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区第二实验小学始建于1930年,1931年挂牌毕家疃初级小学,2012年9月,经由高区管委决定,更名为高区第二实验小学。目前,学校的校舍是由1997年和2007年的两期工程合并而成,总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规划班级25个,能容纳学生1100人。现在学校共有教学班18个,学生936人,教职工41人。教师的学历全部达到本科以上,其中,硕士学历占7.3%,本科学历占92.7%。教职工的平均年龄只有31岁,因此,这既是一支极具凝聚力的和谐团队,更是一个朝气蓬勃的活力团队。 如今的高区第二实验小学以开放性的办学视野,确定了“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的办学目标,坚持“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校园充满生长的气息,让每一个学生得到生动活泼全面主动的发展”的办学理念,以“雅诺 达”为主题打造“和雅”的校园文化,培养智慧型教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 教孩子五年,润泽孩子一生。“以积淀师生文化底蕴、丰富师生校园生活、激发师生创造欲望”为目标的二实小课程文化分三大板块:学科课程、校本课程(经典诵读、写字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摄影、绘画、小哥白尼科技节……)。经过几年的打造,目前已经在国学经典和阳光体育方面初具特色。 国学经典、书香流动——每当旭日初照,教室里就传出阵阵清脆悦耳的诗文诵读声,这琅琅的书声飘荡在整个校园的上空,到处流动着书香气息。学校在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外,开设经典诵读课程,编写了经典诵读教材,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每天师生坚持诵读“弟子规”,重温经典名篇,感悟圣贤思想,培养全体学生对祖国经典文化的热爱,使文化经典中的传统美德如“春雨”般滋润孩子们的心田。 阳光体育、健康激情——我校有三位体育教师,三位从校外聘请的专业教练,这样的体育师资队伍为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坚实的基础。学校在坚持上好体育课、开展好阳光体育运动的基础上还开设特色体育课程:一年级的跆拳道课,二、三年级的足球课、四年级的武术课、五年级的篮球课程。通过特色体育课程的开设,不仅使孩子拥有了健康的体魄,更彰显出了小学生应有的朝气和个性。体育特色活动的开展也为学校带来了丰硕的成果,曾获得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小学乒乓球比赛小学组男子团体第一名、全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高区篮球赛小学女子组第一名,全区中小学校园集体舞比赛二等奖等优异成绩。 “和情雅韵,践诺通达”。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团结进取下,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多种教学媒体综合运用实验研究先进集体”、“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课题小学德育课程创新教育研究实验学校”、“威海市规范化学校”、“威海市电教示范学校”、“威海市交通安全示范学校”、“威海市语言文字规范学校”、“威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八十二载风雨春秋,八十二载弦歌连绵。高区第二实验小学,这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正在以奔跑的姿态,向着承载八十载精华和具有时代特色的一流名校不断迈进。
威海经区实验小学(原杨家滩小学)创建于解放前,原为蒿泊镇杨家滩村小,学校拥有1——4年级3个复式教学班。1994年9月1日由原来的老校区搬迁到现今的新校区,并由杨家滩村小更名为杨家滩完全小学,学校拥有5个年级9个教学班。提出了“为未来发展做准备”的办学理念。2005年学校由原来的杨家滩小学更名为威海经区实验小学,拥有5个年级16个教学班。学校秉承“让学习成为习惯,让文明成为自然”的办学理念,全面打造“书香校园”。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学校学校拥有5个级部18个教学班,1019名学生, 48名教职员工。学校总占地面积为710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3698平方米。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较高的业务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教师队伍,中学高级教师 6人,小学高级教师 17人。省、市、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3人。全校教师的学历素质较高,100%的教师达到专科学历,52.08 %的教师达到本科学历。教师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多数同志的教育教学论文在全国、省、市评比中获奖。学校承担了一个省级、两个市级“十一五”课题。 学校拥有阅览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德育室、书法室、美术室等10多个专用教室。目前已开通了校园网,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实现了办公及教学的自动化、媒体化、网络化。我校坚持正确全面的的育人方向,坚持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在区、市具有较高的办学声誉。学校先后获得威海市规范化学校、电教示范学校、语言文字学校、山东省红领巾示范学校、平安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2007年春季运动会获得第一名、六一文艺汇演获得一等奖、英语奥林匹克赛获得第一名、 五年级统考获全区第二名。 实验小学在全面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办学品位。2005年,实验小学“建设书香校园,打造学校书香品牌”特色活动正式启动。在几年的探索中,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实验小学突出的特点。 营造书香氛围? 建设校园文化。在活动开展的两年中,学校进行大小整修六次,其中包括:硬化校园操场、路面;教室内部装修、粉刷;引进“樱花”“白玉兰”“雪松”“法国梧桐”等名贵树种;重建阅览室、舞蹈室;修建教师、学生厕所;更新办公设备,更换宣传栏等。如今走在实验小学校园里,红白相间的校内操场、名目繁多的各色树种、异彩纷呈的艺术展墙、匠心独运的走廊文化、趣味横生的宣传心语,处处都展示出实验小学无穷的勃勃生机和无限的生命活力。同时学校努力营造书香氛围。让图书“走出”图书室,在校园的长廊、过道、宣传栏布置师生作品,让阅读与陶冶随时随地发生;让墙壁飘逸书香,加强长廊文化的建设,记录学生的读书活动和读书感言,使它成为“书香长廊”,为师生展示读书成果提供一个平台。漫步校园,书香四溢,沁人心脾;搭建交流平台,使全体师生的阅读办公资源享用进入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开展特色活动? 打造书香校园。实验小学旨在通过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锻造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读名篇、诵经典倾力打造“书香品牌”,让经典滋润孩子的童年,让书香浸润孩子的心灵。通过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完善,实验小学形成了一系列的可操作模式:书香教师,塑造丰厚的文化底蕴、书香学生,打造靓丽的人生底色、书香班级,构建浓郁的读书氛围、书香家庭,托起明天的博览之星。 寻求合作伙伴? 实现强强联手。实验小学是一所较大规模的涉外学校,有近百名韩国学生在学校就读,学校为此专门成立了韩国学生部,对韩国学生的生活学习进行督导。2005年11月,我们又与韩国淳昌初级学校成立了姊妹学校,两校就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办学特色等进行了多次交流互访,不仅增进了友谊,更实现了实验小学寻求国际化发展的梦想。 联手魅力苏静? 打造威海第一班。2006年11月, “魅力诗词”实验班落户实验小学 ,经过30课时的培训,实验小学的学生在2006年11月25日的“巅峰对决”中的表现令所有与会的全国各地的老师交口称赞。同时,在本次活动中,实验小学还有两名教师;刘爱滋、丛珊荣幸的成为了苏老师的弟子,实现了专家零距离的引领。 加入新教育? 背靠大树春暖花开。2007年4月,在参加了在神道口小学举行的实验区启动仪式后,实验小学召开了全体教师参加的校本培训会议。会后,由老师们自发确定自己的研究切入点,自行决定如何实验,何时交流,学校则为实验提供服务。这种由内而外的,自下而上的形式,真正把老师的研究热情激发了出来。实验小学正式迈进了新教育实验的大门。 开发新课程 重构有活力的课程结构。新课改赋予学校重构课程结构的权力,实验小学以此为契机,整合资源,最大限度的呈现学校特色。 一个学校的传统与优势项目是学校特色的象征,是长期办学取得的成果。在两年的实践中,实小的老师们发现我国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流传至今的精品数不胜数。文化积淀靠记忆,语言积累靠记忆,语言艺术的领悟靠记忆。为此,他们组织骨干教师着手编写了校本课程,这一套(5册)集教师智慧与心血的校本课程,旨在让每一位实小的学生通过直接接触文化传统中之最高智能的同时,可以扎实古文基础、提高语言的领悟力、增强语言的敏锐性,从而全面提升语文程度、提高语文素养,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 一所没有文化根基的学校,是一所没有可持续发展力的学校;一个不注重文化积淀和传承的学校,是一个缺乏发展眼光和发展底气的学校。实验小学将秉承学校积淀文化,文化发展学校的思路,一路走好。
荣成市世纪小学位于荣成市伟德东路140号,是一所全民所有制市直小学。学校新建于2004年9月,占地面积28600平方米,现拥有5000平方米教学楼和2000平方米办公楼各一幢,其他附属设施1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12000多平方米,绿化率达40%,累计总投入达1150多万元。现有20个教学班,在校生1300多人,教职员工69人。学校基础设施按一流标准建设 ,内部设施齐全, 19个教室全部实现室内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校园内建有高档次的微机室、语音室;高标准的校园网开通使用,教师用机达到人手一台,全部实现电脑办公;实验室、科学发现室、图书室、阅览室、舞蹈室、音乐室、劳动技术教室、社会室、心理健康教室等专用教室一应俱全;花园式的绿色家园建设,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自建校以来,学校先后被授予“山东省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实验基地”、“威海市规范化学校”、“威海市电化教育示范校”、“威海校园绿化美化先进单位”、“威海市建设平安威海先进单位”、“威海市示范园”、“荣成市教学示范校”、“荣成市教学示范校”、“荣成市教育科研示范校”、“荣成市校本培训示范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以“规范教育,特色办学”为发展思路,以“开创绿色世纪,成就绿色幸福人生”为教学特色,以“教师成长的沃土,学生成长的乐园”为办学目标,以坚持“科研兴校,特色办学”为着眼点,从“相信人、发展人”的管理理念出发,以校本教研为立足点,着力构建新型学习化组织,以科研带动课堂教学改革,以绿色课堂创新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争做“世纪绿色教师”活动为契机,学校开展了 “争做绿色世纪名师”达标评比活动。实施了三项工程、抓好五项培训、提升四种能力。努力建设绿色课堂,培植绿色建设 “肥沃的土壤”,全力推进学科教学的改革,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学校教研工作也不断取得丰硕的成果,先后完成多项省、市级重点课题的结题鉴定工作。在各级各类优质课、论文评选中,先后有2节国家级优质课、6节省级优质课、10节威海市优质课,几十篇教育教学论文分别获不同级别奖。“工作着,反思着,创造着”,已成为每一位世纪人的格言…… “创设适宜学生的教育,使校园成为成长的乐园”是学校建校之初就确立的办学思路。学校以“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为办学理念,响亮地提出了“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人生”的口号,用前瞻的教育理念和淳朴的爱心划出孩子幸福人生的起跑线。三年来,学校不断加快“科研兴校”的建设步伐,并逐渐形成了优质、高效、规范、科学的管理体系,建立了以科研为主线、以绿色德育教育为主导、以环保、艺术教育为特色的素质教育机制。为突出科技创新教育,展示少先队员个性风采,学校开设了创新教育课,让学生们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养成大胆想象、发表独立见解的习惯。学校设有动画制作、书法、航模、器乐、舞蹈、篮球、乒乓球等多个兴趣小组,在专业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的各项专业特长和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各级各类特长比赛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威海市第三届中小学生科技比赛和第三届荣成市中小学科技节中,航模小组均取得了团体第一名的优异成绩;电子报刊《阳光心语》获得一等奖,电脑动画《女孩和天鹅的故事》获得二等奖,科技小论文《关于蚊子的观察报告》、《树干为什么是圆的》获得三等奖;2006年6月我校张炜一、李心怡同学代表我省参加全国小学生动画制作比赛获得二等奖,想象画作品《星期几会晴天》、《小鸡寻友记》获得山东省一等奖;李雪、马达、商灵聪等同学在2007年4月山东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先后有二十多名同学获得“威海市小孝星”、“威海市百佳文明青少年”、“威海小名士”等荣誉称号。 给学生创设和谐自由的成长空间,全方位的推进学生在个性、特长、品德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学校坚持以“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为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坚持体验育人、活动育人的思路,先后成立了世纪阳光广播站、世纪阳光电视台、世纪网站等,建有“和太阳一起升起”等特色文化长廊,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舞台,同时也极大地活跃了校园文化,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新课改以来,学校结合自身的区域优势、资源优势和科研基础优势开发实施了以“开创绿色世纪,成就幸福人生”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力,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各种主题活动涉及文体、艺术、科普等多个领域并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2006年5月和2007年5月学校成功举行办“放飞五月-世纪小学第一届科技艺体节”和第二届校园文化艺体节大型展示活动,广泛邀请社会各届人士及学生家长参加。以“科技、创新、展示”为核心,为每一个学生都提供一个展现自我、放飞梦想的舞台,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蓬勃发展。同时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亲临指导,和孩子们共同进行亲子游戏,欣赏孩子们的精彩展示和表演,增进了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的有效交流,受到好评,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西苑学校建于2004年,2005年正式投入使用。经区管委在徐家疃小学原址上全额投资新建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占地41134平方米,建有2幢教学楼、1幢综合实验楼。学校教学设施齐全,配备了高标准的教室、实验室、功能室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 自建校以来,学校的各项工作一步一个新台阶,2006年成功创建了威海市规范化学校;2007年被评为威海市绿色学校,威海市校园园林绿化示范校,经技区教育教学先进集体。 迄今为止,学校已有8个年级,27个教学班,学生1334人,教职工85人。作为经区唯一一所指定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外来人员子女约占在校生总数的60%,涉及19个省,近百个县市。学生的思想、背景、个性迥异。基于此,西苑学校确立了“多方构建学校文化,倾情打造和谐校园”的特色实施方案,其主旨是:为农民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打造温馨和谐书香校园,提供健康成长乐园。通过学校独特的文化引领、熏陶和培养,使学生逐步融入集体,形成规范。 西苑学校坚持“精细化管理、特色化育人、和谐化发展”的办学理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重视领导班子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项工作精细求实,落实得力。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相继在区、市、省、国家级各种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学校重视校本教研,全面开设校本课程,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加强业务学习,开展读书富脑活动,鼓励探索创新。从2005年9月以来,西苑学校共承担了4个国家级、13个省级、10个市级和4个区级的课题研究;有3节省级、15节市级和23节区级优质课获得奖励;教育科研获奖论文有9篇国家级、37篇省级、36篇市级和19篇区级奖励;在正式刊物发表论文国家级12篇、省级9篇和市级9篇;有104人次分别荣获各级各类荣誉称号,其中国家级8人次、省级8人次、市级9人次区级79人。 展望未来,西苑学校全体师生更是信心倍增:他们将一如既往地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课改实验,让每一位教师都体验成功,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从而促使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更上新水平。
黄家沟小学位于威海市交通主干线世昌大道和环城路之间,风景秀丽的佛顶山脚下,学校历史悠久,校舍历经多次迁移改造,目前学校占地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拥有10个教学班,近600名学生,隶属于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田和街道办事处。多年来,学校坚持“营造和谐校园,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办学宗旨;以“学生成才的摇篮,教师成功的舞台,求知创新的殿堂,和谐发展的乐园”为学校发展的目标;努力实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凝成了“尚德、务实、勤奋、争先”为主要内容的校训及校风。学校被评为威海市“花园式单位”、“文明单位”和山东省“绿色学校”荣誉称号。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思想,积极开展以小学生养成教育为重点的德育教育,继2006年国家“十五”重点教育科研课题——“提高德育实效性研究”结题,2007年市级“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小学生养成教育序列化和操作性研究”开题在研,以养成教育为特色的德育工作不断深入开展,“尚德”教育及学生日常行为养成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和特色之一。近几年,学校以科研促教改,以教改促教学,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显著。2005年来,结题科研课题2个,分别获得威海市“十五”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和中央教科所“十五”国家重点课题之德育子课题“先进实验学校”荣誉称号,教师获奖论文100多篇,获奖优质课10余节;学生的文学、艺术等创伤在各级大赛马中有100多人次获奖,学校先后被授予“威海市规范化学校”、“电化教育示范学校”、“艺术教育示范
荣成市第二实验小学始建于1987年,是荣成市教育局直属小学,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属市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学校位于市区观海中路231号,现占地26474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00190平方米,绿化面积7791平方米,拥有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学前教育楼四幢,现在校学生2400人,37个教学班,教职工107人。 学校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队伍,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为办学目标,学校的办学规模逐年扩大,教学质量、师资水平、教科研水平稳步提高,学校连续十一年被荣成市教育局评为“教育质量先进单位”, 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项目学校”, 先后被授予“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威海市教学示范校”、“威海市文明单位”、“威海市体育卫生先进单位”、“威海市花园式单位”等荣誉称号。办好学校,关键要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学校始终把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先后采取了“在岗培训”、“走出去学习”、“名师工程”等一系列措施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逐步适应了学生发展的需要。学校现有专职教师87名。其中,省级骨干教师5名,学科带头人3名,省级优秀教师2名,威海市优秀教师、教学能手8名,荣成市优秀教师、教学能手13名。有中学高级教师6人,小学高级教师75人。“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育人,以科研带动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是我们大力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宗旨。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推进教育科研纵深发展。在“九五”课题结题之后,“十五”期间我校先后承担了国家级课题6个,省级课题4个,市级课题6个。教育科研提升了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近五年来,先后有两名教师在国家级优质课评比中获奖,有13名教师的优质课在省级获奖,有20多名教师市、县两级上过公开课、优质课。目前学校已承担着国家级评价课题两个,省级科研课题三个,取得重大科研成果两项,已在全省推广。学生素质明显提高,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近几年来,共有100多名学生在省、地、市级特长比赛中获奖。 “让现代人,接受现代教育”是我们的办学理念。给教学提供现代化的设施,用现代化的理念指导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具有终生发展的能力,是学校永久的追求。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办学条件达到了标准化水平,实验室、仪器室、语音室、音美专业训练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劳技教室等设施一应俱全,且配备了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完全满足了现代教学的需要。为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学校投巨资改造校园环境,面积接近八千平方米,达到了校在林中,楼在树中,人在绿中的目标。优美的校园环境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为培育一代新人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二小人正以满腔的热情,百倍的信心,为把学校发展成为全国一流的学校而努力奋斗。 小学始建于1987年,是荣成市教育局直属小学,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属市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学校位于市区观海中路231号,现占地26474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00190平方米,绿化面积7791平方米,拥有办公楼、教学楼、 实验楼、学前教育楼四幢,现在校学生2400人
苘山镇北郊完小始建于1976年,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学校占地60余亩,内部设有14个教学班,一处地级示范幼儿园,约有600余人,学校修建了仪器室、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劳技室、社会室,师生阅览室、语音室、多功能教室等各室一应俱全,是师生共同学习、发展、成长的乐园。 近年学校着手投入搞好校园的硬化工作,已硬化两条主干甬路2200平方余米,修整水沟500余米;由全体教师对部分场地利用水泥块硬化约750平方余米;现在,在上级要求下的前提下,我们又进一步投资硬化了约有1200平方余米的两个篮球场地,克服了雨雪天师生没有锻炼场地的局面。在绿、硬化的基础上,学校又下大力气做好校园美化这篇文章。自2006年3月份起至今,整修草坪约1600余平方米,栽植各类树木达430余株,截至到目前,整个校园绿化用地已达418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接近40%,
小学位于威海市环翠区桥头镇驻地,紧邻威海十三中和威海三中,是一所完全小学,也是桥头镇的中心小学,拥有教学班10个,在校师生400余人,基础设施完备,拥有规范化的体育场,先进的教学设施,一流的师资队伍,80%以上的教师获得过大专以上文凭,70%的教师获得过区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
文登市大众完小始建于清朝末年,是一所百年老校。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历经百年沧桑至今依旧春色骀荡。学校几经变迁,现位于昆嵛路中段,占地面积953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28平方米。现有教学班29个,在校小学生1600人,教职工112名。 学校建筑气派,环境优雅,设施完备,校风纯正,师德一流,基本实现了教学现代化、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学校以“真情做人,智慧处事” 为校训,发扬“大行德广,众志成城”的学校精神,坚持“培养情智学生,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目标,致力于书香校园的打造,努力追求“以人文本、尊重人格、全面发展、张扬个性”的教育境界,持续提升教育服务品质,是一所社会信任、学术认可、学生向往、家长满意的学校。
蒿泊小学建校以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育人观,重教书,更重育人。历年教学成绩均名列前矛,受到社会的好评。 学校位于威海长途汽车站南,于1969年10月1日由蒿泊村等5村联合创办,后经过多次扩建和一次改建,成为蒿泊镇中心小学,2003年更名为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蒿泊小学。 新课程改革后,学校本着“科研兴校”的办学原则,以科研为龙头,使学校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学校先后承担了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工作十余个,“数学足迹式评价”、“小学语文素质发展评价” “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等课题已顺利通过国家、省、市级课题验收。扎实的科研,打造了奉献、团结、高效、开拓的教师队伍,也使学生综合素质有了长足的发展。2005年,学校以“特色强校”为指导思想,以“孝”为切入点,拉开了感恩教育课题研究的序幕,短短的一年内,学校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为根本宗旨,坚持办学的科学性、人文性、发展性,全力打造感恩教育特色品牌,成效卓著,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发展有“灵魂”的教育,坚持鲜明的办学个性,走“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品牌之路,是学校坚定的追求。2006年,学校进一步提升和放大“感恩”教育的内涵,确立了“尊重·和谐”的办学思想体系,即大力弘扬尊重教育,围绕一个核心:尊重人、发展人;树立两大理想:让教师书写精彩人生,让学生拥有幸福童年;建构三重“尊重教育”网络:尊重性管理、尊重性德育、尊重性教学,促使学生、教师、学校三者和谐发展。为使“尊重·和谐”办学理念落到实处,学校大力营造有利于教师、学生发展的“软环境”:校园文化建设,追求“新、巧、润”;学校管理,淡化行政色彩,讲究“刚、柔、和”;教师成长,秉承六字方针:传、帮、带、学、思、研;同时,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充分发挥强势学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扎扎实实开展“课题研究”,威海市十一五重点课题“感恩教育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和探索”、“主题式大作文教学的探索和实践”等课题研究,使学校的学生在习惯养成、文化修养、道德品质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唱响了蒿泊小学“质量+特色”的新乐章。 2006年,学校共获得文明单位等区级以上荣誉和奖励7项,教师个人获区级至国家级优质课、论文和成果共计45人次,在全国中小学生英语奥林匹克竞赛中,7人分获全国一、二等奖,其他竞赛成绩也在全区名列前茅。 2007年,乘着经区“教育建设年的东风”,学校一方面致力于为教师、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加优良的物质条件,大大力气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建设:2007年学校扩建综合办公楼1920平米,学校占地面积达7185平方米,校舍面积4088平方米,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21个,现代化教学设备投入达数百万无。目前学校共有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900余名,教职工40余人,(其中90%达本科学历)。2007年7月,在经技区小学五年级毕业考试中,学校遥居全区总分第一名。8月,《山东教育》对学校“主题式大作文教学的探索和实践”的阶段成果给予了专题报道,发表了学校14名语文教师的教改经验。学校校风好、教风正、学风浓,“质量+特色”,蒿泊小学正用满腔的激情和智慧孕育着心中的教育希望,实践着自己的教育理想,行走在教育改革的征途上,意气风发,阔步向前!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