国语实验小学是2006年5月经区政府批准建立的全日制公办小学,位于西二环路外蜀汉路532号旁,占地面积13亩,建筑面积6373平方米,是一所宁静的花园式学校。学校功能室齐备,育人氛围浓厚。2009年7月,原黄忠小学整体搬迁至此并采用现在的校名。学校现有教学班级18个,各级名优教师21人。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秉承“蜀汉育才,厚德载物;胸怀世界,兼收并蓄”的精神,努力打造现代化精品个性学校,培养具有世界情怀和世界胸襟的现代人。 学校十分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加强日常行为规范,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行;开展书法特色教育,培养学生的字品、人品;开展“成就学堂”教学改革实验,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就感;开设“形体训练”校本课程,培养孩子的形体美和气质美;广泛组织科技活动,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探索欲望;开展丰富的英语学习活动,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英语学习兴趣;开展足球传统项目活动,培养输送更多的体育特长生…… 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荣获了:全国学生营养与健康示范学校、成都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成都市示范家长学校、金牛区优秀文明单位、金牛区校风示范学校、金牛区书法特色学校等光荣称号。学校办学效益与日俱增,受到了领导的好评和家长的信赖。
营门口小学坐落于著名的成都金沙遗址旁,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现有教职工53人,学生1000余人,是一所具有70多年办学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学校。虽世事沧桑、斗转星移,校址几易,但其优良的办学传统始终如一,声誉远扬。学校十分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国"青艾小屋"授牌助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专题研究工作,有关课题、课例曾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一等奖、二等奖。在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学校十分重视学生身体健康,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田径、足球、篮球、羽毛球、游泳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锻炼了学生体魄,增强了学生顽强的意志,从而为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两年,学校"科学教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次承办市、区级教研活动;学校科学教师承担的教研课、教改课、示范课受到好评;科学教研组被评为首届市级优秀教研组;科学长廊特色鲜明;班级种植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身居城市的孩子闻到了泥土的芳香,观察到了亲手种下的植物,感受到了生命的成长。
成都市龙泉驿区洪河小学是原洪河小学与陵川特种工业公司子弟校合并而成的一所公办小学,学校紧靠成都三环路,位于成都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与四川师范大学(东区)毗邻,占地40余亩,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学校。目前学校有教学班43个。教职工130人,学生2200人。教师中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资格的56人,已取得大专及以上文凭的88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学校聘请世界乒乓球冠军陈龙灿担任名誉校长,邀请到以著名国画大师谭昌?为首的画家团队驻校指导。学校办学特色明显,办学成绩显著,先后被评为“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优秀家长示范学校”、“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四川省校园足球示范学校”、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成都市文明单位”、“成都市中小学实验教学示范学校”、“成都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成都市青少年科技示范学校”、“成都市心理健康示范学校”、“成都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成都市环境友好型学校”“成都市新优质学校”等。随着成都市地铁2号线的贯通及城市向东发展需要,学校把握机遇,全面升级,成为了成都市环境优美,设备一流的小学。
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得胜分校是盐小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城东的又一完美布点,是目前成都市三环路内面积最大、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的公办小学,学校占地33亩,建筑面积18000平米,现有学生1431人,32个教学班,在岗教师86人。是四川省少年军校,成都市校风示范校,成都市田径训练传统校,成都市科技基点校,成都市小学唯一的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训练基地。在悠久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着眼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坚持“得之以勤胜之以新”的“勤新”办学理念,形成了醇厚的校风,培养了“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开创了成都教育的先河。 近年来,学校以“学在锦江、品质教育”为指引,依托盐道街小学,在名师督导团(语文专家廖惠渝、数学专家杨长俊、少先队活动专家马小文、盐小8位名师)每周的教育有效性引领中,以“少年军校”为载体的“我是少年军校一兵,我是文明社会一员”学校德育工作兼具时效性、实效性,形成了高位的优良校风和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采用层层推进、重在实效的专家引领下的三度教研和主题研修、教育链学习共同体网络研修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培养了成都市信息技术专家、市学科带头人、市优青、锦江区学科带头人、区优青等一大批骨干教师,为所处的东方阳光小区15万居民提供了优质的教育。在创名校的历程中,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得胜分校必将成为成都教育现代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成都市簇桥小学位于成都市武侯区簇锦南路94号。据最新簇桥乡志记载,学校始建于1905年(据双流县地方志记载,学校始建于1919年)。学校曾名为簇桥初级小学、成都市公立簇桥小学、双流县簇桥小学、成都市金牛区簇桥中心小学、成都市武侯区簇桥中心小学,2003年定名为成都市簇桥小学。随着历史变迁,学校日新月异。近年来,以武侯教育发展为契机,学校由原来的农村中心小学逐步向城市学校迈进。学校现占地20918m2 (约30余亩),绿树成荫,环境优雅,拥有A、B、C三幢教学楼,教室36间,专用教室15间即阶梯教室、多媒体网络机房、图书室、音乐室、形体室、科学实验室、校园电视台等。如今,学校的儿童塑胶篮球场、足球场及200米环形塑胶跑道已经建成使用。 学校现有一支年轻、团结的教师团队在簇小的沃土上播种着希望。在编教师93人,平均年龄约32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教师总数的92.13%,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46人。现有学生1770余人,共36个教学班。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学校被授予"成都市文明单位""成都市红领巾示范校""武侯区园林学校""成都市基础教育校本研修示范基地学校",并被西华师范大学授予实习基地校。长期以来,学校的办学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可。学校的语文、英语、美术在成都市赛课曾获一等奖。学校在体育、科技、艺术等方面办出了自己的特色,成为成都市体育传统学校、全国校园足球实验推广学校。 学校始终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办学的核心,以"以人为本,关注个体的可持续发展,为孩子们的幸福生活奠基"为办学理念,努力"创办和谐、幸福的校园,办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现代化学校",培养"习惯良好、基础扎实、兴趣广泛、富有特长、适应未来"的下一代。
成都市金花小学始建于1916年民国5年2月(据《双流县教育志》(1990年版)记载)。坐落于川藏公路的江安河畔,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紧邻双流国际机场和著名的西部鞋都。学校现有学生2300余人,教职工100多名。学校办学目标 学校以“让所有的受教育者都成才”为办学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科研促教学,以科学的管理和一流的质量,争创地方名校。学生培养目标 以“让每一朵花都开放”为校训,激励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竞争能力的一代新人。教师奋斗目标 努力成为师德高尚、业务能力精湛、高素质的学习型、研究型教师。校长箴言: 中国是礼仪之邦。 我们的平民教育要从做人抓起,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要对孩子一辈子负责。培养孩子礼貌待人、与人和睦相处、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的精神;能经受挫折的考验;有爱心、有孝心、有同情之心。热爱大自然。
成都市武顺街小学(原永兴小学),地处三环路以外簇锦街道办事处铁佛社区,创办于1949年。2003年,学校与红专西路小学“捆绑”结对,共谋发展。“捆绑”期间,学校以“各校有特色,两校比翼飞”为发展目标,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为突破口,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零的突破。第一次在全国综合实践研讨会中荣获案例评选第一名,第一次有教师代表走出学校到地市州作汇报交流,第一次有教师在全区赛课中荣获一等奖……在捆绑快车道的引领下,学校办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部分教师也逐渐具备了初步的课程自主发展能力。 2006年4月,成都市武侯区委、区政府投入1400万元,迁建校址。目前,学校占地二十亩,建筑面积九千七百余平方米,标准化教室24个 ,建设有功能齐全的计算机、音乐、美术、科学等专用教室,现代大气的室内体育馆、多功能阶梯教室和藏书过万册的图书馆。学校现有教职工43人,本科学历38名,平均年龄29.8岁,教学班19个,在校学生994名,其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825人,失地农民子女167人,本校教师子女2人。 在“武侯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背景下,学校从一所村小一路走来,亲历并见证了武侯“城乡教育一体化”行动,在基于学校发展的传统底蕴和发展的方向思考后,为进一步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校文化品位,学校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并提出了以“行动教育”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学校发展战略定位: 奉行行动教育,建设优质小学,努力打造三环教育明珠。学校发展总体目标: 建设和谐、温馨、宁静、灵性,条件一流、课程先进、学科精品、环境优美、服务社区发展的从城郊学校向城市学校快速发展的新学校。学校办学理念: 实施学做并用、知行共长的行动教育,给孩子一个鲜活真实的童年,为每一位师生的发展奠基。教师团队形象: 塑造眼里有情、心中有爱、身上有光的教师新形象,以光明的智慧和人格成就光明的职业人生。 一年来,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全体教职工凝心聚力,努力奋斗,学校的各项工作显现出了蒸蒸日上的态势,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得到了社会、家长的认可,形成良好的口碑。学校先后接受了由原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沈国俊率领的四川省委巡视组一行,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葛洪林等领导对学校的视察和调研,学校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办学理念、教育特色和队伍建设等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肯定。承办了“全国第一届心理健康教育与智能开发学术研讨会”,受到来自全国各地教育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赞扬;教育部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郑增仪一行到我校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并提出宝贵意见。同时,学校还应邀参加了在广东举办的国家级重点子课题开题及培训会,并做了专题发言,受到与会领导、专家、教师的好评,进一步扩大了我校在区域外的影响。《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成都日报》、《华西都市报》等国家、省市级媒体对我校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和采访报道,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赞誉,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