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史家小学(又名:史家胡同小学),是所公里小学,也是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名校。特别是2005年新校舍建成以后,到学校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现在学校有74个教学班,200多教师,3000多学生。原来史家胡同的校址作为低年级部。新校舍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北小街南弓匠营胡同内。史家小学的办学特色是“和谐教育”。我选几张史家小学校园环境的照片给大家看看。 史家小学始建于1939年。现在(2010年)有74个教学班,3305名学生,248名教职工,特级教师7人,中学高级教师18人,有党员94人。史家小学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明天”。办学宗旨是“三全三爱三服务”,即: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全方位负责;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和谐教育”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是联合国教科文俱乐部组织成员。 学校在课程设置力图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和谐发展,如强外语教学,普及计算机技术,注重艺术教学(开设形体课,将音乐课分设声乐和器乐课),精心开设体育锻炼课(低年级开设了游泳课,中年级开设了乒乓球课,高年级开设了手球课)。 学校重视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逐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支持和配合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每学期都认真开好主题家长会,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我们办的《童心校刊》和开通的25部166语音信箱沟通学校和家长的联系开创了一条新路。 和谐教育是我校的办学特色。和谐教育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与自然、与社会、与学生身心发展相和谐的人才。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发展个性,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接受教育。促使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各种技能都得到发展。 学校校先后被评为北京市中小学校园环境示范校、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先进学校、北京市对外参观先进单位、北京市计算机辅助教学先进校、北京市基础教育系统电化教育先进集体、北京市“维美学堂”多媒体数学实验先进集体、少先队大队获北京市“星星火炬”奖、北京市先进教工之家。还被评为东城区唯一的小学全优党支部、东城区小学素质教育窗口校、新世纪杯先进集体、德育工作成绩全优校、课间操先进单位、先进职工之家、师德群体建设先进单位、培养青年教师工作先进集体、教科研示范校、获教科研特别奖等三十多个市区级先进称号,还被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评为北京市唯一的一所小学学生营养工作好单位,被教育部命名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府学小学建校于1368年,至今已有快700年的历史。学校位于东城区府学胡同内,因胡同内的顺天府学而得名。顺天府学是明清两朝的官办学校,因为顺天府学常出进士,史料上将府学胡同又称之为“进士”胡同。胡同内至今还有两块石碑记载了数十位明崇祯、清嘉庆年间出自顺天府学金榜题名的学生姓名。 以往的顺天府学就是现在的府学胡同小学。府学胡同小学多年来一直以弘扬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为己任,积极进行国学熏陶。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索,我们认识到国学精神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源头,它能涵养中华民族之魂,强大中华民族之根。它的内涵是一种行为方式、生活态度、思维模式、价值取向,是人类内在的智慧与精神。同时又能包容现代社会的多元化思想,全球化的视野及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现任校长马丁一曾在多种场合说道:“老百姓能够记得府学,能够一传十、十传百,甚至代代相传,冲的就是这种国学情怀、国际视野。” 府学胡同小学以培养具有中国特色、世界眼光的现代人为自己的办学方针。将世界与中国携手,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弘扬民族优秀成果;让教育先哲与现代人文教育的思想发扬光大;让中国传统文化深深根植于少儿内心,培养府学魂魄,陶铸府学精神。 府学小学教室先后被授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EPD教育实验学校、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实践基地、全国国学教育示范校、全国红旗大队、全国古诗文诵读先进学校、中华古诗文经典工程特色校、北京市基础教育电化教育优类校、北京市健康教育促进学校、北京市教科研先进单位、区科技教育示范校、区课外校外教育示范校、区教育改革实验校等光荣称号。 现在的府学小学是一所知名小学,为北京市、东城区赢得过无数荣誉。府学小学教室先后被授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EPD教育实验学校、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实践基地、全国国学教育示范校、全国红旗大队、全国古诗文诵读先进学校、中华古诗文经典工程特色校、北京市基础教育电化教育优类校、北京市健康教育促进学校、北京市教科研先进单位、区科技教育示范校、区课外校外教育示范校、区教育改革实验校等光荣称号。
一、学校概况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一小学始建于1955年,占地面积5800平方米,环境优雅。现有27个教学班,73位教职工,近千名学生。是一所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学校。多年来,我们坚持“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办学理念,坚持“办有灵魂的学校,做有思想的教师,培育全面发展的学生”的办学宗旨,坚持“团结、勤奋、活泼、创新”的校训,坚持“多科联动、多育互动、多元整合”的办学特色。坚持育心、育智、育美、育体师生共同成长的培养目标,努力创设特色、人文、平安、绿色的校园。学校有一支精良的师资队伍,现有高级教师45名,其中市级教学骨干教师2名,区级教学骨干4名教师,区级兼职教学教研员12名。并具备较强的科研实力,长期承担或参与国家、市、区级多项重点课题研究工作。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JIP”实验和北京市课程教材改革实验,是北京市市级新课程课改实验基地。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坚持以师生的发展为本,以质量求突破,以师德建设为抓手,求实创新,开拓进取。优美和谐的校园、精细化的管理、精良的师资队伍、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使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焕发出勃勃生机。学校在主体教育、艺术与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以及新型的学习方式的研究上突显特色,在各项工作中均取得骄人成绩:连续被评为市教科研先进校、市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单位、市健康促进校、市文明礼仪示范校、全国红旗大队及东城区素质教育特色校和校本课程先进校、北京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单位等,此外,我校还是北京市篮球项目传统校,并长期承担或参与多项国家、市、区级的课题研究,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 学校以教师成长为本,通过专家引领、校本教研、骨干辐射、星级评选、课题研究,为教师搭设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建设了一支素质精良的师资队伍。与此同时,更注重为学生营造可持续成长的环境;坚持激发兴趣、全面发展、强化特长、培养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为载体,教育、教学相结合,从小事入手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养成习惯,为其一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德育与教学的多元联动,寓德育于教学之中为学生成人奠基;寓教学于科研之中为学生成才铺路,使整合资源发挥最大的教育效能。 学校本着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着重学生的常规教育培养,打造学校德育特色。一系列活泼、生动、隆重的特色活动,培养了学生们良好的品质,同时也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 教学质量既是学校的生命,也是人民教师自身价值的具体体现,更是办人民满意学校的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才能实现。因此全面提升和一小教学质量,促进和一小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学校战略性的、全局性的目标。 二、校园文化建设: 我校一直把校园文化的建设放在学校发展的首要位置,学校在教学楼内开辟了许多文化角,在建立“英语角”、“古筝角”、“篮球角”、“静心角”的基础上,结合教育特色,我们又进行了“小篮球文化走廊”、“我心中的奥运明星手印墙”、“小篮球博物”、“操场体育主题画”“自然科学风情廊”、“老北京风情角”等建设。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我们渗透了奥运、礼仪、人文、平民化等等多种教育元素。 走进校园,宁静、温馨、和谐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办公室和教室的门牌分别是教师和学生的合影和座右铭,走廊两侧的墙壁上展现的是学生参加活动的英姿,热情奔放,活力四射,墙壁犹如一面镜子,帮助学生自我欣赏、自我反思、自我教育。 在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我们还非常注重对学生行为文化的引导。我校举行了“同心牵手同一家园”校园垃圾分类工作启动仪式,国家环保总局、市区管委、东城区委、环卫局、区教委领导参加了此次活动,我校成为在北京市最先实施校园日常垃圾分类的学校。 在学有特长,全面发展的倡导下,和一小的学生正在由浅入深的不断地追求着精神文化。学校现已形成闪电篮球队、古筝队、管乐队、合唱队、小茶人、书画、围棋、计算机、幸福鸟剧社、快克鸟舞蹈队等社团。 创建学习型校园,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学习成为学校文化,让学习伴随和一人的终身,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学校通过不断的学习,创设了人人、事事、时时、处处重视学习的浓厚的学习文化氛围。“终身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全面发展,才能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理念,更加深入教职工之心,使学校创建北京一流学校的脚步更加坚实。 现在我们每个和一人都憧憬和描绘着学校美好的未来,现在我们和一小正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和一人厚积薄发,和一小蓄势待发;我们为学校的腾飞,时刻准备着! 希望和一小是您为孩子选择的一所和谐、快乐、健康成长的乐园。 三、交通便利: 学校北邻和平里北街,东靠和平里东街,南挨地坛公园。 学校大门西侧距地铁5号线“和平里北街站”仅50米。 学校沿途大巴、公交车向北可直达北三环、四环,交通畅通,十分方便。(公交线路104,125,119,62,117,674,684,13,116等均可到达。)
我校建于1956年,地处东城和朝阳交界处,占地面积5042平方米,校舍由教学楼、楼后和操场两侧两排平房、操场三部分组成。现有标准教室15间、专用教室8间,另设图书室、卫生室、大小会议室和一间一百平米的电化教室。
2010年12月23日,丁香胡同小学正式更名为汇文一小。今后,这所小学将与汇文中学开展深度联盟,部分学生毕业后有望避开小升初环节,直升汇文中学。 丁香胡同小学(原北京汇文一小)始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汇文学校几经发展、变迁,1918年汇文大学部与华北协和大学合并为燕京大学,迁到海淀区今日北京大学的校址,原校址留给汇文小学和汇文中学。之后保存下来的校址于1978年正式更名为丁香胡同小学。 丁香小学是一所具有130余年历史的老校,最早是“美以美教会学校”,六十年代曾是享有一定声望的寄宿制小学。1998年经市教委批准,丁香小学正式恢复寄宿制。目前学校有27个教学班,910名学生。近年来,学校十分重视校园环境及教育教学设备等硬件条件的建设与更新,建有多媒体、计算机、语音、电教、电子琴、舞蹈、劳技、乒乓球等专业教室。与此同时,学校还培养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优秀教职工队伍,并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方面取得了好成绩,使百年老校不断焕发勃勃生机。
东城区和平里第二小学位于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和平里南口。近些年来,我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受到了社会、家长和学生的好评。 学校具有明确的办学方向,我们的办学目标是:把学校办成人民满意的,具有特色的现代化精品学校,使学生全面发展,学有特色。我们的校训是:文明、健美、求知、创新。学校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思想,以求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学学校张校长事业心、责任感极强,具有改革、创新的意识,提出了“管理重在服务,师德贵在尊重”的教育管理思想。我校拥有一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35岁以下的专任教师100%取得了大专学历,其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16人,还有多名教师正在进修本科学历。我校拥有东城区教育新秀2人,区级骨干教师4人,“紫金杯优秀班主任”2人,学科优秀教师3人,区级优秀青年教师6人,区级兼职、外围教研员十余人。
和平里第九小学历来以优质的教育教学质量、优秀的服务管理效益、优异的学生学习成绩而赢得家长与社会的赞誉, 办一所“人民永远 信得过的学校”是我们的办学宗旨。 和平里第九小学自1968年建校以来,从七个教学班,十五名教师,发展到现今三十一个教学班,八十一名专职教师,是一所规模大、设备优、信誉高的学校。 和平里第九小学拥有一支教学出色、教育有特色、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培养出大批德才兼备的学生,深受各界人士好评。学生桃李天下在各自的岗位体现九小的教育光辉…… 四十年来,学校不断涌现出大批教育新秀、师德标兵。优秀园丁、紫禁杯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更是扎根基层。数百篇教育教学科研论文荣获全国市区级奖励,学校多次承担国家级重点课题研究。作为一所具有良好声誉的学校,积极扩大对外交流理所当然。学校与日本教育界同行建立良好关系,共同商讨国际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东城区和平里第九小学是一所“人民永远信得过的学校” ,它将肩负着塑造下一代灵魂的重任,在育人的大道上突出特色、全面发展、科学创新、与时俱进。
东师附小现有教职员工50人,20个教学班,学生600人.学校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多年来以坚持指标、’重视治本、全面发展、办有特色为指针,高奏教育教学教书育入主旋律,努力把学校办成育人的圣地,学生的乐园。学校工作思路: 以学习为动力、以变化为起点、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灵魂、以进步为标志,把学校办成让学生成材、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一流学校。根据国家统一安排,学科课程设置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术、自然、音乐、社会、劳技、写字、听说、计算机、科学等课程。我校努力打造“小班精品校”的品牌,使东师附小的学生成为有良好习惯的健康少年,爱学习、会学习、爱锻炼 、会锻炼、爱生活、会生活,使学校成为家长放心、满意的学校。
新怡小学位于东城区新怡家园9号,2008年9月1日建成使用。自建成之日起,一直作为前门小学走读部校址,其他学校信息可查阅前门小学信息。前门小学现两址办公,寄宿部位于崇文区西河沿甲211号。
体育馆路小学是一所拥有50多年历史老校, 2009年9月搬入新校址,翻开了学校新的篇章。新校坐落在古老的天坛公园东侧,新装修后的校园环境优美,硬件设施齐备。有一支团结合作的教师队伍。现有26个教学班,800余名学生。伴随着教育的改革,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赋予教育新的内涵,学校焕发着勃勃生机。体育馆路小学以“真诚做人,科学做事”为校训。在推进素质教育的探索中提出“每天都快乐,每天都进步”的办学理念,形成学生、教师、家长三方面的快乐与进步,逐步实现“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搭设师生成长的平台,形成科研兴校的强势,彰显科技教育的特色,创办孩子们喜欢的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多年来加强科技教育,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环境等多方面强化科技教育,使科技教育氛围浓厚,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探索精神,教师层面除了加强科技方面的教育外还要研究教育教学的科学方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设舞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取得了北京市科技示范校等称号。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