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武宁二中是一所公办全日制完全中学,简称:武宁二中,全称:江西省武宁县第二中学,创建于1976年,是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三所高中之一,截止2011年9月,学校占地面积73337㎡,建筑面积34517 ㎡。现有教学班42个,学生2400余名,教职工182人。 该校将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造就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继续强化德育工作,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狠抓教育教学管理,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秉承散原遗风,弘扬紫花精粹;继续遵循“严教、勤学、团结、奋进”的校训,努力营造“务实态度与创新精神并重,优良传统与现代理念共存,校风严谨又环境宽松、雍容大度又热情奔放”的校园文化,向管理要质量,以质量求发展,以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生源、一流的效益,争取三年内建成省级示范重点中学 该校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学校之一。
九江县新塘高中前身为九江县新塘中学,始建于1957年。1980年创办高中,2003年8月经江西省教诲厅备案,九江县群众当局批准,改组为股分制办学,目前有初中部、高中部,为整日制完整中学建制。 新塘高中,坐落在九江县新塘镇,双瑞路北侧,占空中积65亩,东距县城16千米,西邻瑞昌市10千米,环境清幽、交通便利、办学汗青悠长、文明秘闻深厚、弦歌不辍、半世风雅。黉舍以端方办学思惟和先进办学理念为灵魂;以严格稳定的讲授通例为基石;以良好的三风(校风好、教风淳、学风浓)为标帜;以西席高贵的职业品德和安康的专业生长为动力;以生源高进超出超越,低进超出超越为品牌,成为全市乡村高中的典范。近五年来持续多年被评为全县综合目标办理优胜黉舍,06年被评为全市普通高中高考质量评价第四名,07年名列全市普通高中第二名,08年获得全县独一一块高考质量评价单项奖金牌。
流泗中学坐落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赣北长江之滨,省道牛湖公路之侧。在50余年的办学历史中,学校从创办时的几片瓦房到如今的楼房林立,从几十人的小规模到目前的全县最大农村中学,从偏僻乡村到中心集镇,无不凝聚着学校几代人的心血,如今的流泗中学已成为农村基础教育的示范学校。 流泗中学创办于1958年,其前身为设在仓前村的莲花中学,后来几经迁址,于1961年下学期正式迁入现址,校名为流泗初级中学,文革间期,曾设立仓前、红星、棠山、江山4个教学点。69年增设一个高中班。在此期间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勤工俭学活动:办农场、设沙场、建印刷厂。1974年正式冠名“湖口流泗中学”。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的发展不断加快,师生人数逐年增加,教学质量一年一个攀升。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师生规模、校容校貌、教学质量都取得了长足进步。2003年,县政府为了整合教育资源,撤消校高中部,学生和一部分教师并入湖口二中。 目前,流泗中学在校学生数600余人,教师近60人,其中高级教师9人,中级教师21人,校园占地面积近30亩,教学楼、办公楼、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运动场、学生公寓、学生食堂,一应俱全,图书室藏书近万册,堪称湖口县农村中学之最。 流泗中学本着“以人为本,以质兴校”的办学思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大力倡导课题研究,学校承担国家级课题两项、市级课题一项,近几年来学校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绩,连续多年荣获流泗镇“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2003年、2004年获九江市“文明单位”、湖口县“文明单位”、2007年获“教学教研先进单位”、面对成绩,泗中人头脑清醒,将牢记校训,外树形象,内增信心,努力将泗中打造成“花园式学校、和谐型学校”。
总体介绍九江市第七中学是一所以艺术教育闻名的全日制公办中学。她创建于1973年, 1985年开始承担原九江师专、九江学院实习、见习及教改试验任务,更名为九江师专附中、九江学院浔阳附中。2012年12月18日,重新回归教育局直接管理,恢复"九江市第七中学"校名。她南依庐山,北滨长江,与鄱阳湖相伴,和浔阳楼、琵琶亭为邻,山水形胜,人文荟萃。 1973年创建以来,沐赣北山水之灵气,教育事业蓬勃发展。1992年学校在高中部开设艺术班, 1995年首届高中艺术班参加高考升学率率达到74%,以后连年攀升。1997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艺术教育样本校",1999年被批准成立"九江市艺术学校"。2004年被江西省教研室基地办批准成为"江西省中小学艺术教育基地"。2009年被江西省政府批准为"江西省重点中学"。现在,九江七中拥有教学班33个,在校学生1539人,教职工139人,浔阳附中的艺术教育正由小到大,从弱到强,以风鹏正举的雄姿,向建设全市领先、全省闻名的艺术高中迈进。硬件设施近年来,在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学校教学设施日趋现代化。现在,九江七中校园面积已达65631.6平方米,并实现了生活区和教学区分离,全部道路实现硬化,校园绿树成荫,花开四季,绿化率达52.33%。艺术教育所需的设施、设备齐全。拥有教学大楼2栋,教学用房达14453.5平方米,教室均配备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琴房12间,配有钢琴12台,电子琴36台,可同时容纳36名学生上课;练功房1间,可同时容纳36学生排练;各类美术静物28000余件;现代化的图书馆藏书82000册,生均45册,阅览室拥有座位60个。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齐全。微机房2间,配置电脑160台(含教师用电脑);语音教室2间,有座位112个;配有电脑和多媒体投影仪的多功能厅报告厅两个,其中初中楼多功能厅可容纳观众320人,高中楼多功能厅可容纳观众120人;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各一间,拥有各类实验设备。教师办公室配备了教师用机,并配备了专用网络接口,学校已建成千兆网的校园网,并拥有独立的外部网站。运动场地大,学生生活设施齐全。室外塑胶篮球场6个,塑胶羽毛球场和塑胶排球场各1个,拥有300米塑胶跑道的运动场一座;学生宿舍两栋,可容130名学生住宿;学校食堂322平方米,可为供240人提供早中晚餐。齐全的设施,先进的配置,现代化的装备,为九江七中的艺术教育提供了保障,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益。领导团队九江七中有一支过硬的领导班子队伍,他们视野开阔,理论水平高,从校长到中层干部均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业务素质过硬,立场坚定,作风踏实,团结奋进,锐意进取,以创新的意识、服务的态度,为每个学生和每个教师服务,赢得广大师生员工的衷心拥护。在他们的领导下,七中近年来各项工作成绩显著,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从2002年至2012年先后被上级部门评为 "九江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九江市德育示范学校"、"九江市特色学校优胜单位"、"九江市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中考、高考、学科竞赛成绩优良,连续12年获得"九江市高中教学质量目标管理优胜单位"、"九江市高考质量先进单位"、"九江市高中教学质量目标管理优胜单位"、"九江市艺术类高考优胜奖"等高考质量优胜奖项。现任校长李玲同志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提出"以艺促德、以艺辅智、以艺健体、以艺悦心"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强调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教师、学生共同可持续发展"。他廉洁奉公,办事公正,作风民主,坚持依法治校,民主决策,提出不仅要用制度来约束人,更要用制度来引导人。他身先士卒,亲力亲为,主持了科研课题《中小学艺术班课程结构研究》、《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中学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变革》、《乡土教材与中学文史教学》、《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他眼光敏锐,思路创新,将学校教育发展的根基定位在文化层面上,提出要通过"积淀深厚文化底蕴",来"打造精品艺术学校"。多年来九江七中在学校管理的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建立完善了一套比较科学的管理机制。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制订了《七中学校工作常规》、《七中行政管理工作章程》、《七中岗位职责大全》、《七中安全制度》、《七中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了各类人员、各个岗位都有规章制度的规范和约束,并且把它的遵守情况与各类人员的考核评定、评优奖励等结合起来,执行情况良好。凡学校重大问题,如办学目标、发展规划、规章制度、人事调动、干部任免、大宗物资采购等都由学校党委或校行政集体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决议,凡牵涉到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情均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或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按民主程序决断。凡学校重大举措的实施,都向广大教职工公开宣传解释,实施过程始终接受群众的监督。在人事制度方面尝试教师竞聘上岗制,新教师一年试用制,劣质服务待岗学习制等,这些人事制度的改革创新,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在兄弟学校中影响较大。教师团队七中拥有一支观念新、业务精、师德好、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全校拥有专任教师105人,其中特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64人,中级教师48人,心理咨询师1名,省优秀教师、省优秀班主任3名,九江市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教学能手19名,各学科均有在省市内有影响的教学骨干。他们安心教学,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学水平较高,教学效果好。近年来,承担国家、省、市课题16个,在每学期的教育教学民意调查中,学生和家长对绝大多数教师的工作评价较高。在七中教师队伍中,有一支生力军--七中专业老师团队。他们既是艺术班的专业老师,又是艺术班的班主任,多年来,他们奋战在艺术高考的第一线,一心扑在学生身上,按照学校的《艺术课堂教学常规》,落实"深""实""精""趣""新""轻""高"七字要求,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多年来,他们为了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将艺术教育办成"平民教育",在晚间在周末义务为学生进行专业辅导,为学生默默奉献。教学之余,他们积极开展教学研讨,自己或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成绩斐然。先后获得"九江市‘永林杯"软排比赛中获第一名"、"九江市庆‘六一"文艺汇演中获一等奖"、"九江市第三届金秋艺术节‘主持人大赛"团队组织奖"、"九江市中学生‘咖啡可乐杯"软排比赛第二名"、"九江市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庆六一"文艺汇演中学组二等奖"等,作品《逆光》、《人体》、《怒放的花朵》等数十篇作品在省内外获奖。目前,附中美术老师已编成我校美术教材,迎接新课程改革。九江市第七中学在校长李玲的带领下,积极进行教师队伍建设。推行"五个一"工程,即每天上好一节课,每天找一个学生谈心,每天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每天阅读一篇文章,每周写一千字随笔,让教师把职业当成一项事业来做;实施首席教师制,打造附中的名师;推行"青蓝工程"师徒结对、集体备课、校内优质课比赛、外出学习考察、为教师打造专业成长的平台。七中正在推行"一体、两翼、三维"的育人工程(即以在编老师为主体,以九江学院专家教授为两翼,以班主任和心理咨询师为三维)打好学生发展的师资基石。德育教育团队艺术要求个性,拒绝雷同,再加上七中高中招收的艺术生大多文化成绩较为落后,如果不注意引导很容易成为"乱班"、"乱校"。正是对这一点有着清醒的认识,所以七中对艺术班实行文化班主任和专业班主任双重管理制度,制定《学生在校一日行为规范》、《美术(音乐)课堂规范》、《七中学生二十四不准》等一系列学生行为规范,着重强调对学生进行"静""竞""爱"和礼仪教育。提出"学校无小事,事事可育人;学校无空地,处处都育人;学校无闲人,人人在育人,员工无闲时,时时能育人"。把爱学生作为出发点、把严管理作为主策略,把育人成才作为主目标,以德立人。利用学校的艺术优势,拓宽德育途径,有规模地开展各项艺术活动,如成立书法、绘画、声乐、器乐、文学等兴趣小组,组建校鼓乐队、成立学校艺术团、文学社,定期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实践能力。艺术教育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氛围无时不在熏陶、启迪和激励着学生的身心。通过锻炼,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自主管理能力。九江七中在多年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开创并完善了成熟的德育特色文化活动,"金秋十月"艺术节、科技节、社会考察周、文艺节目下乡、专业汇艺术出、主持人大赛、"爱我九江"主题系列活动等令人回味无穷,经过这些活动的磨练,附中学生具有了敏锐的思维能力,深刻的洞察能力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冲动,也具有了傲视群雄的气度和自信,他们在"九江市庆‘六一"文艺汇演"上折桂,在"九江市金秋艺术节‘主持人大赛""上过关斩将,在"九江市首届廉政艺术节"上挥毫泼墨。从1995年开始,七中以平均每年70%的本科率、90%的高考升学率享誉赣北大地及周边地区,源源不断向清华大学、中国美院、中央戏剧学院、南京艺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等国内知名艺术院校输送人才。近期规划学校组织机构设置科学高效的原则,逐步调整、完善。健全工会、职工代表大会等各类民主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工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启动园丁工程,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师集体的培养,根据教师的心理特点和需要特点,设置奋斗目标,建设团结、实干、自强、有为的教师集体;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一支思想上成熟、业务上精干的年轻班主任队伍;重视青年教师培养,以老带新形成制度;重视教师个人成长,鼓励在职进修、钻研业务,培养一批在市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建设一支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实行目标管理,完善教师竞聘上岗制,制定科学公正、操作性强的质量考核、评估体系,逐步使学校管理成为最优化的系统,向管理要效率,向教改要质量。努力拓宽经费渠道,争取上级和各方面支持,力争在整个校园容貌上有新景象,硬件建设达市内一流水平。建成标准化的塑胶运动场和现代化的学生公寓。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一流条件、一流质量、一流影响、规模4000人的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示范性艺术高中。
江西省九江市田家炳实验中学(九江市第四中学)为国立公办学校,隶属九江市教育局直管,建校于1993年,至今已走过10余年办学历程。学校位于交通便捷、活力无限的九江市新城中心区,占地面积70余亩。校园南望匡庐,北濒长江,九江标志性建筑--胜利碑紧邻其西;园内树木繁茂,鲜花芬芳,楼舍整洁,学子如云,实属学生成才的一方沃土。学校有一个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有一支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学校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秉承"严谨、勤奋、和谐、上进"的校训精神,探索并形成适合本校发展的办学特色,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近三年,学校高考文、理科升入大学人数比例,一直领先于市区同类型学校;初中教学广受好评,中考质量连年攀升,07年中考,学生周智勤以721分夺得全市个人总分第一名。目前,全校有教学班32个,分初中、高中两个教学部,共有学生1800人;教职工120人,其中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教师占79.6%,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81.3%。2002年,香港著名实业家、慈善家田家炳先生慷慨捐资250万元,帮助学校兴建综合实验楼,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为纪念田先生的嘉行懿德,九江市政府决定将九江市四中增名为九江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现在,学校已拥有多间装配一流的理化生实验室、电子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的实际需要。在九江市委、市政府及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校师生的齐心努力,学校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先后获得"全国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中国教育学会英语学科教研基地"、"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西省读书教育活动先进单位"、"江西省校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九江市文明单位"、"九江市德育示范学校"、"九江市园林化单位"、"九江市巾帼文明岗"、"九江市党务工作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称号。展望未来,全体田中人豪情满怀,决心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团结一心,开拓进取,不断创造九江田中更加美好的明天。
九合中学坐落于永修县城北郊,间隔县城不到2千米;灵秀的修河环抱着九合乡,也滋养着九合中学。九合中学建校已有40年。建校前,此地原是大水冲积而成的一片沙洲。颠末九合中学几代师生的尽力,现在不但成为朝气盎然的绿洲,并且成成了九合文明教诲的绿洲;更是永修县乡村塾校的窗口黉舍。我校校园占空中积为25453平方米,校舍修建总面积为8301平方米,图书室藏书20588册;建有讲授楼两幢,门生宿舍两幢。有综合楼(食堂、会堂)一幢;有30个墩位的水冲式厕所一座。黉舍糊口用水接入了自来水。我校具有标准的田径和足球活动场,有两个水泥蓝球场;各服从室齐备:门生电脑室有40台电脑,朝气比为20.43%;西席电子备课室一个,配有电脑6台;多媒体课堂一个;均已连接英特网;2006年景立了校园卫星资本领受室,做到了天网(长途教诲)与地网(宽带)二网合一;标准理化尝试室2个。黉舍硬件扶植及讲授设备日趋完美。校园环境清净文雅,师资装备齐备,是求知育人的一方宝地。黉舍现有教职工59名,此中具有本迷信历 18人,占西席总数的33.3%,专迷信历41人,占西席总数的66.7%;初级西席22人。在校门生817人,17个讲授班;此中七年级218人,八年级264人,九年级208人。班额都节制在50人以下。在全部师生员工的共同尽力下,我校各项事情都获得了较好成绩。特别是近几年来,黉舍获得了进一步的生长,获得了下级主管部分和泛博九合百姓的必定。2008年被评县委、县当局评为“先进黉舍”;2007年被评为“全县中小黉舍园办理创优先进单位”;2009年,前后获得以下名誉:江西省委教诲工委、江西省教诲厅授予的“全省教诲体系‘标准办理年’勾抢先进个人”;另有“永修县第七届中门生活动会个人第二名”、“永修县第七届中门生活动会蓝球赛第二名”、“初中讲授质量综合评价二等奖”等称呼。现在,在梁复员校长的带领下,九合中学进一步地闪现了兴旺的朝气。在抓好各项通例事情的同时,尽力摸索合适九合乡情的办学之路。为加强对留守门生的办理,对家庭难以办理的留守生,黉舍在学习和糊口等方面赐与详确的关照。为了给他们创作发明一个杰出的学习糊口环境,黉舍将会堂停止了改革和装修,晚大将这些留守门生集合在会堂,构造旁观电视节目、安排西席指导留守生停止学习。周末和节假日,黉舍的服从室和图书室还向留守门生停止开放。九合中学的西席大多居住在县城,糊口上不敷便利。黉舍就下大力量改良了西席的事情、歇息、熬炼及食宿前提。现在的九合中学闪现出一派安教乐学的调和氛围。“披波折会偶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下级部分的精确带领和激情亲切体贴下,九合中学这一块绿洲将会持续结出根本教诲的累累硕果。
九江学院浔阳附中是一所由九江学院和九江教育局共管的全日制公立完全中学,创办于1973年,原名九江市第七中学,1985年作为九江师专教育实习基地,更名为九江师专附中,1992年在高中部始设艺术班,1995年首届高中艺术班参加高考升学率达到74%,以后连年攀升,1997年被省教育局命名为"艺术教育样本校"1999年被批准成立"九江市艺术学校"。2004年被江西省教研室基地办批准成为"江西省中小学艺术教育基地"。由于九江师专等四所大专院校合并升级为九江学院。2005年学校更名为九江学院浔阳附中,因近几年来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发展,2005年被江西省批准为"重点建设中的中学"。 一、最好的学习是个性化的学习 附中设有小学、初中艺术班,高中艺术班分美术班、音乐班,高中艺术班面向全市招收普通高中分数线的生源,文化课程严格按教育部规定开设,坚持合格教育方向,树立"人人能过文化关"的教育理念,艺术教育突出学生个性的爱好和特长,彰显个性,达到"以艺促文、艺文相长"的理想境界。附中的学生充满自信,附中的学生学习轻松愉悦,附中的学生人人都有特长。 二、最好的教学是对话式教学 附中现有在职职工130人,高级教师54人,中级教师44人,其中专业美术教师9人,音乐教师7人,教师队伍学科分布平衡,全体教师敬业从教,乐于奉献,教学明星、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体现附中雄厚的师资力量,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教师主导学生进步,教学中突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总结,发挥自主性,教学中注重师生对话,体现很强的针对性,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做到学用结合。对话式教学在附中使学生由"被逼迫学"变为"我要学"。 三、最好的教育是成功教育 "教授知识,育人成才",附中自1992年创办艺术教育至今,已有1000余名毕业生升入中音、中戏、国美、南艺、上海音乐、西安音乐、西安美院、中国纺织、星海音乐、航空航天、解放军艺术、厦门大学、北京印刷等全国知名艺术高校深造,高考升学率灿烂辉煌。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学校教学设施日趋现代化。 现在,浔阳附中校园面积已达65631.6平方米,并实现了生活区和教学区分离,全部道路实现硬化,校园绿树成荫,花开四季,绿化率达52.33%。 艺术教育所需的设施、设备齐全。拥有教学大楼2栋,教学用房14453.5平方米;琴房12间,配有钢琴12台,电子琴36台,可同时容纳36名学生上课;练功房1间,可同时容纳36学生排练;各类美术静物28000余件;现代化的图书馆藏书82000册,生均45册,阅览室拥有座位60个。 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齐全。微机房2间,配置电脑160台(含教师用电脑);语音教室2间,有座位112个;配有电脑和多媒体投影仪的多功能厅报告厅两个,其中初中楼多功能厅可容纳观众320人,高中楼多功能厅可容纳观众120人;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各一间,拥有各类实验设备。教师办公室配备了教师用机,并配备了专用网络接口,学校已建成千兆网的校园网,并拥有独立的外部网站。 运动场地大,学生生活设施齐全。室外篮球场6个,拥有300米跑道的运动场一座;学生宿舍两栋,可容130名学生住宿;学校食堂322平方米,可为供240人提供早中晚餐。 齐全的设施,先进的配置,现代化的装备,为浔阳附中的艺术教育提供了保障,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益。
“烟水亭台两湖秀,匡庐奇峰云雾新。” 九江市十一中坐落在斑斓的南门湖畔,现有34个讲授班,是一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初中品牌黉舍。近五年来,十一中在新一届带领班子的带领下,以办群众对劲的教诲为主旨,明白了“依法治校、诚信立校、教研兴校、创新强校”的办学理念和“办优良初中教诲,创特性品牌黉舍,建安然调和校园”的办学目标,大力推动本质教诲,让优良生超卓生长、中等生超凡生长、学困生自傲生长、特长生有效生长,不竭满足群众大众对优良教诲的需求。优良的办学成绩、杰出的办学名誉、稠密的文明氛围、调和的校园环境,使十一中博得了遍及的社会公认力,成为浔都会民后代争相就读的初中名校。十一中是九江市最早建立计算机课堂,最早操纵收集、多媒体手腕帮助讲授的黉舍。黉舍硬件设施及设备先进。师资力量薄弱,有教职工130人,此中初级西席55人,中级西席46人,西席学历合格率达100%。黉舍现有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骨干西席6人,市级讲授明星2人,学科带头人3人,骨干西席13人。积年来十一中为省市重点高中运送了一多量高本质的毕业生。近五年间,十一中人在“连合朝长进步,务虚创新,艰苦妥协,争创一流” 的精力鼓励下,比年完成了讲授质量稳中有升的目标,中考的优良率、重点率、升学率三项目标名列市直中学前线。比年荣获“市直中学初中讲授质量优胜单位”名誉称呼。2008年,十一中前后荣获了“江西省中小学调和校园”、“江西省安然文明校园”及“江西省师德扶植先进个人”三大殊荣;同时获得了九江市直黉舍“目标办理优胜单位”、九江市“教诲国际交换事情先进单位”、九江市“支教事情先进单位”、九江市“中小黉舍园办理三星黉舍”等称呼。“让学习成为一种力量,让交换成为一种渠道,让研讨成为一种超出。”已成为十一中人从教的共鸣。在下级部分的大力支撑下,2007年十一中与澳大利亚波波郡NEERIN黉舍结为“友爱黉舍 ”;2008年,新加坡中华中学表示新加波教诲奖学金项目将落户在十一中。2009年3月31日,澳大利亚波波郡师生代表团一行26人来十一中观光拜候、交换合作。为十一中办校程度推动国际化奠定了根本,为九江教诲走向国际化作出了进献。以育报酬本,以敬业为乐,以成才为志,是十一中人不懈的寻求。十一中人用聪明和朴拙笃现了特性品牌初中的有效生长,创作发明了新的光辉。
全丰镇中学位于修水西北边疆的大湖山下,黄沙港河边,校址在塘城街中街。黉舍周边村庄棋布,田畴似锦,山净水秀,风景恼人。黉舍前身是创办于1956年的塘城中小。当时的校舍是一座玄门古修建——万寿宫。面积不敷1000m2,且一概是古旧的砖瓦房。1927年9月,中共赣北特委在此建立,1994年中共修水县委、修水县群众当局曾在校园立碑记念。黉舍创办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1968年春,塘城中小开设初中从属班一个,下半年又招收初中跃进班一个,总计门生106人。同时裁撤万寿宫,建讲授楼和会堂,1969年春正式挂牌为“全丰公社五七中学”。黉舍创办以来,几易其名。1969年3月——1976年8月为全丰公社“五七”中学,1976年9月——1984年8月为全丰公社中学,1984年9月——1995年8月为全丰乡中学,1995年9月至现在为全丰镇中学。四十年来,在处所各级党委当局和社会各界的体贴支撑下,颠末几代教工的辛苦尽力,黉舍由无到有,由小到大,走过一段不平凡的生长过程,获得明显的办学成绩。黉舍现已成为一所初具当代化范围、讲授和办理松散、在全县颇具影响的州里中学。黉舍现占空中积9322.5 m2,总修建面积8985 m2。有一栋讲授大楼,两栋门生宿舍楼,两栋教工宿舍,一栋食堂,装备有尝试室、图书室、电脑室、多媒体课堂各一个,具有一个3500 m2的活动场和两个篮球场及单双杠等活动设施。黉舍至七十年代末有门生500余人,教工30余人,八十年代门生岑岭期冲破600人,九十年代末门生1000余人,至本世纪初办学范围达到汗青岑岭期,有门生1560多人,讲授班20个,教职工72人。黉舍现有门生700余人,12个讲授班,教职工56人。西席中有列席县优良班主任9人,县优良西席13人,列席市优良西席1人,市师德榜样1人,市骨干西席4人。西席中获得初级职称的9人,中级职称15人;获得本迷信历的20人,大专学历的32人。在办学尝试中,黉舍构成了具有本身特性的办学传统:安身乡村,办变乱乡,为农家郎弟架设通往抱负人生的桥梁。以报酬本,爱生如子;酷爱故国,崇尚文明,艰苦妥协,发奋图强;诚信俭朴,仁爱文明。黉舍按照本身前提,特别重视艺术教诲、休息教诲、脱手才气才气纵横的培养、刻苦精力的培养,并且一向保持这方面的传统特性。全丰镇中学的办学理念是:教在全中,让西席享用教书育人的幸运;学在全中,让门生获得调和生长的欢愉。黉舍订峙“百年大计,教诲为本”,“教诲大计,门生为本”和“办学以西席为本,讲授以门生为本”的理念,建立迷信教诲观,尊敬门生,爱护保重门生,体贴门生,做门生的良师良朋,着力打造一所讲授办理严,人文本质高,学习氛围浓,创新精力强的乡村中学。四十年来,全丰中学为故乡和故国运送了数以万计的休息者和各行各业的人才。此中有的走上了党政军的带领岗亭,有的成为专家学者,有的成为教诲、医学、文明艺术方面的专业人才,有的成为公司经理、企业老总……。他们在各自的岗亭上用抱负、汗水和聪明誊写人生的光辉,为故乡和母校争得荣光。据开端统计,从全丰中学走出的门生中,有1950余人获得大、中专学历、有470余人获得(含在读)大学本迷信历,有15人获得(含在读)硕士学位、有7人获得(含在读)博士学位。有6人出国留学。目前,黉舍带领和全部西席在担当和总结以往办学经历的根本上,主动摸索黉舍新的生长门路,决计不孤负党政重托,不孤负故乡父老希冀,加强民主理理,同心同德,克意朝长进步,把全丰中学办成全县一流的乡村中学。黉舍新的事情思路是:一其中间,以教诲讲授为中间;三个面向,面向全部门生,面向全数学科,面向全面生长;四个要质量,向办理要质量,向教研要质量,向讲堂要质量,向本质教诲要质量。传统优良,与时俱进,用爱和聪明去灌溉、去守望全丰中学这棵乡村教诲的常青之树!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