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中心小学位于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内,创办于1912年,原称依东小学。在近一个世纪的社会变革中,她历经沧桑,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1995年,我校在原百丈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有识之士的共同关心支持下,百丈中心小学从3.5亩的螺丝壳脱颖而出,搬迁至现在的新校址,她占地27687平方米,建筑面积达7615多平方米。1995年——2005年期间共撤并村校10所,实现了规模办学。由于行政区域变动,1995年更名为常州市新北区百丈中心小学,学校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办学水平优秀,科技与乒乓特色鲜明。2000年被评为江苏省青少年科技特色学校,2001年被评为被评为江苏省实验小学,2002年被评为常州市教科研先进单位,2003年被评为常州市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先进单位。2005年获新北区教学质量一等奖。近年来,学校连续被评为常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常州市文明单位,常州市优秀基层党组织,常州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新北区“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我校现有29个班级,在校学生1400多人,教职工77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人,中级职称教师34人,占45.9%,大专学历教师 52 人,大专率70.3%,本科学历教师10人,本科率13.5%。30岁以下教师占54.1%;30—39岁教师占24.3%,市、区骨干教师9人,市教坛新秀、能手5人。现有市区级骨干教师8人,市教学能手、教坛新秀5人。学生在市乒乓比赛中五名学生获一等奖,在省电子技师比赛中十多人获一等奖,在学习方法报上发表文章八十多篇。在市“小哥白尼”知识竞赛中获一等奖,三名学生获江苏省科学小院士称号。学校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环境优雅整洁,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禾苗”气象站、“星星”竹林园、“蕾蕾”果树园、“苗苗”盆景园、科学实验基地等。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秉承了“尊重生命,享受教育”为学校办学理念,以“博爱、笃行”为校训,倡导“尽责、合作、多元” 校园文化。努力构建开放的、动态的、充满生命活力的阳光乐园,让每个教师充分享受教育的幸福,让每个孩子尽情享受童年的阳光,把百小建设为孩子向往,百姓满意,有特色、质量优、信誉好、可持续发展的学校,建设成集人文校园、科教校园、快乐校园、和谐校园为一体的省级实验小学。
江宁区上坊中心小学创办于1933年,于1998年迁建现址。2002年率全市之先完成布局调整,实现"一镇一校"。目前学校占地29680平方米,建筑面积10521平方米,有33个教学班,1507名学生,其中流动儿童708人,占全校学生近50%。在职教职工102人,大专以上学历74人。拥有区学科带头人4名,区骨干教师22名。是一所省级实验小学。近年来,学校重点强化内部管理,抓实养成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凝炼办学特色,提出了"管理精细,质量上乘,特色鲜明,校园和谐"的工作目标。通过全体教职工团结拼搏,务实真抓,使学校各项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学校内部管理逐步向精细化转变,教学质量意识得到普遍增强,学生的养成教育效果显著,各项竞赛活动成果丰硕。学校获得了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南京市绿色学校、南京市科技教育特色普及性学校、南京市无烟学校、南京市优秀教科室等荣誉称号。学生团队多次在省、市、区三模、运动会、鼓号队、英语短剧、合唱节、阳光伙伴等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十二五"期间,学校将重点抓好两项工程:一是抓住"校安工程"契机,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改善校容校貌,全面优化基础设施和教育技术装备,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给予充分的物质保障。二是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潜心挖掘内涵,凝炼办学特色。围绕"和享阳光,融创未来"的办学理念,深入开展"和融管理""和融团队""和融课堂""和融活动"的探索与研究,让每一位师生在发挥个性特长的基础上,相互融合,多元融通,和谐发展,做到生生和融、师生和融、校生和融、家校和融,打好学生的人生底色。为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理想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促进义务教育事业的均衡、协调、持续发展做出我们的不懈努力!
江苏省新苏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位于闻名遐迩的姑苏盘门三景之畔,现为江苏省实验小学。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学校创办于 1913年10月13日 ,初名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附属小学校,校舍租用新桥巷民房,主事杨鄂联。翌年,校舍迁入小仓口原江苏省农业学校旧舍(今苏州胥门内小仓口10号)。1929年,改名为江苏省立女子中学实验小学。1932年江苏省师范教育独立,又改称江苏省苏州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1937年秋,日本侵略军占领苏州,学校停办。1945年12月复校。1949年12月,苏州女子师范改名苏南新苏师范,本校随之改名苏南新苏师范附属小学,接受市教育局和新苏师范双重领导。1953年江苏省成立时再改称江苏省新苏师范附属小学。1968年,因新苏师范停办,学校改由区属,并入胥江辅导区,更名红旗区抗大小学,1973年成立独立支部,改名为苏州市新苏小学。1978年改称苏州市新苏中心小学校。1981年,新苏师范重返原址,学校恢复附小,定名为江苏省新苏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继承并发扬"校风教风学风淳,学生基础实、习惯好"的办学传统,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宗旨,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一推动学校发展的原动力,开展系统的管理与改革研究,致力于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着力培养健全人格。倡导"和谐奋发、求实创新"的校风,"乐教善教、科学民主"的教风,"勤学善思、合作自信"的学风。面向廿一世纪,学校确立了"为每一个孩子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础"的办学理想,以"建成一所与苏州的人文环境和现代化气息相吻合的,传统和现代和谐统一的优质精品学校"为办学目标,以"诚、健、智、礼、和、勤"六字校训为基点,以"阳光校园行动、历史文化名城中绿色学校特色课程体系、校园环境管理体系、家校合作教育社区"为校园生活四大支柱,努力把学生培养成 "文明守纪的小公民,健康乐学的好学生";使老师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谐的人格修养、精湛的教育技艺"。近十年来学校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果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学生基本功扎实,素质全面,习惯好,得到中学校的好评。近二年中共有 400多人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绿色学校"、"苏州市双语实验学校"、"苏州市文明单位"、"苏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 "苏州市平安学校"和"苏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等,2005年被评为江苏省实验小学,2008年通过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评估。2009年,学校有学生1461名,班级34个,教职工103名,其中小学部现有学生1281名,班级28个。教职工中专任教师90人,大学本科学历占71%,大专以上学历占99%,中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69%。教师队伍师德修养好,教育观念新,知识结构实,教学技能精。他们中有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党员教育能手等,还有市、区级学科带头人11名,教坛新秀1名,教坛新苗1名,校级学科带头人7名。100%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数十名教师参加江苏省小学新课程教材《牛津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艺术》、《环境教育》的编写。教师队伍敬业、勤业、爱生,为培养优秀学生努力不懈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近年来,学校在以现代化绿色理念引导、传统文化熏陶,为"每一个孩子奠定美好的人生基础"的理念下,在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探索办学特色。学校参加新课程改革实验,初步构建了以语文、数学、外语基础文化课程改革并举,其他课程改革协同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贯穿的校本课程体系。语文教学中注重课内外的沟通,重积累、重实践、重运用;数学学科实施协作参与学习,顺应儿童学习身心规律,体现数学中学生自主参与的人文性特征,使数学教学成为探索知识奥秘、追求科学精神、享受探索乐趣的生动有意义的活动;英语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全方位、多层次的英语环境,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享受英语、学习英语、运用英语,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注重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立足基础、强化兴趣、优化活动、面向全体构建以弘扬传统文化为目标的开放式、实践性的校本活动课程体系。开设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全员参与的兴趣活动,以学生自主选择为前提,内容涉及篆刻、制陶、画信、书法、围棋、民乐、戏曲、古诗文诵读等,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强化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校所处的古城历史、文化为背景开展绿色综合实践活动,着重环境中的人文教育,构建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融合的全方位的拓展型、整合型绿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凸现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文化名城中绿色小学的发展特点。近年来,学校通过参加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项目--国家环保总局课题"中德合作校园环境管理"项目,以环境教育、传统文化道德教育为切实点,以生活化道德为抓手,不仅在课程中,更在学校管理中开展人性化、人文化管理。以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培养绿色文明行为和科学精神,提高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习有责任地生活。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其中,艺术教育、劳技教育成为学校多年来的特色。每年五月,学校举办"乐乐"少儿艺术节,进行学生才艺展示活动,学校合唱团在省市比赛中多次获一、二等奖。作为"中德合作促进基础教育项目劳技教育试点学校",我校毕业生人人都掌握缝纫、烹饪、手工编结、传统工艺制作等基本生活技能。
苏州市平江新城实验小学,位于吴中名胜虎丘山麓,312国道北侧,沪宁高速公路之畔的平江新城辖区内。是平江新城重要文化教育标志性建筑,于2006年8月28日正式落成,2006年9月1日起正式启用。学校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新校园,占地面积22500m,总建筑面积15000m2。校园风格素雅端庄,富于现代与传统相融的氛围和特色。校园内建有智能化、环保化的教学楼、行政楼、实验楼、餐厅、体育馆、连廊、标准化体育运动场和活动区。校园中文化休憩景点与绿树花坛相掩映,为师生的工作学习提供了一流的现代化环境。学校现有班级24个,学生1025人,教职工67人(35周岁以上占52.8%),学历达标100%,本科11人,占16.4%,大专40人,59.7%,中学高级教师1人,占1.5%,小学高级教师46人,占68.7%。学校确立“创建平等、圆融的学习环境”为办学理念,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校,坚持走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之路。以“诚信做人、恒心治学”为校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学校教师勇于创新,勤于积累,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进行富有成效的探索。学校以“求和、求同”为校风,教师为人师表,勤奋钻研,学生好学不倦,奋发努力,形成了“激情、激趣”的教风和“好疑、好问”的学风。学校的办学水平正逐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得到张扬。学校被评为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和“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 、苏州市“依法治校选进学校”、“苏州市文明单位”。学校以提高青年教师素质为突破口,以规范常规管理为重点,优化学科课程,强化活动课程,开发环境课程和社会课程,全方位的实施素质教育。学校的办学思路是:以合格为基础,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内抓质量,外树形象,创造特色,提高声誉,努力把学校办成具有一流设施、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的现代化学校,成为平江新城内精神文明建设的模范,教育教学研究的基地,对外交流的窗口。
创办人简介: 韩志正 ( 字元方 ) ,铜山县人,自幼聪颖,读书过目不忘。光绪十三年 (1887 年 ) 中秀才。二十九岁 (1903 年 ) 中举人。光绪三十二年 (1906 年 ) ,为寻求救国之路,携长女 韩 中英 游学日本,入宏文学院学习师范教育,后又入东洋大学学习法政。同年在东京见到了 孙中山 先生,加入中国同盟会,并聆听了 孙中 山 的长篇演讲。翌年冬 韩志正 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任徐州师范学堂督学兼教员。光绪三十三年 (1907 年 ) , 韩志正 和其长女 韩中英 创办了徐州第一所女子学校——坤城女学堂(今少华街小学),由其长女 韩中英 任堂长。这是淮海地区有史以来首次出现的女子学校,是一次具有实质意义的妇女解放运动,开启了淮海地区现代教育的先河。他还被推举为铜山第一任民政长 ( 即县长 ) 。上任后,他积极发展铜山教育事业,铜山县劝学所改称铜山县教育局后,他出任第一任局长。韩志正 于 1934 年 3 月 19 日辞世,生前著有诗集 20 余本,仅有《北京女伶百咏》、《韩元方先生六十感归诗》存世。校名的变更:1907 年 坤城女学堂成立(地址:金家巷;韩中英任堂长)。1917 年 学 校改名为铜山县第二女子高等学校。1928 年学校改名为徐州市立少华街小学校。1960 年改名为徐州市少华街小学校。1966 年改名为徐州市淮海第二小学校。1973 年改名为徐州市向阳街第一小学校。1983 年 7 月至今恢复原校名为徐州市少华街小学校。在这片热土上 , 一代又一代少华人辛勤耕耘 , 创下了丰硕的教育教学业绩 , 积淀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 铸就了学校今天的辉煌。☆ 环境优雅,育人无痕走进少华街小学,整个校园彰显着 高雅的艺术品位、浓郁的人文气息。校园中,乒乓文化长廊的布置,花坛的点缀,名言警句、艺术作品的悬挂等,为广大师生知识的内化和高素质的养成发挥了导向功能,提供了优良条件。同时,学校还加大资金投入,构建 数字化校园, 在充满童趣的教室里有 51 寸大屏幕背投彩电、视频展示台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实现了课堂教学网络化、多媒体化、信息化的“班班通”工程。整洁的校园里还有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舞蹈房、语音室、乒乓训练馆等二十个专用教室。学校中优雅的育人环境,完善的教育设施,为学子的腾飞插上了理想的翅膀。☆ 百年名校,英才辈出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少华街小学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国际知名的 民族语文学家、享受国家特殊贡献津贴的专家 72 岁的耿世民教授、闻名于海内外的行草书法家 70 岁的 马世晓先生、著名表演艺术家李保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特级教师黄书文校长、乒乓世界冠军孙晋、张勇、周小兵、全国乒乓锦标赛冠军许昕、著名乒乓教练靳鲁芳、美籍华人张海燕教授……很多从少华街走出的学生都在日后的学习和发展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耿世民) (李保田)☆ 创新机制,打造名师“名校育名师,名师兴名校”。 少华街小学 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 通过 “ 名师带徒机制 ” 、“教师基本功大赛”、 “ 说课、上课比赛 ” 、“ 教学沙龙”、“课后反思交流” 等多种形式,苦练教师内功,并发挥名优教师引领、辐射作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近三年来,教师获国家级奖励 95 人次,省级奖励 155 人次,市级奖励 235 人次。先后有 36 名教师获得全国、省、市、区评优课 一等奖 。 35 名教师获得市、区名教师、学科优秀教师、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 。教师撰写的 300 余篇 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校培养了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优秀教师。 学校也正因为这支优秀的教师团队而备受社会青睐与肯定。☆ 立足课改,硕果累累少华街小学早在 1984 年就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徐州市第一批省大改试点小学。学校以“七位一体”体育改革为龙头,提出“拨亮体育改革一盏灯,照亮全面发展一片红”等口号,探索教育改革新思路。国家教委、体委及省市领导伍绍祖、杨秀峰、何振梁、杨泳沂等先后来学校视察并题词,盛赞少华街小学的成功经验。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学校坚持 “ 以人为 本,和谐发展 ” 的办学理念,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多年来,学校以“乒乓文化”为抓手,带动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学校分别承担过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三十余项,省级重点课题《常态编班下分类教学》的科研成果向全省推广,国家级课题《小学德育活动课实效性研究》获中央教科所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了学生多元化的发展。近三年来,学生参与作文、英语、奥数、书画、乐器、科技等各级大赛先后有 2000 余人次获奖。 2003 年徐州一中及三中中考成绩第一名均为少华街小学毕业生! 2004 — 2005 年徐州市区中考状元张弛、刘恒, 2007 年一中中考成绩第一名李先立同学也是少华街小学毕业生。学校多次获泉山区教学突出贡献奖,在历次教学质量调研性测试中名列全市前茅,综合考评名列全区榜首。☆ 乒乓特色,冠军摇篮少华街小学 一直以乒乓运动为特色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被誉为 “ 世界冠军的摇篮 ” 。近三十年,学校 先后为国家队和省队输送了靳鲁芳、孙晋、张勇、许昕等优秀运动员近百人。 学校连续五年获全国乒乓球重点单位少年组男子单打冠军,男子团体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六次被评为“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集体”,十二次被授予“全国乒乓球重点单位”、“全国体育群体工作先进集体”和“江苏省群体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 学校的乒乓特色操代表江苏省在天安门前风采展示 , 受到各界好评 !少华人把“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乒乓精神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创造出个性化的教学典范,并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张扬个性,发挥创造力,使学校成为孩子们成长的乐园,走向完美人生的基地。我们把乒乓精神渗透到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中,使之真正成为少华街的品牌,成为少华街人人具备的优良品质。 学校形成了 独具特色的 乒乓文化,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国际交流,促进发展少华街小学还是“外事接待单位”,先后接待哥伦比亚、日本、美国、法国、韩国等友好代表团 80 余次,与日本半田市宫池小学、澳大利亚大丹德农市西部小学、奥地利雷欧本市中心小学缔结为友谊校,定期进行教育教学、乒乓文化、兴趣活动等方面的交流,输送教师去国外培训,通过国际交往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传承历史,再铸辉煌少华街小学沉淀着厚重的历史,承接了崭新的未来,传承了文明的精髓,洋溢着青春的气息。百年来,学校 曾先后获得“全国乒乓球重点单位、全国青少年群体先进学校、全国校园文化先进学校、中国艺术特色学校、全国科研先进单位、江苏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江苏省三星级实验小学、江苏省模范小学、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苏省科研先进单位、中国 EPD 教育项目实验学校”等上百项殊荣 。少华街小学 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全力打造教育品牌, 成为莘莘学子成才的理想殿堂。 我们坚信:这所百年名校将成为“科研的基地,示范的窗口,人才的摇篮,成长的乐园”!
南京市南湖二小一所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小区配套小学;一所经历了"发展、创建、提高"的省级实验小学;一所将托起明天的太阳为己任的江苏省"绿色校园"、南京市"德育先进学校"、南京市"模范学校"、南京市"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 南湖二小现有近五十名教师,19个教学班,五百余名学生,校园环境优雅、古朴宁静,硬件设施齐全。2010年,在区政府、区教育局的关心下,实施了抗震加固工程,各项设施设备全部得到了更新,校舍的安全性更是进一步得到提升。 近年来,我校在小学生"个性与群性"的协调发展方面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力求培养出既具有鲜明个性,又善于合作的优秀学生。学校充分利用小班的优势,致力于"每一个"的教育:"关爱每一个,发展每一个,成就每一个"。利用丰富的社团活动,为孩子们提供自主发展的机会:精品社团--合唱团活跃在各级舞台上,不仅参加全国竞赛,还远渡日本,成为市级小学生艺术团;小足球队参加市区竞赛屡屡获奖;乒乓球、科技、美术、文学社......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每一个孩子都在这民主、和谐的校园健康快乐地成长! "个性适性 合作和谐"是二小人的教育理念,"精品小班为幸福人生奠基"是我们的办学目标。作为南京市小班化教育试点学校,我们为了学生的发展,实施"个性与群性"协调发展的教育,老师们为孩子创设了多样的教学情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孩子变得开朗、变得睿智、变得更加出色! 早在2001年,我校就成立了合唱团,经常参加演出,2003年我们成为南京市小学生第二合唱团,2005年被南京市委宣传部命名为和平鸽合唱团。我们在校园里唱、在社区唱、在音乐厅唱,还远涉重洋东渡扶桑,歌声伴着我校一届届学生健康成长。最引以自豪的是,2008年我们作为江苏省唯一一支代表队参加了第二届中国儿童合唱节,获得"黄鹂杯"的优异成绩,并在闭幕式上献唱了歌曲--《茉莉花》。2009年12月我校合唱团参加金陵合唱节,荣获金奖的佳绩。
徐州市星源小学[座落在徐州市东部白云山麓,津浦铁路东侧,占地21726平方米。学校始建于1927年,现拥有30个教学班、1200多名学生,有教职工79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67名;省级骨干教师1名;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19名,教师学历全部达标。近年来,学校确立了“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制定了“办学条件现代化、办学质量最优化、办学特色突出化”为目标的整体蓝图,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优异成绩。2006年底顺利通过了省三星级实验小学的验收,成为市区东部唯一的小学优质教育资源。目前,学校重视加强内部管理,办学效益不断提升。打造环境:让校园幽雅育人学校校园布局合理,教学、运动区泾渭分明,教学区拥有两座教学楼和一座乒乓馆,有两个大型乒乓球训练房,活动区有200米环型塑胶跑道和两个篮球场;学校按要求配备了图书、仪器及现代化教学设备,并充分利用校园网为教学服务;每间教室均配备了升降式桌椅,并接通了互联网,安装了计算机、空调、电视等设施,为学生学习、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打造名师:为教师发展导航学校造就名师,名师推动名校。为打造名校,历练名师,学校首先努力构建学习型群体。鼓励教师与书本对话,与名家交流,树立学习意识,提倡奉献精神。学校还通过积极承办市、区各种教学交流活动,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得以提升。目前,一支德艺双馨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已初步形成:70余人次在国家、省、市级教育教学论文比赛或评优课中获奖,百余人次获国家、省、市、区级荣誉称号。创新实践:让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江苏省三星级实验小学,星源小学高度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养成教育。学校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搭建养育智慧,感受愉悦的成长平台!
苏州高新区狮山实验小学原名苏州新区狮山中心小学,成立于1995年8月, 2006年被命名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学校坐落在苏州高新区狮子山东南侧的馨泰社区内。校园占地面积约14963平方米,建筑面积10180平方米,校园树木成荫,鸟语花香,移步换景,环境幽雅。 学校现有1163名学生,69名教职员工,设有27个教学班18个专用教室,前后连幢式教学楼四面环通。学校拥有专门的校园网站、拥有2个计算机房,共有计算机286台,可供学生上网浏览和收集信息,同时实现了教师桌面办公自动化。学校现有地震科普馆、科学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劳技室、舞蹈房、语音室、科学宫、心理咨询室等专用室场18个,校外实践基地6个。学校每个教室均配备了三机一屏,学校图书馆面积570平方米,现有图书37530 册,生均32册。 学校以"让每个师生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为办学理念,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为引领,形成了"教学做合一"的校训,"努力创造新天地"的校风,"爱生善教 教人求真"的教风,"尊师勤学 学做真人"的学风。以美化育人环境、优化师资队伍、深化教学改革、强化素质教育,争达标、创特色、多渠道、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办学思路,结合学校自身特点,积极尝试"一校一品"的特色教育模式,构建起自己的特色品牌。 "行知路上狮山娃自主教育"为我校的特色品牌。学校坚持"点线面齐抓,知学行统一"的活动理念,创造性地开展了"狮山娃自主教育"特色系列活动,例如"环保狮山娃""守法狮山娃""科技狮山娃""勤学狮山娃""健体狮山娃""求真狮山娃"等,使得"狮山娃自主教育"内涵丰富,形象生动,成效显著,教育更富针对性。 "狮山娃自主教育"特色活动的目标是:"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教育,让每个学生得到最优的发展"。具体操作原则:给队员一个角色,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队员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队员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创新。 学校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目前,青年教师占全校教职工的70%,进修高一级学历的达100%。学校教师配置合理,结构优化,现有63名专任教师,本科学历达76.2%,中学高级教师6.3%,小学高级职称63.5%。学校有专、兼职校医、图书管理员、实验室管理员、心理咨询教师,其中校医、实验管理员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专任教师队伍不断完善壮大,省、市、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占50.8%。 为了加速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采用"攀高亲、拜名师、结对子"的方法。"晨曦杯"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星级教师"的评比活动,教学基本功竞赛和班主任基本功竞赛活动是制度保障下的传统项目,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一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学校现有苏州市名教师1名,苏州市学科学术带头人3名,区学科学术带头人10名,市区优秀教育工作者10名,区教学能手14名,市区优秀班主任8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到了中坚骨干的引领作用。 学校从实际出发,以陶行知的求真思想、生活教育理论和创造教育为指导,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主动、求真、创新"教育综合实验》为苏州市"九五"立项课题,《学做真人》被苏州市中小学德育学会立项为"十五"规划课题。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为着眼点,引导学生学真知、明真理、做真人。学校还开展了中央教科所"十一五"重点课题《学生的不同需要和差异教育策略研究》所属的子课题《弹性而有效的作业设计安排研究》,省市级"十一五"课题《小学生班队管理学习心理辅导研究》《小学生作文心理辅导的研究》等课题研究,上述课题已顺利结题。在此基础上,目前学校正在进行的课题研究是: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构建本真课堂的实践研究》,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滚动课题《弹性而有效的作业设计安排研究》,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狮山娃自主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实践表明,结合学校校情的课题研究,为推动学校的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引领作用。全体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关注教与学的实效,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培养。 近几年来,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屡获奖,"狮山娃"系列特色活动得到了社会、家长的关注和一致好评,一批批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培养,并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殊荣,学校教育质量逐年提升,在区调研过程中,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学校先后荣获如下荣誉:全国陶行知教育理论与实践成果奖先进集体、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示范家长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江苏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学校、江苏省模范教工之家、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苏州市德育示范学校、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苏州市文明单位、苏州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苏州市教育技术装备先进学校、苏州市"五五"普法示范学校、苏州市红十字示范学校、苏州市一级图书馆达标学校等。 在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征途中,学校行政班子调整和确立了新的奋斗目标,民主拟定了《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全体教职员工满怀信心,意气奋发,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奋进!
张家港市凤凰小学地处钟灵毓秀的凤凰镇,座落于山清水秀的凤凰山麓。学校始建于1912年,至今已有九十多年悠久历史。学校原址为凤凰南街,2006年7月由于全镇教育布局调整,整体搬迁至镇中路69号原凤凰中学。近年来,在凤凰镇政府领导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下,投入300多万元通过逐步改造,办学条件不断得到优化。目前学校占地19860平方米,生均18.77平方米,建筑面积为7795平方米,生均7.36平方米,现有23个教学班,学生1050人,教师71人。学校建有校园局域网,专用教室齐全,现有多媒体室、计算机房、电子阅览室、美术室、音乐室、舞蹈房、自然实验室、劳技室等专用室20多间。学校有电脑189台,生机比超8﹕1。体育、音乐、美术、自然室等设施设备配备到位。学校图书馆藏书近3万册,电子图书2.6万册。这些硬件资源的配置到位,为学校教育的现代化提供了宽广的实践平台。学校秉承“为学生人生奠基,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以追求完美,挑战自我,勇于突破,不断创新的凤凰精神,开展各项工作。突出一个中心即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为中心,关注两个重点即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强化三种意识:“常规管理是学校生存的基础,文化建设是学校焕发生命活力的源泉,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杠杆。”切实丰富办学内涵,努力凸现学校特色,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遥看校园绿荫荫,近听书声意朗朗。”学校努力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特别加强校园文化的重塑与创新。布置了“美丽家乡,给我滋养”、“郁郁书香,伴我成长”、“超越梦想,任我翱翔”三大文化长廊,引导学生做有根的人,做有底蕴的人,做有理想的人。管理中,我们强化“赏识教师,倾听童心”的管理理念。以提高三种意识即:“灵魂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加强班子建设。同时,我们响亮地提出“变蜡烛为太阳,做德行上乘的大教师”, 通过读书熏陶,精神引领,目标激励,岗位练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新课改的浪潮里,学校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理念的引领下,以凤凰文化、集邮文化为特色,以课题研究为先导,以和谐课堂为平台,充分挖掘校本课堂的内涵,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近几年来,学校先后创建成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苏州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苏州市绿色学校、苏州市信息教育实验学校、苏州市艺术教育合格学校、苏州市语言文字规范学校、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先进学校、国家级集邮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新教育优秀实验学校、张家港市安全文明学校,连续三年获张家港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三等奖、市文明单位称号。今天,全体凤凰小学师生正齐心协力,发愤图强,锐意进取,努力使凤凰小学的明天成为师生共爱的家园,精神的硕园、健康的乐园、和谐的校园。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