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母校”成都锦官驿站小学,地处水井坊,紧邻合江亭,是一所有近百年历史的学校,也是陈毅元帅就读的第一所小学。学校走特色色办学条件之路,确立办学条件思路————“实施‘开放教育’,构建特色学校”。即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以“做人”为核心,通过开放式德育、开放式教学、开放式管理工作,整合水井坊社区历史文化节和我校革命传统等优势互补教育工作者资源共享,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建设开放型、学习型的特色学校。我校是陈毅母校,地处锦江区水井坊社区 。陈毅元帅是我们十大元帅之一,伟大事业的革命家。1909年10岁的陈毅在我校读小学,读了两年后转到大田坎小学。他是我校师生的榜样,是学校的骄傲。我们要向陈毅爷爷学习,做一个正直、勤奋的人。他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陈毅爷爷的强闻博识、勤奋学习、志向高远、宽厚仁爱、爱憎分明等优良品质一直为世人所称道,学校紧紧围绕这一教育资源,聘请陈毅元帅的侄女,现任陈毅研究会秘书长陈德奇老师担任校外辅导员。为更好利用我校的这一革命传统教育资源,让学生们对陈毅精神及中国的优良传统有更深刻的了解,学校利用朝班队会、板报、广播、书报等各种形式向师生宣传陈毅,组织师生,组成“陈毅事迹演说团”深入社区、居民院落、敬老院、部队宣讲、表演艺术陈毅事迹。(一) 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教育。1.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渗透民族精神教育。2. 以专题教育研究为导向,深化民族精神教育。3. 以活动为载体,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精神教育活动。如:讲故事、演讲、诗词朗诵、小品比赛,做有益游戏等形式开展主题竞赛活动。4. 以创设环境为契机,挖掘民族精神教育。如校徽、过厅“陈毅生平展”。(二) 发挥家庭教育的辐射作用,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学校师生家长共同协作、收集、整理有关陈毅元帅的资料,制成了“我和陈毅爷爷”、“陈毅爷爷诗词代代传”、“沿着陈毅爷爷的足迹前进”、“陈毅爷爷活在我心中”等到专项主题展览,面向社区开放,面向居民开放,增进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互相了解,互相沟通。(三) 走进社区,贴进生活,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锦江区教育局在水井坊社区建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我校利用社区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全面开展了“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系列实践活动。锦官驿小学“青松小队”与成师附小“红帆小队”在水井坊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了少先队“结对活动”;紧接着又成立了“陈毅母校”小小解说团和“青松广播站”,学生们通过自己向来访者介绍陈毅的生平事迹,了解了优良的革命传统;学校还组织了“学习陈毅爷爷,争做新世纪小主人”社会角色体验活动;我校“爱书小天使”活动中,“爱书小天使”们在水井坊社区广场开展了读书活动。活动中,小天使们向社区居民参观者讲革命小故事,向社区赠送陈毅元帅相关书籍,还请参加活动的人士签名、写寄语,把陈毅的精神向更多的人们进行了宣传。学校还在去年年底开展了“锦小首届民俗活动节”的体验活动,让学生通过体验传统的民俗活动来了解中国的优秀民俗文化,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作为陈毅元帅的母校,锦官驿小学为有这样优秀的校友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我们也会从更深的层面来挖掘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将通过开展更多的活动让学生受到教育,并让他们的优良品德,实践能力和民族精神得到培养和发展。
成都市龙王庙正街小学前身为八五小学,被誉为成都市教育界的“五朵金花”。学校座落在风景优美的南河畔,小巧精致,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在九十多年的办学历史中,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出大批优秀学子。如四川省理科高考状元李一霆、成都市中考状元赖凡一、全国英语比赛冠军余欣舟……从2003年起,学校秉承传统开始实施“精品办学”的研究工作在研究中,我们用母亲的情怀将学生视为独特的生命个体,用教育者的目光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充满生命活动力的课堂教学和德育活动中获得多元的发展。学校逐步做到了“师资队伍精湛,课程设置精当,班级建设精美”。目前,学校成为全国书法实验校,四川省教师技能示范学校,成都市小班教学实验基点校。为学生的潜能开发设置精当的课程。
石羊小学始建于1906年,位于成都市城南副中心核心地带,原名为华阳县石羊小学。由于行政区划的调整,学校先后隶属于华阳县、成都市金牛区、成都市武侯区、成都高新区,学校几易校名,2005年正式更名为“成都高新区石羊小学”。 现有学校七十六名在编在岗教师中,60%的获高级职称,100%达大专以上学历,国家、省市以上各类优秀教师有 36 人,老师们善于学习与思考,善于合作和创新;目前学校有28个教学班,1380名学生,孩子们健康活泼、乐学上进、行为习惯好。 石羊小学是一所设施及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学校,占地面积32345平方米,有250米环形跑道和标准的草皮足球场,有齐备的功能室和完善的设施设备,建有“三网一台”“一库一站”,有标准的足球场和环形跑道,有二十多间专用功能室,学校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墙上的励志名言,长廊里学生的绘画佳作,陈列室里的手工作品,师生的言谈举止,无不昭示着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 学校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办学历程,百年的磨砺,几辈人的辛勤努力,积淀了以“真、善、美”为特征的校园文化,这种文化根深蒂固,代代相传,它影响了几辈人,也塑造了几辈人,同时催生了“求真、尚美、务实”的学校精神,这种精神感召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石小人。 新世纪,学校顺应时代的需求,与时俱进,不仅传承了学校优秀文化,使学校精神发扬光大,而且敢于创新,善于思考,勤于实践,以更新的理念去引领学校的发展。我们确立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并以这种思想去规划学校的发展,设计师生的未来,引领教师的思想,指导教师的行为。目前“人本·和谐”已成为学校发展的主旋律,“科学·人文·传承·创新”的办学风格逐渐形成。不仅如此,学校一直把“科学管理,打造队伍,厚实内涵,强化特色,争创品牌”作为办学思路。即:抓住一个龙头——科研先导,选准一个突破口——常规管理,明确一个中心——素质教育,落实二个关键——师资队伍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强化一项特色工程——少先队红领巾工程。逐步完善了学校现代管理体制,建立并改进了人事、激励、评价制度,充分调动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变化。 近年来,在高新区党工委、社会事业局和石羊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直接领导下,学校注重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不断创新进取。在学校管理、科技教育、艺体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等方面形成了较为显著的特色。学校曾获得“成都高新区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优秀组织奖”、“成都高新区首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文艺汇演一等奖”“四川省科技制作车模赛优秀组织奖”、“全国奥迪杯”四驱车赛“闪电飞龙”第一名、少儿女子垒球队连续四年取得四川省少儿女子垒球赛冠军、少儿女子足球队获成都市九运会亚军等,少儿排球多次获成都市一等奖,学生的书画作品在全国、省、市比赛中屡获佳绩,教师论文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或获奖达316篇。教师有56人次获全国、省、市、区各项奖励。学校先后被评为“成都市校风示范学校”、“成都市文明单位”、“成都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成都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基点学校”、“成都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成都市中小学实验教学示范校”,“成都市义务教育示范学校”“成都市绿色学校”“高新区文明单位”“高新区平安学校”等荣誉称号;被确定为国家十五课题“校本课程开发实验学校”,国家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立项课题学校”,2003年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凸显了学校的科学管理优势。 机遇与挑战并存,学校将抓住市政府南迁的机遇,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的发展,建成“品牌凸显,质量一流”的现代化示范学校。
三位一体、和谐发展:银都校区、中海校区、学前教育中心均为成都师范银都小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实行“统一策划、统一实施、统一管理,人员安排一体化、教育教学一体化、质量监控一体化”的整体发展模式。 我们力求站在高新区的土地上,追求“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办学目标;力求站在国际国内教改前沿的浪尖上,高扬“推行小班化教育,争创素质教育精品”的教育理想;力求站在社会及家长的角度,实践“尊重生命、彰显个性”的教育品牌…… 成都师范银都小学地处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南三段紫荆北路 1 号,始建于 2000 年 8 月,是由国家级先进开发区 ----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具有百年历史的名校 ---- 成都师范学校联合创办的,前任校长是德高望重、专业精深、治校有方、视野高远的成都师范学校教育心理学高级讲师冯淑蓉,在她的带领下,学校以“关注个体,阳光普照;尊重生命,彰显个性”为办学理念,以“小班化教育”为办学特色,以“健康、聪慧、高尚、快乐”为校训,以“树先进办学理念,创成都一流品牌。 中国教育电视台、上海卫视、四川卫视、成都电视台、《人民教育》、《人民日报》、《今日世界》、《神州学人》、《四川日报》、《教育导报》、《成都日报》等多家媒体对该校进行了报道。 2004 年被《人民日报》收入《中国科教事业回眸》。 2003 年,国家督学、中国教师教育学会会长、原教育部师范司马立司长亲临该校,说“这就是我梦中的学校”; 2005年5月接受了教育部语用司副司长杨光带队的国家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检查,杨光司长评价说“银都小学不愧为示范学校、品牌学校”;2005年8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郑增仪在率领 “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管理培训班”考察学校时说“从各方面看银都小学的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很有特色,各位代表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参照银都小学好的经验和做法把学校安全管理落到实处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