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佳学校创建于1993年,隶属于汇佳教育机构,是一所充满现代气息、追求创新、高质量、高品位融合国际先进文化和教育思想的学校,具备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上乘的教育条件。学校环境幽雅,空气清新,管理规范有序。 汇佳学校是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十二年制,中外籍学生同校就读的 全寄宿私立学校。现有75个教学班,中外籍学生2000余人,其中来自14个国家的外国籍学生200多名,中外籍教职工500多人,是北京市规模最大的一所私立中小学。学校理念领先、硬件领先、管理领先、师资队伍、教育质量领先,是“全国先进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北京市提名校,是北京市教委批准进行教学综合改革实验的学校,是北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俱乐部成员校,也是北京市第一所可以招收境外外籍中小学生的私立学校。是“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北京市“阳光心语示范创建校”,北京市“花园式单位”。经过十年的积累、沉淀,凭借令人瞩目的教育成果,汇佳在国内外已小有名气。
北京一师附小于1957年建校,至今已有46年历史了。学校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教学楼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学校共有25个教学班,1119名学生;学校共有教师75人,中学高级教师3人,小学高级教师45人,市级骨干教师4人,区级骨干教师14人,高研班学员5人,研习生7人。 学校环境优美,设备先进。拥有现代化的具备学科特色的12个专用教室,建有校园网、闭路电视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室、演播室、多功能厅、生态走廊以及铺设塑胶跑道和人工草坪的操场。 学校走科研兴校之路,坚持快乐教育实验研究,有鲜明的办学特色,享誉全国,是素质教育的成功模式。 学校的办学思想是:"整体、乐学、创新、发展。有“进取、团结、奋发、奉献"的教风。 学校的办学目标是:让附小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乐园。附小的校训是:文明、健康、勤奋、活泼。 快乐教育是以儿童愉快发展为本的教育,它强调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生动活泼发展和持续发展。 快乐教育特色在学生身上的体现是“六乐”: 乐于读书,勤奋为乐; 乐于服务,助人为乐;乐于锻炼,健体为乐;乐于交往,合作为乐;乐于参与,实践为乐;乐于开拓,创新为乐。 多年来,学校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北京市校园文化示范校、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北京市体育达标先进集体、北京市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体育达标先进单位、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单位、全国现代信息技术实验校。 目前我校正朝着国际化、人文化、科学化、生态化的办学目标迈进。
石油附小位于海淀区学院路20号,占地10578平方米,东邻八达岭的高速公路,西邻学院路, 地处著名的北京八大学院文化圈。始建于1957年,1966年后隶属于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具有优良的校风和较高的教学质量,在周边地区具有良好的声 誉。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使学校的规模不断地扩大与发展。现有55个教学班,学生2400余名,教师120名,有海淀区学科带头人、海 淀区骨干教师11名,东升中心学区带头人10名。在海淀区和北京市均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是一所具有较大办学规模的六年制全日制公办小学。 占城市建设与科技发展之先机,学校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与教学环境,在设施、设备的更新及硬件改造 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自然实验室、音乐教室等诸多专业教室,做到了班班都有多媒体,为学校特色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孩 子的智力成长与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创造了宽松自由的氛围。学校荣誉 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海淀区课改先进校、海淀区教学管理先进校、海淀区德育管理先进校、海淀 区课堂德育先进校、海淀区科技先进校、海淀区艺术教育先进校、海淀区课外活动先进集体、海淀区优秀少先队大队、海淀区爱心行动先进集体、海淀区校园文化先 进校、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教研室中心实验校。
朝师附小有着近50年的办学历史是北京市朝阳区教委直属的重点小学,学校分设本部、寄宿部和望京分部。校长齐振军,书记穆英。学校实行专家办学,名师执教,环境育人,全面创优。 学校教学设备先进,专业教室齐全:拥有北京市一流的动物标本室、音乐教室、计算机房、语音教室、美术教室、风雨操场等。学校建有北京市第一条体育运动走廊。 朝师附小的办学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以师育生、以境育生、以生育生”的办学思路,培养具备健康的心理,健康的身体、扎实的知识、广博的见识、学习的能力,发展的潜力的合格小学毕业生。 几年来,朝师附小获得北京市教书育人先进校、北京市德育先进集体、首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陶西平副主任为朝师附小题词:“教育改革的典范,优秀人才的摇篮”。
学校建设面积1.34万余平方米,将设24个教学班,可容纳720名学生。学校于2012年5月完工,9月正式开学。学校采取就近入学的原则,主要接收金茂府小区的适龄儿童。首次招收的一年级四个班的学生已全部报到,一年之后将招收其他年级学生,预计3年内一至六年级全部招满。 实验二小朝阳分校坐落在大郊亭桥西北侧,为小区配套工程。与郊区名校“挂牌”办分校输出管理理念和师资培训不同,实验二小分校与实验二小为“捆绑式”发展,李烈任分校校长,老师分别来自实验二小本校和全市聘任,分校相当于本校的一个校区。这种分校、本校校长一人当的“捆绑式”运营模式在全市目前只有15所学校。 北京实验二小目前拥有特级教师、高级教师20余人,是北京市师资力量最雄厚的学校之一。朝阳学校与实验二小本部实现“捆绑式”发展,相当于本部的一个校区,校长由实验二小副校长担任,本部将派出骨干老师到分校定期任职,还有一部分聘任师资由校长亲自选拔。 实验二小朝阳学校建筑标准完全参照“国家绿标三星”以及美国“LEED-SCHOL铂金”双标准最高等级原则进行设计与施工,是我国第一个通过美国建筑环保认证LEED的校舍。所有建筑材料都选用国际高标准绿色产品,确保学生上课空气环境的纯净健康。整个学校呈现四合院式格局,教学用房依次排列,动静分离。中心庭院与南北侧退台式下沉庭院的设计,既利于地下室的采光通风,又为课间学生的娱乐休息提供了安静的空间。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建校于1953年,至今已有50年历史。现有18个教学班,670名学生,70%为教职工子女。 面对激烈竞争的二十一世纪,我校坚持 “以人为本,基础为重,兴趣领先,全面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我们始终坚持全面育人的教育方针,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以科技教育为特色,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坚持立足课堂教学,重在学生参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小班教学是我校的特点。由于校舍条件的限制,几年来,我们一年级招生均以每班30人为标准,最多不超过35人。从一年级开始,即实行分科教学。教师得以精心钻研,也有更多的精力关注每一个学生。 长期坚持科技教育是我们的特色。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利用理工大学的资源优势,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科技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科技发明和创造精神。由于科技教育效果明显,富有特色,我校连续六年获得海淀区“科技教育先进校”的荣誉称号。 为了学生健康成长,我们重视体育和美育工作。除正常的体育教学工作和集体体育活动外,我们利用我校特有教师资源优势,开展了学生喜欢的轮滑运动,并将此项运动成功引入课堂教学。现在,我校绝大多数学生学会了轮滑,这对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质起了很大的作用。我校的轮滑运动队多次在全国、市区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经过数年的实践和探索,我校学生的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强,学习兴趣浓厚,知识面较宽,思维敏捷,踊跃参加各种活动。几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北京市“迎春杯”数学竞赛,每年都有数人获得优胜奖。2002年1年,我校学生在参加各种活动共获得各种奖励580多项,其中市级以上奖励91项。毕业生去向较好,2002年的140多个毕业生,只有30人参加了电脑派位,其他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测试,以各种特长升入理想的中学。 党的十六大,将为人民服务写在了教育的旗帜上,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了党的教育事业,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要继续努力,使学校工作更上一层楼。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地处市中心,毗邻繁华的王府井大街。学校始建于1864年,由美国基督教会公理会创办,定名为“育英”学校(男校),在京城享有盛名,成为当时官商子弟首选学校。许多艺术、体育、科技界著名校友驰名中外1952年归为国有,成为公立学校,其小学部更名为灯市口小学。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现任校长王岚,数学特级教师。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时淑英,中高职称。学校现有43个教学班,在校生1685名,教师 145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7人,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的78人。学校占地总面积7630平方米,建筑面积12629平方米。设有20多个专用教室,并巧建 “立体操场”,拥有1050平方米防风雨楼顶操场, 1450平方米地上塑胶操场,2200平方米地下篮球馆,构成颇具实用性的立体活动空间。
北京市天通苑中山实验学校是由民革中央创办,东方剑桥教育集团投资主办,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现代化学校,是集团所属的十八所学校之一。学校位于北京市亚运村北天通苑四区。花园式的校园环境,一流的办学条件。学校拥有游泳馆、多功能体育馆、塑胶运动场、一流的理、化、生实验室,现代化语音、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学校有钢琴房、电子琴房、形体教室及美术、音乐、科技等专业教室。学生可寄宿,可走读。学校为寄宿生提供优良的食宿条件,每天三餐两点,由专职营养师设计食谱,以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学生公寓每间4人,内设空调、电话、卫生间, 24小时热水淋浴。精心精细的生活管理让家长放心,时时刻刻的生活育人伴学生成长。 2005年至2009年连续五年在北京市中小学生科技英语创意大赛团体比赛中夺冠。2009年获团体特等奖,并包揽"团体创意奖"、"优秀科学实验奖"、"优秀服装道具奖"、"优秀编剧奖"四个单项奖,是参赛的四十多所中小学中唯一的"大满贯"。这充分显示了我校"英语学园"的办学特色。学校非常重视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从2003年开始参加全国青少年计算机YNIT考试,获多枚金牌。2010年参加海淀区计算机知识技能和"世纪杯"计算机竞赛,学校再获团体一等奖。 语文、数学、英语三大核心课程,以优质、高效为宗旨,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保证基础知识扎实领先。学校实行"免试荣誉证书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期末参加东城区统一测试,历年成绩均居东城区前列。 在高质量完成国家教学计划的同时,开设了奥数思维训练课、古诗文诵读课、读书课、形体课、武术课等校本课。同时还有30多种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乐器类、科技类、艺术类、体育类等兴趣选修课。 剑桥少儿英语-----确保外语综合能力突出 从一年级起开设剑桥少儿英语课、外教口语课,五年内完成剑桥少儿英语的全部考级(达到初中二年级水平)。 奥数思维训练课---实现智力水平超越发展 一至六年级开设奥数思维训练课,开拓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实现智力水平的超越发展。 艺、体教育----立足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学校倡导"健康第一"。除了按国家计划开足课程,每天保证"阳光60分"体育活动。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体育节,进行足球、跳绳、踢毽子等比赛。校园文化艺术节一年一届,艺术教育硕果累累。
西城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始建于1953年,迄今已有56年的历史。在其不平凡的创业与发展历程中,附小实现了多次成功的跨越。附小的前身是石油部北郊子弟小学,七十年代改为十年一贯制学校,八十年代改为西城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九十年代末改为九年一贯制学校,2005年9月又恢复了原来的校名---西城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无论学校怎样变迁,但学校专注教育、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未变;扎实高效、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不变;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办学特色不变.因此学校在各方面成绩喜人,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 学校目前是一校两址(南址:六铺炕,北址:阳光部),拥有48个教学班,1809名学生,110名教职员工。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名,小学高级教师61名,市级骨干教师6名,区级学科带头人11名,区级骨干教师17名,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6名。 学校本着“促进师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理念,在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发展的同时,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三个习惯的养成。即:让学习成为习惯,让文明成为习惯,让健康成为习惯。使学生的潜能在学习、活动、锻炼中得以挖掘,学生的个性在参与中得以完善。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提出了“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采用适合学生的方式,以知识为德育教育的载体,将学科育人落实到教学各个环节”的要求,做到教学育德,活动育德,评价导德,管理促德的德育工作原则,强化了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强化了所有教师的德育意识,强化了所有人员德育管理的责任。 在和谐校园的氛围中,教师们积极进行着教育科研的研究,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力图达到“教”为“学”服务的目标。在教育这块沃土上教师们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市、区级评优课中有35位教师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有200多篇论文获得国家、市、区奖项,有近百篇文章发表在各级刊物上。 在老师辛勤的培育下,附小的学生不但参与意识强,而且在各种科学文化活动中都有上佳的表现,体现了学生良好的素质和学校成功的培养。据不完全统计,在近三年中,西师附小的学生在各种比赛中共获区、市及全国三等奖以上的高达700多人次。曾获西城区体育团体总分第一名,在全国每年一届的“春蕾杯”小学作文竞赛中,我校学生多次荣获一、二等奖。连续多年的区合唱节取得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学校连续四年被评为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北京市体育传统优类校,北京市百所课间操优类校,北京市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北京市“红十字”先进集体,北京市小黄帽路队制先进学校,北京市“星星火炬”大队,全国“手拉手地球村”先进学校,西城区法制教育先进集体,西城区平安校园,西城区交通安全先进学校,西城区科技示范学,西城区红旗团支部等。 时光如白驹过隙,西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已走过了她灿烂的五十六载春秋。而今北京西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在全体师生的美好祝愿和共同建设下,愈显生机和活力,焕发出耀眼的青春光彩。相信她必将从灿烂走向辉煌。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注重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职工的思想建设,坚持每周三例会的政治业务学习制度。每学期要求每位教师摘记政治业务学习笔记;青年教师每学期都要进行一定数量的硬笔和软笔书法练习,并结合教学实际写出教学随笔为了尽快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学校进行专门的培训,并开展三个一达标活动。随着2008年的临近,学习英语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从2001年就开始利用每周三的例会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市民英语100句,为教师们创设一个学习英语的氛围。由于领导的重视,加上教师们自身的努力,现在我校在职教师95人,其中本科毕业教师11人,占教师总数的11.6%;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有59人,占教师总数的62.1%。我校现有市级骨干教师1名,区级骨干教师7名,中心级骨干教师22名。 近年来,我校有1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被评为全国师德标兵,有126篇教师的论文获国家级奖励,有68人次获北京市的各种奖励,420人次获昌平区各种奖励。我们的学生也取得了极为可喜的成绩,刘宇同学曾被评为“北京市十佳优秀少先队员”;赵艳如、刘梦阳被评为“昌平区十佳优秀少先队员”;每年都有相当一批学生在全国、北京市、昌平区、中心的作文、书法等各种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正是有了各级领导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才使我们的学校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在探索素质教育的途径中,我们会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的教学结构,按照“诚实、勤奋、守纪、健美”的校训去做,使三街小学成为一所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高质量学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