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圣小学的前身是三圣乡中心校,坐落于素有“中国花木之乡”美誉的三圣花乡。在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进程中,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在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2004年11月迁入现在地址。学校地处国家AAAAA级风景旅游区——“五朵金花”的环抱之中,占地面积20亩,校园布局合理,硬件设施优良。目前有18个教学班,学生八百余人。学校立足实际,响亮地提出了“以花为媒 美丽教育”的办学新思路和培养“识花、赏花、爱花的花样少年”的目标,为花乡儿童的健康成长和花乡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教育服务,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努力,在办学中,学校以“学在锦江 品质教育 扬峰填谷 精彩纷呈”发展行动纲领为指导,立足实际,强抓机遇和挑战,全面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我校立足花乡区域特色,坚持“以花为媒 美丽教育”的办学思路,全体教职员工齐心协力,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努力为花乡的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目前,学校办学整体推进、特色凸现,得到了专家的肯定,社会的认同。学校各方面工作凸现特色、彰显活力,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美丽教育”渐入人心。尊重个体的生命、自由和权利,实现学校发展,是我们的追求与梦想。我校正是以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来证明学校对于教师的意义,来维系和生发教师对于学校的认同,达成文化融通,进而把学校的发展基础根植于人心之中。主要体现在通过各层次的学习、培训与宣传,如,我们先后开展了“教师拓展培训”、“青年教师沙龙”、“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制定培训”等校本培训,帮助全体教师对学校发展方向,发展策略及阶段规划,建设怎样的符合三圣特质的学校发展思路有了清晰的认识与认同。在形成共同愿景的前提下,全体教职工已把精力聚集到三年发展规划的实践中,从个体到团队,围绕学校三年发展总目标,都确定了相应的、明确具体的发展目标,使教育行为更为理性、规范,办学更见品位和优质。花样教师初展风华。我们致力于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团队精神培育,崛起了一批市区级和校级的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和教学骨干。其中,区新课程赛1等奖3名,市农村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获一等奖1名,全国新世纪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优秀教师1名,市体育教师说课比赛一等奖1名。本学年,我校还先后产生了市优秀教师和区语文学科带头人,填补了师资队伍上关于名师建设的空白。如今的三圣小学已不再是“一枝独秀迎春到”而是“满园春色竞芳菲”。课程建设引领发展。在实践中,我们分从学科课程建设和活动课程建设入手,以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践、积累、体验和感悟的思路,根据我校学生知识结构、学习需求,降低重心,将花文化教育渗入学科教学。努力构建校本的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以适应花乡儿童发展的需要。教师正在学习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孩子正成长为能与教师一道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传递美的“花样少年”,“以花为媒”的课程文化正逐步形成,并赋予“美丽教育”更为丰富的内涵。花乡校园特质凸显。学校一是借助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东风,积极争取资金和硬件投入,为每间教室安装了多媒体电教柜;为教师装备了教师多媒体网络电子备课室;新建了“花开之声”红领巾广播站和“美丽花园”红领巾电视台,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了较为扎实的硬件基础。二是立足区域特色,以“识花、赏花、爱花”为特质和主题,实施了校园文化建设,开辟了红领巾种植园,以“花开四季”为主题,进行了校园绿化建设,做到春有碧桃、海棠、迎春,夏有栀子、紫薇,秋有桂花、芙蓉,冬有腊梅、红梅等,整个校园花木繁郁,生机盎然,犹如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初步实现了四季花香,美境育人的目标,为三圣花乡的孩子提供优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文化反哺成效明显。基于对学校社会服务功能的认识,我们针对区域实际,不断强化“小学校 大社区”的观念,主动实施学校文化反哺农村,与街道社区携手,依托原有家长学校,创办“新市民、好家长”学校,服务区域文化经济建设,以“美丽花乡、品质生活”为主题,着力提高家长的文化素养、就业技能、创业能力。本学年,先后开展了“美丽妈妈”和“奥运英语”培训,市十一五课题“学校文化反哺农村文化的实践研究”通过立项。学校品牌初步形成。学校先后获得以下荣誉和称号:全国新世纪语文“教育研究基地校”锦江区校风示范学、四川省优秀“留守儿童之家”、 市“三八”红旗集体、市少先队工作创新奖一等奖、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市少先队红旗大队、市平安大道交通安全学校、区文明单位标兵、区窗口学校、区“实施妇女儿童规划先进单位”、区“巾帼文明岗”、区十佳和谐校园、区第七届优秀教育技术成果评选活动组织奖 、区先进基层党支组织、区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支组织、区优秀团支部、区宣传工作一等奖、区综合治安先进单位、区继续教育先进单位。学校排球队获成都市排球锦标赛一等奖、成都市十一届青少年运动会第三名,合唱队连续两年获区歌咏比赛一等奖、学校基础目标考核跨入全区前10名……在区域内,三圣小学品牌正初步形成。
东湖小学建于1958年,座落在风景秀丽的东湖湖畔,学校占地面积3986M2,建筑面积2970M2。有微机房、音乐教室 、图书室、美术教室、实验室、远程教育播放点、卫生保健室、体质健康测试室、心理健康咨询室、多功能教室等多个 专用教室。 结合现代教育的发展,立足本校特点,学校确立了“沉静慎思慧于心,执着掘进敏于行,化知识为智慧,积文化为品 格”的智慧教育理念,聚教师个体劳动,集教师实践经验,汇专家教育智慧为成果,用教师的智慧发展学生的智慧。 在智慧教育理念的统领下,学校以科学严谨的教学管理,规范合理的课程设置,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科学教 育为发展路径。确立 “培育校园文化,植养人文内涵,营造书香校园”并举,奠基智慧人生,彰显和谐的校园文化。 学校从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入手,通过多元诊断分析、摸清教师的专业发展个性与共性需求。采取菜单式 集中培训、专题介入、合作反思、学科组捆绑发展、“教师点菜,专家下厨”、墨香沙龙、慧心工作坊等方式, 提 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凸显学校智慧教育特色。我们着力科普课程的开发和科普活动的开展,以此启迪学生心智, 历练学生能力,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观察、 思维、创造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学校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掘进点,整体谋划学校发展,积 极探索实践以“三大运行机制”、“五大推进策略”和“ 两个创新模式”为核心的发展行动纲领,分层推进智慧教育。 学校先后荣获锦江区文明单位、成都市合格职工之家、 锦江区绿色学校、锦江区文明单位标兵等光荣称号,学生素 质教育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荣获成都市建筑模型比赛第 一名、成都市青少年航模比赛第一名,成都市青少年海模比 赛第一名,成都市科普知识竞赛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并被授 予“四川省科普艺术学校”的称号。
"挥毫泼墨、吟诗作画",人人能够写、能够画,这就是鸟语花香绿树掩映的成都市龙舟路小学呈现的教学场面。这是一所有着60多年的办学历史的学校,占地18亩,在城东二环路外约200米的成龙路上,随着城市东移,如今已成为居民住宅群、驻区单位的一所配套学校。学校拥有2000余平方米的运动场,200米的塑胶跑道,人造草坪。现有22个教学班,1100多名在校学生。 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在于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主旋律,抓紧、抓实对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重视把单纯的目标管理转变为受控的过程管理,把每项工作视为"一个过程",突出过程管理精细化,注重过程效益。 为有序地、全面地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准,学校明确提出了--和谐、坚韧、奋进,是每一个龙舟人应该具有的精神品质。 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学校力求挖掘优势资源,抓住机遇,坚持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以点击面、促进学校可持续全面发展。"墨香人生、龙舟启航"。学校坚持从管理入手,为切实有效地开展艺术教育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学校从校本课程开发入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了以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为基础的校本课程开发,寻找符合学校特点的校本教材,在课程设置上精心安排,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认识和学习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学生艺术素养明显提高;从教师队伍建设入手,强化全员艺术教育为艺术教育意识,全面提高教师艺术素养,为全面实施艺术提供可靠的师资保障,;从活动入手,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在少先队活动中,安排了以书画艺术为主题的书画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的从班级、年级到校级、区级书画比赛活动;并成立了龙舟书画社,定期开展书画写生活动,邀请书画名家到场指导;学校从营造环境入手,校园形成了一道亮丽文化艺术风景线,一种浓浓的墨香校园--墙壁上到处挂着名家、教师、学生的书画作品,在耳濡目染的熏陶感染中,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我们从学校、家庭、社区文化互动入手,让校园文化走进社区,学校师生、家长、社区居民与艺术家一道墨舞迎新交流,为学生营造三维的教育网络,同时为社区带来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目前,学校的艺术教育,得到了省、市、区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龙舟路小学这样扎扎实实,全方位开展书画艺术教育,在成都市都是绝无仅有的。"学校艺术教育在市、区形成了一定的辐射力,初步彰显了学校办学个性。 我们所追求"和谐、坚韧、奋进"的龙舟精神,这种力量来自于自我们始终"追求卓越"的办学目标,就是坚持"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以点击面、促进学校全面可持续发展"。我们依靠这种精神和力量,无论从教师到学生,还是从教学教育活动到学校管理,每一个龙舟人都体现着一种精神--"龙舟精神",我们依托这种精神,为龙舟路小学开辟了教育的新篇章。
成都市东光实验小学建于1996年,是一所既具备传统精华,又具备现代教育理念的新型学校。学校环境优美,硬件设施齐全,拥有标准的小学生足球场、书香漫溢的阅览室、宽敞明亮的舞美室、古典优雅的国画室、设备先进的语音室、现代化的计算机房、配套齐全的多功能大教室。学校以创设整体和谐的育人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学习的乐园、人才成长的摇篮、社区文化精神的中心为办学目标。学校拥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并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全校教师四十多人,90%的教师已取得专科学历,其中,“成都市优秀教师”、“区优秀青年教师”占全校教师的百分之65%。学校教师在区、市、省乃至全国各级各类赛课活动中多次获奖;撰写的各类论文近两百篇获得了各级奖励,并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 “三力教育”、“互动教育”等国家级重点实验课题的研究,并获得“教育科研成果奖”。学校先后荣获“成都市校风示范校”、“成都市文明单位”、“成都市绿色学校”、“成都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成都市环境教育先进单位”、“锦江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锦江区文明单位标兵”等称号。在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中,孩子们乐学、尚美、勇于创新,茁壮成长,在全国青少年作文大赛、省市英语竞赛以及成都市艺术比赛活动中取得了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东光实验小学全体教师正以开放的理念、开拓的精神投入国家课程改革,为孩子们美好的明天而辛勤耕耘;为打造一所文化气息浓厚、教育环境和谐的城东精品小区学校而努力。
河堡小学于1946年创办,1954年命名为金牛区第十一小学,1961年更名为成都市沙河堡小学,是市教委直属小学,也是全国写字实验学校之一。她座落在空气清新、植物繁茂的塔子山脚下。学校环境幽雅,绿树成荫,与风景美丽、环境宜人的望江宾馆相对。学校占地面积12.6亩,现有教学班14个,教职工41人,在校学生610余人,学校被评为“区文明单位”和“市卫生先进单位”。 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沙河堡小学教育教学的关键。学校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教师12人,占教师总人数的30%;小学高级教师18人,占教师总人数的 44%。;近年来学校以“爱校,团结,奋进,创新”为治校口号,以“强化管理.,优化环境,狠练内功,创出特色”为治校目标。狠抓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抓全国实验课题“写字教学实验”、“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研究”为重点,以田径、微机强项为契机,形成自身特色,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于一九九二年开展“写字教材实验”,于一九九八年三月接受全国书研会验收,同年十月正式命名为四川省第一所“全国写字实验学校”,学生作品先后参加区、市、省、全国和日本等地组织的比赛,有多人分别获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既宏扬祖国传统文化,又为国家输送书法人才,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沙河堡小学的强项田径训练正规化,锻炼风气好,在区市级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为成都市重点中学输送体育尖子。微机参加区市级比赛连续五年获区市团体一等奖,为省市一级重点学校输送不少人才。 目前,全校师生正以昂扬的姿态,以“勤政、廉洁,团结、进取”的工作作风,以“敬业、律己、博学、育人”的教风,遵循“立志,勤学,文明,守纪”的学风,集中优势,创办特色,促进发展,向区、市示范学校的目标努力奋进。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