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辛安小学,始建于1913年,1997年迁入新校。 学校占地50亩,建筑面积6900余平方米。学校于2005年12月成为一所青岛市市级规范化学校。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学生2400余名,教职工80余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目前有省骨干教师2人,市级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2人,区级教学能手13人。有2名教师在全国比赛中获奖,2名教师在省级比赛中获奖,10名教师在市级比赛中获奖,30多名教师在区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严格执行课程设置要求,开足开齐课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在"一切为了学生成人,一切为了学生成才,一切为了学生未来"的理念引领下,塑造了一支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教学教研水平走在了全区的前列,多次代表我区接受市级调研,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级实验课题"合作教学策略与创新能力培养"、小学语文"开放·创新"研究、"小学科学教科书(青岛版)开发与应用"的子课题"小学科学课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研究"、省级规划课题"在小学开设剪纸艺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市级课题 "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开展数学大课堂研究""合作教学在社会课中的应用"等课题的研究工作,两个市级课题分别于2004年底和2005年初成功结题。两个国家级课题也分别于2007年4月和2009年9月通过专家组鉴定,顺利结题。 学校根据课程设置要求及当地的民间风俗,开发了校本课程《趣味剪纸》,在三至六年级所有的班级实施,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认可,得到了市教育局、教研室、以及区教体局领导的关注与鼓励。2003年9在区文化艺术中心举行了辛安小学学生剪纸作品展,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2005年12月,我校的九幅"福娃"剪纸作品被市局领导带到丹麦,使我国的这项传统艺术又一次走出了国门。2007年3月,我校的剪纸作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我区接受了领导的调研,来自省、市政协的数十位领导对我校的剪纸作品赞不绝口。2008年春天,学校投资建成剪纸教室,它集剪纸操作、作品陈列、精品展示于一体,为全体师生搭建起更为广阔的充分展示自我实践、想象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大舞台。2010年,是我们力求突破的一年,我们着力把剪纸与国学经典诵读结合起来 ,"剪纸展经典,诵读悟国学",将两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恰当结合,用剪纸艺术来展示、表现国学经典的内涵、意境、思想,在整个教育活动中使剪纸真正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拓宽教学资源渠道,将文化特色办学向纵深发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感情和对"向真、向善、向美、向上"这一核心价值观的追求。 近年来,学校的科技教育发展迅速。2004年2月,有两名学生获第四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铜奖,也是我省所获唯一奖项;2005年5月,四名学生在青岛市"清华同方杯"机器人大赛上获一等奖;2005年8月,学校代表队获青岛市"头脑奥林匹克"竞赛第二名等。2005年12月又获山东省首届"积成杯"机器人大赛银奖。2006年又在青岛市机器人足球比赛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2007年11月,在青岛市机器人足球比赛中获三等奖。 学校先后被授予"区素质教育红旗学校"、"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区十佳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区办学水平优秀等级学校"、"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市红旗大队""市交通安全示范学校""市环境友好单位""青岛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青岛市社区教育先进单位""省级规范化学校"等荣誉称号。 一路走来,辛安小学跨越过去,超越现在,正走向卓越的未来!
乳山市下初镇中心小学位于下初镇政府驻地,是一所特色鲜明、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乡村小学。学校始建于1945年,1980年改建,占地面积10528平方米,建筑面积2694平方米,现有14个教学班。几年来,学校坚持“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形成了“愉快、高效、蓬勃向上”的学习氛围,成为乳山市规范化学校、乳山市电化教学示范学校、乳山市文明单位、威海市文明单位、威海市红领巾示范学校,并连续六年被上级部门授予“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近几年,由于得益于下初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优化,现拥有微机室、少先队活动室、实验室、图书室、美术室、音乐室、体育室和多媒体教室等专用教室,各室设备齐全。2003年,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学环境更是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投资5万余元建成了乳山市乡镇小学第一家多媒体教室;投入10万余元新建18间课改实验区校舍;投资4万余元完善了校园文化长廊并对校园路面进行了硬化。2003年学校被评为乳山市电教示范学校,2004年被评为威海市文明单位。2005年学校又成功开通了校园网,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络教室建设。2006年底我们又投资四十万元开始了新教学楼的建设,新教学楼共设<span lang="E
济南市历城区华山镇还乡店小学坐落在山东省济南市内,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招远市丽湖学校位于招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占地面积80余亩,建筑面积21600多m,总投资6000多万元,现有教职工130人,在校生35个班、学生1800余名。学校由清华大学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设计,设计规模72个班,可容纳在校生4000人。学校建有一座初中教学楼,两座小学教学楼,一座实验楼及一个可容纳400多人的报告厅,配备了现代化的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舞蹈室、器乐排练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科学实验室、数字探究室、图书室等各种功能教室,所有教室都配备了“班班通“等高标准教学设施。学校体育设施齐全,建有一个400米跑道的塑胶操场。学校建成招生以来,围绕“育人为本”这一中心工作,秉持“坚守教育道德,营造精神家园”的办学理念,以“以德立校,爱心施教,兴趣导学、全面发展”为校训,以“启德明智砺行正身”为校风,高点定位,真抓实干,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健康和谐发展。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建桥实验学校坐落于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城区---张店,学校创办于2003年,是国办学校张店七中领办的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教育于一体的寄宿制民办学校。办学八年来,学校贯彻“学在建桥”的办学理念,以培养“会学习,善动手,有特长,能承担的优秀毕业生”为目标,坚持以创建“效能卓著,特色鲜明,值得信赖”的齐鲁名校为方向,始终坚持教育教学改革,打造“关注生命,以人为本”的“自主有效人文课堂”,走轻负高效之路,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短短八年,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得到了省市区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学校获得了:淄博市民办教育名牌学校、市民办学校年检优秀单位、市民办非企业诚信单位、张店区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区民办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区学校食堂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枣庄市市中区孟庄镇周村中心小学坐落在山东省枣庄市内,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潍坊市坊子区七马路小学座落于响水湾河畔,西邻坊子区人民医院,东靠前张村。学校始建于1985年,占地面积29.6亩,主体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现拥有12个教学班,37名教职工,511多名在校生。学校有7名教师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18名区优教师,23名区级以上教学能手。近年来,学校教学成绩不断提高,办学特色初步显现。潍坊市小学生数学探索与应用能力竞赛连续三年获得团体一等奖。美术特色教育已跨入省市先进行列,先后有100余名小学生荣获省、全国 “小画家”“小作家”称号。学校先后获得“PHE”国际小学美术书法大赛三等奖;中新少儿美术书法摄影大赛先进集体奖;全国“双龙杯”少儿书法大赛优秀集体奖;山东省第二届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美术教育培训基地。我校体育也在全区名列前茅,在05年“坊子区少年儿童举重、跆拳道锦标赛”中分别获得团体总分第三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05、06年 被授予坊子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坊子区文明单位;市级优秀家长学校;市级规范化学校;07年被授予区“五个一”成长工程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牟平区龙泉中心小学坐落于昆嵛山北麓、闻名遐迩的龙泉温泉所在地,1995年,由著名爱国台胞苗育秀先生捐资建造,学校下设中学、小学两部。 学校占地120亩,教学楼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在校学生900余人,设24个教学班,教职工148人。学校积极而科学地营造“优秀教师就是先进教育生产力”的价值氛围,全力打造研究型教师群体。其中高级教师15名,科研论文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或评比获奖的达120人次。 学校确立了“以育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坚持“育德于心灵交融,育人于个性张扬,育师于科研反思创新,育生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办学思路。坚持百学德为先的原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苦与乐、美与丑、是与非。德育工作经常化、细致化。在学校管理上,追求严、实、细、精、新、快的工作效率。使得学校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稳定有序,从而也带来了教育教学的全面丰收。
凤林,相传古为凤凰来仪之乡,是一个有着美丽传说的神奇地方,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凤林学校就在此地建成。凤林学校的前身为凤林小学,2008年7月,根据区管委的布局调整,老集小学与凤林小学和并成立了凤林学校,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2007年动工,2008年6月1日投入使用,占地7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16000余平方米。学校现有3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00余人,教职工114人。回顾奋斗历程,原凤林小学的师生用辛勤耕耘的汗水和拼搏创新的精神创造了辉煌成果。时至今日,凤林学校的领导和广大教职工依然继续奋力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树立学校的崭新形象。 凤林学校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夯实基础、全面发展、尊重个性、突出特色”的办学理念,形成“崇德敬业、团结守纪、勤奋进取、勇于创新”的优良校风,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追求办学特色,实施教育创新,努力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教学工作紧紧围绕“打造快乐课堂,向45分钟要质量”这一核心,重点抓好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风建设两个板块的工作,以常规教学的精细化管理为保障,以建设教师学、帮、带共同体为具体抓手,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开展以“打造快乐课堂”为主题的校本研训活动,构建教师学、帮、带共同体,实施由局部带动教师整体的专业化发展战略。我校针对当前教师的现状,提出点状发展――块状发展――整体发展梯次推进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思路。在学生的素质发展上,学校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快乐成长,和谐发展:在学校建立了生命安全教育基地,带领全体师生参观学习消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健康教育、防震减灾、红十字会紧急自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加深了安全意识,同时让每一位学生把学习的安全内容带回家,让家庭和全社会都受益;在凤林老年公寓建立了德育基地,组织学生进行慰问老人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尊老爱老精神;学校坚持推进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校园艺术节、体育节,各种主题的演讲比赛,法制、安全讲座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也促进了团结合作、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现在学校形成了一支年轻、专业、爱校爱生、开拓创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受到区级以上表彰的教师近74人次,教师在各级各类优质课评比中获奖40余人次,全区基本功比武10余人次,发表及获奖论文100多篇。同样,我校的乒乓球队取得市级团体冠军3个,单项冠军6个;区级团体冠军7个,单项冠军10个的好成绩,为学校和开发区争夺了荣誉。同时在区管委、区教育局领导下,凤林学校2008年11月获得威海市交通安全示范学校,2008年12月获得威海市红领巾学校,2009年6月获得威海市红十字会优秀基层组织,2009年10月获得威海市交通安全教育示范基地。凤林学校正以跨越式的速度迈向历史进程。 凤林学校的领导和全体师生正在为学校的优质快速发展而努力拼搏,我们相信凤林学校的明天会更加辉煌,凤林学校将会成为广大师生向往的校园。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