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中心小学,地处昌平南大门,紧邻京昌高速公路,与海淀区接壤,属城乡结合部地区。 所辖三校二园,即:第二小学、第三小学、(中心校)回龙观小学、中心幼儿园、回龙观幼儿园。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951名学生,361名幼儿。教职工总数101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78人,占教师总数64%;小学高级教师40人,占教师总数33%;35岁以下青年教师92人,占教师总数75%。 办学条件,回龙观小学、达到基本标准;第二小学第三小学达到较高标准;幼儿园在农村乡镇中处于一流。学校始终以“办学一所,育才一方,影响一方,为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健康发展培养人才提供智力支持”为己任;以“硬件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为奋斗目标;在“全面发展打基础,个性发展有特长”办学理念指导下,建立平等、和谐的人文环境,构建“合作、情感、激励、赏识、成就”五种管理策略。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确立“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发展的主人”这一办学特色。使素质教育在我中心得以全方位实施,使""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
北京景山学校创办于1960年。它是一所专门进行城市中小学教育试验的学校,是全国和北京市的重点学校,联合国教科文亚洲教育更新计划联系中心之一。1983年9月,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北京景山学校位于北京东城区灯市口大街,校园占地32亩,建筑面积33000平方米。学校在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建设了高标准的运动场馆、实验室、计算机房、图书馆、专业教室及演播系统。建立了面向全国中小学的远程教育网。学校现有小学至高三12个年级,在校生2400人,教职工243人,特级教师6人,中学高级教师74人。 景山学校一直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特别是1993年迁入新校舍后,在有条件发展校园环境情况下,学校从领导到职工对校园环境有了新的认识:校园环境是一门课程,是体现素质教育和学校特色的新型课程。校园环境课程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它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从校园环境课程中会受到教育,提高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增强社会公德意识。 开发校园环境课程,是指校园的物质环境、学习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属于显性的课程的校园的物质环境,学校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包括学校的教学环境、实验环境、体育运动环境、辅助教学环境和合理的人文环境。小学共设有5个年级,每个年级4个班,均不超过50人,直升中学.中学共有4个年级,每个年级4个校内(普通)班,一个外招数学特长班.高中3个年级,每个年级4个班.3.4班为初中直升班,1.2班为外校班.现开设了北京景山学校北校区,班级增加到初中每年级7个班。
北京市育英学校位于海淀区万寿路西街,占地面积85248平方米,建筑面积51648平方米,是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全日制学校。现有126个教学班,5000余名在校生,400余名教职员工,是一个既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又具备现代化教育设施,注重素质教育的育人基地。 学校历史悠久,她的前身来自延安,1948年11月7日正式建立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多年来,学校一直受到党中央和革命前辈的关怀,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以及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先后为学校题词,“好好学习”是毛泽东主席一九五二年“六一儿童节”为学校的题词,胡耀邦同志亲笔题写了学校校名。 学校环境优美,气势雄伟的综合教学楼,错落别致的建筑群,绿茵的草地,郁郁葱葱的果园,由百名中外名人种下的100颗银杏树的“世纪之林”,已长的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构成了优雅的育人环境。 学校设施先进,教学设备现代化程度高,设有图书馆、闭路电视台、网络服务中心、计算机房、多功能教室及各学科专业教室;各班教室均配备计算机、数字投影、实物展台、录音机;各教研组办公室均配备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所有计算机均已联入北京市教育信息网络。此外,学校建有国际标准的室内游泳馆、篮球馆、健身馆、舞蹈室、羽毛球馆;以及由德国进口塑胶跑道、进口人工草坪构成的国际标准400米田径场。 学校生活五彩缤纷,现有金帆管乐团、合唱团、舞蹈队、体育运动队等各项课外活动团体。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和运动会使学生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 学校有一支富于奉献精神,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教育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特级教师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8 人,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50人,获北京市紫禁杯荣誉称号的班主任9人。全校教师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教育教学成果显著。近几年在海淀区课堂教学竞赛中,我校教师分别荣获高中语文、英语、数学一等奖、高中历史二等奖;初中英语、物理一等奖,初中语文、数学二等奖。小学语文、英语、思品、音乐、书法一等奖。 面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学校的指导思想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尽可能快的提高,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多渠道多方面成才。学校中学部教学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历年来均有600分以上的高分学生考入清华、北大、人大、中国协和医科大、复旦、北邮、北航、理工大、北广、北师大、南大、厦大、政法、中戏、上戏、中音等重点大学。对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一视同仁,根据学生情况,加大辅导力度,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学校小学部确立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办学宗旨,提出了“突出双基、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的16字办学方针,致力于建设素质教育基地,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学有特长,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近年来学校不断创新发展,教育教学成果突出,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中学部和小学部分别被海淀区评为“高中示范校”和“素质教育优质校”。2006年学校被海淀区政府授予“和谐先进校”称号。此外,学校还被评为全国红领巾示范校,市区级环境教育绿色学校,课改先进校,德育先进校,教育科研先进校,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阳光新雨工程示范校,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先进学校,美育先进校,艺术教育先进校,电化教育优类校,科技示范校,艺术传统校,青年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实验学校,并荣获区先进教育单位称号。 在周边的众多普通学校中,育英学校努力在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起到示范与辐射作用。我们愿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发挥优势,为海淀区和北京市的教育,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具有育英特色的优质教育服务,为走进育英学校的每一个学生能够健康、和谐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热烈欢迎同学们到我校就读。
北京市光明小学,系原市属重点小学,现有50个教学班,2100名学生,160多教职工。学校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俱乐部成员”,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实验基地”。现今,光明小学为三址办学,逐步形成了集团化的办学模式。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探讨中,自96年提出“我能行”教育,在学生、教师、家长三个层面,从管理、教育、教学、家校协同诸方面,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为重点,全面育人,建构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新型育人模式。 光明小学在“我能行”教育中,总结出八句话,即“相信自己行, 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 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争取明天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在学生教育中强调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给予学生“十项权力”;承认学生的差异,提出“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就是成功;巧用激励原则,相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光明小学注重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整体导课堂、兴趣贯课堂、练习进课堂教改思路的探索”,“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研究”,“关于学生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探索”。总结出“我能行”课堂教学特色:更新观念、倡导多元;尊重主体,强调过程;鼓励参与,重视体验;突出载体,强化育人;积极评价,促进发展。
2003年,陈经纶中学进行了集团办学模式的大胆探索,创办了九年一贯制分校——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成为朝阳区唯一一所从小学到高中探索十二年贯通教育的名校。 嘉铭分校位于北四环小营以北500米的嘉铭桐城小区内,占地30余亩,建筑面积12525平方米.建设规模为36个教学班,能够接纳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九年级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各个年龄段的学生,是一所校园环境优美、教育教学设施先进,师资队伍过硬,教学质量一流的现代化都市学校。 嘉铭分校现有教职员工75人,其中专任教师63人,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90%以上教师具有在相应教学岗位工作四年以上的经历,教师的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有着丰富的教科研改革的经验,大多在以往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担任过市、区、校级骨干和各学科的带头人,是一个崇尚事业,热爱学生,肯于奉献,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团队。 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作为一所具有80多年历史的陈经纶中学——北京示范校的分校,应该说它延伸了陈经纶中学的教育平台,努力地在为学生打造一个从小学到高中的12年贯通的教育模式,并且在努力地创设更充分、更完善、更生动的受教育的条件,让在这里就读的中小学生得到最好的呵护,受到最全面的、最优质的教育,因为在这所学校除了它的数字化程度及教学硬件是一流的之外,重要的是我们能够把总校张德庆校长提倡的个性化教育落实到位。让嘉铭分校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我能学、我能想、我会做、我会创、我能行”的优秀毕业生,为每一位学生能够进入未来学习化的社会,奠定丰厚的基础。 我们将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和落实素质教育,全面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建设个性化的学校,成就个性化教师,培养个性化学生方面将办得更加具有特色。我们要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办学条件领先、育人环境优雅、师资队伍过硬、管理方式科学、教育质量一流、示范作用显著、参与国际交往、讲究以德和依法治校的朝阳区北部地区的名校。
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小学成立于2005年,地处昌平区最南端的天通苑大型社区内,是区教委直属的一所公立小学。教职工共66人,学生共938人,学校占地面积2949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74平方米,建有一个现代化的标准综合性体育场,学校共有26个教学班,班班都配有多媒体电子白板,并设有学生计算机教室、舞蹈教室、陶艺教室、合唱教室、国画书法教室、图书阅览室等12个专业教室。 建校五年来,学校秉承“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不让一个学生厌学,使学生喜欢学校,喜欢老师,喜欢学习;让学生成为发展的主人的办学理念,以办现代化学校,育现代化人为办学目标,努力营造现代教育氛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乐园。”
昌盛园小学坐落在寸土寸金的昌平科技园区,占地面积1365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455平方米,是昌平区委区政府为全面落实科教文主导战略,创建“三个首选之区”而重金打造的现代化标志性学校。学校前身是昌平区师范附属小学,从1930年建校至今已走过75个春秋。 昌盛园小学现有35个教学班,1700名学生,除完成计划招生以外,还解决部分驻昌平大专院校、机关部队、公司企业的子女入学问题,社会效益良好。教职员工共126人,一线任课教师100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共有98人,占任课教师的百分之九十八;其中小学高级教师54人,占任课教师的百分之五十四。学校坚持以质量为中心,强化“服务意识”,注重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市、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一支政治过关、业务过硬、勇于创新、具有先进理念和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方法的新型教师队伍,已成为昌盛园小学向更高层次攀登的强有力的基础。 昌盛园小学一贯重视对学生能力培养,智力的开发。始终坚持“为师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强化服务意识。逐步形成了“以人为本——搭建教师自主发展平台;全面育人——创造学生健康成长空间”的办学风格。并以“把学校办成学生欢迎、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昌平一流、北京知名的标志性、示范性学校”为学校的发展目标。 昌盛园小学的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怀,取得了辉煌的办学业绩,连年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表彰。曾获得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电化教育优类校、课程改革先进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先进学校、优秀少年军校、文明昌平人优秀集体等多项荣誉。
三街小学是昌平区城北中心最大的一所完小,它座落在昌平东、北环城路的内侧,占地面积6516平方米,教学楼建筑面积4420平方米;另外还有楼前、楼后11个平房教室。虽然我们的教学设施并不先进,但我们却为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创设了最好的条件。 楼前绿化带四季常绿、充满生机,操场西侧一排整齐的杨树,东侧大黄杨绿化带将操场与甬路隔开。学生们可以在两个专用的音乐教室中,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在可以容纳48名学生的自然实验室中,探索自然的奥秘;课余时间,还可以坐在图书室,在书的海洋中遨游,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在计算机房,学生们能够学到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 三街小学规模较大,现有3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共有1693名。在这个大家庭中,每天114名教职工为孩子们服务。我校注重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目的,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办学思路上,从学校实际出发,以“合格加特长”为基础,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重点创设学校特色。每年我们都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定期开展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英语节等活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办学机制上,以“改革、求实、求新、求活”为宗旨,逐渐形成了“敬业、爱生、严谨、求实”的作风。
汇文一小(原丁香小学)是一所具有130余年历史的老校,最早是“美以美教会学校”,六十年代曾是享有一定声望的寄宿制小学。1998年经市教委批准,丁香小学正式恢复寄宿制。目前学校有27个教学班,910名学生。近年来,学校十分重视校园环境及教育教学设备等硬件条件的建设与更新,建有多媒体、计算机、语音、电教、电子琴、舞蹈、劳技、乒乓球等专业教室。与此同时,学校还培养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优秀教职工队伍,并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方面取得了好成绩,使百年老校不断焕发勃勃生机。 学校坚持以师德建设作为治校之本,在老师们身上能体现出敬业、爱生、创新、奉献的“丁香精神”。学校办学成绩突出,得到社会赞誉。曾获得市级“教书育人全面发展”奖、市级“办有特色先进校”称呼、市级“师德先进单位”、市级“德育先进集体”奖。 学校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走科研兴校、科学育人的教改之路。学校承担市级科研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的研究,曾两次在市里召开现场会。汇集教师科研成果的《丁香之路》一书已发至全市各小学。学校曾荣获“北京市小学德育改革实验工作”一等奖,市级“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称号,科研成果曾获国家级、市级、区级奖励。 在教育科研中培养锻炼了教师,他们治学严谨、教书育人、创新工作。目前,学校有7名教师获得中学高级教师的职称,1名特级教师,2名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13名东城区学科优秀教师。 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教育指导思想,并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学校除开设市统一课程外,还从一年级开始加强英语、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为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学校成立了管乐团、合唱团、绘画、科技、计算机、英语、乒乓球、围棋等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特长。近年来,学校已有300人次的学生在全国、市、区作文比赛中获奖,200余人在市、区科技、文体类比赛中获奖。学校积极培养学生动手创造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活动,曾荣获“北京市科技示范校”奖。学生舞蹈也获得了“北京市艺术节比赛一等奖”的好成绩。 学校教育活动丰富多采。1996年在全国率先开展“我和叔叔阿姨同升旗”活动,推动了《国旗法》的执行。坚持数年的“让校旗插向南北极”活动,让丁香小学的校旗、年级旗成为飘扬在南北极的中国第一面小学校旗。 在迎接21世纪教育改革的今天,全体教职工正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向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方向做出不断地探索和努力,我们将以自身的智慧与才华、爱心与创新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
育民小学前身是中央财政部子弟学校,1978年由市教育局确定为北京市重点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3905平方米,建筑面积21298平方米,有四座教学楼,设施先进、环境优美。学校现有教职工110余人,学生1700余人,49个教学班。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70%以上的教师获小学高级职称,8人获得中学高级职称,3人获得特级教师称号,市、区学科带头人44人。是一所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在全市享有良好声誉的学校。 北京市育民小学创建于1959年,前身是中央财政部子弟学校。1961年改属市教育局领导,办成干部子女寄宿学校。1974奉命接受外国专家子弟,先后有日本,柬埔寨,老挝,斯里兰卡,意大利、阿尔巴尼亚等九个国家的学生在校就读。1978年由市教育局确定为北京市重点小学。 北京市西城区育民小学是北京市重点小学。学校全部实行小班化教育,提高了学生个体受教育的充分程度。新课改为育民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全校师生在翟京华校长的带领下。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近50年来,培养出科学家、大学教授、著名主持人,体育名将等数千名英才。李鹏同志曾为学校题词“努力学习,增强体质,建设伟大祖国”。学校的校名是赵朴初题写。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