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位于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校园东侧,前身为创办于1956年的电子科技大学子弟校。2006年4月与府青小学合并后更名,是电子科技大学与成华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一所高规格公办小学,被列为成华区品牌提升重点打造学校,是世界网球冠军晏紫的母校。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分布在府青街道两侧,总占地面积35亩。安装的校园网已遍布学校每间教室、办公室和功能室。在一校区拥有5间网络教室,1间语音室,79张乒乓桌,2个塑胶运动场,1个标准网球运动场,2间图书阅览室。移动多媒体和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也进入了学校多间教室。 全校共有38个教学班,1900余名学生,102名教师,教师平均年龄30岁,绝大多数具有大学本科或研究生学历,其中特级教师1人,市区校学科带头人20人,成华区最具影响力班主任1人。 现任校长、党支部书记康永邦同志,同时担任成华区教师进修学校党支部书记,系四川省特级教师、教育部西师版小学数学新教材编者、成都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成华区人民政府督学,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成都市猛追湾双语学校校长和成都市实验中学国际高中执行校长。四名副校长均为学科带头人、大学本科学历(其中1人为西南大学在读教育硕士),任教学科分别为数学、英语和音乐。 电子科技大学厚重的学校文化、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大师、大楼、大气、大为”的办学理念,以及原子弟校56年的办学历史,铸就了电子科大附小发展的坚实基础,孕育了附小独特的办学风格, 近年来,学校秉承原来两所学校的办学传统,走二次创业之路,依托电子科技大学丰厚的教育资源,坚持“文化立校,创新铸魂”的办学思想,以“动起来,让每个生命更精彩”为核心理念,以建构和谐“新学堂”为目标,积极探索个性化教育的办学特色,以“立大志,重细节,师生共养好习惯”为座右铭,以培养“323”型现代人——即“3好”:身体好、品德好、学习好;“2有”:有良好心态、有个性特长;“3个突出能力”:有突出的自学能力、有突出的自治能力、有突出的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让每一位电子科大附小的学生与老师过得自信、健康、快乐。 在班级模式改革方面,学校打破传统的班级界限,实施“定班”与“走班”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将部分“选课权”还给学生,改变学生学习状态,努力让学生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 在管理方面,学校倡导“师生人人当干部”,走管理重心下移之路,培育服务、关爱文化,充分发挥师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自治能力。 在学科教育方面,以“立意高、氛围好、效果优”为一堂好课的标准,”倡导“三个强化”,即强化自学、强化反馈、强化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艺术教育方面,以 “一个具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才,没有文学和艺术的修养那是不行的(钱学森语)”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在体育锻炼方面,倡导“全员乒乓” “全员网球”,努力提升每个孩子的身体素质。 在英语和科技教育方面,分别为每个班至少特聘了1名来自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机电学院等学院的大学生为学科辅导员,增加英语课时,开发选修课程,激发学生科技兴趣,培育学生英语特长。 独具风格的办学特色,崇尚人文的教育理念,德品俱佳的师德风范,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附小的校园生机勃勃,蕴藏着希望与追求,积蓄着不变的信念:“创造一流条件,建设一流师资,铸就良好校风,培育优秀学生。”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坚持关注学生“健康与快乐、理想与兴趣、方法与习惯”是学校“新学堂”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风景秀丽的成都市新华公园北侧,坐落着一处环境幽雅美观的学校,园内校舍整洁亮丽,草绿花红,景色宜人,她如同一颗莹莹发光的明珠,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光彩,这就是闻名遐尔的成都市成华小学。 学校具有优美的育人环境,先进的教育设施,占地面积26亩,拥有先进的多媒体电化教室、微机室、科学实验室、音乐舞蹈室、美术创作室、劳技操作室、形体室、跆拳道训练室、图书室等专用教室,拥有200米环形塑胶跑道运动场和专用足球场、篮球场,还拥有占地300多平方米的乒乓球风雨训练长廊。学校现有48教学班,2450名学生。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校锤炼了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学历层次高、教育观念新的年轻化教师队伍。其中特级教师2人,市学科带头人3人,高级教师76人,区学科带头人9人,市区骨干教师40余人。 学校确立了“关注生命发展,倾心学生未来,构建和谐校园的办学思想,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大力实素质教育,在探求教育科学与教育艺术规律的道路上,开展了持续不断的美育研究,尤其是“八五期间的《儿童生活美育与和谐发展研究》,“九五”期间的《小学学科教学审美化研究》,“十五”期间的《小学美育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取得了系列课题研究成果。逐渐探索形成了符合自己学校校情的“和谐、求美的办学特色和育人风格,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益。学校科研成果获省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获省教育厅颁发的省基础教育改革成果一等奖;获市政府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艺术和体育教育方面独具特色。美术、武术、合唱、舞蹈、管乐等艺术教育硕果累累。学校舞蹈队的节目曾获四川首届小学生文艺汇演一等奖、优秀创作奖,并被选送将于今年暑假赴韩国参加中韩少儿舞蹈大赛;多次蝉联成华区小学生舞蹈比赛一等奖;多次参加省、市的各种大型文艺晚会。学校管乐团曾先后担任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四川省妇联第九届代表大会、第12届全国普通话推广周开幕式等大型活动的礼宾乐队;多次获省、市各级比赛金奖,并于今年2月成功出访日本,参加中日学生管乐联谊会,获大会最佳演出奖。学校美术社立足本土,将四川民族美术发扬广大,得到了全国美协主席彝马责仁、省美协主席吴绪等众多专家的高度关注。学校大型美术作品《麻线彝情》将于2006年9月代表四川省参加韩国汉城举行的中韩美术交流年展。由于在艺术体育方面的显著成绩,学校今年4月还被成都市教育局授予“成都市榆树教育金奖单位”。在今年4月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与四川省教育厅联合举办的“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四川地区推选工作中,学校作为省内唯一一所小学参加了此次选拔,学校以扎实的群体运动,具有特色的体育项目、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运动开展得到了领导的好评和肯定。 独特的“美育教育”,科学的教学管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优美的育人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先进的教学理念、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蓬勃发展。学校一年一个新台阶,年年都有新气象,辛勤的耕耘,换来了丰硕的成果:该校先后荣获“四川省首批百所艺术示范校”、“四川省红旗大队”、“四川省绿色学校”、“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教师技能示范校”、“十五全国学校体育卫生科研规划重点课题《体育与健康课评价实验研究》基地”、“世界卫生组织卫Ⅶ项目示范学校”、“成都市健康促进先进集体”、“成都市传统体育项目学校”、“成都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成都市实验教学示范学校”、“成都市教师校本研修示范基地”、“成都市小公民道德实验基地”、“成都市文明单位”、“成都市青年文明号”,“成都市家长学校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昨天,我们成华小学人用智慧和汗水汇聚出基础教育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今天,我们成华小学人正用真诚的目光阅读社会,用美丽的心灵品味世界,用坚定的信念教育学生,用独特的技艺创造品牌,我们有理由相信,成华小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创建于1961年,前身是省委子弟校,学校创造性的实施"一校多区"的新型办学体制,现有三个校区,54个教学班,2800余名学生,168名教师,实行2+4+6的办学模式。 自1996年开始,学校开始对和谐教育进行思考与实践,并坚持不懈的践行"和谐教育、自主发展、成人成才"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创造适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和谐校园(即蓝色海洋,魅力校园;知识海洋,书香校园;爱的海洋,温馨校园;信息海洋,数字校园),促进儿童主动、生动、活泼、自由、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致力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社会向往的学校。我们认为社会向往的学校就是学生喜欢,家长满意,教师幸福的学校。 我们通过建一流的设施、施一流的管理、荟一流的师资、行一流的服务、育一流的学生,来创建全国知名、全省一流的现代化小学。学校先后培养出了2名成都市教育专家,1名青羊区教育专家,8名四川省特级教师、5名全国优秀教师、7名省优秀教师,31名市区学科带头人。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学生素质、师资队伍有口皆碑。学校先后荣获省市两级校风示范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四川省文明单位、成都市九年义务教育示范学校、省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等若干荣誉称号。学校教育教学硕果累累,多项教育科研成果在全国、省、市、区的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其中,主体教育课题、现代教育技术课题,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四川省政府、成都市政府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 如今,教育信息化和家校共育已成为学校的显著办学特色,学校已经成为了学生喜欢、家长满意、教师幸福、社会向往的学校。 教育之路漫漫其修远兮,泡小人将上下而求索!泡桐树小学这株繁盛的大树,在年轮的运转下刻画出一道道从优秀到卓越的印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泡小人承载着希望和梦想,以高尚的师格,拳拳爱心,让泡桐树更加根深叶茂,春华秋实,桃李满天下! 为了使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于更多的学生和家长,由青羊区区委、区政府统一规划,青羊区教育局统一部署,我校在西三环内光华大道旁新增一个校区,占地25亩,建筑面积12500余平米,象征现代智慧的蓝色校园拥有完善的硬件设施,包括1个标准室内体育馆,1个200米环形跑道的室外运动场及多个功能齐全、富有个性化的多功能教室,每间教室都是现代化智能教室,国际互联网、校园闭路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等一应俱全。至此,泡桐树小学“一校多区”的办学模式已形成,泡小西区(新校区)已于2008年秋季正式开学。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位于锦江之滨,望江楼侧,环境优美的百年名校——四川大学校园内,学校创办于1908年,前身为国立四川大学附属小学。四川大学百年厚重的文化积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铸就了川大附小发展的坚实基础,孕育了川大附小独特的办学风格。2008年将迊来川大附小百年华诞。学校现有本部、西区、东山国际校区三个紧密型校区和一个松散型校区(川大附小清水河分校)构成了川大附小联盟,目前共有82个教学班,4200多名学生,268名教职工。附小本部建筑面积12600平方米。校区共有5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共计2522人,教职工193人,合计在校人数2715人。近百年来,植根于四川大学深厚的教育文化土壤,依托四川大学这一“高文化、高科技、高艺术、高教育”社区,秉承四川大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文化精神,川大附小深受四川大学厚重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教育文化资源浸润和滋养,经过川大附小几代教职工的努力,学校从一所立足于常规管理水平的学校,通过创办特色学校和深化办学体制的改革,目前已建成“宽基础、多特色、多模式发展”的现代教育示范学校
成都市实验小学前身为1918年创办的四川大学附属小学,位于市中心明皇城后载门旧址,现后子门街。1935年,四川大学将其附属小学49亩校地及全部校舍、设备划拨给四川省教育厅,用以创办四川省立实验小学。1952年,学校更名为成都市实验小学。 “实验研究、辅导地方”——这是实验小学肩负的建校使命。抗战时期,学校注重培养儿童“自动、计划、研究、创造”的能力,陶冶儿童“互助合作、坚忍奋斗、爱国爱群”的精神并养成“整洁、纪律、简朴、劳动”的习惯。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校特别强调采用直观形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儿童掌握知识规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以办成“校园美、校风好、教改活、教学实、质量高的全国一流学校”为目标,通过整体改革教育实验,力求把学生培养成思想活跃、个性活泼、手脑灵活、充满活力的新一代。这一实验成果荣获了中国教育学会和《教师报》联合评选的金钥匙奖、四川省教委颁发的教改实验成果一等奖、四川省政府评选的科研成果一等奖;《教改论稿》一书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学校教育整体结构改革探索》一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新教学大楼的落成,一流的师资和先进的硬件设施使实验小学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涵养儒雅教师,培养文雅学生,润养高雅学校”——这既是对学校文化传统的继承,更是向未来的文化展开了一个新的起点。
成都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是由四川省德瑞企业总公司投资兴办的与成都外国语学校相配套的一所学校,担负着长期、稳定地向成都外国语学校输送高素质的小学毕业生的任务。 “常规立校、科研兴校、专家治校”的办学思路和一流的硬件设施,使成外附小从一立校就站在现在教育的前沿。学校占地130亩,现已有39个教学班,学生近1600人。学校已先后获得省“绿化示范校”市“校风示范学校”市“红领巾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对教师实行聘任制,教师来自省市重点学校,并有多名学科带头人、教研员、校长、教导主任和优秀大学毕业生,造就了一支结构合理、敬业技高的研究型师资队伍。 学校在稳步发展中坚持用先进和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工作,在专门聘请的以川师大韦茂荣教授为组长的教育专家组的指导下,学校致力于“语文阅读活动研究”、“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中小学衔接问题”“小学生多元智慧的培养及发展”等课题的研究。学校教研风气浓厚,教师努力学习教育理论并运用于实际,在校级赛课的基础上,已有多位老师被推荐到市区级赛课并获各级奖励。
成都七中实验小学部秉承七中“着眼整体,立足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育思想,以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人”为目标,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为孩子们创造一个金色的童年。我们把最优质的教育奉献给每一位孩子,为孩子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小学部办学五年以来,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学校获得国际认可的“中国十佳民办学校”,首届“百佳特色学校”的称号;被评为“成都市先进办学单位”、四川省“书画育人特色学校”、成都市“校风示范校”、省“三。八”红旗集体、自律与诚信省级先进单位;校园文化建设获得全国金奖;德育常规工作专项考评市一等奖。学生在四川省头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金奖;在四川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连续四届获得成都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团体一等奖;多人次在全国青少年电视英语口语大赛获得金奖;参加全国小学生篮球比赛取得第三名。学生的全面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被誉为2008年学生最喜欢入读的学校。 小学部教学楼分为东西两楼,前后相叠呈弯月状,遂名———月亮湾。其间花卉绿树,彩蝶翩飞,莺歌燕舞,相映成趣。走进这个港湾,看到的不仅是花园似的美丽景色, 更因为在这里更多注入人们心灵,印上孩子成长足迹的是“爱”。这一切,都因这里有一支别样的教师团队。这是一支具有无私奉献、求实创新、团结协作、严于律己的行政团队,是一支平均年龄31岁,充满活力, 踏实奋进,极富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其中,有全国、省级、市级优秀教师11人,有市、区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30人。
成都市茶店子小学始建于1946年,创建于 1952年初。学校拥有两个校区分别位于成都市外西茶店子西街5号(北区4-6年级)、成都市金牛区育德路(南区1-3年级),背靠成灌公路。 占地面积约27377平方米,建筑面积 23077平方米,拥有6幢教学楼。内设音乐、美术劳技室、图书室、微机室、语音室、自然实验室、多功能教室、体操房、综合档案室、校园电视台(全国百佳)、开心小屋、青艾小屋等一流的教育教学设施。 成都市茶店子小学现有57个教学班,共有学生2400余人。在编教职工 13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名、大学本科学历99人,专科学历52人,中专学历17人,中高级职称81人,曾培养出省特级教师4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市、区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区教坛之星等43人。历年来学校曾有多人获得过全国三八红旗手,省、市劳模、标兵,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校长,全国优秀班主任、省、市优秀教师,市、区德育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科技辅导员,优秀教师和区拔尖人才的光荣称号。是一所师资力量雄厚,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知名度的四川省首批省重点小学。
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创建于1961年,40余年风雨历程铸就了泡小"教育质量 优,管理效益高,经营品牌活,协调关系佳"的治校方略和"尊重主体人格,满足主体需要,挖掘主体潜能,促进和谐发展"的主体教育思想。塑造了泡小在教育界的良好形象,泡小成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省市两级校风示范校、成都市九年义务教育示范校,教育教学质量闻名遐尔。2003年,在青羊区教育局的领导下,泡小明确了"一所学校三个校区"的发展规划,制定了做大、做强、做精泡小的措施,开创了泡小发展的新局面。 1961年9月1日,成都泡桐树小学(前身:四川省委子弟学校)正式成立。学校创造性的实施"一校多区"的新型办学体制,现有三个校区,54个教学班,2800余名学生,168名教师,实行2+4+6的办学模式。自1996年开始,学校开始对和谐教育进行思考与实践,并坚持不懈地践行"和谐教育、自主发展、成人成才"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创造适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和谐校园(即蓝色海洋,魅力校园;知识海洋,书香校园;爱的海洋,温馨校园;信息海洋,数字校园),促进儿童主动、生动、活泼、自由、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致力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社会向往的学校。我们认为社会向往的学校就是学生喜欢,家长满意,教师幸福的学校。 泡小整个校园建设以"我是一条鱼"为主题,用三种蓝色为孩子们创意了知识海洋般的学习生活环境,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蓝色校园别具风格。活泼快乐的泡桐树娃娃是在知识海洋里遨游的一条条可爱小鱼。这里还有充满童趣的教室,平坦宽敞的塑胶操场,绿树婆娑的小景区。全校设有室内外广播网、闭路电视系统、并入英特网的微机局域网和网络教室等专用教室,学校正实现着校园的信息化促进学校的现代化。 学校现有43个班,学生2300多人,教职工150人。学校领导班子勤政务实、奋发有为、精诚合作、勇于开拓。教师队伍勤奋求实、敬业爱生、乐于钻研、勇于创新。 先后涌现出2名成都市教育专家,8名四川省特级教师、5名全国优秀教师、7名省优秀教师。30余人次获国家级奖励,50 余人次获省级奖励,70 余人次获市级奖励。
(原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东区))和各国家级、省级示范性高中。2001年,学校为了改变中小学教育脱节的现状,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有优秀的中学教师参与的“小学一初中教学衔接研究”,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初中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采取快节奏、大容量、课内外结合的方式。通过七年的教育实践,小学部在不盲目赶进度,不搞题海战,语文、数学在不挤占其它学科的教学时间的前提下取得了优异成绩,不仅优生率都是100%,而且进入中学后,学生适应性强、思维灵活、个性鲜明、特长突出、成绩优异、发展全面,深受家长和中学教师的喜爱与好评。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