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前身曾家祠小学始建于1950年,1985年与私塾陈家老房子小学合并更名为江家堰小学,2001年与大安桥小学合并迁入现址。2011年迁入锦水花香小区旁的新建校舍,并加入我区优质教育资源成师附小教育链,正式更名为“成师附小白鹭溪分校”。学校为公立全日制小学,目前占地 20 亩,8个教学班,教师32名,学生207人。历经合并、搬迁和上划,在教育均衡的大背景下学校已成为地处锦江“五朵金花”中的一所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提升的花乡“金花”学校。 在新一轮的学校发展规划的指引下,学校确立了“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生活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为主线,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抓手,以完善学校管理体系为手段,为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尽快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学校按照“一年入格,两年合格,三年升格”的大体发展思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目前学校高举“生活教育”的理念之旗,在生活课堂、生活德育和生活科研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校教学管理夯实,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常规推进月活动开展有实效;学校德育“播种行为收获习惯”主题系列德育活动体系基本成型,学生养成教育的“四个三”工程、“设岗评星”活动开展效果良好,学生行为习惯转变明显;学校“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研究”课题开展顺利,学校名师梯队建设初步成型。 学校在过去的几年中先后获得“成都市示范家长学校”、“成都市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基地”、“成都市巾帼文明岗”、“成都市绿色学校”、“锦江区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得到了教育界同行和社区家长的一致认可。面对办学质量将快速提升的大好机遇,我们将努力让这所历史悠久的新型小区配套学校实现“华丽转身”,为区域奉献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成都市九里堤小学位于九里堤北路10号,始建于上世纪初,原名诸葛庙小学,2005年正式直属金牛区教育局。学校占地面积10亩,现有学生705人,教职工32人。学校拥有一支素质优良、敬业爱岗的教师队伍。其中本科学历的教师占全校教师人数的35%,专科学历的教师占全校教师人数的65%。 多名教师曾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赛课等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近几年来,学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艺体”特色更加彰显,以“合格+特长”为培养目标,有力的推动我校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在领导班子正确带领下,全体师生不懈努力,学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别是“艺体”方面尤为突出,许多孩子先后获得了国家、省、市、区的表彰和奖励;学校在市、区的许多竞赛活动中,成绩均名列前茅。被评为金牛区“文明单位”今后,学校会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将更加努力地做好“艺体”特色工作,让美好难忘的小学时光,永驻孩子们的心田。 学校更有获得市优秀青年教师的张松张老师、徐薇老师、冉佳老师等优秀老师学校经常举行艺术类活动,同学也积极参加。
19世纪30年代初成都市升平街小学成立,原地址在童子街,原名叫八区一小,是一所完小,共12个班。学生约六百人,教职工二十余人,当时的校长是民盟的李泽筠(女)。1949年12月成都解放,李泽筠继续担任校长。1951年学校更名为四区四小,李俊辉、王盛富先后代理校长。1952年,赵锡钦担任校长,四区四小迁至升平街。这里原来是冯伯书私人办的大华小学,最早是原国民党旅长袁朗如的公馆,进公馆门向左拐是一个四合院的厢房,中间是天井,向里走是一个大操场,周围修的平房作为教室。这时,学校规模达到21个教学班,其中初中班两个,学生达到一千一百多人,教职工有四十余人。次年,学校更名为成都市第三中心小学。文革后,学校更名为成都市升平街小学。 1979年市教育局出资建造了一幢转角式砖混结构教学大楼,建筑面积1837平方米,另外修建大教室235平方米,厕所87平方米,同时修建了广播室、配电房、停车房、职工宿舍。学校成为西城区重点小学,被誉为成都市小学“五朵金花”之一。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培师,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教劳结合研究”、“优秀活动方案”、“依托课程,注重创新,生动活泼,发展素质”、“培养少年儿童传统美德”、“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等一批优秀科研成果获全国、省、市一等奖。“建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类新文明”环保课题与日本大坂市环境科研所专家交流时得到高度评价。参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研究与实验”“八五”国家级课题研究获成都市教改成果一等奖、省政府二等奖。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创新教育先进集体、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陶行知研究会先进集体、市政府命名先进集体、绿色学校先进集体、文明单位、首批市少先队红旗大队、市德育先进集体。 2000年市、区督导评估认定学校办学水平为“市、区一流”。2005年,区教育局出资修建框架结构多功能教学大楼,配置音乐室、美术室、微机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同年9月,学校举行公推直选校长,邹军当选,成为全国第一个由社区代表、家长代表、教师代表组成的民管会和全体教职工共同推选的校长。学校迈出了现代学校制度改革探索的第一步。2007年,学校进行了职能部门管理机构的改革,成立了以“校长室”为领导的一室四中心。教学质量管理中心、学生发展促进中心、教学服务中心和学校发展研究中心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学校在现代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70多年的办学史,成都市升平街小学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培养了大批人才。成都市特级教师袁丽华、成都市五牛围棋队的李颉都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几十年来学校涌现的全国人大代表、省市政协委员、全国、省、市、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优秀党团员、省德育先进工作者、拔尖人才,成都市优秀校长、市区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共计50余人,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责,见证着升小的变迁与发展。 学校详细地址:成都市太升南路274号 学校周围可乘公车介绍:3、5、7、18、23、37、45、53、61、101、106、166、902路
成都昭忠祠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小学且具有优良传统的小学。它始建于1911年,为民国初年“少年强国会”兴办的“少年强国学校”,系蜀军政府第一任都督,辛亥革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英杰,反袁的斗士张列五、谢慧生等人创办,后更名为“西蜀小学”。之后,又由廖律平、周国瑞等人继续开办,更名为“西蜀公学”。1935年,再更名为“西蜀小学”。1953年春,学校转为公办,更名为“成都市昭忠祠小学”。1978年学校被列为省重点游泳学校,1980年被命名为“全国体育传统项目重点学校”。2009年更名“成都昭忠祠小学”校名。优越的地理位置:学校位于美丽的府南河猛追湾河畔,北靠成都游乐园、活水公园,东临西部“东方明珠”四川电视塔;环境优雅,林木葱郁;交通十分便利,有10多条公交线路车可直达学校。先进的学校管理:学校以“昭扬人文精神,奠定和美人生”的“和美教育”为办学理念,确立了“激活生命律动,创造和美之音。”的教育理念。以“追求 ‘三和’、‘三美’(即‘三和’:师生和谐、学生和睦、家校合作。‘三美’:环境优美、行为美雅、心灵美好。),实现品味提升,将学校办成‘校园美、校风好、师资强、质量高、特色浓’的高品质学校。”为办学目标一流的师资队伍: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本科学历的教师达93%,小学高级教师达45%,区级以上的先进个人达91%。教师们敬业、爱生、勇于创新,具有良好的师德。一流的设备设施:学校拥有独立的网络信息中心、网站、宽带网络全面覆盖整个校园、闭路电视播控系统、校园广播系统、会议室演播系统、多媒体电教系统、校园安防系统、校园电视台演播系统、卫星远程教育播放室、标准网络办公室、多媒体课堂演播教室、学术厅、科学实验室、科技制作室、机器人活动室、计算机学习室、电子阅览室、图书室、音乐室、舞美室、中西画室、心理咨询室、伙食团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设施,为培养和造就未来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突出的办学特色:学校以科技、体育和艺术教育为带动各项工作发展的载体、为办学特色,做到特色教育与德育、教学等相结合,形成了以特色教育带动全面,以特色教育促全面的特色。几十年来,学校为国家、解放军、省、市输送体育、科技和艺术人才600多人,培养出赖晓丽、喻敏等5名跳伞、游泳、象棋世界体育冠军和著名主持人王小丫等;学校在参加各级各类竞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培养的学生受到中学的普遍欢迎。学校现在是区“文明单位标兵”、区“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市区“校风示范校”、市“科技基点校”、市“健康教育示范校”、市“绿色学校”、市“家长示范学校”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目前,学校正以只争朝夕、不断创新的步伐,向着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迈进。
万和小学距新津城南约10公里,位于新津县兴义镇岷江村1组,是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绿化示范校、成都市义务教育示范校、成都市红领巾示范校......学校始建于一九一一年,由晚清秀才刘南轩捐资办歇马店小学开始,到解放后的仁和二小,再到今天的万和小学,已近百年。学校占地60余亩,有6000㎡的校园广场,300m的环形跑道,教学班19个,学生890人,教职工62人。 "天下万和,家和万事兴;天下仁和,以和为贵"。在"养成人生好习惯,体验生活实过程"的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学校体验教育活动丰富多彩,养成教育特色鲜明,学校诗韵流淌,书香满园。 学校环境优美。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教学楼气势恢弘。艺术园"春夏秋冬"四季花开,春园杏花桃花,夏园紫薇紫荆,秋园红枫桂花,冬园腊梅银柳;活动区"梅兰菊竹"温馨浪漫,梅园梅花绽放,兰园兰香袭人,菊园菊花满园,竹园竹叶青青。再加上门中门、园中园,令人流连忘返。环境创设确实独具匠心,校门到教学楼200m的柳树大道被建成了"礼仪之路",传统格言、礼仪橱窗、垂柳丝丝,一道诗路画语。"春兰书屋"童话动感,有绿地、秋千、蘑菇、小屋、智慧树......孩子们可站可坐可躺,书香扑面,把书香变成了快乐。"乡土文化陈列室"陈列着祖辈用过的碾子、鸡公车、架架车、水车......让孩子咀嚼过去,开拓未来。"巧手坊"竹片窗帘、石头竹桩、剪纸泥塑。还有韵味十足的教室、舞蹈室、音乐室、劳技室......整个校园成了神圣的殿堂,成了孩子学习的乐园。 学校礼仪教育特色鲜明。小学生就是要全面发展,各方面都要受到现代文明熏陶,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染。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不学礼,无以立"。"天下万和,家和万事兴",万和小学传承礼仪,用礼仪熏陶和培养学生。让孩子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穿好衣、吃好饭、走好路、写好字、说好话、行好礼......养成做人做事的好习惯。"朝会--五个十五分钟":周一升国旗,有威武的国旗队和军乐队;周二小主人教育,鼓励孩子做学校的主人,将来做天下的主人;周三晨练8:20,开放体育场地,让学生炼就好身体;周四红领巾之声,听新闻,看天下世界;周五书香一刻钟,让孩子读书讲故事。校园"110"和"学生校长助理"是学校的小督察,劝导文明的小天使。孩子们非常文明礼貌,勤奋好学,"小手拉大手",还潜移默化地陶冶了家长,使民风更加淳朴,村民更加文明。 学校体验教育激情冶趣。"红色体验教育",红色军乐队,红领巾合唱队,红领巾乒乓球队,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特长;"绿色体验教育"让学生到田间地头,学习养殖种植;"手工体验教育"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体验教育"激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集体生活中去,到劳动实践中去,去探索,去发展。 学校管理强教师好。柔性关怀,情感激励;校本科研,历炼队伍。让教师成为敬业者,成为读书爱好者,成为学生"道德长跑"引领者。好教师培养了好学生,造就了好学校。 万和小学秉承"我是学校主人"的办学理念,用"传统的心灵、时代的眼光、现代的气息"用心打造田园学校,让学生做文明的主人,课堂的主人,自己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将来争做社会的主人,世界的主人。办学理念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植养人文气韵,奠基幸福人生。
成都市东站铁小位于成华区青龙乡,始创于1961年,占地6.67亩,现有教学班15个,在校学生881名。学校拥有一支具有创新意识、科研意识、教学严谨、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34名,其中各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20名;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32名;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的教师25名,有十多名教师在全国、省、市、区、铁路局的赛课和论文评比中获奖。“十五”以来,学校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不少优秀人才,工作成绩显著。学校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发展的办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体现关爱学生,发展学生的管理指导思想;强调以教师为本,体现依靠教师、发展教师的管理指导思想。学校构建以人文关怀、民主和谐、个性鲜明、基础扎实、全面发展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班子务实、教师教学落实、学生学习扎实,已逐步得到社会、家长、学生的信赖和好评。
成都市狮马路小学位于成都市狮马路49号,始建于1956年,占地面积3464.5平方米。建筑面积2948平方米。学校环境幽雅,文化气息浓郁。校内花团锦簇,绿树成荫。学校设施先进,拥有多功能教室、计算机房、形体室、心理咨询室、音乐室等各类专用教室。学校有15个教学班,37名教职工,其中有小学高级教师23人,成都市骨干教师6人;青羊区学科带头人4人,多名教师参加市、区级课堂教学竞赛获得奖励;近两年教师论文在国家、省、市、区发表及获奖近200篇,其中国家级论文约占20%;省、市级论文约占30%;区级论文约占50%。学校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师德教育与教育教学基本功、教学能力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搭建了“读书节、科技月、感恩月、艺术节”等展示历练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彰显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每学期都认真开好主题家长会,帮助家长逐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支持和配合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并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搭建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校训:成为更好的自己教师要成为更好的自己,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使学生成长更好,自己生活更美好;学生要成为更好的自己,在老师的帮助下,每天进步一小点,为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自己拥有幸福人生而努力;家长要成为更好的自己,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营造和谐家庭氛围,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孩子共同成长。教师工作承诺:学生满意,家长满意,中学满意。教师工作状态:学陶师陶,永不满足,持续改进。校园六“无”——课上无乱,课下无嚷,考试无弊,作业无抄,环境无脏,语言无忌。办学宗旨: 让平民大众子女享受优质教育培养目标: 有激情,善学习,会合作,能创造。校 训: 成为更好的自己学 风: 勤学苦练,打好人生的基础。教 风: 乐奉献,善合作,勤反思,多实践,求高效。
成都市岳家桥小学于1986年由原金牛区百仁小学、青龙小学合并而成。“清水河畔杨柳依依,岳家古桥书声琅琅。”因校园邻近苏坡古桥“岳家桥”而得名“成都市岳家桥小学”。办学特色培养“会学习、善思考、有个性、求发展、健康自信”的学生,努力营造开放、民主、和谐、上进的学校文化。 成都市岳家桥小学校办学特色简介 在成都市羊犀立交外侧的辅道上,镶嵌着一所宁静、精致、典雅的小学校——成都市岳家桥小学。学校占地7亩,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小学。校园绿树成荫,静谧优美,现代办学设施一应俱全。近年来,学校以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以“走进经典,智慧读书”的校训深化素质教育。在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质量上求真务实,让每一个学生成才;推进特色办学,以特色教育为抓手,着力培养孩子的英语、科技、体育、艺术等方面特长。由于教育成果显著,获得“全国双语实验学校”“全国生态体验德育课题实验学校”“成都市体育重点校”“成都市科技重点校”““青羊区安全工作应急示范校”“青羊区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试点校”等称号。 公交路线: 在茶店子公交站乘坐338路公交车至西三环路四段西下车,前行100左右即到达学校。
成都市花圃路小学位于花圃路6号,占地面积7084平方米,建筑面积7436平方米,现有21个教学班,学生1000余人,教职工60人,其中高级教师32人。学校拥有现代化的塑胶操场、语音室、微机室及配套完善的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等。学校重视校园建设,有良好的育人环境,1988年被评为“成都市文明单位”。在教育现代化的今天,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声中,花圃路小学的全体教职工再一次向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家长、全社会庄严承诺:我们将用真诚的爱心去感染学生,用高尚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用远大的理想去激励学生,用精湛的教育艺术去引导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花圃路小学享受愉快的教育,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校办学宗旨:把学校建成校园美、校风好、设备新、质量高、学生活、有特色、能起示范作用的一流名校。 学校办学目标:让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群等方面都有全面而具有个性的发展,能够一生不断自学、思考、探索、应变,做到乐学、善于沟通、勇于承担、敢于创新。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