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始建于1962年,是一所集寄宿、走读于一体的具有四十余年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示范学校。目前一校三址。学校秉承“对学生成长负责,让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教育理念,实施人文管理,不断探索育人新途径。形成了以“礼节、礼仪、礼貌”教育为特色的校本文化,培养学生做有教养的文明人;倡导“中国人要懂中国文化,要学习中国文化,要传承中国文化”,开展“炎黄传承”主题教育活动,传承民族精神,传播中国文化;实施开放办学,组织师生走出国门进行文化交流,多次接待美国、加拿大、智利、国际公民教育考察团以及香港、台湾的教育访问,拓展师生国际视野,增强国际理解能力。 北京市呼家楼中心小学万科青青分校现已投入使用,于2004年9月1日正式开学。一至四年级寄宿、走读招生正在进行中! 北京市呼家楼中心小学(本部)始建于1962年,是一所集寄宿、走读于一体的区级示范学校,2003年在全市公立学校中率先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85%以上教师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现有28个教学班,1200余名学生,多年来,学校始终以优秀的教师队伍、优质的教学质量、良好的学生素质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万科青青分校位于东南五环边,交通便利,小区具有良好的人文环境。分校在办学上与本校实行统一管理,由本校优秀教师任教,学校硬件设施先进。一年级将与本校一同开办北师大外研社指定的英语实验班。
坐落在北京琉璃厂古文化街北侧的“北京第一实验小学”,前身是“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创办于1912年,9月5日是她的成立纪念日。原属北京市宣武区,2010年并入西城区。 1987年,在南新华街安平里胡同甲3号,邓颖超同志参加了学校新校舍的奠基典礼,并亲笔题下“重建北京第一实验小学”几个大字。两年以后,新校舍建成。她占地1.2万平方米,拥有三个独立教学区,配有阶梯教室、艺术楼、屋顶平台,建有中孟友好体育馆、体育场…… 2002年,在实验一小迎来她九十岁生日的时候,又一座现代化教学楼拔地而起。新楼占地800平方米,内有标准教室20间,教师办公室4间,内部空调设备、视听设备、网络系统一应俱全。原有的教学主楼装修一新,以自然、音乐、舞蹈、书法、美术、劳动为主题的专用教室也进行了重新布置,给孩子们提供最优美、最方便、最具亲和力的学习环境。 走进以森林为主题的自然教室,处处充满绿色的生机,大树、小草、鸟巢、鹿苑,还有屋顶上精心设计的四季星空,抬头望去,深蓝色的天幕下,无数的小星星眨着眼睛;而在以海洋为主题的教室里,椰树、沙滩、起伏的海浪带来大海的气息,巨大的水族箱里,五颜六色的鱼儿在畅游,漂亮的橱窗里摆放着老师和学生亲手采集制作的海洋生物标本;现代化的电脑教室把孩子们带入无限的数字空间,享受着上网冲浪的乐趣;“习字课堂”里,巨大的歙砚、浓浓的墨香、一幅幅质朴的书法作品,和着幽雅的弦乐,让人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图书馆里,“读童话故事”、“览天下文章”、“访电子网络”、“阅报刊杂志”四个专题阅览区让每个人都能有所收获,孩子们还可以在外语读物选区看到图文并茂的外文书籍画刊…… 在三年前,学校还建成一幢容演播厅、音乐厅、体操馆、乒乓球馆、学生宿舍为一体的文体综合楼以及2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一个更加美丽的现代化校园展示在世人面前。
和平里第九小学历来以优质的教育教学质量、优秀的服务管理效益、优异的学生学习成绩而赢得家长与社会的赞誉, 办一所“人民永远 信得过的学校”是我们的办学宗旨。 和平里第九小学自1968年建校以来,从七个教学班,十五名教师,发展到现今三十一个教学班,八十一名专职教师,是一所规模大、设备优、信誉高的学校。 和平里第九小学拥有一支教学出色、教育有特色、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培养出大批德才兼备的学生,深受各界人士好评。学生桃李天下在各自的岗位体现九小的教育光辉…… 四十年来,学校不断涌现出大批教育新秀、师德标兵。优秀园丁、紫禁杯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更是扎根基层。数百篇教育教学科研论文荣获全国市区级奖励,学校多次承担国家级重点课题研究。作为一所具有良好声誉的学校,积极扩大对外交流理所当然。学校与日本教育界同行建立良好关系,共同商讨国际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东城区和平里第九小学是一所“人民永远信得过的学校” ,它将肩负着塑造下一代灵魂的重任,在育人的大道上突出特色、全面发展、科学创新、与时俱进。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始建于1906年,前身是京师大学堂附属高等小学堂,1923年名为燕京大学附小,1952年为现名,1959年迁入燕东园内王家花园(现校址)。学校占地面积24800平方米,园内苍松翠柏、花木繁茂。一栋呼吸着时代气息的生态教学大楼,与明清古建、欧式别墅交相辉映,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处处充满儒雅气息。 在这浸润着文化内涵的校园中,曾经居住过著名中国文物及传统文化专家王世襄先生,著名历史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主要奠基人翦伯赞先生;著名法学家、法学教育家陈守一先生,著名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理论家何其芳先生。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冰心的亲笔题词“专心地学习,痛快地游玩”已成为学生们的座右铭,中国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亲笔题写的“放飞理想”道出了附小办学的美好愿景。 附小秉承了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良好学风,力求通过民主和谐的学校管理,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以美育人的校园环境,创设宽松充实的学校生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资质和潜能,使之具有良好的品德和个性,身心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为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建设和谐校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走向世界,创办世界一流学校”是我们的办学目标。 北大附小是孩子们驰骋学海、陶养身心的一方沃土,是师生们心灵皈依的生态花园、文化乐园和精神家园。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创办于1954年,是北京市首批重点小学。学校先后荣获“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百佳示范学校”、“北京市最具影响力的小学”、“海淀区素质教育优质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多年来,学校以“创造适合于儿童发展的教育环境”为办学指导思想,创设了适合于儿童发展的德育环境、教学环境、校园文化环境。打造了阳光校园、阳光教师、阳光少年,形成了自主发展的素质教育办学特色。2005年8月以前坐落在人民大学校园内,2005年9月迁至西四环蓝靛厂路,既是人民大学附属学校,又是世纪城社区的配套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现有91个教学班,学生3867人,教职工 241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全国特级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海淀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占专任教师的40%。学校先后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建立了教育交流往来。学校独特并富有深刻内涵的彩虹校门,为孩子们架设了多彩的人生之路;学校有集游泳、球类、专业教室于一体的“水艺芳”体育馆;开放式专业教室的“学术苑”。校园中有由孩子们亲手绘制的百米画廊,有为孩子心理健康成长设置的“聊聊吧”、“动动吧”等。丰富的校园文化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了广阔的天地,被家长和学生称为“蓝天下最美丽的校园”。近年来,学校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着眼,在教学上进行了大胆改革,“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注重能力、提高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基,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创新,锐意打造“负担不重质量高”的素质教育品牌校。创造性地进行一年级闯关考核、学生免考等尝试;成立了“阳光体育中心”“彩虹艺术中心”;开设小语种、艺术、体育等多学科选修课,开展头脑奥林匹克、亲子阅读等校本课程;开展学生毕业旅行、入队植树、采摘、野炊等社会实践活动。在宽松自主的学习氛围下,使学生得到知识教育、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审美教育、健康教育。“人大附小的孩子像孩子。”这是家长考察多所学校给予的评价。学校20年前开展的小学生素质教育综合评价开创了素质教育的先河,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发展空间,使附小的每一个孩子都得到自主的发展,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学校现已成为社会认可、家长满意、孩子向往的一所享有很高社会声誉的素质教育优质品牌学校。
北京市崇文小学是北京市唯一的公立全日制寄宿学校,现有40多年的办学历史,由于长期服务于我国的对外交流事业,学校被评为外交官子弟成长的摇篮。 2003年9月崇文小学借助学校搬迁的契机,整体设计,规划学校发展,学校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思想使得学校以人为本,注重个体在学校中享有发展的欢愉和幸福的人生。 学校提出的全寄宿制学校“以情移情”的办学理念,从每一个寄宿学生的心理感受、成长中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重视师生激情面对生活,关注他人感受的“移情”能力的养成,“用爱、用情、用心做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全体教师对教育事业追求的格言。让崇文的学生学会“用爱、用情、用心面对社会生活,走向社会生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学校办学理念的核心所在。
育才学校是一所具有优良传统的重点学校,也是北京市高中示范校。学校 1937 年创办于延安,第一任校长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地址位于明清两代皇家园林—先农坛内,校园内古建筑群金碧辉煌,苍松翠柏高大挺拔,环境十分幽雅,有古典画家气派与福祉文脉,在大都市中实为办学读书的好地方。 育才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先后为学校题词,对学校的发展给予了殷切的希望。北京育才学校被列入《中国教育大辞典》、《中国名校录》,是一所全国知名的学校。 北京育才学校是由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组成的多建制学校。在校学生 4000 余名,教师 400 名。 12 年建制的教育使学校人文环境独特,学校教学硬件设施已达到一流。所有教室均配备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并有宽带互联网接入。学校教学场地充裕,小学、初中、高中教学楼独具风格,香港知名企业家邵逸夫先生捐助的教学实验楼各项设施先进,具备天文观测等多种功能的科技楼可为学生开展科技活动提供良好服务。
我校位于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地带,是海淀区乃至北京市重点小学之一。学校现有教职工179人,教学班78个,在校学生3000余人。目前,学校已经走过了37年的光辉历程,正进入稳步发展的辉煌期。 围绕“和谐育人”办学思想,学校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明确提出了自己的办学理念和目标系统,即: 学校办学理念:育人为本 、勇于创新、追求发展、服务社会; 学校发展思路:以优质服务、高尚师德、精湛技艺、优美环境,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 学校发展目标:创建管理一流、质量一流、服务一流、环境一流的现代化名校; 教师发展目标:夯实基础、积淀内涵、修身养性、和谐发展; 学生培养目标:德才兼备、学有所长、健康发展。 学校核心任务: 1、深入落实“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2、不断培育“家园式”的学校文化; 3、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 4、积极实践“师生双赢”的办学目标。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北京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单位”、“基础教育系统电化教育优类校”、 “文明礼仪示范校”、“少先队‘星星火炬奖’”、“市民满意度最高的小学”、“海淀教育先进集体”、海淀区首批“小学素质教育优质校”、“ 海淀区和谐校园创建工作样板单位”、“创建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德育工作先进校”、“教学管理先进校”等一系列荣誉。
南邵中心小学位于燕山脚下,昌平卫星城东侧,下辖三合庄、何营、景文屯三所完小,占地总面积达44462.87平方米。全校师生总数963人,其中有教职员工91人,包括一名市级骨干教师,10名区级骨干教师和10名中心级骨干教师,学校共有37个教学班,在校生872人。学校所招募的生源主要来自周围村庄的农民子弟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其中包括本地生386人,借读生486人,适宜开展小班化教学.校园中,优雅的学习环境,先进的教学硬件设施以及一流的师资水平是我校的办学特色。在学校管理中,我校始终坚持“以德治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校园中的一草一木都彰显着人文化、人性化的管理特征。为了不断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学校还强化了“四种意识”(即育人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发展意识),并构筑了“四大工程”(即科研促教工程、名师带动工程、校园形象工程和教育现代化工程)。我校还将办学宗旨定位为: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和谐的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发展。随着卫星城东扩,新区的改建,学校的发展空间还很广博,学校的前景一片光明。
我校是北京中关村科技园核心区著名小学中关村二小的分校,被北京市教委批准为公立走读与寄宿制学校,占地15000平方米,环境优雅。共有57个宽敞明亮并配有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现代化教室;10个近70平方米的专用教室,如电子备课室、网络教室、律动教室等;有近200平方米的图书阅览室,藏书35000多册;有2个近200平方米的专用教学大厅及22个教职工办公室。 学校的学生宿舍宽敞舒适,室内配有冷暖空调,淋浴室装有四季通用的太阳能热水器,宽敞、整洁的餐厅,再加上喷香可口营养丰富的饭菜,保证了学生生长发育的需要。学校还开通了双向闭路电视系统和校园网,每台计算机可24小时连通国际互联网。校园内有标准200米跑道的塑胶操场和完备的体育设施及各种教学、竞技器材。 建校七年来,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46个教学班、在校生近2000人,教职员工160多名的现代化小学。几年来,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团结一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1999年,学校被评为“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2000年被评为“北京市海淀区科技教育先进校”,2001年被评为“海淀区交通安全先进单位”,2002年,学校被授予“海淀区精神文明单位”称号,并获得了“海淀区科技教育先进校”、“海淀区特殊教育先进校”等荣誉称号,2003年,又被评为“海淀区教学管理先进校”、“北京市海淀区红十字先进集体”、“海淀区学校食堂先进单位”。2004年被评为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北京市课程改革先进单位。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双合格”家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以及连续获得的“海淀区小学学籍管理先进单位”、“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北京市家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北京市少先队星星火炬奖”、“ 北京市绿色学校”、“北京市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 海淀区中小学文明形象工程先进单位”、“海淀区德育管理先进校”、“海淀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海淀区国防教育及军训工作先进单位”。 目前我校有区级学科带头人6人,骨干教师5人,中心学科带头人22人,紫禁杯优秀班主任2人,小学高级教师42人,在多年的办学中,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满意率始终在97%以上,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升了学校发展的竞争力和实力。 我校自建校以来即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和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树立“人人是人才,人人都可成才”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在实际工作中关注每一名师生,尊重人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发挥。在教育教学方面,以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为核心,做到各项工作都围绕这个核心而开展,并为其服务,在全体教师中树立并增强服务意识,建立平等、有利于师生交流和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兴趣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 学校以十六大关于“教育创新”为契机,积极开展教育理论、教育体制、教育手段的创新,让创新成为上地实验小学校风的灵魂,成为上地实验小学办学理念和战略思维,成为上地实验小学发展不竭的动力。学校鼓励老师在各项工作中不断地创新,通过不断的创新谋求更大的发展,实现质的飞跃。创新推动着学校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把培养人的素养放在第一位;创新,推动着教学改革,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创新,激励着每一位教师在教书育人中不断反思,日新月异。在上地实验小学,学校的发展和老师、学生的发展有机结合。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有强烈的发展意识,他们同时具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强烈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以此,使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佳的发展。 经过七年的时间,我校成为小区居民信任、爱戴,家长信赖,孩子们向往的地方,在海淀区北片学校小有名气。学生辍学率为零,没有让片区内任何一个孩子辍学流失。另外,我校还接纳安置周边外来人口子女200余人,让他们和所有孩子一样享受受教育的权利。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力争今后,在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培养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走在全区的前列。不仅使上地实验小学成为教学质量高、升学率100%的学校,而且要立志把上地实验小学办成一个:艺术体育特长学校、科技创新学校等具有多种特色的个性化学校,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上地实验小学得到尊严、快乐和发展。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