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洪武北路小学是由校史悠久的估衣廊小学、香铺营小学和青石街小学合并而成的一所现代化红十字小学。学校占地9600平方米,新建的五层“U”型教学 大楼内配有符合现代化教学要求的多功能阶梯教室:音乐室、自然室、美术室、电脑房、图书馆、心育室等等;新建的占地500多平方米的风雨操场是具有高标准 的两百米跑道的现代化运动场。学校以“勤学、会学、多思、善思”为学风;以“严谨、勤勉、关爱、创新”为教风;以“勤奋向 上、文明健美”为校风;以“培养有责任心的新世纪小主人”为办学特色。学校以科研为先导,坚持以研兴校、以研促教。积极开展了“九五”市级科研课题《小学 生责任心的培养》的研究,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受到省、市、区领导与同行的一致肯定。被省、市心理学会授予心理教育研究 先进单位称号。学校承担了教育部科学教育总课题“科学认读”的科研任务,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学校的硬笔写字实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江苏教育报》 作了专题报导,全国各地的领导、教师到校参观学习,写字教学经验已辐射全区、全省乃至全国。 学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艺术教育和体育教育成绩突出。声乐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活动演出和 文艺比赛,并多次获奖。94年5月,合唱队的一首《歌声与微笑》走出国门,冲出亚洲。99年参加市团体比赛获一等奖。校乒乓球队,近二十多年来为乒乓球事 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合格人才,在各级比赛中,多次获团体和个人一、二、三等奖。其中张莹莹入选国家青年队,在莫斯科举行的世界首届青年运动会上,获双打冠 军和单打亚军。 学校还与南京市红十字协会共同办校,成立南京市第一所红十字会小学,并且在每周五都有红十字会广播,培养了学生热爱和平、奉献博爱的高尚情操。 在每学期的每个月中,都有固定的主题,如:读书月活动、科普月活动。。。。。。还定期练习防震 减灾演习、火灾演习,全校师生在1分24秒的时间里全部脱离灾难现场,开展防震减灾中队主题会,在今年还请科长、退休老教师来学校进行防震减灾讲座,组织 同学去中山陵地震馆参观。 学校全体教职工,正满怀激情,肩负责任,力争把学校办成管理科学、科研规范、环境优美、质量一流的省、市实验特色学校。
长江路,是古城南京的一条文化特色街区。明朝、清朝、民国相继在这里建都立府,明代的“词曲文化”、清代的“红楼文化”、民国的“建筑文化”和现代的人文艺术中心在这条不足2公里的街道上并存共生。如今,徜徉长江路,从东向西,将依次走过晚清、民国和现代三个时空,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人文传统为世人瞩目。 创办于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的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就座落在这条文化街上。校史上记载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杰出的师生足迹,它是江苏省首批实验小学、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红旗大队。 长江路小学原名类思小学,是由美国教会办的一所私立小学。1946年11月学校更名为新生小学,目的在于办学要有新目标,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顽强不息的新主人,这是全国人民在受到日本帝国主义八年蹂躏的痛苦反思而产生的精神渴求,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当时,校长及全体教师们爱国心切,爱生至诚,竭尽全力为培养民族的下一代而努力,使民族文化得以传播,民族精神得以继承和发扬。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新生小学也获得了真正的新生,在党的领导下,学校越办越好,五年后,成为全市教学质量优异的学校之一,学生全面发展,家长、社会好评不断。 1955年,为了使新生小学在全市起到示范作用,江苏省教育厅决定将其改为公立,列为省重点小学,更名为今日的校名——长江路小学,一是因为它地处长江路上,二是希望它能像长江的波涛一样,滚滚向前,永不停息! 1954——1966的十二年间,长江路小学完成了五年制的学制改革试点任务,总结出了有实际意义的宝贵经验,为推动全省教学与学制改革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锻炼和提高了一批骨干教师。现在江苏省的首批特级教师王兰、庄杏珍、常静、陈树民都是在当时已经在省内外颇有名气的教师了。他们为长江路小学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青春,无私奉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是长江路小学的宝贵财富。 1983年11月,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主席的胡锦涛同志陪同罗马尼亚共青团第一书记一行来校视察,对长小的工作给予赞赏,1984年8月,经市教育局推荐省教育厅批准,长江路小学成为江苏省大改试点学校,与南京九中一起实行“五四学制一条龙”的学制改革试点,取得较大反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校了解改革情况;1987年,由于体育工作成绩突出,学校荣获“全国体育传统先进学校”的光荣称号,并荣获霍英东体育基金奖;三年后,再次荣获全国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并荣获国家体委授予的“雏鹰起飞”表彰,派代表去北京参加表彰大会,应邀观看了亚运会。 1990年,学校领导班子提出和谐教育思想,1992年,在区教科所立项,正式开展和谐教育的研究。通过开发一系列活动类课程,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多年来,学校以“和谐教育”为办学特色,引导学生走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坚持以科研为先导,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努力发掘学生的潜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1994——2001八年间,学校的“八五”、“九五”均以和谐教育为主导课题,继承和发展和谐教育思想,从教育的视角,高举“和谐教育”大旗,促进教师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课堂教学入手,紧紧抓住学校的电教媒体教学优势,凸显信息社会教育的鲜明个性,始终站立在教育现代化的前沿,与时俱进,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和谐教育”正在逐渐成为长江路小学的品牌,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 营造和谐校园、构建和谐课程、实施和谐管理、打造和谐文化……让师生在充满智慧的校园中和谐共生。全体师生坚守“学会关心,学会合作”的校训,倡导“和谐 · 卓越”的校风,以著名特级教师王兰、刘军为代表的优秀教师群体以“爱职业、爱儿童”为职业精神,一切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 长江路小学的每一个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夏天可以在学校的儿童游泳馆里学习游泳;体育课上可以在健身房里训练形体;上科学课时可以在风车教室和老师一起“做中学”,探索科学世界的奥秘;每个年级都能在网络教室里学习计算机课程和电脑绘画…… 走进校园,你会感到一种充满快乐、开放、和谐的氛围。每个教师都将智慧和热情献给孩子们,每个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师生关系更加亲密、融洽;校园处处体现和谐卓越之校风……
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号命名的学校——南京市逸仙小学,创办于清明光绪三十年,即公元一九零四年,原名幼幼蒙学。逸仙小学座落在中山东路大道中段,东有逸仙村,西临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北靠梅园新村纪念馆。学校占地约9740平方米。学校现有24个班,共有学生600余人,在职教职人员50余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占61.5%,大专及大专以上的学历达82.2%。学校的建筑群具有独特的逸仙风格,分为办公区、教学区和辅助教学区,各区间由廊道连接。办公区与教学区中间是花园式庭院,庭院中央矗立着“弘扬逸仙精神,做四有新人”大型花岗岩浮雕,红色大理石底座上托者两位信息时代的少先队员,最上方是汉白玉雕刻的孙中山先生的头像;庭院中彩道是大写字母“Y”,彩道和浮雕又组成了一幅火炬图案。庭院里冬青翠柏,四季绿茵,花香怡人。辅助教学区有先进的信息控制中心,有多功能的阶梯教室,以及设施完备的各类专用教室。“面向全体,注重素质,发展个性,使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是学校的办学目标;“博爱、务实”是学校的校训;“文明、活泼、勤奋、进取”是学校的校风;“敬业、爱生、善教”是学校的教风。弘扬逸仙精神是学校的传统特色,逸仙精神促进了学生思想素质的发展,提升了学校育人的综合水平;逸仙精神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学生,许多已成为国内外知名人士。如今逸仙这所百年老校正在向更高层次的名校迈进。
南京市成贤街小学位于风景优美的珍珠河畔,绿树成荫的太平北路上,南临珠江路科技一条街,北倚著名学府东南大学,是一所在省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的省级实验小学。学校创建于1952年,后经两次翻建,目前已为学生提供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各种教学硬件。学校秉承地域特色,大力发展"成贤教育",在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普及"京剧文化"、开发京剧学校课程,使学生在文化、艺术、思想等各方面继承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取其国学精髓,真正成为拥有文化底蕴、适应社会发展的"贤人"。学校也是省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曾为国家队、省队输送过排球、网球、篮球等项目运动员。成贤街小学还是市政府批准的第一所对外开放小学,共接待世界各地800多批、二万多人次外宾,其中还有国家元首和首相。学校被省总工会评为外事接待先进单位。近几年来,率先开展心理教育的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在教育教学中涌现了一批市、区先进工作者和教学骨干,学校多次承担市、区教育部门的各类现场会。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使孩子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各种能力得到提高,许多学生在全国、省、市各级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学校先后获得南京市模范学校、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苏省科技特色学校,省心理教育先进单位。 "教学质量上乘,学科特色鲜明,校园景色优美,管理充满人性化一流现代化省实验小学"是成小的办学追求。南京市成贤街小学的发展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关注。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北京东路,是一所江苏省首批省级实验小学,省级模范学校,全国首批科技教育示范基地,国家教育部首批命名的“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素以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教学实、校风好、质量高享誉于世。 北京东路小学的前身是南京市蓝家庄国民小学,创建于1947年5月。1955年起曾相继更名为南京市和平路小学、要武小学,1971年起正式更名为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学校坐落在古鸡鸣寺、台城与小九华山之间,占地近10000平方米。校园内树木葱茏,绿草如茵。庭院式的校舍别具一格。五幢教学楼错落有致,由回廊联成一个整体。大楼里建有36个普通教室、多功能阶梯教室、风雨操场、多媒体计算机房、电视演播室、劳技、美术、自然、音乐、舞蹈等专用教室,娃娃科学院分组活动室、图书馆以及饶有特色的娃娃书报苑、娃娃心语屋,校园中建有健康乐园、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活动场所。 北京东路小学现有36个教学班,近1900名学生。学校设有附属幼儿园,现有6个幼儿班,180多名幼儿,全校共有教职员工132人(其中有特级教师3人),被先后命名为江苏省优秀教师集体、南京市师德先进集体。 自1978年开始,学校逐步开展了以作文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课程改革为特色的学校教育整体改革。“八五”期间,学校成功地进行了两项国家级、一项省级教育科研课题实验研究。学校率先创建的“娃娃科学院”、“娃娃电视台”被新华通讯社、光明日报、香港大公报等20多个新闻单位称赞为是个创举,报道海内外。“九五”期间,学校承担着三项国家级、两项省级科研课题实验研究重任,被确定为“江苏省小学语文教学现代化实验研究中心”和“江苏省少科院建设发展研究中心”负责组织、协调全省四、五十所课题实验学校的研究工作。“十五”期间,学校承担了4项国家级、2项省级教科研研究任务。
南京市小营小学于1952年10月由华东军区空军干部管理部创办,其前身为空军子弟小学,1964年12月31日学校交地方,由南京市教育局接管,取消了住宿制,更名为南京市小营小学,文化大革命初期曾一度叫红鹰小学。小营小学坐落于南京城东干道龙蟠中路的21号,是南京市级体育传统学校。历史上学校的男女乒乓球队都获得过南京市冠军,全国少年跳高冠军张爱民、游泳冠军胡斌也是从这儿走出校门的。足球是学校拳头项目。学校一直重视足球运动的梯队建设,不惜财力、人力、物力,组建了小足球队,1988年开始招收足球班,配备专业的足球教练。学校足球队参加全国、省、市、区各种比赛获24次奖,其中冠军15次。为国家培养了专业足球运动员和教练员达28名,现今江苏舜天足球队里有八名是小营小学毕业的运动员。学校占地面积15200平方米,建筑面积 5820平方米。学校有24个教学班,学生近700人,均为小班化教学,"呵护童真,激活童趣,滋养童心" 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有教职工57人,中学高级教师2名,小学高级教师 37人;大专学历11人,占教师人数20%,本科学历43人,占教师人数77%、研究生2人,占教师人数3.5%;教师中省劳动模范1人,省师德标兵1人,市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市优秀青年教师4人,市学科带头人1人,区"斯霞式"人民教师2人,区学科带头人6人,区优秀青年教师6人,省、市、区骨干教师20余人。近几年,学校被评为"全国少年军校示范校"、"全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示范校"、"全国中小学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组织工作先进集体"、省"科技活动四星级先进集体"、市"德育先进学校"、市"模范职工之家"、市"三八红旗先进集体"、市"绿色学校"、市"优秀绿化景观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2008年底被评为"市小班化示范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